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預防意外事件措施(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4225
2023-11-15
21頁
64.50KB
1、醫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預防意外事件措施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護理安全制度及措施一、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1、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增強護理安全意識,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落實各級各類護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加強護理質量的環節控制。 3、護理部定期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評價、糾正出現的問題,控制護理缺陷。 4、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差錯事故分析報告制度,減少差錯,杜絕事故的發生。 5、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6、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值班護士必須堅守2、工作崗位,按時巡視病房,對小兒、躁動、昏迷、老年患者,嚴防墜床、燙傷、跌傷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確保患者安全。 7、加強病人管理,嚴格執行陪伴探視制度,病人一律不準在外留宿。 8、深入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況,對有精神癥狀和自傷念頭的患者須留陪護人員,并及時做好心理護理,避免發生意外。 9、加強搶救藥品、物品的管理,避免影響搶救。對毒、麻、限藥品專人管理,每天交接班、清點核對,專柜保管并加鎖。 10、對易燃、易爆、易損、貴重物品,加強管理,專人負責,做到防火、防爆、防盜。 11、值班人員要注意病區門、窗、水、電的安全。 12、電源、水源、防火設備要定期檢查,及時維修,以確保安全。 二、病房安全制度3、 1、物品固定放置,便于清點,保證患者行動安全。 2、病房內禁止吸煙與飲酒,禁止使用電爐、酒精燈及點燃明火,以防失火。 3、加強對陪住和探視人員的管理。 4、貴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內。 5、病房晚九點應及時清理病房內探視人員離開病區,并督促病人休息。 6、加強巡視,如發現可疑分子,及時通知保衛處。 7、空病房要及時上鎖。 8、按要求暢通防火通道,不堆、堵雜物。 9、消防設施完好、齊全,上無雜物。 三、病室藥品管理制度 1、病房內所有基數藥品,只能供應住院患者按醫囑使用,其它人員不得私自取用。 2、病房內基數藥品,應指定專人管理,負責領藥、退藥和保管工作。 3、每日清點并記錄,檢查藥品,防止積壓、4、變質,如發現有沉淀、變色、過期、標簽模糊時,立即停止使用并報藥房處理。 4、中心藥房對病房內存放的藥品要定期檢查,并核對藥品種類、數量是否相符,有無過期變質現象。 5、搶救藥品必須放置在搶救車內,定量、定位放置,有定位圖示,標簽清楚,每日檢查,保證隨時急用。 6、特殊及貴重藥品應注明床號、姓名,單獨存放并加鎖。 7、需要冷藏的藥品(如:冰干血漿、白蛋白、胰島素等)要放在冰箱內,以免影響藥效。 8、患者專用的藥物,停藥后及時退藥。 9、病房毒麻藥管理要求: 病房毒麻藥品只能供應住院患者按醫囑使用,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設專柜存放,專人管理,嚴格加鎖,并按需保持一定基數,每班交接班時,必須5、交接點清,雙方用正楷簽全名。 醫生開醫囑及專用處方(藍處方)后,方可給該患者使用,使用后保留空安瓿。 建立毒麻藥使用登記本,注明患者姓名、床號、使用藥名、劑量、使用日期、時間,護士正楷簽名。 