煤業公司地測防治水專業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1541
2023-11-14
18頁
42.58KB
1、煤業公司地測防治水專業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地測防治水安全質量管理制度一、 地測安全管理制度(一)地測安全辦公會議制度1、地測部門安全辦公會每周召開一次,時間為每周礦安全辦公會結束后,如遇特殊情況次日補上。2、安全辦公會由部門負責人主持,全體成員參加。3、安全辦公會內容:A:傳達礦安全辦公會精神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指示要求。B:總結分析一周來部門安全生產情況,分析安全生產形勢、找出存在問題,確定安全工作重點。C:研究確定下周安全工作重點及措施。D:研究加強安全管理的制度及辦法。E: 2、研究對安全生產先進個人的獎勵及對事故責任者和“三違”人員的處理意見。4、設安全辦公會議記錄本,并由專人保管。(二)職工安全活動制度1、每周召開一次全部門職工安全會議,會議由部門科長或主管安全的副職主持。2、會議內容:A:傳達安全辦公會精神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指示要求。B:分析礦及部門安全生產形勢,找出存在問題,確定安全工作重點。C:表揚安全生產先進典型做法,批評和處罰事故責任者“三違”人員。D:有針對性地學習 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和規程。E:總結布置階段性安全工作。3、部門安全會議要求全部門職工按時參加,對無故不參加會議者給予適當處理,并在次日由主管領導補課。4、由專人做會議記錄。(三)隱患排查3、責任人制度1、地測部門隱患排查由部門科長負責組織,每周進行一次,參加人員為主管領導和各專業組長。2、隱患級別確定遵照礦內規定分A、B、C三級。3、對查出的隱患問題,根據級別確定責任人,提出整改意見。4、C級隱患由地測部門指定責任人,制訂整改措施,并負責實施。5、A、B級隱患上報有關領導和部門,由礦內指定責任人,負責組織整改。6、做好安全隱患排查記錄,在下次隱患排查時,由地測部門檢查整改措施落實情況。(四)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1、地測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由全部門職工共同承擔,必須做好自主保安、相互保安和業務保安。2、出現違章行為要追究相關人員的連帶責任,對個人違章行為其他人必須制止,若不制止,給予周4、圍人員與違章人員同等批評教育直至相應處罰。3、全部門職工必須積極參與安全簽證工作,對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問題以合理化建議的形式提出,被采納者給予獎勵。4、全部門職工必須參加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動。5、建立地測部門安全獎罰制度。對安全生產成績突出的組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違章人員或出現安全事故的責任人給予處罰。6、對制止、舉報“三違”人員者給予獎勵。(五)地測質量標準化檢查驗收制度1、地測質量標準化檢查驗收負責人:主抓技術的總工。2、參加人員:各組隊長及總工。3、驗收時間:每月月初檢查一次。5日前將自查成績上報上級部門。4、驗收范圍和內容:部門及各組隊的工作均在驗收之列,主要內容包括:(1)對照質量標準化5、要求檢查部門及各組隊的工作質量 及任務完成情況。(2)按規程和設計要求對原始記錄、計算臺帳、圖紙等進行嚴格檢查。(3)對水害預報、地質預報、貫通通知單發放等重點工作逐一檢查。(4)對照質量標準化要求,不僅應進行以上內容的檢查。,動態達標情況更應作為重點檢查內容。(5)驗收方式:由主管部門領導召集各組隊長及技術負責人進行聯合驗收。5、對達不到要求的處理意見:驗收人員對查出的問題進行 匯總分類后,各線負責人倆天內認真整改,倆天后對整改情況進行復審,對仍達不到要求的負責人及組隊進行經濟處罰。(六) 地測管理技術人員現場匯報制度 1、為使地測部門領導及時掌握現場工作情況,有效指導工作,特制定現場管理人6、員匯報制度。鉆探現場管理技術人員必須于開工前和完工后及時向部門值班人員匯報,如遇特殊情況隨時匯報,地質、水文、測量技術人員上井后要及時匯報工作面的地測情況。2、匯報內容:鉆探開工前,現場管理技術人員或班長需向部門匯報現場作業環境、設備運行、材料以及在安全方面有無問題等情況,完工后需向部門值班人員匯報本班工作進度、質量安全情況和下班需要平衡解決的問題;地測技術人員要在上井后及時填寫工作面情況及現場地測問題的處理意見。