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施工項目事故處理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2532
2023-11-15
13頁
42.50KB
1、工程建設施工項目事故處理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施工項目事故處理制度1. 工傷事故的含義 施工項目發生的傷亡事故,大體上分為兩類:一是因工傷亡,即因生產(工作)而發生的傷亡;二是非因工傷亡,即與生產(工作)無關的事件造成的傷亡。2. 傷亡事故的分類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和處理規定(國務院第75號令),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分為:輕傷、重傷和死亡事故。(1) 輕傷指造成勞動者肢體傷殘,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輕度損傷,表現為勞動能力輕度或暫時喪失的傷害。一般指受傷者歇2、工在1個工作日以上,但夠不上重傷,為輕傷事故。(2) 重傷指造成勞動者肢體殘缺或視覺、聽覺等器官受到嚴重損傷,一般能引起人體長期存在功能障礙,或勞動能力有重大損失的傷害。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均作為重傷事故處理:1) 經醫師診斷已成為殘廢或可能成為殘廢的;2) 傷害嚴重,需要進行較大的手術才能挽救的;3) 人體要害部位嚴重灼傷、燙傷,或雖非要害部位,但灼傷、燙傷,占全身面積13以上的;4) 嚴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鎖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腳骨等受傷引起骨折)、嚴重腦震蕩等;5) 眼部受傷較嚴重,有失明可能的;6) 手部傷害,包括大拇指軋斷一節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軋斷兩節或3、任何兩只各軋斷一節的;局部肌腱受傷嚴重,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殘廢可能的;7) 腳部傷害,包括腳趾軋斷3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傷嚴重,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殘廢可能的;8) 內部傷害,如內臟損傷、內出血或傷及腹膜等;9) 凡不在上述范圍以內的傷害,經醫生診察后,認為受傷較重,可根據實際情況參考上述各點,由企業行政會同基層工會作個別研究,提出初步意見,由當地勞動部門審查確定。(3) 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傷亡12人的事故。(4)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5) 急性中毒事故指生產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內通過人的呼吸道、皮膚或消化道大量進入人體內,使人體在短時間內發生病變4、,導致職工立即中斷工作,并需要進行急救或死亡的事故。3. 重大事故的四個等級:建設部按程度不同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重大事故分為四個等級:(1) 一級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以上的;(2) 二級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的;3) 三級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重傷2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4) 四級重大事故:死亡2人以下,重傷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不滿30萬元的。關于輕、重傷劃分既有政策方面的規定,又涉及到復雜的醫學問題。同時,為了保證事故報告及時和傷亡數字的5、真實性,多數傷害要求在事故現場、搶救過程、醫療初診時按規定給予確定;少數傷害可根據病情可能導致的結果來確定。因此,允許醫療終結與實際統計報告之間存在差別。根據國標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的規定,傷亡事故“損失工作日”即:輕傷,指損失1個工作日和不超過105個工作日的失能傷害;重傷,指損失工作日等于或超過105個工作日的失能傷害;死亡,指損失工作日為6000個工作日。“損失工作日”的概念是估計事故在勞動力方面造成的損失。因此,某種傷害的損失工作日數一經確定,就成為標準值,與傷害者的實際休息日無關。4. 傷亡事故的原因分類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國標GB6441-86將傷亡事故按致傷6、原因分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器工具傷害等20大類。總結分析建筑施工企業發生的傷亡事故類別,主要事故是在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中毒、火災、機械起重傷害和坍塌等,其中高處墜落、火災和中毒事故的發生率較高。5. 預防事故的措施為了預防事故的發生,就要研究發生事故的原因,并針對原因尋找預防事故的方法和對策。為了切實達到預防事故和減少損失的目的,應采取的預防措施主要可概括為對人的安全生產管理和對物的安全生產管理兩個方面。(1) 對人的安全生產管理對人的安全生產管理主要包括:1) 制訂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作業標準。規定人的行為,讓作業人員安全而高效地進行操作。2) 對勞動者進行遵章守紀的安全生產教7、育和培訓。應明確規定:未經許可非機電人員不準動用機電設備;在施工現場必須走人行通道,不準攀登腳手架、井字架、外用電梯等設備,違者從嚴懲處。