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煤礦應急救援預警各項規范制度(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6188
2023-11-15
24頁
72.74KB
1、企業煤礦應急救援預警各項規范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1、安全避險設施管理和使用制度12、事故監測與預警制度33、應急救援隊伍管理制度64、應急物資裝備管理制度75、應急投入及資源保障制度86、應急信息報告和傳遞制度117、應急預案演練制度128、應急預案管理制度179、應急值守制度1810、應急檔案管理制度20安全避險設施管理和使用制度為有效維護應急救援防護體系安全平穩運行,確保其始終處于正常待命狀態,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為避災人員提供可靠的待援保障,特制定如下管理規定:1、 所有職工在入井2、前必須接受應急救援安全防護知識、避險設施使用和操作、避難硐室的避難要求等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生產業務部門和井下基層隊要將應急救援安全防護體系知識納入日常培訓計劃中。培訓內容包括: (1)避險設施應急組織流程;(2)硐室的結構、設計和工作原理;(3)避險設施的使用方法、操作程序和標準;(4)避難硐室內生存環境及活動要求。 2、培訓中心要將應急救援安全防護知識納入新工人入井前安全培訓必授課程; 3、避難硐室必須保持通風良好和氣密性;在安裝時必須進行一次完整的打壓測試以檢驗密封性能; 4、每半年對避難硐室的各項功能進行一次檢驗,做好相關記錄并存檔; 5、避難硐室的維護和保養工作必須指定專人負責3、避難硐室的維護與保養;6、避難硐室不得挪作它用,不得存放任何無關物品;7、區隊必須在班前會上安排上崗人員在危急情況下逃生路線。所有人員必須清楚自己所在位置的避災路線與避難硐室位置8、避難硐室內必須附應急操作流程圖和操作指南; 9、避難硐室內急救箱藥品必須每月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失效立即更換; 10、必須建立氣密性日常檢查、儀器調校、設備檢查維護、急救藥品檢查等專用臺帳。安監部納入安全檢查,作為安全重點工作跟蹤考核; 11、避難硐室內飲用水食品要有詳細食用說明,必須在保質期內定期更換; 12、避難硐室供電必須使用專用線路、專用開關和專用變壓器。停電后再次啟動前必須進行送電前的檢查; 13、避難硐室4、內必須使用專用電話,不得與任何作業地點串聯;通訊系統在正常狀態下必須保持暢通無阻; 14、嚴禁任意拆除或斷開避難硐室的外界供電、供風、通訊系統;如在特殊情況下斷電,在供電恢復后,應立即送電,保證各大系統的正常運行;。 15、嚴禁任何人在維護、檢修過程中敲打或撞擊任何應急救援設施、設備; 16、除定期維護、專項檢查、應急避災時,任何人不得進入避難硐室內;17、在發生火災、瓦斯或一氧化碳涌出、瓦斯爆炸事故時,作業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佩戴好自救器,按照指定避災路線逃至避難硐室內。事故監測與預警制度為了有效應對緊急事件,做好事故發生的應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特制定本制度5、。1、事故預警條件發現可能導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隱患或險情,如不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時必須預警。2、事故預警方式和報告(1)設立預警報告接警專用電話(設在調度室),調度室必須24小時有人值班,預防與預警的工作職責納入應急管理系統中,明確預警管理機構辦公室、預防與預警負責人及相關應急救援單位的聯系電話。發生事故要通過電話或由專人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調度室預警報告專用電話:8000、8001)。(2)有預警條件需要報告預警信息時,現場工作人員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匯報的內容包括出現事故的征兆具體內容,地點、發現事故征兆的簡要經過、預警區域作業內容、人員分布等。(3)調度員接到預警匯6、報后,立即按照預警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關負責人和有關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4)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調度員接到匯報后立即向值班礦領導匯報、向礦長報告,礦長接到報告后,按照事故危險的級別和需要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并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5)預警基本情況包括:事故征兆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事故征兆發現的簡要經過;可能發生事故的發生原因初步判斷;已采取的措施及當前事故搶險處置情況等,必要時附現場簡圖。(6)匯報內容包括:可能發生的事故性質、地點、可能的影響范圍、預警區域涉及的區域的巷道、通風系統、風流情況及瓦斯濃度等。(7)通知礦相關部門7、及負責人:調度員在接到預警信息時在采取緊急處理后,要立即通知調度室主任及副主任、安監部、技術部等相關部室及區隊負責人、各專業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副礦長、礦長。3、預警信息記錄(1)電話形式的預警報告要做好電話記錄,力求記錄準確、完整。井下相關人員上井后要填寫詳細的報告,如瓦斯、煤塵、礦壓、風速、水位、二氧化碳等當班記錄表。(2)預警預防措施以相關專業及領導簽發的通知單或措施形式下達。緊急情況可先執行電話或口頭通知,電話或口頭通知必須得到相關負責人的授權,事后需補簽書面通知單或者專項措施。4、預警緊急處置(1)發現明顯事故預兆,現場人員都應立即向礦調度報告,請求救援。(2)礦調度應按照“應急預8、案的響應程序”進行報告,并按照要求請求專業應急搶險隊伍進行處置。(3)有預兆時可先下達處置意見,再行報告。(4)出現明顯事故征兆的現場人員在向外求援的同時,要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災的一切準備。5、要求:凡礦屬任何員工均有預警處置權力和義務,發現事故預兆必須按要求和程序進行預警報告和處理。因工作失誤造成事故的或者有發現預警隱瞞不報造成后果的按礦相關規定進行處罰。應急救援隊伍管理制度一、應急救援隊伍的人員職責包括: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2、聽從命令,服從指揮,盡心盡力,密切配合;3、樹立高度的工作責任感;4、自覺參加教育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業務水平;5、加強應急救援裝備、器材和物資的維9、護、保養,保證性能良好;6、完成各項應急救援任務。 