如遇必要時醫囑且當患者需要使用時,仍需有醫生所開的醫囑、專用處方,并保留空安瓿。 10.高危藥品的存放有規范,在病區不得混合存放高濃度電解質制劑(包括氯化鉀、磷化鉀及超過0.9%的氯化鈉等)、肌肉松弛劑與細胞毒化等高危藥品,必須單獨存放,有醒目的標志,并有使用劑量的限制。 11.對夜間、節假日的臨時緊急用藥應能及時從藥劑部門獲得。 預防護理差錯管理規定 一、預防護理差錯事故的有關規定 差錯事故要以預防為主6、,杜絕在差錯發生之前。要加強“零缺陷”管理,提高質量,確保病人安全。 (一)加強思想教育 1、加強各級護理人員護理安全教育,強調安全護理,做到警鐘長鳴。 2、鞏固專業思想,熱愛護理專業,安心工作,提倡奉獻精神。 3、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鞏固樹立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科學作風。 4、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好操作規程。 (二)嚴格差錯報告制度 嚴格差錯標準,建立差錯、不良事件上報、登記、討論、分析制度,及時吸取教訓,提出整改措施。 (三)嚴格執行各項核心制度 1、履行崗位職責,在崗在位,忠于職守。 2、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做到“七清”、“十二不交不7、接”(見制度內容) “七清”指交清、聽清、問清、答清、寫清、看清、接清 交接班要做到“四看”、“五查”、“一巡視” 四看:看交班報告本、看記事黑板、看治療臺、看危重護理記錄 “五查”:查新入院病人的處理是否妥善; 查病情有特殊變化是否及時處理; 查手術病人準備是否完善; 查危重癱瘓病人皮膚是否清潔完整,床單元是否平整干燥; 查術后病人術口敷料是否滲血,是否排尿,引流管是否通暢。 巡視:對新入、重危、大手術及病情有特殊變化的病人,交接班人員應共同巡視,進行床旁交接班。 二、護士長在預防差錯事故中的作用 護士長是科室護理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科室護理質量的高低與護士長本身的素質和管理水平有直接的關8、系。護士長不僅要嚴于律己,更要嚴格要求,善于科學管理,科室各級人員時時注意護理安全工作,把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當作自己常抓不懈、責無旁貸的主要任務。同時這也是護理部考核護士長的重要內容。 (一)充分發揮護士長的作用,提高護士長科學管理水平。 (二)加強業務訓練,不斷更新知識。 (三)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抓好四個環節: 1、假日的安全工作。 2、常規工作的督促檢查 3、檢查危重搶救病人的特殊治療及安全措施。 4、差錯信息的反饋作用。 (四)合同安排護理工作,做好個班次工作協調。 (五)在預防差錯工作中護士長必須把好十關: 1、把好新護士如科關。要幫思想、帶作風、教技術、使新護士盡快獨立、安全的工作。9、 2、把好護理人員的思想情緒關。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是防止差錯事故。 3、把好治療室、搶救室、藥品柜的管理關。 4、把好護理交接班關。 5、把好醫護配合關。主動聯系,做到醫護密切配合,保證醫療護理安全。 6、把好醫囑查對關。做到班班兩人核對,護士長必須檢查當天執行醫囑情況,并每周參加大查對。 7、把好批量病人入院關。組織人力,合同分工,統籌安排,做到忙而不亂,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8、把好病人思想情緒關。做好心理護理,杜絕護理糾紛及意外事故的發生。 9、把好危重病人及手術病人護理關。 10、把好進修、實習生的帶教關。 (六)護士長所應承擔的責任: 1、履行好監督管理的職責;對護士的違紀違法行10、為及時糾正和處理。 2、對本科室護士提供培訓和教育,做到知法不犯法。履行必須的告知義務應該成為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對職業規則的理解比工作中被動服從更重要。 