3) 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都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好下頜帶;凡從事2m以上、無法采用可靠防護設施的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從事電氣作業人員必須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攀高作業的架子工必須穿防滑鞋,不準穿帶釘易滑的鞋,等等。(2) 對物的安全生產管理對物的安全生產管理主要包括:1) 施工現場的設施、設備安裝必須符合技術規范和安全技術規程要求,安全防護裝置必須齊全、靈敏、有效;2) 對設施、設備要經常進行檢查和維修保養,不準帶病運轉,不準超8、負荷運轉,不準在運轉中維修保養,使設施、設備處于完好狀態;消除施工現場一切不安全因素,確保安全生產。6. 項目施工傷亡事故的處理程序施工現場發生傷亡事故時,負傷人員或最先發現事故的人應立即報告工程項目經理部領導或安全技術人員,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和施工現場情況,按規定立即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并立即組織對死亡人員的搶救。企業接到發生重傷、死亡以上事故報告后,必須立即將事故的概況(含死亡人數,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原因等),用快速的辦法分別報告上一級安全部門,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拖延報告或隱瞞不報。對于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1) 迅速搶救傷員并保護好事故現場事故發生后,項目工程人員不9、要驚慌失措,要有組織、有指揮,首先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制止事故的蔓延擴大。同時,為了調查事故、分析事故的需要,必須保護好事故現場。因搶救負傷人員和排險而必須移動現場物件時,要進行錄像、攝影,畫清事故圖,并做出標記。因為事故現場是提供有關物證的主要場所,是調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觀條件,所以要嚴加保護。要求現場各種物體的位置、顏色、形狀及其物理、化學性質等盡可能保持事故發生時的原來狀態。必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為或自然因素的破壞。清理事故現場應在調查組確認無可取證,爭得上級勞動安全監察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公安部門等同意后進行。不得借口恢復生產,擅自清理現場而將現場破壞。(2) 組織調查組企10、業在接到重傷、死亡事故報告后,企業法人代表(經理)、主管經理、安全技術部門和有關部門人員應迅速趕赴現場組織搶救。由企業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組成調查組配合屬地勞動監察、公安、工會等有關人員對事故進行調查。根據事故性質,可邀請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鑒定。與發生事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參加調查組。(3) 現場勘察在事故發生后,調查組必須到現場進行勘查。現場勘查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廣泛的科技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事故的現場勘查必須及時、全面、細致、客觀。現場勘察的主要內容有:1) 做出筆錄筆錄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a. 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氣象等;b. 現場勘察人員的姓名、單位、職務等;c. 現場11、勘察的起止時間、勘察過程;d. 能量逸散所造成的破壞情況、破壞狀態、破壞程度等;e. 設備損壞或異常情況及事故前后的位置;f. 事故發生前勞動組合、現場人員的位置和行動;g. 物料散落情況;h. 重要物料的特征、位置及檢驗情況等。2) 現場拍照、錄相現場拍照、錄相主要包括方位拍照、全面拍照、中心拍照、細目拍照和人體拍照5項內容:a. 方位拍照,要反映事故現場在周圍環境中的位置;b. 全面拍照,要反映事故現場各部分之間的聯系;c. 中心拍照,要反映現場中心情況;d. 細目拍照,要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跡物、致害物等;e. 人體拍照,要反映傷亡者主要受傷和造成死亡傷害的部位。3) 現場繪圖據事故類別12、和規模以及調查工作的需要。應繪制下列示意圖:a. 建筑物平面圖、剖面圖;b. 事故時人員位置及疏散(活動)圖;c. 破壞物立體圖或展開圖;d. 涉及范圍圖;e. 設備或工、器具構造簡圖等。(4) 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性質通過事故的檢查處理,分析事故原因,總結教訓,制訂預防措施,避免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確定事故性質,明確事故的責任人,為依法處理事故提供證據。1) 事故調查事故調查主要是查明事故經過,查清造成事故的各種因素,包括人、物、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經過認真、客觀、全面、細致、準確的分析,確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事故調查分析的目的,是通過認真分析事故原因,總結教訓,采取相應措施,13、防止類似事故重復發生。這是事故調查分析的宗旨。2) 事故分析的步驟首先是整理和仔細閱讀調查材料,按國標GB6441-86附錄A中提到的受傷部位、受傷性質、起因物、致害物、傷害方法、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為等7項內容進行分析,確定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和事故責任者。3) 事故分析的原則事故分析應堅持“事故原因沒有分析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不放過”的三不放過原則。根據調查所確定的事實,從直接入手,逐步深入到間接原因。