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監護室管理制度及術后出血應急預案 (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4352
2023-11-15
22頁
43.54KB
1、醫院監護室管理制度及術后出血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監護室管理制度1、各級醫生護士人員在科主任統一管理下,按編制,任務挑選裁定人員,并上報臨床部和醫院相關部門2、監護室護士必須符合監護室護理人員崗位資質要求。3、主管科主任全面負責監護室管理工作,主管醫師負責日常醫療工作,監護室護士長負責監護室日常管理和護理工作。4、各級醫護人員必須服從監護室主管科主任和護士長管理,嚴格遵守監護室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要求。5、各級醫護人員必須積極參加監護室業務學習及技能培訓,達到各級職務人員崗位技術要求。6、監護室工作2、人員按要求著裝,儀表端莊,大方,作風嚴謹。7、實習生,進修生,輪轉生必須遵守監護室各項管理規定。8、監護室衛生員由護士長負責管理并安排工作。 監護室感染管理制度 1.監護室病房布局合理,生活辦公區,治療區,監護區及污染物處理區等分區明確,區域間有實際屏障。開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積為15-18平方米。各區均設有足夠的非手觸式洗手設備和手消毒設施。監護室應安裝空氣凈化裝置或采取機械通風,保持清潔安靜,空氣新鮮。 2.監護室工作人員應接受醫院感染管理的專業培訓。工作室應著專用工作服(更衣),穿室內鞋(換鞋),帶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外出時,應換鞋,換外出服。 3.對進入監護室人員要嚴格管理,有3、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內。嚴格探視制度,原則上住進監護室的患者不允許探視,特殊情況需入室探視時,應取得科主任,護士長同意,探視者應更衣,換鞋,帶工作帽,口罩,洗手,由值班人員引進探視患者。 4.嚴格掌握進入監護室患者的分室標準,對免疫抑制,特殊感染及進行血液凈化治療者必須單間隔離;感染患者與非感染患者分開護理,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藥菌感染患者,必須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所用使用的物品,必須專人專用,用后嚴格消毒并無害化處理。5.監護室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正確實施隔離技術,認真洗手或手消毒,進行各項操作前后均須洗手;執行侵入性醫療操作前,接觸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及護理特殊傳染性疾病4、患者時必須帶手套,避免銳器刺傷,如意外刺傷應做好應急處理,并報告感染管理與疾病控制科,隨防觀察并記錄。6.加強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監測,特別是對各種留置管路,口腔,皮膚,腸道,抗生素使用情況,細菌耐藥情況,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監測。加強危重患者的局部護理與清潔消毒,預防并及早發現菌群失調而引發的醫院感染。5.監護室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正確實施隔離技術,認真洗手或手消毒,進行各項操作前后均須洗手;執行侵入性醫療操作前,接觸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及護理特殊傳染性疾病患者時必須帶手套,避免銳器刺傷,如意外刺傷應做好應急處理,并報告感染管理與疾病控制科,隨防觀察并記錄。6.加強患者的感染管理及5、監測,特別是對各種留置管路,口腔,皮膚,腸道,抗生素使用情況,細菌耐藥情況,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監測。加強危重患者的局部護理與清潔消毒,預防并及早發現菌群失調而引發的醫院感染。7.進行靜脈注射,導尿管的放置,氣管插管,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機的使用等操作,應嚴格按相關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與護理。8.加強對各種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滅菌管理及監測。每個床位所用的血壓計,聽診器,床頭用品,供氧裝置等,禁止與其他床位交叉使用。患者轉出或出院后,應清洗消毒后轉為他用。9.