3、對無故不堅持匯報制度的管理技術人員,要進行教育或經濟處罰。4、地測部門要設立匯報本,并由專人管理。(七)地測工程質量事故責任分析制度1、工程質量事故的界定:凡因違反技術操作規程而7、出現的影響工程施工的行為均屬工程質量事故。2、事故分析的時間程序:出現事故后,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認真分析。一般事故由各組隊自行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及處理意見報地測部門;較大事故由部門組織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事故分析一般按以下程序:直接責任者介紹事故經過及后果,其他同志按有關規程對事故的原因、性質、責任進行分析,并提出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拿出整改措施。3、事故分析的內容:主要分析事故產生的過程及結果,事故的原因、性質、事故的責任者(包括主要責任、次要責任)、事故的教訓等,并提出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4、參加事故分析人員范圍:一般事故由全組隊人員分析、主管部門領導參加,較大事故由部門組織全部門人員8、分析。5、處理辦法:根據出現的工程質量事故通過認真分析,在查清出現事故的原因及性質的前提下,按責任大小進行嚴肅處理。(1)對主要責任者視其后果輕重分別給予經濟處罰,并進行脫產培訓。(2)根據層次管理的原則,根據每次出現工程質量事故的情況酌情追究有關管理人員的責任。(3)處理意見公布于眾。(八)安全技術措施的制訂、審批、貫徹、考核制度工程在施工前必須由主管技術人員制定安全技術措施:1、鉆探隊技術主管接到施工設計后應對設計認真研究,并進行現場踏勘,及時編制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其他各專業隊遇到較大工程時,或其他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工程時也應編制施工措施。2、安全技術措施應進行逐級審批,經主管領導、礦總工批9、準后生效。3、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技術主管在開工前貫徹到參加施工的每名職工,并實施每次貫徹簽名制度。4、對于工期較長的工程,安全技術措施應隨現場條件及施工工藝、施工設計的變化不斷補充、完善、貫徹。對于同一安全技術措施也應每月不少于一次的繼續強化貫徹。5、主管領導負責對安全技術措施的制訂、貫徹情況的考核,考核結果作為獎金分配依據之一。(九)地測安全質量區域分工負責制度為把安全生產落實到實處,地測工作要實施業務保安區域分工負責制度,做到每名職工任務清楚,職責分明。1、地測部門領導負責全部門地測業務保安,并對地測部門職工安全作業負責。2、副職領導、各專業組隊及每名職工,按專業分區域進行業務分工。3、每10、名職工都必須按既定分工,各負其責,嚴格執行業務規程和質量標準化標準,按時保質完成工作。4、各層次主管負責人對其下屬工作進行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對查到的問題必須限期整改,同時,檢查結果作為獎金分配的主要依據。5、對于積極推廣先進技術、先進經驗、出色完成工作、對生產貢獻較大者給予表彰獎勵;因工作失誤(不及時)而造成事故的,視其情節輕重給予扣除當月部分獎金、全部獎金或其他行政處分。(十)管理人員“三違”考核制度1、地測部門組、隊以上的管理人員為本組、隊主要安全責任人,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組、隊管理。2、出現“三違”人員的組、隊,給予組、隊長與違章者同等處罰。3、連續出現“三違”的組、11、隊,應按規定嚴肅處理,免除季度安全風險抵押獎。4、管理人員出現違章行為,加倍處罰。二、地測技術管理制度(一)地質技術管理制度1、井巷所揭露的煤層,不論是否開采,均必須進行觀測和描述。凡井筒、石門和其他穿層巷道揭露煤層的地點,均應作為觀測點,進行觀測;在沿可采煤層掘進的巷道應按地質規程規定的間距進行觀測描述,電地質構造時應適當加密觀測點。2、嚴格按地質規程及細則規定的內容觀測煤層、斷層、褶曲、巖漿及巖溶陷落柱等。3、開拓施工前應認真分析附近井巷(鉆孔)工程揭露資料及物探險成果,掌握區域構造規律,分析工程將穿過的煤層特點,熟知巷道所處層位特點及距上、下煤層距離,按要求及時深入現場,進行地質編錄。開12、拓過程中,應及時填圖、分析,及時修改預測圖紙及區域地質圖紙,預測前方地質情況變化,提出超前探測計劃與設計,按時編制提交開拓地質說明書。