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房安全及感染工作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4342
2023-11-15
12頁
22.93KB
1、醫院病房安全及感染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醫院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安全制度(1) 病人安全教育1) 評估病人安全危險因素,向病人、家屬、陪伴人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2) 兒童、老年病人、意識障礙和需要臥床休息的病人,應設提示牌,加護欄等,落實床邊安全護理措施,并向病人做好解釋,防墜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發生。向病人解釋呼叫器的使用,保持呼叫器的完好,護士隨叫隨到。3) 落實病人請假外出制度,并做好解釋。4) 告知病人不要使用熱水袋,如確定必須使用,使用時應告知護士,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并向家屬做好解釋工2、作,交代注意事項。對使用熱水袋的病人要經常觀察、加強巡視,防止燙傷,做好書面記錄及床邊交班。(2) 環境安全制度1) 病區物品固定放置,不影響病人行走,保證病人的行動安全;病房走廊要求地面保持清潔、干燥,拖地時要放防滑標志,防止病人滑倒,跌傷。2) 病人使用的物品合理放置,便于病人拿取。3) 提供足夠的照明措施。4) 洗手間、浴室要有防燙防滑標志,熱水器要有操作指引。(3) 防火安全制度1) 病房內一律不準吸煙,禁止使用電爐、酒精燈及點燃明火,以防失火。2) 防火通道保持通暢,有明顯的標志,不堆、堵雜物。3) 消防設施應完好齊全(如滅火筒等)。4) 有火災應急預案。5) 醫護人員能熟練應用消防3、設施和熟知走火通道。(4) 停電安全制度1) 有停電的應急措施,病房應備應急燈或其他照明設施。2) 有停電的應急預案。(5) 氧氣安全制度1) 中心氧房防燃設備完好。2) 防火標志明確。3) 氧房要上鎖,做好交接工作。4) 有氧、無氧牌標志清楚。5) 對用氧病人宣教應進行注意事項宣教。(6) 防盜安全制度1) 做好陪人的管理。2) 晚上9點以后應及時清理病房探視人員,并勸導其按時離開病區。3) 病人貴重物品勸其不要放在病房,做好個人物品上鎖保管及防盜措施。4) 加強巡視,如發現可疑人員,及時報告保衛處。5) 空病房要及時上鎖。2.護理投訴處理制度1) 凡是醫療護理工作中,因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及4、自身原因或技術而發生的護理工作缺陷,引起的病人或家屬不滿,并以書面或口頭方式反映到護理部或有關部門轉回護理部的意見,均為護理投訴。2) 護理部設專人接待護理投訴,認真傾聽投訴者意見,使病人有機會陳訴自己的觀點,耐心安撫投訴者,并做好投訴記錄。3) 接待投訴人員要做到耐心細致,認真做好解釋說明工作,避免引發新的沖突。4) 護理部設有護理投訴專項記錄本,記錄投訴事件的發生原因、分析和處理經過及整改措施。5) 護理部接到護理投訴后,及時反饋,并調查核實,告之有關部門的護士長。科內應認真分析事發原因,總結經驗,接受教訓,提出整改措施。6) 投訴經核實后,護理部可根據事件情節嚴重程度,給予當事人相應的處5、理。7) 護理部每月在全院護士長會上總結、分析,并制訂相應措施。3.糾紛、事故處理程序嚴格執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國務院第351號)規定。1)發生糾紛或事故后,護理人員應(在)積極參與搶救與護理。同時,及時向科主任、護士長2) 醫療糾紛或事故處理途徑: 院內調解。 無效時,醫患雙方均有權申請上級機構進行醫療鑒定。 司法訴訟。3) 緊急封存病歷程序: 病人家屬提出申請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向科主任、護士長匯報,同時向醫務處、院級相關部門匯報。若發生在節假日或夜間,直接通知醫院醫療、護理值班。 在各種證件齊全的情況下,由醫院專職管理人員(病案室人員)、醫療值班員、病人家屬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病歷(可封存6、復印件)。 特殊情況時需要由醫務人員將原始病歷送至病案室,護理人員不可直接將病歷交與病人或家屬。4) 封存病歷前護士應完善的工作:完善護理記錄,要求護理記錄要完整、準確、及時;護理記錄內容全面,與醫療記錄一致,如病人死亡時間、病情變化時間、疾病診斷,以及病人治療護理中的一切原始資料。 檢查體溫單、醫囑單記錄是否完整,包括醫生的口頭醫囑是否及時記錄。 病歷封存后,由醫務處指定專職人員保管。5) 可復印病歷資料: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中的入院記錄、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歷報告、出院記錄、護理記錄單、手術專科護7、理記錄單(不可復印首次護理記錄單、專科護理單、交班本)。4.病房搶救室工作制度1) 一切搶救藥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須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顯標記,不準任意挪用或外借,所有搶救設施處于應急狀態。2) 藥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時清理、消毒,消耗部分應及時補充,放回原處,以備再用。3) 急救車內的急救物品、器材每日檢查一次,并記錄簽名,做到賬物相符。4) 無菌物品須注明滅菌日期及有效期。5) 參加搶救人員必須明確分工,緊密配合,聽從指揮,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種疾病的搶救規程。醫生未到之前,護理人員應根據緊急需要,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6) 及時與病人家屬及單位聯系。7) 搶救完畢除做好搶救記8、錄和物品清理消毒外,并須做好搶救小結,以便總結經驗,改進工作。8) 急救物品、藥品的準備要適用于專科急救。9) 所有急救器械專人保管,定期保養,保持性能良好。5.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制度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嚴格按照醫療機構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規定(衛生部衛醫發【2005】438號文件)進行管理,做到專人、專冊、專柜、專鎖、專處方。1)各病區、手術室存放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盜設施。應專人負責,明確責任,交接班有記錄。專柜專鎖,班班交接,做到賬數相符。2)病區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僅供住院患者按醫囑使用,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借用。3)醫生開醫囑及專用處方9、后,方可給病人使用,必須保留空安瓿,用后及時補充,憑處方、領藥單和空安瓿到中心藥房領藥。