二、應急救援隊伍應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包括:1、值班制度;2、崗位工作制度;3、教育學習制度;4、培訓演練制度;5、裝備維護保養制度;6、獎優罰劣制度。 三、應急救援單位應劃撥專項經費,用于增加、更新應急救援的各種裝備、器材、物資,以及安排技術人員參加各類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應急救援的能力。 四、應急救援隊伍應針對參與救援的具體情況,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五、安監處對應急救援管理隊伍進行監督。應急物資裝備管理制度一、目的:確保物資裝備狀態良好,為發生突發事故救援時提供物質保障,特制定本制度。二、范圍:應急救援物資包括井上、下各種應急救援物資10、。三、職責:通防部負責各種應急救援物資的日常管理。四、檢查與維護管理1、非事故情況下,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擅自使用應急物資裝備。特殊情況下須經礦領導同意方可使用。2、由通防部和供應部和其他職能部室定期對應急物資裝備進行清點、檢查,對達不到要求的應急救援物資及時進行更換、維修、保養。3、在定期檢查中發現應急救援物資損害、丟失的要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并進行賠償。應急投入及資源保障制度一、目的和適用范圍1、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時,做出應急準備和回應,最大限度地減輕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2、本制度適用于我礦生產經營中的潛在事故(災害)等緊急情況的預防和處理。二、應急管理11、原則1、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2、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3、預防為主,強化基礎、快速反應。4、科學實用。5、分級響應。三、應急管理機構領導機構總 指 揮:礦長副總指揮:各分管領導成 員:安監處、生產技術部、通防部、機電部、生產調度中心、培訓中心、供應部、保衛部、各區隊負責人等。四、應急保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事故的應急工作,同時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故的人力、物力、財力、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1、培12、訓中心要做好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動員全員有組織的參與應急救援工作。2、財務部要保障所需突發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的資金。3、通防部要建立健全應急物資檢測網絡、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完善應急工作程序,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并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4、醫療衛生保障,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第一時間要與簽訂應急救援預案的當地醫院取得聯系,請求救援。5、交通運輸保障,要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確保運輸安全暢通;要建立緊急情況交通運輸工具的調用程序,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到達。6、人13、員防護要指定或建立與人員相適應的應急避險場所,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明確各級責任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員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五、監督管理1.預案演練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對相關預案的演練。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并做好演練過程的原始記錄。2、培訓教育由培訓中心牽頭,安監部負責協助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的培訓,增強員工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對應急救援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應急專業技能。保持培訓記錄。3、責任與獎懲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實行14、責任追究制。對突發事故應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遲報、謊報和瞞報突發事故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它失職、瀆職行為而喪失應急的最佳機會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的,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送司法機關處理。4、公司各類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由安監部進行監督管理。應急信息報告和傳遞制度為規范我礦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報告和處理工作,建立快速反應、運行有序的信息處置工作機制,根據安全生產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家安監總局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我礦生產安全管理實際,制定本制度。一、凡在我礦15、區范圍內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報告和處理工作,適用于本制度。二、事故信息報告應及時、準確和完善,任何科室和個人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事故;信息處置應當遵循快速、協同配合、分級負責的原則。三、調度室為事故信息調度機構,實行24小時不間斷調度值班,在收到事故信息報告的同時匯報礦領導。四、事故信息報告范圍包括已經發生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生產安全事故)和較大涉險事故的信息。