4、工作面掘進施工前應認真分析附近井巷(鉆孔)工程揭露地質資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區域及工作面煤層厚度變化、地質構造情況、掘進層位、煤層與上下相鄰煤層距、頂底板巖性及其變化趨勢,按時編制提交掘進地質說明書。5、掘進過程中應及時填圖分析,及時修改填繪斷層交面線、各可采煤層底板等高線圖、區域地質圖及巷道素描圖,預測前方地質情況變化,及時提交各種地質預報。工程結束后及時組織探煤厚及物探工作。規定綜采、輕放工作面必須進行物探,查清工作面風隱伏地質構造、巖漿巖、陷落柱等,獲得13、結果后5天內按質量標準化要求編制提交回采地質說明書,交將物探結果附在回采說明中,經礦總工程師審核后一并交生產部門使用。6、充分分析回采地質說明書、物探成果及開采的相鄰工作面地質規律;對采面進行動態跟蹤、動態分析、動態預報,認真觀測。記錄已知的地質構造、物探異常區的地質變化情況,做好采面地質素描,分析預測隱伏構造及薄煤層延展變化趨勢,驗證物探結果。做好地質預報工作。按要求及時編制提交采后總結。(回采工作成采完全后一個月內寫出來采后總結;厚煤層分層開采的工作面應在最后一分層采出后一個月內編制;地質構造復雜的工作面可在頭層回采結束后編寫,待最后一分層采出后再作補充。報告礦總工程批準后妥善保存。7、各14、礦地測部門必須建立物探成果臺帳(包括坑透、三維地震、瞬變電磁、瑞利波勘探等),對每一個物探異常區必須認真收集資料,進行對比驗證,生產結束后要編寫物探證報告或總結晶。8、生產中遇重大地質構造時,地質部門有關負責人應立即組織地質人員深入現場進行會審,上井后根據觀測及調查資料綜合分析及時編制相關圖件,及時向礦主管工程師及總工程師匯報,研究處理。9、各種圖紙,必須按標準化要求使用統一正確的圖例、圖示作圖,按細則要求的時間填繪井巷工程、煤厚、斷層等高線等及各種注記。地質工作用圖(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圖、日常手頭用圖等)要求隨工程進度,在日常整理資料的同時隨時修改填繪,并至少每月應全面分析修改一次。生產區域地15、質圖(1:2000生產區各煤層底板等高線圖、生產水平地質平面圖及相應的地質剖面圖等)要求每月全面填繪修改一次。基本地質圖(1:5000礦井各煤層底板等高線圖、剖面圖、各水平地質平面圖等)要求每季修改填繪一次。要求圖紙內容齊全,資料推測有理有據,并保證相關圖件一致性。10、按要求及時提出各種地質預報。年報應于2月10日前簽發;季報應于每季度第一個月10日前簽發;月報應于每月5日前提出;臨時預報應根據采掘工程進度及地質變化隨時提出預報。村求預報內容準確,并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11、各種地質資料包括圖紙、原始記錄本、說明書、各種臺帳卡片等要求內容齊全,有目錄索引,做到查找方便,實現檔案化管理。12、16、各種物探儀器必須按使用說明書進行使用、保管與維護,指定專人負責,做到各種儀器設備齊全、完好、無損,保證物探工作能正常開展。13、加強地質資料的發放管理,任何人不得隨意對外提供地質資料及圖紙,地質測量部門向外提供的一切資料、圖紙、報表等,均須經技術負責人嚴格把關,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方供或報出。(二)水文地質技術管理制度1、礦井水文地質工作是保證煤礦安全正常生產建設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工作。為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方針,防止重大水患事礦發生,必須認真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等有關規定要求。2、各生產單位負責人對所在礦井防治水工作負領導責任,實行全面領導,定期分析研究解決防治水工作中的問題,檢查各項防治水工程進展情17、況,在人力、物力、資金等方面給予保證;各生產單位總工程師對礦井防治水工作負技術責任,直接領導礦井防治水工作,為防治水患提供技術保證;地測部門是礦井防治水業務保安部門,必須按照五項業務保安責任制度和有關規程規定有計劃地展水文地質工作,為礦井防治水預防重大水患事故提供詳實可靠的基礎成果資料,并提出預測預報,地測部門對預防重大水患事故業務保安責任;設計部門要將防治水工作列入設計內容;各采掘區(隊)找對本區的防治水安全措施的落實負責第一責任,班組長對本班組的防治水安全措施的落實負直接責任;安監部門對防治水的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進行監督檢查。3、礦井水文地質工作是防治水工作的基礎。