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公司重大危險因素控制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2509
2023-11-15
9頁
33.54KB
1、工程建設公司重大危險因素控制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實現對危險部位、場所、設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險預知預控,確保安全生產,根據我局施工生產及生活基地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條危險控制點分級控制管理是以控制危險因素(源)為核心,針對生產過程中每個危險因素(源)的設備環境、人的行為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實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并分級負責和監督檢查。第三條本制度規定了危險因素(源)定點、分級、控制管理、信息管理、定期檢查及考核的要求和內容。第四2、條本制度適用于局屬各施工局、項目部、指揮部、分局及廠、處、基地費用單位和各協作隊伍(以下簡稱局屬各單位)的施工場所及所有施工人員、設備等。第二章危險因素(源)控制點和分級第五條危險因素(源)控制點一般按危險因素劃分,也可按危險單元劃分。危險控制點的確定,一般考慮以下幾種因素:1、容易發生重大人身、設備、火災、爆炸、急性中毒等事故;2、設備安全度低、作業環境不良、事故發生率高;3、具有一定的事故頻率和嚴重度,作業密度高;4、潛在危險大。第六條危險分析1、危險因素分析。對危險源系統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資、腐蝕和腐蝕性物資、生產性毒物、生產性粉塵、噪聲、振動、輻射、高溫和低溫、設備3、與設施的本質安全化狀況、設備、設施、作業環境缺陷等進行分析,預知可能產生的危害。2、事故模式分析。設想系統內設備在運行中,將會發生什么事故,并對這些事故可能會產生的影響進行描述。事故模式分析可應用系統安全工程分析方法,如:魚刺圖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ETA)、事件樹分析法(ETA)等從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兩方面分析危險點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危害、傷害程度。第七條制定安全措施針對事故模式,根據“假想事故原因和條件分析”的結果,制定危險因素(源)的安全控制措施。應包括以下內容:1、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中的適合現場實際的部分。2、工程技術措施。應把改善勞動生產條件和作業環境,提高安全4、技術裝備水平放在首位,力求在消除危險因素和隱患的基礎上,搞好管理措施。3、預測、控制事故的措施,包括危險預知活動、崗位標準化作業等。4、管理措施。應明確崗位生產作業中各級管理者的責任。5、應急救援措施方案。A級危險因素控制點必須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時有效處理突發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第八條危險因素(源)分級根據危險因素(源)可能造成的傷害程度,將危險因素(源)控制點分為四個級別:A級:可能造成多人傷亡或引起火災、爆炸、建筑設施毀滅性破壞;B級:可能造成死亡或永久性全部喪失勞動力(終身致殘性重傷),或可能造成工程施工中斷(一個工作日以上);C級:可能造成人員永久性局部喪失勞動力(傷愈5、后能工作,但不能從事原崗位工作的重傷),或危及工程施工暫時性中斷(一個工作日以內);D級:可能造成人員輕傷或傷愈后能恢復原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傷,并不造成工程施工中斷。1、為全面、全方位控制重大危險因素(源),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工程局確定以下因素: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煤層爆炸、其它爆炸、煤與瓦斯突出、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19項為A級危險因素控制點。2、B、C、D級危險控制點,局屬各單位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確定,并列出相關分類控制表(圖)。第九條填寫重大危險因素(源)控制點登記表局屬各單位各級項目部或工程項目6、點重大危險因素控制點確定后,認真填寫工程項目重大危險因素登記表。危險分析、分級資料應作為“登記表附件”附在“登記表”后。第十條驗收與歸檔A級危險因素控制點由各單位安全部門組織驗收,報工程局安全部門備案。B級、C級、D級危險因素控制點,由局屬各單位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并存各單位安全部門備案,實行動態監控管理。第三章危險因素(源)控制點的異動第十一條危險因素(源)控制點一經確定,就必須納入控制管理軌道,不得任意撤點消號。