3、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護理差錯事故的措施。 4、敏感的掌握易發生事故的人、時間、季節、操作和環境。 5、有創新精神,不斷接受新事物。 6、接受病人對護理服務的監督、并向其提供咨詢服務,認真傾聽病人意見,使病人有陳述自己觀點的機會。(如果病人投訴無門,就有可能會采取過激行為使矛盾激化。) 7、嚴格執行報告制度,不要怕扣管理分而隱瞞不報,及時報告有利于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措施。 8、加強護士自我保護意識,做好不良事件的后續處理。 三、護11、理差錯的原因分析 發生差錯的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 (一)責任因素 責任心不強,擅離職守、工作粗疏、工作中思想不集中,延誤治療護理;主觀臆斷,憑印象工作。 (二)管理因素 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分級護理制度不落實,不按規定巡視病房,護理不到位;交接班制度不落實,交接不嚴不清、不進行床旁交接;查對制度不落實,不執行“三查七對“,每班小查對,每周大查對;不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規程;規章制度不健全,各級、各班職責不明確,監控措施不得力;工作安排不合理,科室協調配合不夠;工作環境不安靜,注意力分散;使用器材、藥品放置位置不固定;實習生帶教安排不當,要求不嚴放手放眼。 (三)技術因素 業12、務水平差,技術不熟練,盲目操作,護理不當。 (四)心理生理因素 工作繁忙,注意力不集中;外來干擾,影響工作效率;情緒不穩定,對信息處理不靈敏,不及時準確;身體不適或過度疲勞,失誤概率增高;人際關系學處于對立情緒,造成逆反心理時發生差錯的最大隱患。 臨床護理安全措施 一、預防給藥差錯措施 1、有條件的情況下,主班護士應相對固定。病房護士長根據護士的工作情況,安排工作細心有能力的主管護師或高年資護護師做病房責任護士工作。此護士做責任護士期間不上夜班,這樣使病人的管理有連續性,可減少和避免差錯的發生。 2、夜間用藥和各種治療以及特殊時間用藥和治療,主班護士處理醫囑時要用紅筆標記在轉抄單并做好交班,執13、行護士核對并按醫囑規定時間正確執行醫囑。 3、患者的各種用藥及治療必須由第二人核對(包括醫囑單、各種治療單、注射單、輸液卡)。 4、各班護士下班前要檢查醫囑本和治療單是否有遺漏,如發現遺漏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5、護士長要監督檢查醫囑執行情況,發生問題及時糾正。 發生給藥錯誤處理流程: 發現自己或別人發生給藥錯誤判斷能否立即補救,報告主管醫生、護士長,盡量不驚動病人采取適當的補救措施觀察是否對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報告主管醫生,適當處理報告護理部科室按規定做相關記錄對病人的質疑予以適當的解釋必要時由科室領導解釋事件組織科室工作人員認真討論,提高認識,不斷改進工作護理部組織進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14、(一)預防處理醫囑差錯 1、嚴格執行醫囑處理制度,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應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院醫務科報告。弄清楚后方可執行。 2、一般不執行電話和口頭醫囑,搶救病人時,應做到“聽、問、看、存、補”。即聽清楚,再問一遍,看清藥品、保存安瓿,及時囑醫生補開醫囑并簽名。 3、嚴格查對制度。處理長期醫囑時要嚴格做到一看、二抄、三簽名、四自查。堅持每日兩名護士查對當天醫囑,認真執行并簽名,夜間醫囑由當班護士查對,下一班護士再核對。 4、臨時醫囑時要嚴格查對后執行,注明時間并簽名。因故尚未執行的要報告醫生并在護理記錄中記錄,須在下15、一班執行的醫囑要在交班報告中記錄并口頭交班。 5、治療護士要隨時查看醫囑,核對治療單、服藥單。 6、遷床后要及時更正新遷入的床號。出院醫囑查對后及時停止。 7、轉抄治療單、服藥單、臨時醫囑單、輸液卡時須經兩名護士唱對,并簽名以示負責;未復核的轉抄單,應嚴格交接班,復核后方可執行。 8、每周由護士長總查對醫囑一次,核對后用紅筆簽名。 (二)預防注射給藥錯誤 1、執行新藥需詳細閱讀藥物說明書,執行醫囑時嚴格三查七對。 三查:即擺藥后查;服藥、注射、處置前查、后查一次。 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 對昏迷、危重、小兒及老年癡呆等患者,除查對床號、姓名外,同時采取患者家屬復述患16、者姓名確認患者身份的查對辦法。 2、肌注與靜注應建立兩張注射單,并分別注明,防止錯、漏注射。 3、抽吸藥液前須核對上一班所備藥物。肌注盤內注射器應按床號順序由左向右排列,并貼上床號姓名小牌,同一病人注射多種多種藥物時,床號姓名牌應貼在最左面的注射器上。并攜帶注射單到床邊核對姓名。 4、選擇注射部位:注射前檢查針頭焊接處,防止斷針。操作要穩妥固定、進針時留針3mm以上。 5、青霉素安瓿要套在針頭上或放于針管旁,以便與其他藥物區分,保留至注射完畢。 6、各種過敏試驗前,要詢問有無過敏史。如有過敏史或皮試陽性,要做好“五交待”。即主管醫生和當班護士;口頭告知病人;黑板上寫明;在體溫單首頁用和臨時醫囑17、用紅筆標明;病歷夾封面和一覽表上用紅筆標明;護理記錄上記錄。做皮試須備有腎上腺素和備用注射皮試結果由本科室當班護士判斷,交班時當面交接。如有可疑陽性應做對照試驗。首次注射青霉素一定要查詢皮試結果。 7、口服藥、注射劑、靜脈輸液劑、外用藥,必須分歸放置、分類標志明顯。局麻毒藥必須放置專柜中,加鎖由專人保管,嚴格交接班登記。使用毒、麻、限制藥要經過反復核對。藥柜內禁防藥品外的其他物品。 8、無標簽、標簽不清或有疑問的藥品、單批號的藥品或病人自行外購的注射藥品一律不準注射。 9、護士擺藥時,應高度集中精力,注意核準藥名、劑量、劑型、時間、床號、姓名、給藥途徑,遇可疑處及時查清。 10.擺藥發生藥品錯18、誤,由擺藥者和核對者負責,如用錯病人由執行者負責。 11.病人或家屬有疑問時需警覺并回護士站查清楚后方可注射,嚴防憑印象注射,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12.實習護士必須在帶教護士的嚴格帶教下工作,因帶教不嚴而發生差錯事故時,由教師負主要責任,因帶教排班不明確,而發生問題由護士長負責。 13.每名護士下班前,應按照工作程序檢查一遍自己的工作,防止疏忽遺漏。 (三)預防青霉素注射錯誤 1、凡注射青霉素或青霉素類藥物前,必須有醫生的青霉素皮試醫囑,醫生下達醫囑前,必須詢問過敏史,護士做青霉素皮試前須詢問過敏史。若在外院或門急診已做過皮試,須急需注射青霉素時,要檢查注射證明后開“青霉素免試”或“青霉素在19、注射中”,在由護士轉抄執行。 2、青霉素更換批號或停藥3天以上者,再注射時需重新做皮試,凡外購青霉素一律不得使用。 3、皮試后,應囑病人在原地等待,不得外出及隨意走動。兩名護士觀察皮試結果,執行者應及時將試驗結果填寫在醫囑單及注射卡上。 4、各種過敏試驗前,要詢問有無過敏史。如有過敏史或皮試陽性,要做好“五交待”。即主管醫生和當班護士;口頭告知病人;黑板上寫明;在體溫單首頁和臨時醫囑用紅筆標明;病歷夾封面和一覽表上用紅筆標明;護理記錄上記錄。做皮試須備有腎上腺素和備用注射皮試結果由本科室當班護士判斷,交班時當面交接。如有可疑陽性應做對照試驗。 5、進行青霉素注射時,首次注射青霉素一定要查詢皮試20、結果。注射時必須攜帶注射單,對照床頭牌認真核對,并清楚的呼喚出“某床、某人,現在注射青霉素”,以便病人或家屬幫助確認。病人或家屬有疑問時需警覺并回護士站查清楚后方可注射,嚴防憑印象注射,防止嚴重事故的發生。 (四)預防口服給藥錯誤 1、擺藥、發藥時要注意力集中,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發藥時攜帶服藥本,服藥后要觀察病人的用藥反應。 2、劑量要準確。如以滴為單位,必須用滴管量好方可給藥;以毫升為單位,必須用量杯測量準確方可給藥。 3、擺藥應由一名護士負責,擺藥后由另一名護士復核一遍。根據藥物的性質,指導服藥時間(如飯前、飯后);一般每次給藥不超過一次劑量,并詳細交待使用量及方法。 4、內服藥、外用藥不21、得混發、混放、混用同一包裝;不允許擅自發給病人未經配制的消毒防腐類外用藥。 5、發藥時帶服藥本在病床旁進行核對,給藥前呼喚病人姓名確認后發藥,看服藥后再離開。因故未服的藥應收回,不得留在床旁,并認真交接班,以便補發。對于鎮靜安眠類藥需等病人咽下后再離開,嚴防病人積藏藥物。 6、發藥時病人或家屬有疑問時需警覺并回護士站查清楚后方可發藥,嚴防憑印象發藥。 