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應急預案編制評審管理制度附形式評審表.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1679
2023-11-15
13頁
149.11KB
1、建筑公司應急預案編制評審管理制度附形式評審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目的為了規范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2009第17號)、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總廳應急200973號)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制度。2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及各項目部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發布、備案、培訓、演練和修訂等工作。3應急預案的編制 3.2、1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3.1.1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3.1.2結合本公司、項目部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3.1.3結合本公司、項目部的危險性分析情況;3.1.4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3.1.5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3.1.6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公司、項目部的應急工作要求;3.1.7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3.1.8應急預案的主要格式、要素應符合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以下簡稱導則)的規定。3.2公司及項目部根據有關法3、律、法規,結合本公司及項目部的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情況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3.3公司應急預案體系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3.3.1針對公司及工程項目存在的各種風險、事故類型的,由公司及項目部分別組織編制公司、項目部的綜合應急預案。綜合應急預案內容包括本級的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案體系及響應程序、事故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及預案演練等主要內容。3.3.2針對于某一種類的風險,公司及項目部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公司專項預案包括:“三防”以及各類災害性天氣應急預案、火災事故應急預案等。專項應急預案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4、預防措施、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保障等內容。3.3.3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及重點崗位、重點部位或某一種事故傷害(包括重大危險源),由項目部組織制定現場處置方案。現場處置方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3.4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之間應當相互銜接,項目部應急預案應與公司、其他有關單位的應急預案相互銜接。3.5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系方式、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應當經常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4應急預案的評審 4.1評審方法應急預案評審采取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兩種方法。形式評審主要用于應急預5、案備案時的評審,要素評審用于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應急預案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4.1.1形式評審。依據導則和有關規范,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附件項目以及編制程序等內容進行審查,重點審查應急預案的規范性和編制程序。4.1.2要素評審。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導則和有關行業規范,從合法性、完整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操作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為細化評審,采用列表方式分別對應急預案的要素進行評審。評審時,將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與評審表中所列要素的內容進行對照,判斷是否符合有關要求,指出存在6、問題及不足。應急預案要素分為關鍵要素和一般要素。關鍵要素是指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范的內容。包括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信息報告與處置和應急響應程序與處置技術等要素。關鍵要素必須符合公司實際和有關規定要求。一般要素是指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可簡寫或省略的內容。包括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要素。4.2評審程序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應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4.2.1評審準備。成立應急預案評審工作組,成員包括公司或項目部領導、部門負責人、涉及單位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4.2.2組織評審。評審工作由公司或項目部領導主持,應急預案評審工作組討論并提出會議評審7、意見。現場處置方案的評審,應采取演練的方式對應急預案進行論證。4.2.3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編制組織者應認真組織分析研究評審意見,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4.2.4批準印發。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論證,符合要求的,公司應急預案由總經理簽發,項目部應急預案由項目部經理簽發。5應急預案的備案 5.1公司、項目部應按有關規定或監管部門的要求,將應急預案上報至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并向接受備案的上級部門領取備案登記證明。5.2項目部應在項目進場后一個月內將綜合應急預案及專項專項應急預案上報至公司安管部,現場處置方案應在編制后一周內上報及備案,資料應包括: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8、應急預案評審或者論證意見。6應急預案的實施 6.1公司及項目部應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6.2組織開展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6.3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置明顯的標志。6.4項目部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計劃或新建項目安全工作計劃時,同時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6.5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項目部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9、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6.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修訂:6.6.1項目施工方案、施工工藝和技術發生重大變化的;6.6.2項目周邊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的;6.6.3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6.6.4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發生變化的;6.6.5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要求修訂的;6.6.6應急預案管理部門要求修訂的。6.8應急預案修訂后,項目部應及時向公司及有關部門報告應急預案的修訂情況,并按照有關應急預案報備程序重新備案。6.9項目部必須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設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10、其處于良好狀態。6.10若發生事故,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報告公司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附件:預案封面及評審表格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封 面應急預案版本號、應急預案名稱、生產經營單位名稱、發布日期等內容。批準頁1. 對應急預案實施提出具體要求。2. 發布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或單位蓋章。目 錄1. 頁碼標注準確(預案簡單時目錄可省略)。2. 層次清晰,編號和標題編排合理。正 文1. 文字通順、語言精煉、通俗易懂。2. 結構層次清晰,內容格式規范。3. 圖表、文字清楚,編排合理(名稱、順序、大小等)。4. 無錯別11、字,同類文字的字體、字號統一。附 件1. 附件項目齊全,編排有序合理。2. 多個附件應標明附件的對應序號。3. 需要時,附件可以獨立裝訂。編制過程1. 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2. 全面分析本單位危險因素,確定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危害程度。