第十二條危險因素(源)控制點的異動含撤點、消號及升級與降級。因工藝變更,該危險點不存在,取消該危險點,叫消號;因工藝改進,防護措施水平提高,危險因素(源)消除,取消該危險點,叫撤點。7、第十三條A級危險控制點的異動,由各單位項目報本單位安全部門審定批準后,報局安監辦備案。B級、C級、D級危險控制點的異動,由各單位安全部門審定,并存安全部門備案。第四章危險控制點管理制度第十四條危險控制點警示制度各單位必須在危險因素(源)控制區域醒目處樹(危險因素控制點)警示牌。警示牌內容應包含危險因素(源)可能的事故傷害模式、主要危險因素(源)及應采取的主要措施對策。第十五條危險因素(源)控制點的日常點檢制度各單位工程項目部在制定危險對策措施的基礎上,還應逐點制定危險控制點檢查表,其中A級危險控制點的危險控制點檢查表要報本單位安全部門審查、備案,并報工程局安全部門備案。危險控制點檢查表應內容具8、體、針對性、可操作性強,并盡量與設備點內容協調,安全檢查與設備點檢查一致。危險控制點檢查表是班組對危險控制點進行日常檢查控制的依據和原始記錄。當班人員應根據設備點檢制度要求,按危險控制點檢查表內容對本班組管理區域內各級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責任制要求對所負責的危險因素控制點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并在危險控制點檢查表相應位置簽字。第十六條工程局主管領導、安全部門管理職責1、工程局主管領導督促局屬各單位與安全部門制定危險因素(源)控制管理制度。2、檢查、考核各單位對危險因素(源)控制管理制度落實情況。3、督促各單位認真開展危險控制點分級控制管理。4、不定期檢查A級點實施控制情況,審閱和批示報送的A級點控9、制情況信息卡,并督促及時整改A級點失控因素。第十七條局屬各單位負責人職責1、負責組織本項目開展危險控制點分級控制管理,督促各施工隊和科(部)室落實危險因素(源)控制管理制度與措施。2、熟悉本項目危險控制點分布情況,每月對本項目的A級點檢查一次,并在檢查表上簽字。3、對A級危險控制點存在失控因素投入資金及時整改,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本項目確實無力整改,應及時上報上級相關職能部門。4、按期審閱與批示安全部門報送的危險控制點信息卡。5、對本項目A級點和B級點失控或由此發生死亡以上事故承擔責任。第十八條班組長職責1、負責實施本班組危險控制點的控制管理,熟悉各危險控制點的控制內容,本人或制定專人10、及時檢查控制情況,認真填寫檢查表。2、對本班組各級危險控制點的失控因素組織整改,若確定無力整改應上報項目部,并立即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3、因本班組對危險控制點的檢查、信息反饋、失控因素整改及防范措施等延誤,造成危險控制點失控或由此而發生的各類事故承擔責任。第十九條崗位操作人員職責1、熟悉本人負責危險控制點的控制內容、防范措施、應急預案,按規定認真檢查并登記。2、發現危險控制點的不正常狀態,立即上報和做好記錄,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3、因本人對危險控制點的檢查、信息反饋、防范措施等延誤或弄虛作假,造成危險控制點失控或由此而發生的各類事故承擔責任。第二十條工程局安全部門職責1、熟悉本單11、位重大危險源控制對策與控制管理,并在本部門職權范圍內組織實施。2、督促局屬各單位不斷加大對A級危險控制點管理的安全投入,逐步改善A級危險控制點的安全保障條件,深入現場處理控制點突發事件。3、對本單位范圍A級危險點定期監督、檢查。需按期檢測、檢驗的按期檢測、檢驗,并登記在冊。4、局安監辦對各單位危險因素(源)控制不良的,有權進行處罰和責令限期整改。5、因本部門工作延誤,使危險控制點失控或由此發生重傷以上事故,應承擔責任。第二十一條局屬各單位各級安全部門職責1、組織開展危險控制點分級控制管理,制定實施辦法,負責綜合管理。2、負責組織對危險控制點的“系統分析”工作,推行控制技術,不斷落實,深化完善危12、險點的控制管理。3、分級負責組織危險控制點的建立驗收與升降級及消號審查。4、堅持按期檢查本級危險控制點的控制情況。5、負責危險控制點的信息管理,開發控制信息、動態和實施管理技術。6、負責按期填報危險控制點的控制情況信息反饋卡。7、督促檢查各級對失控因素的處理和進展情況,及時向領導報告。8、對危險控制點失控而發生各類事故,認真調查分析,按本規定查清責任,及時報告領導,并上報工程局安監委備案。9、負責按本制度內容進行考核。10、因本部門工作失職或延誤,造成危險控制點失控或由此而發生工傷事故應承擔責任。第五章考核第二十二條工程局對各單位落實危險控制點控制管理制度情況進行考核,列入工程局年度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內容。第二十三條局屬各單位內部對危險控制點的控制管理應作為重要內容納入考核范圍,具體辦法由各單位自行制訂。第六章附則第二十四條危險控制點即危險因素(源)控制點。危險源(點)的辯識、評價同時應執行工程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程序文件。第二十五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第二十六條本制度由工程局安監辦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