7、護士要了解患者的治療情況,如因特殊檢查、治療或手術禁食者不給藥。 8、醫護人員對本科常用藥做到五了解,即藥物性質、主要作用、常用劑量、不良反應、中毒癥狀及中毒解救方法。 (五)預防輸液錯誤 1、核對醫囑與輸液卡,輸液卡要兩人核對后方可執行。 22、2、靜脈輸液須把好三關:準備液體、加藥、輸液關。每關必須按常規仔細檢查:要核對液體名稱及有效期;輸液瓶有無裂痕、瓶蓋有無松動;液體有無變色、混濁、沉淀;注意輸液反應和防止液體外滲;嚴格掌握配伍禁忌及“一看標簽二倒轉液體三搖晃液體四看澄清度五擰瓶蓋”的步驟操作。 3、加藥時按查對抽吸藥液查對注入瓶中再查對的步驟,并保留空安瓿待他人查對后再丟棄。加藥后要在輸液瓶的配液卡上簽配液人、核對人姓名及注明配制時間。 4、認真做好床旁核對確認患者,嚴格執行“三查七對”,輸液時病人或家屬有疑問時需警覺并回護士站查清楚后方可輸液。 5、按病情調節輸液速度,輸入升壓藥、化療藥、脫水劑及有刺激性的藥物時,應加強巡視23、。發現滴液不暢和皮下滲出要立即處理,并嚴格交接班,因交接不清發生問題,由接班者負責。 6、禁用帶有原標簽的輸液瓶改裝其他藥物,或改作它用,也不得留放病人處,若需利用容器,應更換明顯標簽。 二、預防輸血錯誤 (一)防采血交叉標本錯誤: 1、采血前兩名護士核對輸血記錄單,在試管上注明姓名、床號、科別。兩名護士到床旁確認患者后采血,除夜間外,一般不得由執行者獨自核對執行。 2、抽血交叉需攜帶輸血記錄單及試管至病人處,仔細核對姓名、床號無誤后方可采血。 3、執行一次一人一管一單,嚴禁同時采集取二人血標本。 4、不得在輸入大分子溶液通道采血,應在另側肢體血管采血,以防影響血交叉試驗結果。 (二)取血時必24、須與血庫人員共同做好三查八對,一般不得一人同時取兩個病人 血。 (三)防輸錯病人: 1、輸血前,執行護士須復核醫囑和原始檢驗報告單血型,兩名護士做好三查八對,確認無誤后在血袋上寫上床號、姓名,再經床邊雙人查對后方可輸入。輸血開始后再查對一次(總共應核對三遍:取血時、輸血前、輸血后)。 2、輸兩袋血以上時換血袋前應按規定嚴格查對。 3、輸血后,開始輸入宜慢,應觀察2-3分鐘再離開,要嚴密觀察輸血反應。加強巡回,嚴格交接班。凡輸入2個以上獻血者血液時,兩袋血之間應輸入少量生理鹽水。 4、冷藏血不必加溫,大量輸血可適當進行病人體表復溫。輸血中不得隨意向血袋內加藥。 5、輸血完畢,保存血袋24小時,以25、備發生遲發性輸血反應時做檢查標本之用。 三、預防意外事件措施 (一)預防壓瘡措施 1、壓瘡的預防措施 接受新入院、轉入、轉科、大手術的病人,應認真檢查病人皮膚情況,發現問題,當面交清,明確責任,增強護士工作責任心。 凡不能主動翻身的臥床病人均需床頭設翻身卡,定時翻身、按摩,記清翻身的時間、臥位及皮膚情況。酬情給予海綿墊、氣墊床,并每班床前交接,檢查其效果,排除故障。 保持病人臥位舒適,皮膚清潔,床單位清潔、干燥、平整。如潮濕應及時更換。使用便器時輕放、輕取,勿損傷皮膚。 對使用夾板或石膏固定的病人,注意石膏邊緣需襯棉墊,經常檢查邊緣處皮膚,防止壓瘡。 2、帶入壓瘡處理流程 記錄:壓瘡登記本、護26、理記錄、交班本、醫生書寫的病歷四者必須一致,并準確記錄壓瘡的面積、所屬期。 于24小時內上報護理部。 帶入期以上壓瘡治愈,獎科室當月基礎護理分5分。 帶入壓瘡進院后程度加重扣科室當月基礎護理分5分。 3、難免壓瘡預防及呈報程序 根據新的護理概念難免壓瘡允許存在,但必須經過嚴格界定。 對壓瘡發生高危者護理組要予以高度重視,必須在未發生壓瘡前上報護理部。 護士長提出理由(高危因素),醫生認可簽名后上報護理部。 護理部接到壓瘡預報表后必須于24小時內組織基礎護理質控小組的護士長前往查房認可,并共同商討預防措施。 已確認的難免壓瘡但未發生者獎當月基礎護理分5分。 4、發生壓瘡的處罰 不屬難免壓瘡的壓瘡27、發生率為絕對值“O”。 發生壓瘡的護理組,當月基礎護理考核扣10分。 護理組不參加當年護理先進集體評選。 護士長扣2分。 有關責任護士扣5分。 發生壓瘡必須24小時內報告護理部。 發生壓瘡處理流程: 發生壓瘡進行分期處理科內組織討論,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填報壓瘡登記表報護理部護理部組織進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二)預防燙傷措施 1、昏迷、截癱、麻醉后24小時內有感覺功能障礙的病人,一般情況下,不使用熱水袋。新生兒禁用熱水袋保暖。 