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留守兒童安全衛生、幫扶結對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5541
2023-11-15
9頁
35.54KB
1、中學留守兒童安全衛生幫扶結對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留守兒童安全責任制度一、全體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加強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齊抓共管,天天講、經常查,防止和杜絕不安全事故的發生。二、嚴禁留守兒童攜帶易燃、易爆、易傷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班主任、科任教師要經常檢查,學生之間要互相監督,發現后要及時查收,嚴防事故發生。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防電、防中毒、防倒塌、防跌傷、防車撞、防意外事故。四、教育留守兒童放學回家路途要遵守交通規則,不玩耍,在十字路口時要注意來往車輛。五、體育課、課外2、活動教師緊跟學生、嚴格管理,防止發生不安全事故。體育課教師,各興趣小組輔導教師要及時處理。學校安排的各項勞動,班主任必須跟班指導、科任教師協同參加,精心組織,一同勞動,嚴防事故發生。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共同負責。六、課間活動由科任教師組織管理,不準學生隨意走出校門,若發生不安全事故,嚴肅處理。七、上下樓梯分別靠右邊走,不擁擠,不打鬧,不設置障礙,不準從扶手上滑下,不得隨意開樓上后窗。八、對于違犯上述規定,釀成事故者,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視其情節,給予行政和經濟處罰。 留守兒童之家衛生制度一、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1按時作息。積極參加早操活動。2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努力做到“六勤”、“六不”。3、“六勤”為:勤刷牙、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洗澡、勤換衣、勤曬被褥。“六不”是指:不喝生水,不吃不潔變質食物,不吸煙、酒,不亂用毛巾、茶杯,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殼、紙屑雜物。3保護視力,做到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認真正確地做眼保健操;教室座位每月調換一次。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在光線暗弱或強光下看書寫字;不要在行進途中或坐在動蕩的車船里看書;不要把字寫得太小、過密;不要邊吃飯邊看書或電視。4不要用指沾唾液翻課本,不把筆銜在嘴里。二、學校環境衛生制度1實行每天三掃(教室、公共區)的衛生制度,并做好保持工作。各年段、各班級衛生區的安排要進一步明確,每天打掃三次要落實(早讀前,午自修前,下午放學后)。2室內4、門窗玻璃齊全,窗明幾凈,墻壁無污跡灰塵,地面無紙屑雜物,桌凳整齊,各類物件安置有序。3嚴格服從宿管老師安排,搞好寢室衛生,每天起床后要打掃寢室和宿舍樓衛生區,整理內務,保持整潔,不亂放用品,不亂扔臟物、不向室內、走廊、樓下亂倒水。4嚴禁學生帶零食進教學區,經發現有帶零食進教學區或隨地亂扔廢棄物的,視為違紀扣該班的紀律分。5設立流動紅旗,將衛生評比情況納入量化項目。三、飲食衛生1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要求學生在學校統一規定的用餐時間用餐,提倡學生自帶餐具,飯前先洗手。教育學生不暴飲暴食,不要邊吃飯邊談笑,飯前飯后不做劇烈運動,飲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或少吃零食,不喝生水。同時加強灶房5、飲食衛生的管理和監督。2. 文明用餐,確保食堂餐廳衛生整潔。倡導“飲食是文化,請從窗口文明做起。”就餐時要在窗口自覺排隊,在餐廳用餐要注意用餐環境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雜物。3. 珍惜糧食,遠離浪費。要牢記“飲水要思源,吃飯要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的古訓,倡議“節約光榮,人見人贊;浪費可恥,誰聞誰惡”,珍惜糧食,不隨意浪費糧食,用餐時不多盛飯,不亂倒飯菜。4協助學校,共同管理好食堂工作。每位學生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協助監督學校食堂的衛生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向學校匯報,共同創造衛生健康的食堂用餐環境。 關愛“留守兒童”幫扶結對制度 為促進留守兒童快樂、健康成長,經研究,我校決定開展“大手拉小6、手”愛心結對活動,每一名教職工結隊幫扶一兩名留守兒童。為切實提高幫扶成效,特制定此幫扶制度,希遵照執行。 1、每位幫扶教師要切實負起責任,從學習、生活、情感上幫扶,確保自己所幫扶的留守學生生活上有人照料、行為上有人管教、學習上有人輔導、心靈上有人撫慰,學習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溫馨。 2、每位幫扶教師要詳細了解幫扶兒童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經濟、人口、留守兒童父母和第二監護人的詳細資料。 3、每位幫扶教師要熟記自己幫扶的留守兒童家長、現監護人的聯系電話,保證隨時能聯系幫扶兒童的家人,每周要為留守兒童提供條件,和其父母通話一次。每月幫扶人員至少要和幫扶兒童的父母通話一次,向其通報7、其子女在校學習、生活情況。 4、幫扶教師要經常找幫扶兒童談心交心,了解他們在學習、生活上是否有困難,及時把握幫扶兒童的思想動態,積極為他們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給予關愛,并做好談心記錄。