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機械設備檢查及交接班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1780
2023-11-15
7頁
41.09KB
1、建筑公司機械設備檢查及交接班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建筑機械設備檢查制度一、 機械設備檢查制度1.1 機械設備檢查是促進機械管理,提高機械完好率、利用率,確保安全生產,改進服務態度的有效措施。1.2 機械檢查的主要內容:檢查機械技術狀況、附件、備品工具、資料、記錄、保養、操作、消耗、質量等情況,并對建筑機械使用人員進行技術考核。 檢查機械使用單位對于機械管理工作的認識,是否重視機械管理工作,并納入議事日程; 檢查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貫徹執行情況; 檢查管理機構和機務人員配備情況; 檢查技術培訓及各級機2、務人員素質情況; 檢查機械技術狀況及完好率、利用率情況; 檢查機械使用、維修、保養、管理情況; 檢查機械使用維修的運行效果。1.3 機械檢查的組織實施 每個月組織由各機械使用單位參加的機械大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以書面形式通知安裝維修部門,定人定質限期解決; 機械設備使用單位凡不按規定要求組織機械檢查或檢查不細,存在問題未解決,發生機械事故的,對有關人員按失職追究責任。二、起重機械專項檢查2.1 起重機械應按制度經常檢查起重機械的技術性能和安全狀況,包括年度檢查、季度檢查、月度檢查、每周檢查和每日檢查。2.2 每年對在用的起重機械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其中載荷試驗可以結合吊運相當于額定起重3、量的重物進行,并按額定速度進行起升、回轉、變幅等機構安全性能檢查。2.3 每季度進行的檢查至少應包括下列項目: 安全裝置、制動器、限位器等有無異常情況; 吊鉤有無損傷; 鋼絲繩、滑輪組、索具等有無損傷; 配電線路、集電裝置、配電盤、開關、控制器等有無異常情況; 液壓保護裝置、管道連接是否正常; 頂升機構,主要受力部件有無異常和損傷; 底座的安全狀況;整機的接地情況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鋼結構、傳動機構的檢查; 電纜的絕緣及損壞情況; 大型起重機械的防風、防傾覆措施的落實情況; 起重機械的安裝、拆除、維修資料是否齊全、規范。2.4 每月(包含停用一個月以上的起重機械在重新使用前)至少應檢查下列項目4、: 安全裝置、制動器、限位器等有無異常情況; 吊鉤有無損傷; 鋼絲繩、滑輪組、索具等有無損傷; 配電線路、集電裝置、配電盤、開關、控制器等有無異常情況; 液壓保護裝置、管道連接是否正常; 頂升機構,主要受力部件有無異常和損傷。2.5 每周檢查項目 各類極限位置限制器、制動器以及聯鎖開關,緊急報警裝置等; 鋼絲繩、滑輪組、索具等有無損傷; 配電線路、集電裝置、配電盤、開關、控制器等有無異常情況; 液壓保護裝置、管道連接是否正常;頂升機構,主要受力部件有無異常和損傷。2.6 每日作業前應檢查的項目 各類極限位置限制器、制動器、控制器以及聯鎖開關,緊急報警裝置等; 基礎和底座的安全狀況; 鋼絲繩、吊5、索、吊具的安全狀況。經檢查發現起重機械有異常情況或損傷時,必須及時處理,嚴禁帶病作業。2.7 起重機械在必須的情況下向當地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申請起重機械的安全技術檢驗,更換安全準用證。2.8 新購、大修、技術改造的大型起重機械,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由專業檢驗部門自檢合格后,按規定進行調試與技術試驗,未經調試與技術試驗或試驗不合格的不準投入使用。2.9 新購機械設備的調試與技術試驗由起重機械安裝(拆卸)部門組織實施;2.10 檢驗合格后,填寫技術試驗報告。交付使用單位前,安裝方和使用方簽署交接手續。建筑機械設備交接班制度設備交接班制度:一、 接班人員:1、 接班人員提前15分鐘到達崗位,做好準備工6、作。包括:(1) 查看上一班的記錄,聽取上一班操作人員的運行介紹。(2) 檢查儀表、限位、鋼絲繩、制動器等有無損壞并在交接班記錄本上簽名。(3) 檢查設備運行狀況。二、 交班人員:(1) 當班值班開機人員應向下一班交接工作完成情況,以及下一班應注意的細節。(2) 當班故障維修未完成者,須與接班人員到現場交代清楚,且經上級領導批準后方可交班。(3) 特殊情況按當班負責人安排進行交接班。(4) 接班人員正常接班后,在交接班記錄本上簽名。三、 下列任何情況下均不得進行交接班。(1) 上一班運行情況未交代清楚。(2) 接班人員有醉酒現象或其他神態不清而未找到頂班人。(3) 設備故障影響運行或設備有明顯7、異常時。四、 交班人在下列情況下不得離開崗位:(1) 接班人未按時到崗;(2) 交班時發生故障或緊急情況時;(3) 交班前因自己的原因未能完成任務時;(4) 交班前發生一個人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須要別人配合工作時;五、 交接班記錄本內容:(1) 上一班設備運行情況;(2) 故障檢修情況;(3) 交、接班當事人簽名;(4) 交、接的時間;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崗位責任一、 法定代表人崗位職任: 1、 本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2、 嚴格執行國家和福建省有關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有關法規、規范及有關標準的要求。3、 明確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各項制度和8、操作規程。4、 定期組織特種設備安全檢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5、 負責組織編制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6、 負責本單位事故、突發事件的應急、調查、處理和報告。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和拆裝組織人員崗位職任:1、 在法人領導下,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具體負責。2、 掌握相關特種設備安全知識,滿足國家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對其任職資格的要求;并經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考核合格,持證上崗。3、 具體組織制定、修改、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等,并檢查執行情況。4、 傳達、貫徹上級有關特種設備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規、標準;5、 定期、不定期檢查特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處理;6、 具體負責特種設備事故的調9、查、處理、統計、上報等工作。