為此,必須依據礦井水文地18、質規程的要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礦區(井)水文地質調查、勘探和觀測工作,查明礦井的各種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規律,不防治水工作提供技術依據,并根據生產計劃安排的需要,不間斷的提供水清資料和年(每年的2月底前)、季(季第一個月份的10月前)、月(每月10月前)水害情況預報,井巷接近危險地段或水情發生變化要根據有關規定提供臨時水害通知單。各種水情資料、水患預報要詳實、具體、要有超前性;措施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要強,經所在礦井總工程師審查批準后,發至設計、施工、安監處等單位和有關領導。4、設計部門必須認真分析研究水患預測預報資料的有關的水文資料,在編制采掘工程設計時充分考慮水害因素,從工程設19、計開始,為防止重大水患和探放水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并將探放水工程納入采掘工程設計和工作面銜接計劃時間表內。5、每一生產礦井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在受水害威脅地區進行采掘工前,必須首先查清水文地質條件,地測部門寫出水文地質情況分析意見,并提出防范措施。防范措施經所在單位總工程師批準后實施,采掘工程待確認水患排除后方可施工。6、探查水壓大于2Mpa的探放水工程設計,經所在單位的總工程審查后報上級有關部門批準。探放水設計經批準后,屬于鉆探施工部分由鉆探部門編制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屬于井巷工程施工部分由施工單位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由所在單位總工程師審批,并取得開20、工許可證后方可施工。7、在存在老空區積水威脅的地區施工探放水工程前,都必須確定探水線,并準確的將積水范圍、積水標高、積水深度、積水量、動水量及探水線填繪在專業礦圖上。8、各類井巷工程貫通前,被貫通巷道積水淤泥或水文情況不清時,必須在距貫通通點30米(煤巷)或20米(巖巷)前,發放水害通知單,查清條件,待排除積極水或淤泥方可貫通。9、由于受巖溶陷落柱影響所造成的高水位異常區和巖溶陷落柱懷疑區,必須進行專門的水文地質綜合勘探,查清巖溶陷落柱的分布位置,含、導水性能及高水位異常原因、范圍,探查原則“先物探、后鉆探”,探查結束后提出成果報告及防范措施。不進行專門勘探,水文地質條件不清規戒律,在上述區域21、不提設計采掘工作面,更不得施工。對于經探查確定的巖溶陷落柱無論是否導水,均要按規定留設煤柱。10、礦井之間的隔離煤柱必須按有關要求留設。所有防水煤柱內不得進行任何采掘活動,以保證煤柱的完整性及隔水的可靠性。如因工程需要不得不開掘巷道時必須提出專門報告和相應的有效措施,經上級部門審查后上報當地煤炭局審批,不經正式批準不得施工。11、堅持水害隱患定期排查制度,各生產礦井由總工程師組織每半月進行一次,地測部門由部門負責人組織每周進行一次,對重點水害問題地測部門應隨時組織會商,每次會商結果均要正規記錄,內容要齊全、規范。各級水害隱患(分A、B、C三級)排查結果及防治措施,分別填寫水害隱患統計表,發至主22、管領導及安全監察部門。經排查確認的B級水害隱患及其防治措施經所在單位總工程師批準后,發主管領導及安全監察等部門,并抄報礦務局備案。對B級水害要重點監測,并執行技術管理人員現場盯崗制度,直至水害排除。12、當井下工作面出水或出現水文地質異常情況時,要求主管領導和有關技術人員立即直到現場,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并對井上下鉆孔水位涌水量、水質進行監測,對收集到的數據及時地進行分析、整理,拿出結論性意見。13、堅持質量標準化與安全生產一體化管理,杜絕防治水工作中的隨意性和僥幸思想,規范礦井防治水安全技術工作,以高質量的礦井防治水工作來保證礦井的安全生產。14、為加強礦井防治水工作,預防重23、大水患事故發生,應制定防治水管理工作十不準:各類防隔水煤柱內不準隨意布設巷道。當采掘工程施工中出現突出水征兆時,不準繼續施工。探放水鉆孔正式探水鉆進前,未安好孔口裝置時,不準繼續鉆進。被貫通巷道有積水、淤泥或水文地質情況不清時,不準貫通。所有下山掘進巷道無特殊原因未到位不準停止掘進。上方或上覆巷道、老塘有積水威脅或情況不清時不準施工。在高水位異常區和陷落柱懷疑區內的工作面上未經探查,不準回采。回采工作面波及范圍內的水文孔或封閉不良鉆孔,未經處理前,不準回采。探入水工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未經總工程師批準時,不準施工。受底板奧灰高壓水威脅的礦井,深部水平的井巷不準布置有灰巖及以下的層位。(三)測量技24、術管理制度1、重大測量工程開工前測量方案審定制度。(1)重大測量工程(井上、下控制測量、聯系測量、大型貫通測量、皮帶安裝測量、重點工程測量)開工前由測量隊長召集測量技術人員制定測量方案。