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危險源防范、檢查等).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6067
2023-11-15
11頁
73.12KB
1、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危險源防范、檢查等)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危險源防范及檢查安全管理制度編制目的:識別本公司的危險源,評價其影響和危險程度,確定重大危險源,以便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控制。達到安全生產與服務的目的。一、 管理組織及職責1、管理組織:危險源檢查小組 組長:總經理。副組長:副總經理、譚有輝。 組員:余-、王-、楊-、柳-、焦-、周-。2、管理職責:管理組織編制相應控制程序,以規定危險源的識別、評價和控制的方法,使公司范圍內的危險源處于受控制狀態。 (1)識別、評估:危險源定義:可能造成人員2、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組合之根源或狀態。危險源的考慮應包括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六種類型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六種類型:1) 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2) 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3) 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4)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5) 行為性危害因素6) 其他危險源的識別以詢問交談、現場觀察、查看相關記錄和運用檢查表的方法進行,各部門負責本部門危險源的初步識別,并將識別結果交到危險源檢查小組。檢查小組將對識別出的危險源進行整理、分析,列出危險源調查/評價表。危險源的風險評價危險源檢查小組組織各有關部門對危險源、風險進行評價。在風險評價工作中,要確3、定出組織的風險級別,必須定量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但對下列四種危險源存在的情況,可直接定為級別較高的風險。a、 不符合職業健康安全法規、標準;b、 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c、 曾發生過事故,現場無合理控制措施的;d、 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危險的錯誤,且無適當控制措施的。定量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D:表示風險值L:表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表示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表示事故產生的后果很明顯風險值D越大,事件越嚴重。其中L、E、C取值多少對照如下:L(事故發生的可能)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預料8相當可能6可能,但不經常4可能性小,完全4、意外2很不可能,可以設想1極不可能0.5實際不可能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分數值頻繁程度10連續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幾次暴露0.5非常罕見地暴露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分數值后果100大災難,許多人死亡40災難,數人死亡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7嚴重,重傷3重大,致殘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因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與財產損失變化范圍很大,所以取值范圍也很大,為1-100。D(危險等級劃分):D值危險程度3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160320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70160顯著危險,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險,要注意160的危險源定為重5、大危險源。重大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的辯識與風險評價是公司制訂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基礎和依據。(2)日常檢查、監督A1、管理處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每天(主管每周)對小區(大廈)環境(包括垃圾、噪聲、粉塵排放、水電使用及工作環境等)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如發現不合格項,要求服務人員立即整改,并填寫不合格項報告,不合格項報告最終由審核員驗證合格簽名后關閉。A2、管理處主任定期(每兩周)負責對管理處職業健康安全運行情況(包括消防安全檢查、機電設備安全使用、勞保用品使用情況等)進行檢查,如發現不合格項,管理處主任應填寫不合格項報告,不合格項報告最終由審核員驗證合格簽名后關閉。