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衛生院應急隊伍管理、培訓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5594
2023-11-15
10頁
21.12KB
1、中心衛生院應急隊伍管理培訓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中心衛生院應急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一)工作制度l、衛生應急組織管理制度(1)負責指揮協調處理轄區內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組織開展衛生應急的日常管理工作。(3)建立基層應急隊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中心主任統一協調開展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各類人員相對固定,如有調動,應及時補充。(4)做好應急物資的準備工作,包括文書、采樣器材、檢測試劑、消殺藥品、個人防護裝備等,以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的需要。(52、)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內容包括衛生應急宣傳、培訓和演練,并按計劃組織實施。(6)組織開展衛生應急培訓與演練。(7)嚴格按照應急處置技術方案和相關規范開展工作,遵守組織紀律和保密制度。(8)接受縣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等業務部門,以及縣專家組的技術指導,服從縣衛生局的統一協調和指揮。2、應急隊伍管理制度(1)根據事件的不同類型,組建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確保專業結構合理。(2)健全應急隊伍成員庫,建立基本資料檔案,并及時更新信息。(3)應急隊伍實行動態管理,根據應急處置情況對隊員及時進行調整。(4)每年開展專題應急培訓與演練,以提高應急隊伍實戰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3、應急隊伍裝備制度(1)根據應急隊伍的3、職能,按應急隊伍的裝備標準和目錄進行準備。(2)根據耗損和需求匯總上報中心主任,按有關程序上報、落實。(3)做好裝備的管理、維護保養等工作,定期組織人員檢查應急箱的應急裝備,確保物品、設備處于完好狀態。(4)要熟悉使用應急裝備,確保應急物資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利用,并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在應急工作結束后及時將相關物品維護保養,所耗損的物品要及時上報補充齊全。4、衛生應急培訓工作制度(1)積極開展衛生應急培訓工作,以提高應急能力和水平。(2)每年參加縣應急專業培訓,并制定基層防保應急人員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3)確定培訓內容或選擇合適的培訓教材,培訓可采取集中培訓、專題討論、模擬演練等方式進行4、。內容主要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專業技術和處理流程等。(4)培訓實行考試和評估制度。對培訓效果進行調查評估,以進一步完善衛生應急培訓效果;培訓結束時撰寫評估報告,內容包括:培訓項目概況、受訓人員及培訓考試、培訓效果分析與經驗總結等。1(5)培訓結束后要整理培訓資料并進行檔案管理。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制度(1)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不得瞞報、謊報、遲報或授意他人瞞報、謊報、遲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相關信息。(2)指定專人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報告工作的網絡直報。(3)報告范圍: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和群體性藥物反應、醫源性感染事5、件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相關信息。(4)報告程序: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后,應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縣疾控中心或衛生監督所報告,同時進行網絡直報。(5)報告內容:首次報告應盡可能說明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波及范圍、受累人數、主要癥狀和體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質的初步核實情況;(6)了解和掌握本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相關信息的發生情況,(7)未經批準和授權不得泄露和公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個人信息。6、應答及信息傳遞制度(1)建立與縣衛生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有效的聯系通道,保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上傳、下達的信息暢通6、和準確。(2)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首次接到縣衛生局或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應急辦)指令應問清“事件”發生和發展的一般情況(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類別、事故原因)以及傷情或毒物種類,危害波及范圍和程度,立即向中心主任報告。(3)接到報告,中心主任立即向所有應急成員發出指令,到指定地點集合。(4)各成員在接受任務后,按各自職責和預案的要求迅速開展工作,將各自信息及時反饋給中心主任;并向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報告現場調查情況。(5)建立有效、暢通的通迅聯絡并宣布相關紀律。(6)在應急處置過程中,隨時接受縣衛生局和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心的指令;接受技術專家組的指導。(7)定期向縣衛7、生局和縣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心報告處置進展,重要情況要隨時報告。7、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調查和處置工作制度(1)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流行病學或執法調查核實,盡快初步判斷(包括傳染源或危害源、傳播途徑或危害途徑、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險因素)等,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2)根據事件的性質,迅速組織現場調查;充分準備現場調查所需資料、物品,處置人員各司其職,相互協作。(3)收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動態與控制措施相關信息,對現場調查與處置工作,并及時上報。(4)根據調查分析結果,進一步完善現場調查、修訂或調整預防控制措施。(5)及時報告或反饋調查處置的進展,做好與相關部門的信息交流與溝通,積極配合8、和協助其他部門開展工作。(6)現場工作必須服從統一指揮。8、職業防護制度(1)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2)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3)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4)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9、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5)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人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二)崗位職責l、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副院長)職責(1)貫徹和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2)建立衛生應急專業隊伍,建立上下聯系制度和溝通制度。(3)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和處理技術的培訓。(4)組織開展專題的衛生應急演練,并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應急演練工作。(5)依法組織和協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迅速控制事態的發展,落實防10、控措施。(6)組織收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并報告上級技術部門。(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院長協助院長工作。2、網絡直報人員職責(1)依法進行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網絡報告和管理。(2)網絡直報人員收到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相關信息報告后,認真核對有關信息,在規定時間內準確、完整地錄入網絡直報系統。(3)網絡直報人員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本轄區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絡直報內容審核。(4)定期對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匯總和上報。(5)認真接受上級對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工作進行的技術指導。(6)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資料及時整理歸檔保存。11、3、現場流調人員職責(1)積極參加應急培訓和演練,掌握各類公共衛生事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技術和方法。(2)開展公共衛生監測工作,了解各類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相關因素,及時進行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預測。(3)做好各類公共衛生事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的應急準備工作。(4)隨時待命,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流調任務安排立即做出響應,第一時間趕赴現場。(5)在現場指揮部門統一領導下,迅速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同時根據現場危害源、危害途徑以及危害因素的特征,提出相應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措施。(6)及時對現場應急調查處置工作進行效果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及時調整和修訂應急處置措施。(7)及時報告和反饋調查處置的進12、展;結束后,就突發事件的原因、流行病學特征、所采取的預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評價、以及今后的工作建議等方面,應及時進行分析與總結。(8)現場調查處置過程中,服從指揮,積極配合和協助其它部門開展相應的處置工作,按正確的運輸保藏條件將樣品及時送交相關實驗室。4、助理衛生監督員職責(1)依法進行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性和經常性衛生監督管理,積極參與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處理。(2)貫徹預防為主方針,依法對食品、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化妝品、學校衛生、涉及有毒有害的工礦企業、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等進行衛生監督、檢查。(3)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調查和監督記錄,依法取證和索取有關資料。(4)進行現場采樣,提出檢測項目。(5)對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處罰。(6)宣傳衛生法律、法規,指導、協助有關部門對相關人員進行公共衛生知識培訓。(7)執行縣衛生局、縣衛生監督所交付的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監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