加強醫院感染監測,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或醫院感染病例有異常增加時,應及時報感染管理科,盡快調查處理。每月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各6、項監測指標達到監護室感染控制標準。10.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盡量不要住進監護室,確診或疑似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患者,應按隔離要求進行隔離護理,并應及時上報醫療和感染管理科。11.患者離室后,要進行床單位消毒處理,必要時進行病室及物品的終末消毒。按要求進行衛生學監測,合格后方可收治患者。 監護室搶救制度1.監護室必須配備功能齊全,性能完好的搶救設備,做到定品種,定數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維修并及時檢查,及時消毒,及時維護,保持備用狀態。2.急救車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日清點登記,保證帳物相符。3.監護室人員熟練掌握搶救技術和程序,熟悉搶救器材,物品,藥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4.搶救工7、作由科主任,主診醫生,護士長負責制定搶救方案,組織安排人力,物力,及時組織搶救,并按醫院有關要求上報。5.參加搶救人員必須分工明確,配合密切,服從指揮,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與操作規程。6.護士應嚴密觀察病情,認真執行醫囑,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口頭醫囑要經復述核實后方可執行,所有藥品包裝和藥瓶必須在搶救結束經2人查對后方可丟棄。7.詳細作好搶救記錄,準確記錄病情變化和搶救經過。8.搶救藥品,物品,器械,敷料用后應及時清理,消毒,補充,以備再用。 監護室消毒隔離制度1.患者入室后,視病情進行衛生管理,更換病員服。需保護性隔離的患者,應優先安排治療護理工作。對實行隔離的患者,按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的有8、關規定執行。特殊感染患者,床旁設有明顯標記,按規定進行隔離。2.監護室設感染監測員,每日監測使用中的消毒濃度,定時更換消毒液,每季度測試一次紫外線照射強度并登記。3.監護室每日開窗通風3次,或采用空氣凈化器持續進行空氣凈化,層流室要定期進行效果檢測,并根據檢測效果及時更換各級過濾材料,保證空氣質量達標。4.藥療室,治療室應每日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或采用空氣凈化器持續進行空氣凈化,并登記簽名。5.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消毒方法,消毒液配制濃度及使用注意事項,指導保潔員每日用濕式清潔法清潔地面,當有血液,糞便及體液污染時,應先用消毒劑規范處理后再擦拭,收住高危患者和感染患者時,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及9、各類物體表面。6.監護室物品表面和儀器設備,每日以清水擦拭并保持干燥與清潔,污染的物體表面用消毒液擦拭。7.患者衣服,床上用品每周至少更換1次,污染的被服及時更換,更換下來的被服放在污染衣桶中。隔離患者的被服單獨放入雙層黃色口袋并注明“隔離”字樣。8.治療用物: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換并滅菌2次,霧化器面罩,管道固定專人使用,負壓吸引瓶,濕化瓶,止血帶等用后及時消毒。9.查體用具應放置在固定位置,每次查房后消毒處理;對實施床單位隔離的患者應固定使用,患者離室后進行終末消毒。10.重復使用的呼吸機管道,氧氣濕化瓶,霧化器管道及面罩等用品,使用后必須及時進行消毒處理。11.患者嘔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和10、體液等應先行消毒處理后方可傾倒。12.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嚴格按標識分類放置于相應容器內。13.患者離室后進行床單位和病室終末消毒。 治療室管理制度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有關規定我院治療室消毒隔離制度。(1)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放在滅菌專柜內,柜內清潔,物品擺放有序。(2)醫護人員進入治療時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操作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3)藥物管理有序,清潔整齊,標簽清楚,包裝完整;在有效期內使用;外用藥與內用藥分開,分類存放。