3. 針對危險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4. 客觀評價本單位應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會應急資源情況。5. 制定相關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建立應急預案體系。6. 充分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意見,并對意見及采納情況進行記錄。7. 必要時與相關專業應急救援單位簽訂應急救援協議。8. 應急預案經過評審或論證。9. 重新修訂后評審的,一并注明。評審人員簽字(12、或以會議簽到單形式附后):評審日期: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總 則編制目的目的明確,簡明扼要。編制依據1. 引用的法規標準合法有效。2. 明確相銜接的上級預案,不得越級引用應急預案。應急預案體系1. 能夠清晰表述本單位及所屬單位應急預案組成和銜接關系(推薦使用圖表)。2. 能夠覆蓋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應急工作原則1. 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2. 結合本單位應急工作實際。適用范圍范圍明確,適用的事故類型和響應級別合理。危險性分析生產經營單位概況1. 明確有關設施、裝置、設備以及重要目標場所的布局等情況。2. 需要各方應急力量(包括外部應急力量)事先熟13、悉的有關基本情況和內容。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1. 能夠客觀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及危險程度。2. 能夠客觀分析可能引發事故的誘因、影響范圍及后果。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組織體系1. 能夠清晰描述本單位的應急組織體系(推薦使用圖表)。2. 明確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及應急狀態下的工作職責。指揮機構及職責1. 清晰表述本單位應急指揮體系。2. 應急指揮部門職責明確。3. 各應急救援小組設置合理,應急工作明確。預防與預警危險源管理1. 明確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2. 明確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預警行動1. 明確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內容和流程。2. 預警級別與采取的預警措施科學合理。信息報告與處置1. 明確本單14、位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6. 明確與外界新聞輿論信息溝通的責任人以及具體方式。(續上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應急響應響應分級1. 分級清晰,且與上級應急預案響應分級銜接。2. 能夠體現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3. 明確緊急情況下應急響應決策的原則。響應程序1. 立足于控制事態發展,減少事故損失。2. 明確救援過程中各專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程序。3. 明確擴大應急的基本條件及原則。4. 能夠輔以圖表直15、觀表述應急響應程序。應急結束1. 明確應急救援行動結束的條件和相關后續事宜。2. 明確發布應急終止命令的組織機構和程序。3. 明確事故應急救援結束后負責工作總結部門。后期處置1. 明確事故發生后,污染物處理、生產恢復、善后賠償等內容。2. 明確應急處置能力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等要求。保障措施1. 明確相關單位或人員的通信方式,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2. 明確應急裝備、設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單,以及保證其有效性的措施。3. 明確各類應急資源,包括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兼職應急隊伍的組織機構以及聯系方式。4. 明確應急工作經費保障方案。培訓與演練1. 明確本單位開展應急管理培訓的計劃和方式方法。2.16、 如果應急預案涉及周邊社區和居民,應明確相應的應急宣傳教育工作。3. 明確應急演練的方式、頻次、范圍、內容、組織、評估、總結等內容。附 則應急預案備案1. 明確本預案應報備的有關部門(上級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抄送單位。2. 符合國家關于預案備案的相關要求。制定與修訂1. 明確負責制定與解釋應急預案的部門。2. 明確應急預案修訂的具體條件和時限。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評審人員簽字(或以會議簽到單形式附后):評審日期: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1. 能夠客觀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及危險程度。2. 能夠客觀分析可能引發事故的誘因17、影響范圍及后果。3. 能夠提出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組織體系1. 能夠清晰描述本單位的應急組織體系(推薦使用圖表)。2. 明確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及應急狀態下的工作職責。指揮機構及職責1. 清晰表述本單位應急指揮體系。2. 應急指揮部門職責明確。3. 各應急救援小組設置合理,應急工作明確。預防與預警危險源監控1. 明確危險源的監測監控方式、方法。2. 明確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3. 明確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預警行動1. 明確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及流程。2. 預警級別與采取的預警措施科學合理。信息報告程序1. 明確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18、處置流程。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應急響應響應分級1. 分級清晰合理,且與上級應急預案響應分級銜接。2. 能夠體現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 3. 明確緊急情況下應急響應決策的原則。響應程序1. 明確具體的應急響應程序和保障措施。2. 明確救援過程中各專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程序。3. 明確擴大應急的基本條件及原則。4. 能夠輔以圖表直觀表述應急響應程序。處置措施1. 針對事故種類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2. 符合實際,科學合理。3. 程序清晰,簡單易行。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 明確對應19、急救援所需的物資和裝備的要求。2.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符合單位實際,滿足應急要求。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如果專項應急預案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綜合應急預案已經明確的要素,專項應急預案可省略。評審人員簽字(或以會議簽到單形式附后):評審日期:現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事故特征1. 明確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和危險程度,清晰描述作業現場風險。2. 明確事故判斷的基本征兆及條件。應急組織及職責1. 明確現場應急組織形式及人員。2. 應急職責與工作職責緊密結合。應急處置1. 明確第一發現者進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點及報警時的必要信息。2. 明確報警、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20、人員引導、擴大應急等程序。3. 針對操作程序、工藝流程、現場處置、事故控制和人員救護等方面制定應急處置措施。4. 明確報警方式、報告單位、基本內容和有關要求。注意事項1. 佩帶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2. 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3. 有關救援措施實施方面的注意事項。4. 現場自救與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項。5. 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方面的注意事項。6. 應急救援結束后續處置方面的注意事項。7. 其他需要特別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項。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現場處置方案落實到崗位每個人,可以只保留應急處置。評審人員簽字(或以會議簽到單形式附后):評審日期: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評審項目21、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有關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1. 列出應急工作需要聯系的部門、機構或人員至少兩種以上聯系方式,并保證準確有效。2. 列出所有參與應急指揮、協調人員姓名、所在部門、職務和聯系電話,并保證準確有效。重要物資裝備名錄或清單1. 以表格形式列出應急裝備、設施和器材清單,清單應當包括種類、名稱、數量以及存放位置、規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2. 定期檢查和維護應急裝備,保證準確有效。規范化格式文本給出信息接報、處理、上報等規范化格式文本,要求規范、清晰、簡潔。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1. 警報系統分布及覆蓋范圍。2. 重要防護目標一覽表、分布圖。3. 應急救援指揮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4. 疏散路線、重要地點等標識。5. 相關平面布置圖紙、救援力量分布圖等。相關應急預案名錄、協議或備忘錄列出與本應急預案相關的或相銜接的應急預案名稱、以及與相關應急救援部門簽訂的應急支援協議或備忘錄。注:附件根據應急工作需要而設置,部分項目可省略。評審人員簽字(或以會議簽到單形式附后):評審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