同時要做到定期家訪,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有活動,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提倡建立幫扶教師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5、幫扶教師在日常活動中要優先照顧幫扶留守兒童:班會上要給留守兒童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要讓留守兒童位于最前面,組織各類活動也要讓留守兒童有更多的參與面,在實踐活動中細致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讓留守兒8、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6、幫扶教師對學習成績欠佳的留守兒童,應在班上組織開展“一幫一”活動,讓成績好的同學幫扶他們搞好學習成績,使他們的學習成績逐步提高。 7、幫扶兒童在校學習期間,如發現其生病,幫扶教師要立即送其至醫院就診,嚴重的及時與監護人取得聯系。 8、幫扶教師每月要通過電話方式,與“留守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讓他們了解子女的生活、學習情況,尤其要多匯報兒童的進步,增強家長和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9、幫扶教師要認真做好幫扶兒童的心理疏導工作,并進行跟蹤服務,促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10、幫扶兒童如是住校的,幫扶教師要經常性地與其交流、溝通,掌握他們的思想、生活情況;如非寄宿9、的兒童,幫扶教師應定期走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 留守兒童應急制度對于學生留守學生來說,學校監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學校辦學條件、家庭教育、落后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留守學生中容易發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失去學校的保護。為防范留守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對留守學生的危害,貫徹執行“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救”的方針,做到遇事不驚、臨危不亂,妥然處置緊急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意外事故帶來的損失,保障全體師生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保證有關留守學生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本保護10、預警與應急機制。 一、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留守學生身體健康嚴重損害與生命安全的諸如意外傷害、火災、校舍倒塌、重大食物中毒、重大傳染性流行性疾病、自然災害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 二、學校留守學生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領導小組 組 長:汪洋 副組長:鄧淼 成 員:余理峰 潘登高 廖林 艾德件 左建杰 譙丹琴 三、學校安全保護預警 (一)傷害事故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 1、強化平時教育,防患于未然。 2、阻止學生在樓梯、走廊等處搶跑、追逐。 3、建立教師首見責任制,活動的組織者或第一個執警者或首位發現突發事件的教師,為第一責任人。如發現學生身體受到意外傷害時,應立即報告學校突發事11、件應急處理小組,并及時送傷害者到醫院診治。 4、及時通知受傷害者的家長。 5、妥善處理事故。 (二)消防事故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 1、配備好必備的防火安全設施、設備,及時檢查電器設備。2、發生火災時,切斷電源,迅速搬離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先以滅火器滅火;火勢蔓延,急向“119”消防指揮中心報警。 3、迅速開通全部安全通道,組織、指揮師生疏散,撤離安全地帶。 (三)食物中毒事件的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 1、凡就餐后,師生出現不明病因的肚痛、胸悶、惡心、乏力昏沉、嘔吐、水瀉等癥狀,各班主任、值周值日教師應馬上報告校長。2、迅速與醫院聯系、診治,采取救護措施,并向市教育局、衛生防疫部門報告(包括:時間、12、地點、中毒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根據事態發展情況,迅速與家長聯系。 (四)突發傳染性、流行性疾病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 1、做好傳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和公共衛生工作,宣傳防治知識,防范突發事件的發生。 2、對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師生交*感染和擴散。 3、在校園、教室內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對可能受到危害的該班學生和任課老師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共同配合預防和診治。學生病愈回校后,任課老師要做好補課輔導工作。 (五)自然災害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 1、宣傳有關雷電、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知識,增強師生防災意識,提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本領。 2、定時和不定時排查校園的房屋、排水管道、電器設施、消防安全設施、樹木、窗戶等安全方面的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3、發生破壞性災害后,立即做好抗災自救工作。同時,做好災后衛生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疾病在校園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