2、老年病人、小兒、重危病人、昏迷病人應慎用熱水袋。 3、使用熱水袋必須做到: 裝入套(袋)內使用。 用水溫計測溫,危重、小兒、老年病人水溫不超過50,一般病人不超過28、70. 使用前應仔細檢查有無漏水現象。 使用熱水袋后,每半小時巡視一次,并在護士站記事板上交班。 4、嬰兒洗澡時水溫應保持在39-42,洗澡盆(池)應墊海綿墊。 (三)防范住院患者墜床與跌倒措施 1、建立住院患者墜床、跌倒評估制度,包括患者評估、藥物治療評估、排泄評估、活動評估、環境評估,教育評估,病人入院后,護士需詳細評估病人跌倒危險因素,包括年齡、視力、肢體肌力、活動耐力、意識、思維障礙等,評估為高危人群需列入重點護理對象,床頭有標示,并留陪護。 2、凡意識障礙、躁動不安、癲癇發作、老年癡呆、精神異常的病人及無陪伴的5歲以下小兒,必須用床欄或約束帶保護,加強巡視。 3、給嬰兒稱體重、做治療29、時,操作者絕對不得;離開嬰兒。 4、向高危墜床與跌倒人群的監護(陪伴)人告知有關防止墜床與跌倒的注意事項,如起床、站立、如廁、行走需陪人在旁,教會使用病房設施,如病房走廊扶手、座便器等,床頭呼叫器及便器放置病人可及處,盡最大程度減少高危因素的存在。 5、病床床輪鎖好,固定病床,使用床欄注意檢查床欄是否固定,下床時應先去除床欄,避免翻越墜床。 5、保持病房、走廊、廁所等地面清潔、干燥,無障礙或有明顯防摔跤的標記,入院后告知穿防滑拖鞋。 6、康復訓練應循序漸進,開始訓練時,護士應示范訓練的步驟、運動量、幅度,貫徹量力而行的原則。 7、輸注某種擴血管藥時應注意輸液速度,觀察血壓的變化,防止體位性低血30、壓導致病人跌倒。 8、老年病人及小兒、精神異常、孕婦、殘疾病人應有親屬陪伴,需要時用推車或輪椅配檢、送檢。在用推車轉運病人時,必須用護欄或約束帶固定肢體,并有2人陪送以防墜車。 發生墜床或跌倒處理流程 患者不慎墜床、跌倒立即通知醫生,守護在患者身邊,進行病情初步診斷及進行緊急搶救措施如病情允許將患者移至搶救室護患者床上進一步檢查,及時執行治療,密切觀察病情通知科主任、護士長及家屬詳細記錄墜床或跌倒的經過及搶救過程科室認真討論,提高認識,不斷改進工作護理部組織進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四)防范導管脫落措施 1、認真評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脫危險因素。如存在危險因素,要及時制定防范計劃與措施,應列31、為交接班的對象,并需進行床頭交接班,交清管道的通暢、固定是否穩妥、引流液色澤、性質、量。 2、加強巡視,隨時了解患者情況并記好護理記錄,對存在管路滑脫危險因素 的患者,根據情況安排家屬陪伴。 2、妥善固定各類管道,引流袋(瓶)連接管應有足夠的長度,避免翻身時牽拉拔出導管,用橡皮筋環套后用別針固定,以保證有一定的緩沖余地。 3、做好病人及家屬的管道護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充分了解預防管路滑脫的重要意義。護士需詳細告知管道的固定、引流、翻身、臥位及離床活動時引流管的護理注意事項。 4、胸腔閉式引流時,掌握正確的擠管方法,妥善固定好引流瓶,避免傾斜、碰翻,更換引流瓶液體或患者外出檢查時需用兩把止血鉗交32、叉夾住引流管,并有醫務人員陪同。若一旦發生導管脫落,迅速用手掌封住胸壁口,緊急呼救其他醫務人員進一步處理。 5、更換引流袋(瓶)時,護士應動作輕柔,避免強拉近心端導管,防止導管拔出。 6、氣管導管按規定注氣(液),牽拉重量適宜,三腔二囊導管及氣管插管需標明刻度,班班交接,間歇放氣時需床旁守護。床旁常規備急救物品。 7、對帶管出院的患者護士需詳細交待預防導管脫落的注意事項,必要時給予書面的指導處方。 發生導管脫落處理流程: 發現導管脫落判斷能否立即補救,避免或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或將損害降至最低立即報告主管醫生、護士長采取適當的補救措施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將發生經過、患者狀況及后果口頭及時報護理部按規定填寫患者管路登記表,24-48小時內報護理部組織科室工作人員認真討論,提高認識,不斷改進工作對病人的質疑予以適當的解釋必要時由科室領導解釋事件護理部組織進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