A3 管理處在服務過程中對所排放的污染物6、和工作環境的衛生狀況,定期(一般每年一次)委托當地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A4、公司綜合管理部每月至少一次對管理處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運行情況要進行例行監督檢查,重點對危險源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在月質量檢查報告中。對需要整改的事項要填寫不合格項報告。B、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完成情況的檢查公司綜合管理部定期(每季度)對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完成情況進行檢查。C、行政辦公室負責組織職工每年一次體檢,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人員應當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D、法律法規遵循情況的評價D1、綜合管理部每年對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規(包括其適用性、有效性)進行一次識別,及時調整公司的法律7、法規清單。D2、評價依據a、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報告(包括未造成事故損失的事件);b、 職業相關病癥,包括體檢結果;c、 勞保用品的配備和使用情況;d、 污染物排放控制情況;e、 其它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績效。D3、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合規性的評價管理者代表應每年至少一次組織相關部門對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進行評價:a、本公司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合規性評價,可根據國家的立法原則進行,如地方有對應的國家法規的執行規定或條例時,只需對地方的規定或條例進行評價即可,如評價的結果滿足地方的要求時即是滿足了國家的要求,而不需重復對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評價。b、通過對法律法規的識別,確定適用的法律法規8、相應的參數要求,通過對各部門提交上來的與法律法規要求的相應數據相比較,確保公司的各項目數據指標是滿足法律法規要求的。c、利用內部審核、日常對工作的檢查、巡視等方式對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d、通過監測機構的監測結果。(3)督促、整改在日常檢查、監督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項目要進行糾正并采取預防措施。管理處在日常自查中發現的不符合由相關部門自行糾正并采取預防措施;由綜合管理部對檢查時發現的不符合,由綜合管理部向責任部門開具不合格項報告,責成責任部門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進行改善。二、危險源識別范圍:危險源的識別范圍應覆蓋本公司所有進入作業現場人員的活動、作業場所內的設施,包括公司的或外部提9、供的設施。附件:B1危險源識別/評價表; 三、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定 職業健康安全 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進行管理。1、重大危險源的內容、項目: 發電機用柴油、火災隱患、地下汽車庫廢氣、設備運行噪聲、室外高溫作業。2、分層次、分區域管理:日常具體分工對于廢氣、噪聲的防護由管理處負責為員工配備勞保用品,定期請外部進行技術檢測。對于防火災危害按防火管理作業規程進行防范。對室外高溫作業的防范措施是:發放保健食品。3、員工日常培訓、新員工培訓:何時進行、考核、記錄方式。按管理處培訓管理作業規程4、重大臨時項目管理 根據項目內容,找出主要危險源,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如:火警火災應急處理作業規程;治安緊急突發事10、件處理規程;電梯險情應急處理作業規程等。四、重大危險源檢查1、檢查人員:噪聲與廢氣:管理處相應崗位工作人員及主管、管理處主任、公司質量檢查小組成員。消防安全:當班秩序維護員及主管、管理處主任、公司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成員。2、檢查頻率:當班人員每班至少檢查一次,主管每周檢查一次,管理處主任每兩周檢查一次,公司檢查小組每月至少檢查一次。3、檢查記錄:填寫巡查記錄表、月質量檢查報告。4、檢查反饋:看不合格項報告五、危險源評估變化1、更新頻率:每年二次,在1月、7月份進行更新。2、確定程序:變更與審批:各管理處負責所轄區域新的危險源的識別工作并及時上報綜合管理部。綜合管理部負責公司總部及各管理處的危險源11、的識別、評價工作。由管理者代表審批。然后下發到各部門。必要時,綜合管理部每年對危險因素進行更新的同時,也要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對具體的管理方案及時更新,總經理負責審批。3、臨時增加項目的程序:由項目經理負責所轄區域的危險源的識別工作并及時上報公司綜合管理部。綜合管理部負責考查評價工作。由管理者代表審批。然后下發到相應部門。2、環境運行控制程序1.0目的對本公司物業管理服務過程及管理過程中與環境影響相關的運行和活動進行有效控制,確保環境管理體系的良好運行和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的實現。2.0適用范圍適用于本公司資源(水、電、紙張和原材料等)的使用和環境污染物(污水、廢氣、噪聲、廢棄物)的排放與12、環境因素有關的活動的控制,以及對相關方的管理。3.0主要職責3.1管理處負責對水、電的控制,消防安全管理,設備維修時的環境管理及廢棄物管理。3.2行政部負責對辦公用紙的控制。3.3管理處負責對維修零配件使用控制、危險品的管理、使用控制和小區(大廈)廢棄物的收集、搬運,以及物業管理服務現場的其它環境管理事項,并對服務供方施加影響。3.4各部門應積極配合其它職能部門的管理。