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安全、去污區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4294
2023-11-15
6頁
30.50KB
1、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安全去污區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安全管理制度1、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掌握防火、防爆知識,能正確使用滅火器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須關閉水、電、氣和設備等開關。2、凡接觸污染的物品、尖銳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氣、液體,必須做好職業防護:隔離衣、口罩、手套、護目鏡等。處理破損玻璃器械、銳利器械切忌徒手處理,以防刺傷。3、清洗機、水處理機等各型電設備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日常保養維護,嚴防事故的發生。4、壓力蒸汽滅菌器必須專人負責,持證上崗,每臺滅菌器應有年檢合格2、證。5、低溫滅菌器應由專人負責,滅菌前檢查物品包裝是否符合要求,關嚴柜門,防止氣體泄漏。取放物品時應戴口罩和手套,滿或空的氣體罐均應專門放置,班班交接。6、搬運重物時,合理借助各種工具和請求協助,注意保持正確與適當的姿勢。7、工作區域禁止吸煙,易燃物品遠離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通暢。參觀接待制度1、任何來訪同行均需在護理部或醫院上級部門備案,并得到明確接待指示后方可接待。2、對所有來訪參觀人員登記其單位、姓名、職務和聯系方式。3、參觀人員應由科室指定專人接待,科室人員不得私自私下接待任何來訪人員。4、接待人員均需遵守供應室的三區出入流程和防護標準。5、接待人員接待過程中應遵守醫院和科室相關制度,3、不能準確回答的問題應及時向上級反饋。6、參觀過程中參觀人員提出超越預定接待項目的應向上級請示后再做出決定。7、對參觀人員在參觀過程中提出的建議、意見均應做出解釋,并做好相關記錄。查對制度1、回收物品時,認真查對用物的名稱、數量、包裝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內器材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確保準確無誤并登記。2、配置各種消毒液、清洗液時,認真查對原液品名、規格、有效濃度、應配置的方法、應配置的濃度和注意事項等。3、打包必須雙人核查包內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清潔度,包裝材料的清潔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及包外的名稱標簽、化學指示膠帶(標簽)、滅菌日期、有效性、雙方簽名等標記是否完4、善、正確、包的體積、重量、嚴密性是否符合要求要搶救包、手術器械包必須經過二人核對并簽名后方能封包。4、消毒滅菌員與質量監測員共同查對裝鍋前:查數量、查規格、查裝載方法、查滅菌方式。裝鍋后:查壓力、查溫度、查時間、查濃度。下鍋后:檢查有無濕包、破損包、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監測包中化學指示劑變色是否達到標準要求,在滅菌記錄本上雙簽字。5、發放消毒或滅菌物品時,認真對包的名稱、數量、滅菌日期、有效期、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包裝容器的清潔度、完整性、嚴密性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確認無誤后,方可發放并登記。6、物資入庫必須查對廠家批號、查品名、查規格、查數量、查質量、查滅菌標識和日期。監測制度1、認5、真遵守各項監測技術操作流程,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2、負責滅菌器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每日對滅菌鍋進行空鍋BD試驗。監測員每天隨機抽查滅菌包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及工藝監測記錄結果。每周進行生物監測一次以確定其無菌效果。環氧乙烷滅菌器循環的生物監測。植入物應每鍋進行生物監測。3、每月對檢查包裝區、無菌物品存放區進行空氣監測。4、對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濃度實行不定時監測,每天至少1次。5、對一次性使用的無菌空針、輸液器、分裝袋等,每一批號的進貨應要求廠家提供相應的物理檢測、熱源檢測及細菌檢測報告。6、對各病房出現的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的質量問題,應配合科室查找原因并向相關部門匯報,同時做好登記6、記錄。7、對使用的各種洗滌用水每月應進行相應規定項目的監測,去離子水電導率每日監測。8、各種監測結果、認真登記,妥善保管。發現問題采取措施,立即改進,以保證質量。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工作制度1、工作人員進入檢查包裝及滅菌區應洗手、換鞋、戴帽、著裝,必要時戴口罩。2、工作人員嚴格執行器械、物品檢查與包裝滅菌操作流程,認真落實查對制度,確保工作準確無誤。3、庫管人員根據敷料的使用情況,合理準備儲存量,保證供應,避免浪費。4、敷料室和手套制作各類敷料及手套,非操作人員不得入內。