(2)測量方案制定后,書面形式報主管領導審定。重大測量貫通工程,制定的方案達不到精度要求時報總工審批。(3)審定后的測量方案由主管領導傳達到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并組織實施。2、繪圖技術管理制度(1)繪圖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及有關部門頒發的各種技術標準。(2)繪圖工作應由經過專門培訓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繪圖員要認真學習業務,掌握有關技術標準及規定,嚴格按質量標準來開展工作。(3)繪制各類礦圖時,必須由25、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正確使用圖例符號,圖紙精度要符合測量要求,保證礦圖的質量。(4)各種礦圖的繪制應符合準確、及時、完整、美觀的原則。應達到線條均勻、圓滑,接頭吻合無疙瘩,點線、虛線間隔大小一致,平行線間隔相等;各種文字、數字注記規范,字隔、字向符合要求;顏色標準,著色均勻;內容齊全、完整,幾何關系正確等。(5)圖紙繪制完成后,堅持各級檢查制度,進行審核、簽字,簽字完成后才能投入所有。(6)按時填繪交換圖,地測部門負責人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認真審核,保證圖紙內容齊全,無錯漏現象,(7)計算機繪圖人員除精通電腦操作及繪圖技術外還要掌握一定的礦井地質、測量、水文地質及礦井儲量等相關知識。(8)計算機26、繪圖人員應愛護電腦設備,加強文件資料的管理,注意地測資料的保密性。(9)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繪圖人員的技術水平。3、儲量技術管理制度(1)嚴格執行煤炭工業技術政策、煤炭法人、礦產資源法、生產礦井儲量管理規程及細則,按規定的要求進行礦產儲量的計算、監督和管理。(2)嚴格按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要求來進行日常技術管理,及時填繪各種儲量圖、填寫各種臺帳、編寫各種回采率分析報告,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及采后總結(工作面、采區、礦井)。(3)嚴格儲量增減制度,儲量變動要按要求提出申報,未經上級主管機關批準,不得隨意自行改動。符合儲量轉人、轉出、注銷、地質及地質水文損失條件的,地測部門提出請示,上報主管部門審批批27、復,沒接到批復前不得隨意進行破壞性生產,凡未經批準就棄而不采的,均按丟煤處理,參加采區回采率計算,按有關規定進行考核獎罰。凡應一次處理的不準化整為零多次處理。(4)工作面收尺調查一般要求每月一次,當工作面推進較快時或構造復雜時應增加觀測次數。收尺時必須深入現場,準確測量。測量的內容包括上風、下運的殘尺米數、煤層傾角、煤層厚度、結構、采高、浮煤厚度、割頂底板厚度、丟頂底煤厚度、地質構造變化、水文情況等。觀測點間距一般為10-15米,煤層厚度及采高的丈量誤差應小于煤層厚度的3%。(5)中厚及厚煤層的工作面要求探煤厚設計。工作面回采前必須探清煤層厚度及其結構。在回采過程中按相關要求走向或傾向每10-28、30米探測一個點,探清工作面內丟頂底煤厚度情況,作好記錄,并做采面素描。對采面推采可能遇到的地質或水文地質問題要做好預報。(6)加強礦井儲量業務監督工作,各礦地質及資源管理人員要深入了解礦井水平延伸、采區、回采工作面設計,對設計施工中違反國家技術政策和規定時要提出建議和意見,建立“預防丟煤通知書”制度,對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不按設計要求施工或生產,有產生丟煤可能時,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匯報,并發放“丟煤通知書”。已經造成不合理損失的,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7)按要求認真填報各種儲量報表。年終儲量計算的各種報表一般要求在2月初上報上級有關部門進行匯總;“三量月報表”要求在下月5日前上報。(8)礦總工要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對儲量動態、損失量及回采率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分析,找出問題,不斷改進。上級部門每半年對各礦井儲量的管理工作、資源開采利用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結果作為獎懲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