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再根據其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主要責任者。4) 事故性質14、事故的性質通常分為三類:a. 責任事故即由于人的過失造成的事故;b. 非直接責任事故即由于人們不能預見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條件變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是在技術改造、發明創造、科學試驗活動中,由于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而發生的無法預料的事故。但是,能夠預見并可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傷亡事故,或由于沒有經過認真研究解決技術問題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內;c. 破壞性事故即為達到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對已確定為破壞事故的,應由公安機關和企業保衛部門認真追查破案,依法處理。5) 防范措施根據對事故原因的分析,制訂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的措施,并應定人、定時間,制訂完整的糾正預防措施。同時,根據事故后果,對事故責任者15、應負的責任提出處理意見。對于輕傷、重大未遂事故不可掉以輕心,也應嚴肅認真地按上述要求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嚴肅處理。(6) 事故調查報告調查組應著重把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責任分析和處理意見以及本次事故教訓和改進工作的建議等,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的形式寫成文字報告,經調查組全體人員簽字后報批。如調查組內部意見有分歧,應在弄清事實的基礎上,對照政策法規反復研究,統一認識。對于個別人員持有的不同意見,允許保留,并在簽字時寫明自己的意見。(7) 事故的審理與結案事故的審理與結案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1) 事故的審理和結案的權限和期限。事故的審理和結案同企業的隸屬關系及干部管理權限一致。一般情況下16、,縣辦企業由地(市)審批;省、直轄市企業發生的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由主管部門同意,報主管委、辦、廳批復,由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提出結論性意見。但依法應由司法機關處理的除外。一般情況下,傷亡事故處理應當在90d內結案,特殊情況不得超過180d。2) 事故責任者的處理關于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根據其情節輕重和損失大小,分清責任者,分清責任性質的主次,予以嚴肅處理。3) 事故檔案事故教訓是用鮮血換來的寶貴財富,應予以記載并歸檔保存。這是研究改進措施,進行安全教育,開展科學研究難得的資料。因此,要把事故調查處理的文件、圖集、照片、錄像帶、資料等長期完整地保存下來。事故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a. 職工傷亡事故登17、記表;b. 職工重傷、死亡事故調查報告書,現場勘察資料(記錄、圖紙、照片等);c. 技術鑒定和試驗報告;d. 物證、人證調查材料;e. 醫療部門對傷亡者的診斷結論及影印件;f. 事故調查組的調查報告;g. 企業或企業主管部門對事故所做的結案申請報告;h. 受處理人員的檢查材料;i. 有關部門對事故的結案批復等。7. 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的評價從事生產工作發生的因工傷亡事故不僅造成勞動者的傷亡,而且給國家財產造成重大損失。以往調查事故只注重傷亡情況,分析處理事故也只著眼于事故的經過、原因和責任劃分等;對事故的經濟損失,卻很少認真統計,以致不能全面、正確地評價因工傷亡事故和反映事故對經濟效益的影響。隨18、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各項管理制度將逐步完善,傷亡事故的管理亦將逐步科學化。應正確評價傷亡事故經濟損失及其對經濟效益的影響,給各項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適用方法。按照國標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421-86)的規定,傷亡事故經濟損失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因工傷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經濟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兩種。(1) 直接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后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其范圍包括:1) 人身傷亡所支出的費用,即醫療費用(含護理費)、喪葬及撫恤費用、補助及救濟費用、歇工工資等;2) 善后處理費用,即處理事故和事務性費用、現場搶救費用、清理現場費用、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等;3) 財產損失價值,即固定資產損失價值、流動資產損失價值。(2) 間接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指因事故導致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和受事故影響而造成其他價值的損失。其范圍包括:1) 停工、減產損失價值;2) 工資損失價值;3) 資源損失價值;4) 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5) 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6) 其他損失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