4)發現下列情況,應當立即向護理部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發生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丟失或者被盜、被搶;發現騙取或者冒領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5) 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要定期檢查,如出現過期、變質應及時更換。6) 建立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使用登記部,注明患者姓名、床號、使用藥名、劑量、用法、使用日期、時間、執行者和核對者簽名,并記錄藥物用后余量及處理情況。7) 護士長必須加強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的管理,每周檢查并記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一、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科10、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及院感專職(兼職)管理人員三級監控組織,開展醫院感染監測工作。(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應當定期召開會議,聽取醫院感染專職管理人員的工作匯報,研究改進工作。(三)醫院感染管理專職(兼職)人員應根據醫院感染監控制定方案,每半年1次對全院環境衛生、微生物污染、消毒與滅菌、污水處理等進行抽樣調查和檢測,每月進行1次醫院感染發病調查,定期對醫務人員的消毒隔離技術進行考核。(四)科室應指定醫師或護士長負責醫院感染發病監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改進措施。(五)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了解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掌握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二、醫院傳染源管理制度(一)11、醫院傳染病人,應根據傳播途徑分別進行嚴密隔離,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接觸、昆蟲和血液隔離。(二)嚴格執行消毒常規,傳染病人出院、轉科、死亡等離開隔離區時,所有物品必須進行終末消毒。(三)檢驗有傳染性的標本時,應當防止污染工作臺、地面、衣物等。檢驗完畢的標本應先消毒后處理,檢驗單發出前應消毒,菌種應由專人保管,專冊登記。(四)對已被感染的傳染病人應盡快治療,醫務人員接觸傳染病人應當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五)高危區工作人員應當定期進行帶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三、環境衛生管理制度(一)病室內禁止吸煙,做到空氣清新、無蚊、無蠅、無鼠害、無蟑螂,定時清掃,并做到衛生用具專室專用。(二)禁止12、隨地吐痰,亂扔亂倒污物、污水。(三)醫院內的污水排放應符合國家規定的醫院污水排放標準。(四)各種醫療器械、室內桌、椅、操作臺,地面和空氣等消毒應當按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和消毒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要求執行,并定期對消毒劑的濃度、效果及空氣含菌量進行監測。(五)醫務人員在進行各項操作前后,必須按照要求洗手,感染高發區醫務人員在操作前后應當進行手的消毒,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用后必須及時回收,集中銷毀。(六)共用重點監測科室(消毒供應室、手術室、治療室、注射室)均應嚴格執行消毒常規,已消毒、滅菌的物品應當注明失效日期,并定期對滅菌物品和空氣進行細菌學監測。13、四、醫院感染防范制度1、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無菌操作,戴口罩、帽子。2、做到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治療車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3、沖洗、霧化、激光、微波等治療做到一人一用一物品一消毒(滅菌)一擦拭(消毒液擦試)(含氯消毒劑),沖洗用藥液一人一用,不久露在空氣中,病人治療完畢及時整理。4、開啟的無菌溶液需在4小時內使用,各種溶液不得超過24小時注明開啟時間。5、置于容器牛的無菌物品一經打開,保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時毀形,放在指定的容器內集中浸泡處理后,裝黃色垃圾袋送指定地點。7、地面、桌面每天2次用含氯消毒劑濕式打掃。8、持物鉗干燥存放,打開14、后寫上打開時間,使用時間不超過4小時,油膏缸上寫明消毒日期、失效日期、開啟時間,盛放鹽水棉球打開后24小時更換,盛放碘伏的油膏缸,每周更換二次。9、紫外線照射每天半小時,并有記錄,紫外線強度每半年監測一次管每周一次用95%的酒精紗布擦拭,每月空氣培養一次。10、每周大掃除一次,徹底打掃門窗、墻面、地面及物體表面。11、每天檢查有無過期物品,一般滅菌物品不得超過一周。12、非治療物品不得入治療室。五、抗生素使用制度(一)醫院定期調查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情況,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辦法。(二)各級醫師應當嚴格掌握抗生素的適應癥和給藥途徑,避免濫用而造成耐藥菌株增加和正常15、菌群失調,聯合應用抗生素應有明確指證,并應考慮藥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應,外用抗生素應從嚴掌握。(三)已確定為單純病毒感染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發熱原因不明者,應盡可能先弄清病原學診斷后再使用抗生素。病情特別嚴重的細菌感染患者,在抽血或體液送細菌培養后可初步選用抗生素,待細菌培養結果山來后,再按細菌藥敏試驗結果指導用藥。(四)急性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日,而臨床效果不明顯者,應當考慮調整劑量和給藥途徑,或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生素。(五)細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應及時停用抗生素。(六)一般情況下,抗生素不作為預防用藥,特殊情況可作為短期預防用藥或一次性預防用藥。(七)使用抗生素應當本著有效、足量原則,制定個體化給藥方案,確定給藥劑量和療程,掌握配藥禁忌、濃度,滴注速度,過敏反應的預防和搶救。(八)藥劑科應建立各類抗生素的出入庫及消耗登記制度,對價格昂貴和毒副作用較大的抗生素實行限制性應用,并定期上報臨床使用抗生素的情況及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