7、 明確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使用、維保、檢驗等)的各個環節及責任人員,操作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及管理。8、 具體負責特種設備安裝和拆卸的實施方案和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具體負責應急預案的演練;具體負責突發事件或事故的響應、處理、調查和報告等。三、特種設備安裝(拆卸)人員崗位職任:1、 在法人領導下,配合安全管理部門(人員)對本公司實施安裝和拆卸的特種設備具體負責。2、 掌握本公司擁有的特種設備的技術性能、結構組成、電 氣和機械原理等知識。滿足國家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對其任職資格的要求;并經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考核合格,持證上崗。3、 嚴格按照特種設備操作規10、程操作有關設備,不違章作業,按時巡回檢查、準確分析、判斷和處理特種設備的運行中的異常情況,并立即修復。4、 負責本公司特種設備的日常檢查,日常維護。5、 按照單位安排,認真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6、 作業時隨身攜帶證件,并自覺接受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和質監部門的監督檢查;自覺參加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及時參加作業資格換證考核。特種作業人員教育培訓制度第一條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公司特種作業工種安全培訓教育工作,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能力,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公司所有職工必須定期接受安全培訓教育,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制度。第三條 公司職工每年11、必須接受一次專門的安全培訓。(一) 公司法定代表人、項目經理每年接受安全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30學時;(二) 公司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除按照建教建設企事業單位關鍵崗位持證上崗管理規定的要求,取得崗位合格證書并持證上崗外,每年還必須接受安全專業技術業務培訓,時間不得少于40學時;(三) 其他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每年接受安全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四) 特殊工種(包括電工、焊工、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司索、起重工等)在通過專業技術培訓并取得崗位操作證后,每年仍須接受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五) 其他職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15學時;(六) 轉崗、換崗的職工,在重12、新上崗前,必須接受一次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七) 以上(一)(六)中所列時間均包括外部培訓和內部培訓。第四條 公司新進場的職工,必須接受公司的安全培訓教育,方能上崗。(1) 班組長及帶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國家和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范、規程和企業的安全規章制度等。培訓教育的時間不得少于15學時。(2) 特種安裝(拆卸)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現場環境、工程施工特點及特種設備的安全技術規范等。培訓教育的時間不得少于15學時。(3) 開機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本工種、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勞動紀律等。培訓教育的13、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第五條 實行安全培訓教育登記制度。公司必須建立職工的安全培訓教育檔案,沒有接受安全培訓教育的職工,不得在施工現場從事作業或者管理活動。第六條 安全培訓的實施組要分為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內部培訓是指公司的有關專業人員或公司聘請的專業人士對職工的一種培訓;外部培訓是指公司勞動人事部委托培訓單位對部分職工進行培訓,從而取得上崗證或是繼續教育,提高業務水平。第七條 定期安排公司領導及職工進行安全培訓,以滿足根據公司發展需要。公司的安全培訓教育經費,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施工電梯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 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持有效的施工電梯操作崗位證后方可上崗。2、 每班操作前應14、進行空運載試運一次,檢查金屬結構件的緊固情況,齒輪齒條磨損情況,鋼絲繩磨損及固定情況,應試驗并確認各限位裝置、梯籠、圍欄門等處的電氣聯鎖裝置工作情況,確認正常后方可開始作業。3、 每班在首次載重運行時,當梯籠離地面12米時應停止,試驗制動器工作的可靠性,否則應請修理工調修。4、 梯籠內乘人或載物時,應使載荷均勻分布,嚴禁超載及運送超長,超高的物料。5、 起動前,操作人員應先確認梯籠門、圍欄門、缷料平臺門均已關閉后方可起動運行。6、 運行中,如發生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機并采取有效措施將梯籠降到底層,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運行,發生電氣失控時,應立即按下急停按鈕,在未排除故障不得打開急停按鈕。7、 遇視野差,有大雨、大霧、六級以上風力及導軌架,電纜有結凍時,需停止運行,將梯籠降到底層,切斷電源。暴雨后,應對各有關安全裝置進行一次檢查,確認后方可運行。8、 運行到最上層或最下層時,嚴禁用行程限位開關作為停止運行控制開關。9、 當運行中,由于斷電或其它原因而中途停止時,可進行手動下降,將電機尾端制動磁鐵手動釋放拉手緩上向外拉出,使梯籠緩慢地向下滑行,梯籠下滑時,不得超過額定運行速度,手動下降必須由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操作。10、 工作完畢,操作人員應將梯籠降到底層,控制開關撥到零位,切斷電源,鎖好開關箱和梯籠門,作好設備保養潤滑工作,作好運行及交接班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