5、嚴禁一切與工作無關的物品進入該區,該區使用車輛不得隨意出入,必須進入者需進行處理后方能進入該區,保持該區清潔干凈。6、消毒滅7、菌員需要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認真履行崗位職責。7、工作結束后,做好登記、環境整理和安全檢查。8、其他則按照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執行。去污區的工作制度1、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2、穿戴防護用品,不得隨意到其他區域走動,落實職業防護措施。3、做好回收器械的清點、核查、登記、交接工作。4、嚴格按物品種類分類、認真執行器械、物品清洗操作流程。5、盛裝清洗后物品的容器及傳遞車輛應專用,嚴禁與污染容器及車輛混裝;該區車輛、分裝箱等用物必須專用,不得隨意出入該區。6、工作結束后做好記錄、整理、消毒、交接工作。7、離開此區應洗手、更衣、換鞋、下班前做好安全檢查。無菌物品存放區工作制度1、無菌物品存放區8、工作人員相對固定,由專人管理,其他無關人員不得入內。2、工作人員進入該區,必須換鞋、戴帽、著專用衣服,必要時戴口罩,注意手的衛生。3、認真執行滅菌物品卸載、存放的操作流程,增強無菌觀念。4、滅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使用棉布包裝的滅菌包,有效期為14天,未達到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規定的環溫、溫度標準,其有效期應為7天。使用紙包裝袋的滅菌包,有效期為1個月。使用一次性醫用皺紋紙包裝紙、醫用無紡布包裝的滅菌包,有效期為6個月。使用一次性紙塑袋包裝的滅菌包,有效期為6個月。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質容器,有效期為6個月(先進先出的原則)。5、該區專放已滅菌的物品,嚴禁一切未滅菌的物品進入該區。6、凡發出的滅9、菌包,即使未使用過,也一律不得再放回該區。7、各類常規物品和搶救物品應保持一定基數。認真清點及時補充,保證滅菌物品的質量和數量,保證隨時供應。8、從庫房領取的一次性無菌物品均需先拆除外包裝后方可進入該區。9、保持環境的清潔整齊,做好環境消毒和登記。10、其他按照消毒供應中心的一般工作制度執行。物品召回制度1、對供應的滅菌物品種類、數量應有去向登記。2、發出物品中一旦發現化學監測、生物監測不合格,必須立即全部召回自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的所有滅菌物品。迅速查找原因,重新處理。如有已經使用應向相關部門匯報備案。3、若臨床使用同一時間處理的滅菌物品出現多個感染病例;提出疑問時,應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監測合10、格以來所有滅菌物品,查找原因,重新處理,再次進行相應監測。4、質量監測員隨時收集內部、外部的質量意見、建議,及時改進,不斷提高。5、消毒供應中心應逐步實現質量控制過程的信息化管理。物資管理制度1、消毒工作中心作為醫院特殊物資供應部門,做好物資成本核算時控制醫療成本、降低醫療費用的重要環節,必須遵循成本最小化、產出率最大化、設備利用最大化、耗損最小化原則。2、可重復使用物品由消毒供應中心實施統一領取、統一管理、統一集中處理,各臨床科室只有使用權,以便提高設備使用率。3、各科根據實際需要,統一配備所需基數和周轉數量計劃,消毒供應中心根據物品周轉期確定存儲量,及時調整基數和包內用物,減少積壓,避免額11、外損耗。4、認真執行物資保管、領取、賠償、報廢、維修制度,降低破損率,節約原材料,防止積壓浪費。5、一次性使用的醫療滅菌用品由消毒供應中心申報計劃醫院統一采購,消毒供應中心統一發放。根據各類物品存儲要求,分類入庫存放,不得混放。6、加強成本核算,建立物資清點制度,根據工作量大小設立專(兼)職物資管理員,每天統計各種包的清洗、包裝、滅菌以及設備使用率等,加強材料、一次性醫療用品、清洗、包裝、滅菌等費用的核算。7、所有物資、庫房應建立入庫、出庫登記記錄。每月大清點一次,核對賬目,做到日清月結,使帳帳相符,賬物相符。下收下送工作制度1、滿足臨床物資需要,及時供應各類診療物品。2、工作人員著裝整潔,佩12、戴胸牌,態度熱情,文明用語。3、遵守消毒隔離制度,認真執行下收下送的各項操作流程。滅菌物品與污染分別使用專用車輛、籃筐,特殊污染物品應裝入防污染擴散的裝置內,并標明感染類型。4、堅持查對制度,嚴格交接,認真登記,做到賬目相符。5、下收下送工作結束,車輛分別進行清洗消毒處理,分區固定放置。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一、消毒供應中心布局應按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辦公生活區、嚴格劃分;路線采取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各區人員不得隨意在各區來回穿梭。二、工作人員必須著裝整潔、換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時著防護服、戴手套、口罩、嚴格遵守各區操作原則。三、嚴格劃分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13、菌區物品存放區,三區標志醒目,非滅菌物品不得與滅菌物品混放。滅菌物品應存放于滅菌物品存放間的貨柜或架上。四、分別設置污染、清潔、滅菌物品的發放窗口和通暢,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應經過標準清洗流程后再包裝滅菌。