(4)無菌用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消毒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前檢查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包裝有無破損,是否11、在有效期內。(5)抽出的藥液放在臨時無菌盤內,有效期2h,正規無菌盤有效期為4h;開啟的無菌液體須注明開啟時間,超過2h不能使用。治療盤每周大消毒2次;無菌儲槽一經打開,使用時間不超過24h。(6)安爾碘開啟后,使用期限不得超過三天。(7)治療車上層為清潔區,擺放操作用品及無菌用品(免洗手消毒劑放在上層);下層為污染區,擺放浸泡消毒容器。(8)保持冰箱內外清潔,藥品應擺放整齊,標簽清楚;開啟的藥品如胰島素、皮試液等,應注明開啟時間,并用酒精棉球覆蓋,酒精棉球應每2h更換一次。冰箱內嚴禁存放私人物品。(9)做好醫療廢棄物的分類及無害化處理。參照醫用廢物分類與處理標準。(10)每日常規清潔,地面濕12、式清掃(病房刷洗地面),每月徹底大消毒后進行空氣培養。參照環境監測制度及執行指標。 監護室患者管理制度(1)入監護室患者必須符合監護標準,由主管醫生和護士長統一協調。(2)入監護室患者須及時更衣,除必須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帶入室內。(3)患者及家屬應認真了解“患者的權利和義務”,積極履行義務,配合治療,護理和管理。(4)患者和家屬對所安排的檢查,治療,護理有疑問時,可以向醫護人員詢問,如拒絕治療,應按規定簽字。(5)患者住院期間應按醫囑進食,對有特殊膳食要求的患者,護士做好膳食指導,并使患者及家屬配合,共同做好膳食管理,非醫院提供的膳食,應經醫護人員同意,患者方可食用。(6)監護室患者一律13、不允許陪護。(7)家屬須服從醫護人員管理,按規定探視,配合醫療護理工作,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協同促進患者康復。(8)患者及家屬不得隨意進入醫護辦公室翻閱,轉抄,復印病歷及其他醫療文件,不得將病歷帶出院外。監護室工作人員入室管理制度(1)為保持監護室清潔整齊,達到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須嚴格控制入室人員。(2)進入監護室工作人員必須按規定洗手,更衣,戴工作帽,更換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時必須換鞋,穿外出服。(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及消毒隔離制度。(4)嚴格落實洗手和手消毒的有關規定,在各種檢查,治療,護理前后均應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接觸患者體液以及為為保護性隔離患者和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檢查,護理時必14、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必須認真洗手。(5)保持監護室內安靜,工作人員須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窗輕。不得在室內喧嘩,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不接打手機和電話聊天。 監護室搶救車使用管理制度(1)由專職人員負責搶救車管理;(2)每日清點藥品及物品的數量,質量,性質,并做好記錄(3)每日檢查藥品的質量,規格,批號及有效期;(4)每日檢查搶救車的急救設備的性能。(血壓表、聽診器、插銷板、手電、開口器,簡易呼吸器,負壓吸引器)保持性能良好使之處于備用狀態;(5)搶救車保持清潔整齊,藥品一目了然。放置合理便于使用;(6)藥品及設備出現短缺或不合格時應及時維修更換,及時補足;(7)搶救物品登15、記本與實物必須相應對應,不應有缺項,多項;(8)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劑清潔搶救車內外,如有特殊病人或疫情發生時濃度升為500mg/L(9)搶救過程中如有質疑情況發生應保留用藥后的空瓶以便提供搶救的客觀依據;(10)護士長定期抽查搶救車內的物品準備情況,發生問題及時解決;(11)搶救藥品及用物,因搶救病人消耗后,應及時清點補充,已處于備用狀態;(12)原則上不得挪用搶救車上的藥品及器材。注:搶救車內的藥品應按生產日期先后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擺放,使用時應從左邊(或上邊)開始拿取。使用搶救車內藥品及物品,應進行詳細登記。監護室藥品管理制度1.根據工作需要,與中心藥房共同商量確定監護室儲備16、藥品種類,數量,指定專人負責藥品保管工作。2.監護室內所有藥品只能按醫囑供患者使用,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3.