4.0程序內容4.1水、電、紙張的控制各部門應教育本部門員工節約用水、用電和辦公用紙,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4.1.2管理處負責制作“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等標識,張貼或放置于各相關場所。4.1.3行政部對辦公用紙進行管理,包括13、紙張用量控制,要求各部門盡可能雙面用紙和提倡無紙化辦公等。4.2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4.2.1管理處維修人員應嚴格按作業指導書操作,合理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和維修零配件,杜絕浪費,降低材料損耗。4.2.2易燃易爆物品應存放在固定地點,標識清楚,并指派專人管理,防止發生相關災害事故。4.3污水、廢氣、噪聲的控制4.3.1衛生間生活污水經化糞池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日常工作、生活活動中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4.3.2本公司使用的機動車輛應按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的規定參加年審,年審不合格的車輛禁止使用,并根據當地政府的規定不使用含鉛汽油。4.3.3為降低各類機電設備噪聲污染,管理處根據需要采取相應措施降低噪聲。14、4.3.4在服務過程中,應嚴格限制服務過程中排放的污水(如外墻清洗水等)的流向,確保不影響小區(大廈)范圍以外的區域。4.4 廢棄物的管理本公司的廢棄物分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和危險廢棄物三大類,重要危險廢棄物必須交政府環保部門批準的單位處理或交原供貨商回收。4.4.2管理處負責各小區(大廈)垃圾的處理a、 管理處按照相關的合同約定監督清潔分包商按照規定要求對垃圾分類和清運到指定的垃圾堆放點,不得隨意堆放。b、 管理處對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應盡可能進行分類處理,如維修過程產生的廢油漆、涂料、廢潤滑油、機油、墨盒、電池等危險廢棄物,應與其它垃圾分類處理,交付有資質的危廢處理商處理,不得直接與其它垃圾15、混雜在一起。4.5消防安全管理管理處負責消防設施的管理,并組織義務消防隊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消防演練,以確保足夠的資源,將消防事故發生時的損失和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各部門應積極配合管理處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4.6對相關方的管理4.6.1供貨商的評價、選擇與管理a、 必要時,各管理處負責要求供貨商提供產品有關的環保和安全信息。b、 管理處向供貨商發放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信息資料。c、 對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包裝物或報廢品盡量要求由原供應商回收利用。4.6.2服務分包方的評價、選擇與管理a、 管理處負責對各類服務分包方的評價、選擇與管理,在服務合同中應提出有關環保、安全方面的要求。b、 16、在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應在服務合同中注明合法處理的方式。c、 對服務分包方的其它環境管理要求,按公司內部相關規定執行。4.6.3廢棄物處理商的管理a、 公司綜合管理部和管理處選擇危險廢棄物處理商時,對從事危險廢棄物處理的處理商,應要求其具有政府環保部門的資格證書,經審查合格才可作為廢棄物處理商。b、 在與危險廢棄物處理商簽訂的合同中應要求處理商必須合法處置所收集的廢棄物,公司綜合管理部每年對危險廢棄物處理商的資格進行重新審查。5.0相關文件(無)6.0相關記錄(無)7.0相關合同:工商業廢物處理協議略。3、工商業廢物處理協議(略)4、有毒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制度1、有毒化學物品的購買和使用,17、必須征得主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同意,方可購買或使用。2、對有毒物品要嚴格管理,使有毒物品遠離水源、食物和人群。并嚴格執行領導或上級有關部門規定的專業制度,防止有毒物品的流失。3、使用有毒物品時應佩戴面具、防毒手套,避免呼吸中毒和皮膚中毒。4、易揮發的有毒物品的使用,應在通風處進行。5、廢棄的有毒物品應倒入專門的回收容器中,絕對不允許倒入下水道。5、柴油倉庫安全管理制度1、裝卸、搬運時輕拿輕放,嚴禁震動、摩擦、撞擊和拖拉、傾倒,所用扳手等工具應為銅、鋁合金。2、柴油包裝容器應當牢固、密封,發現破損、殘缺、變形等情況應當立即進行安全處理。3、嚴禁在柴油倉庫附近吸煙、玩打火機、動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18、災的作業。4、倉庫要經常保持整潔,用過的抹布、手套等用品,必須放在庫外的安全地點,妥善保管和及時處理。5、裝卸時不準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不準穿帶釘子的鞋,并應當在可能產生靜電的設備上,安裝可靠的接地裝置。6、倉庫裝卸作業結束后,應當徹底進行安全檢查。7、根據滅火工作的需要,備有適當種類和數量的消防器材設備(如滅火器、消防用砂等),并布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消防器材附近,嚴禁堆放其它物品。8、倉庫內嚴禁堆放可燃物品。9、裝卸時嚴禁使用明火燈具照明。10、要有通風設備,使其達不到爆炸濃度。巡查人員聞到較濃的柴油汽味時,要及時進行通風作業。11、倉庫所有電器、電源裝置、照明燈及開關等都要符合防爆要求。12、要制度上墻。要有明顯安全標識:如“嚴禁煙火”、“禁止吸煙”等警告標識牌子。13、柴油儲藏量要滿足柴油發電機應急發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