五、下送車與下收車應分別放置、分開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畢回科室后應對車輛進行清洗消毒處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嚴格按小區分開專用,不得交叉使用,不得污染環境和工作人員。六、去污區所有回收人員必須遵循標準預防原則和操作流程。被阮毒體污染的一次性診療器械應直接焚燒。接觸污染物品后必須洗手。七、有條件的應安裝層流凈化裝置保持無菌物品存放間的層流凈化,空氣菌落數200cfu/m3,檢14、查包裝及滅菌區層流凈化,空氣菌落數500cfu/m3,一次性無菌物品庫房每日用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空氣菌落數500cfu/m3。一般工作制度1、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各類器械與物品的性能、用途、清洗、消毒、保養、包裝和滅菌方法,嚴格執行各類物品的處理流程,保證各類器物品完整、性能良好。2、各區人員相對固定,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遵守標準防護原則,認真執行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流程,有效防范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發生。3、分工明確,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各項任務,做好相關統計工作。4、愛護科室環境和財務,勤儉節約,嚴格按照器械、物品破損報廢規定處理破損報廢物品。5、嚴格控制人員出入,非本中心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進入工15、作區域,各區人員不得隨意相互跨區。6、樹立職業防護意識,做好個人防護,確保職業安全。7、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定期收集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1、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無菌用品必須由醫院統一采購,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購入,消毒供應中心應設專人管理。2、接收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無菌用品時,必須驗證是否具備省級以上衛生或藥監部門頒發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工業產品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等,進口產品還要有國務院(衛生部)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醫院器械產品注冊證。3、接收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無菌用品時,認真檢查每批件產品外包裝是否嚴密、清潔、有無破損、污漬、霉變、潮濕;檢16、查每箱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滅菌標識、產品標識和失效期,檢查后建帳登記。每批產品需由生產廠家提供質量檢測報告并加蓋生產廠家紅色印章。4、要求有計劃申購,不可積壓太多太多,存儲于專用庫房內,放置在距地面大于等于20cm,距墻壁5cm,離天花板50cm,的貨架上。室內保持潔凈、陰涼、干燥、通風。每月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5、建立質量登記本,使用過程中發生不良事件時,必須立即停止使用,詳細登記時間、種類、事件經過、結果、涉及產品單位、批號、匯報護士長和相關部門;及時封存取樣送檢,不得擅自處理。儀器保養維修制度1、各類儀器應設專人操作和維護。工作人員未經科室管理人員同意,不得私自換崗。2、所有機器操作人員必17、須經技術培訓及考試合格后方能上機使用。3、儀器操作人員應嚴格按操作規程做好日常工作維護與保養。發現異常及時上報管理者,嚴禁擅自動機拆修。4、每月管理小組與儀器操作責任人對各類機器進行自查一次。5、對貴重、大型儀器如高壓蒸汽滅菌器、低溫滅菌器、半自動及全自動清洗裝置等,應每半年申報設備維修進行檢修一次。6、建立儀器維修保養登記記錄,并妥善保管以備查證。質量管理制度1、在護士長的領導下,成立3人以上的質量管理小組,設專職或兼職的質量監測員,職責明確,責任到人。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質量管理小組會議。2、建立健全各項質量管理制度、制定各項質量控制標準及具體的質量控制措施和改進方案。3、加強質量管理,每天專18、人按照質量控制標準開展質量監控,對各個環節、各流程工作質量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專項或全面檢查。4、定期分析、通報和講評質量檢查結果,發現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以促進質量持續改進。質量追溯制度1、建立質量控制過程記錄與追蹤制度記錄應易于識別和追溯。滅菌質量記錄保留期限應大于等于3年。2、每天記錄清洗、消毒、滅據設備的運行情況和運行參數。3、每天記錄滅菌信息滅菌日期、滅菌器鍋號、鍋次、裝載的主要物品、數量、滅菌員。4、記錄滅菌質量監測結果,妥善存檔。5、手術包外的信息卡應包括滅菌日期、滅菌鍋號、鍋次、操作者與核對者的姓名或編號、滅菌包的名稱或代號、失效日期。6、臨床任何質量反饋均有全程(包括處理結果)的記錄,并妥善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