監護室存放藥品應按內服,注射,外用等不同種類及劑型分類放置,按失效期先后擺放,標識按藥典規定書寫,字跡清楚。4.不同藥品應按其性質和儲藏條件分別存放,生物制品等需冷藏藥品應置冰箱內保存。5.定期檢查藥品失效期,發現藥品變色,發霉,混濁,沉淀,過期或包裝破損等情況不得使用6.對麻醉,精神藥品應做到定種類,定數量,放置保險柜加鎖保管,班班點清交班,鑰匙由值班護士隨身攜帶。使用后登記患者床號,姓名,藥品,用藥時間,劑量,并有執行護士簽名,保留藥瓶,及時補充。7.特殊和貴重藥品應明確登記,加鎖保17、管,班班清點交班。8.自備藥品應注明床號,姓名,數量,單獨存放。9.外購藥品,必須經相關部門審批后方可使用。 監護室一般物品管理制度1.護士長負責監護室物品的全面管理,定期檢查。2.設專人負責物品,被服的請領,保管工作。3.監護室所有儀器,設備,被服須建立明確帳目,登記固定資產賬本,并定位放置,定期清點,保證帳物相符。4.所有儀器,設備應定期聯系相關人員檢修,計量設備定期校對,保持良好狀態。5.請領物品,要有計劃,做到精打細算,物盡其用。請領物品時須按照各部門要求填寫申請單(或寫出申請報告)交相關部門。6.正常消耗性器材,物品應由負責人簽字后方可請領。7.設備器材需要報廢時,應有修理部門的技術18、鑒定,簽字,方可辦理報廢手續。相關科室借用一般物品時,在保證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經護士長同意后方可借出。搶救物品一律不外借。監護室貴重物品管理制度1.設專人管理貴重儀器,設備。責任人定期聯系工程技術人員檢查,保養和維護,保持性能良好。2.建立科室貴重資產登記本,準確填寫貴重資產產進,銷帳。3.建立嚴格的各類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和維修登記制度,如發生故障,及時維修,保持良好狀態4.特殊貴重物品需班班交接登記,消耗后及時補充。5.貴重物品一律不外借。6.貴重儀器,設備使用后及時整理,清潔消毒后放回原處,保持備用狀態。監護室探視制度請冠心監護(CCU)患者家屬注意:1、病人進入CCU后,請家屬與病房19、護士聯系,寫明聯絡方式,以便病情變化時與家屬聯系,CCU患者家屬不留陪住,若患者病情需要留家屬時,家屬在指定等候區等候,并請自覺遵守醫院的各項管理制度。2、每日下午34點為家屬探視時間,為避免因情緒波動給病人帶來不良影響,保證患者安靜休息,每位患者每天只允許一位家屬探望,限時15分鐘,不準輪換,請自覺遵守!3、為避免對室內監護設備造成干擾,家屬進入監護區域請關閉移動電話。探視者需穿隔離衣、鞋套進入。請心外術后(ICU)患者家屬注意:1、 病人進入監護病房后,請家屬與病房護士聯系,每位病人只需一名家屬在外面留候,留候人員請遵守醫院的管理制度,由監護室發給陪住證,在指定地點等候,以便病情突然變化時20、作聯系。2、 患者送至監護病房,請準備好以下物品:洗漱用品、餐具、水杯、吸水管、食品袋、衛生紙、拖鞋等。特別注意:不要將錢、貴重物品以及假牙、飯卡帶入。監護室轉科制度1、病人轉科須經轉入會診醫生同意。轉出科醫生下達轉科醫囑。2、主班護士處理醫囑并進行查賬。3、由責任護士或本科了解病情的護士攜帶病歷、各種治療藥品及治療卡、床頭牌及病人用物,將病人送入轉入科室。4、轉出科室護士向轉入科室護士交清病歷及病人情況。將病例、口服藥、治療藥、床頭卡,交給主班護士。與護理班護士交待病情、用藥情況、皮膚及傷口情況。要回病人衣物。5、主班護士撤除一覽表中的病人卡,寫明轉出時間。6、通知衛生員終末消毒。7、更換被21、服,套床罩。 監護室出院制度1、病人出院須經主治醫生同意,并交待注意事項。2、出院醫囑下達后,于出院前一天填寫出院通知單并進行查賬。3、 主班護士輸入疾病診斷,護理班護士填寫護理記錄單。4、 出院當日將診斷證明蓋章后交給病人去出院處辦理出院。5、 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要求出院者,醫生應加以勸阻,如說服無效由病人或家屬在病歷上簽署“自動出院”并簽名。6、 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健康指導、征詢病人意見,必要時留下病人電話或住址,以便定期隨訪。7、 病人出院后將所用過的物品進行消毒,準備迎接新病人。介入術后出血的應急預案一、處理方法:(1)動脈穿刺后止血的壓迫部位在穿刺的上方近心端,并露出穿刺點以便觀察出血情況,證實壓迫是否確切,靜脈穿刺后止血的壓迫部位在穿刺點的下方遠心端。(2)通知導管室醫生給予重新包扎并沙袋止血,同時每15分鐘監測病人的血壓,心率情況并記錄,直至出血停止后,按介入術后護理常規。(3)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并調整好滴速,必要時備齊搶救物品及藥品。(4)遵醫囑鼻導管給氧,氧流量2-4L/分(5)穩定病人情緒。二、預防方法:(1)按介入術后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及病情觀察。(2)指導患者術側肢體嚴格制動,并協助患者床上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