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信息報告和傳遞制度【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2249
2023-11-15
5頁
27.21KB
1、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信息報告和傳遞制度 為規范我公司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報告和處理工作,建立快速反應、運行有序的信息處置工作機制,根據安全生產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家安監總局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我公司生產安全管理實際,制定本制度。一、信息報告與通知公司事故應急處置指揮中心設在總調度室,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為*、*,可以用以上電話進行內外聯系、傳達信息、匯報情況。現場人員發現事故苗頭立即向當班負責人報告,當班負責人在組織現2、場應急處置的同時向本車間負責人報告,本車間負責人在接到事故報告應立即趕赴現場查看,根據需要向總調度室報告。總調度室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立即安排相關職能部室人員赴現場查看事故發生部位及原因,并立即向應急指揮部、公司值班領導報告,并根據需要通知各應急救援小組負責人。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事故信息匯報見圖示:集團公司縣級以上救援單位指揮部: 總指揮 副總指揮總值班應急指揮中心(總調度室)指揮部成員有 關 部 室事故發生的報警信息二、 信息上報1 信息報告形式信息報告形式分為以下三種:(1)內部報告;(2)向集團公司求援報告;(3)向地方政府部門求援報告。2 信息報告時限與內容(1)內部報告的內容與時限3、事故發生后立即報告,報告內容如下:a)事故類型、時間、地點和部位;b)事故嚴重程度和現況;c)人員傷亡情況;d)已采取的措施;(2)向集團公司求援時報告的內容與時限事故發生后立即報告,報告內容如下:a)企業名稱、地理位置;b)事故類型、嚴重程度;c)事故介質名稱;d)人員傷亡情況;e)已采取的措施;f)需求的援助形式;g)迎接救援隊伍的地點和標志。集團公司總調度室聯系電話為:*(3)向地方政府求援報告內容與時限a)應急指揮部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縣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縣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聯系電話為*。b)報告應4、當包括下列內容: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三、 信息處置各級應急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必須立即對事故信息報告進行研判,對屬于本級處置的,必須立即組織展開應急,通知相關應急力量,向所管轄組織發出應急通知和指令。同時按報告程序迅速將事故信息和處置情況上報上級部門。各級應急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經研判,超出本級處置的,必須按報告程序迅速5、將事故信息上報上級部門。在上報信息的同時,必須立即組織本級及所轄部門展開應急、通知相關應急力量、向所管轄組織發出應急通知和指令。四、信息傳遞事故發生后,現場負責人通過內部電話,固定電話,手機等通訊手段,快速向應急指揮部匯報。當發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業外時,由應急總指揮或經總指揮授權的人員通過電話、人員信息傳遞等通訊手段,迅速向周邊企業、村莊通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通報的情況。在發布信息時,必須發布事態的緊急程度,提出撤離的具體方法和方式。同時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具體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將警戒區及事故災害區非應急處理功能組的人員撤離。按照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不同事故處理的要求,配備相應的專用應急救援器材,戴好個人防護用品或采用簡易有效的防護措施,專人監護撤離。公司各部門、班組的管理人員引導、護送,清查疏散人員到安全區(緊急集合點),轉移時應朝上風方向,避開事故的擴散區域或火災事故火焰輻射所涉及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