較大涉險事故的信息是指:1、涉險10人以上的事故;2、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3、其他較大涉險事故。五、信息的接收及通報凡在我礦區范圍內發生各類事故,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并積極展16、開救助行動,調度室接到各單位事故、事件或災情報告,應初步確定響應級別,請示總指揮或第一副總指揮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按照通知順序逐個通知相關人員。本礦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 0354-8327369、8427068(外線) 8000、 8001(內線)六、信息傳遞1、調度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時,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定的應急響應,立即向礦長及領導班子成員匯報,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按照程序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同時通知安監處,由調度室和安監處共同做好事故信息的核查、跟蹤、處置、督導等工作。2、發生事故后,總指揮接到事故報告應立即授權調度值班人員,向事故可能影響到的單位和作業場所通報并作出相應處置和采取17、相應措施。3、發生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部門負責人及調度室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4、事故具體情況暫時不清楚的,先報事故概況,隨后補報事故全面情況。對事故性質暫時界定不清的,也要及時報告。5、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在依照以上規定報告的同時,根據礦領導指示向礦山救護大隊匯報,請求救援。6、事故信息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18、按規定及時續報。較大涉險事故、一般事故、較大事故每日至少續報1次;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續報2次,續報工作直至事故搶險救援工作結束。七、信息公開執行國家礦山事故災害應急預案關于信息發布的規定。信息發布在總指揮授權下,由專門機構或專人依據事故級別大小,配合上級有關部門按照事故信息發布原則對外進行信息發布。八、事故信息發布原則真實原則。對突發事故情況、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應急處理方法、環境污染等情況,如實向外界公布,事故信息應真實、準確。及時原則。根據事故發展態勢和搶險救災進展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正面引導原則。在發布事故真實信息的基礎上,重點對事故搶險救災進展情況進行通報。九、事故責19、任分析1、根據事故調查所確認的事實,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分析,確定事故的直接責任、間接責任者。直接責任:凡是導致事故發生直接原因的人員責任屬直接責任。間接責任:產生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缺陷的間接原因的人員責任屬間接責任。2、事故責任人員一般分為四類責任:直接責任者、主要責任者、重要責任者、一般責任者。直接責任者主要是指因違章操作或違章指揮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人員。主要責任者、重要責任者、一般責任者屬于間接責任,主要是指各級管理人員、礦級領導。其中領導責任又分為:主要領導者、重要領導責任者、一般領導責任者。十、 事故責任追究及處罰。按照事故調查報告做出具體的處罰決定。十一、對事20、故隱瞞不報、謊報或拖延不報,阻礙、干涉事故調查處理,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拒絕接受調查以及拒絕提供真實情況和資料的部室和個人,根據情節輕重,做出處理。十二、事故調查報告下達后由安監部按標準進行落實,罰款納入礦財務部。十三、對于事故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調查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由安監處負責跟蹤落實。應急預案演練制度第一條 為提高我礦的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規范我礦的應急預案演練工作,特制訂本制度。第二條 本制度規定了我礦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的演練辦法。第三條 根據我礦安全生產任務要求和安排,選擇適合的演習日期,報請礦領導研究決定。第四條 各單位接到演習措施和方案后,立即組織職工進行學習貫21、徹。利用班前會和班后會時間,學習演習所用到的一切應急知識。第五條 預案演練前,井上下各現場應做好準備工作,不能因演練而產生恐慌情緒,影響現場安全。第六條 預案演練開始后,調度員應在分種內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員,說明發生災害的地點、時間,啟動某個預案。第七條 各地點接通知后,應按預案要求,進行停電、停風,迅速有序的按既定避災路線撤離。撤離時可扔掉除毛巾、自救器和礦燈之外的工具包等,減輕負重,加快行進速度。第八條 井下工作人員撤離時以班組為單位,各部室、區隊必須由跟班班長組織、指揮,安全員協助跟班人員指揮撤離。第九條 各單位人員升井后,在主井口集合,迅速清點升井人數,及時匯報調度室和工區。第十條 我礦22、在演習前成立演練指揮部,宣布演練開始與結束,協調與研究演練中出現的問題。第十一條 各單位升井人員升井后不能解散或離開,直到演練結束或接到演練總指揮部命令。第十二條 升井人員和應急搶險人員由指揮部安排任務,及時將任務完成過程和結果匯報指揮部。第十三條 各參與演習單位負責人、應急指揮人員、應急搶險小組組長等在演習結束后,由總指揮組織以上人員在合適的時間召開會議,總結演習中的經驗與教訓,針對問題制訂措施加以改進。第十四條 針對演練中出現的問題和制訂的改進措施進行整理存檔,并在之后的工作中監督檢查。應急預案管理制度為充分發揮應急管理機構的職能作用,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更加規范、有序、高效地開展23、應急管理各項工作,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應急預案管理制度:一、應急預案管理制度1、應急預案體系動態管理。根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總體要求和部門機構調整變化情況,對我礦應急預案適當進行類別、結構調整,使應急預案體系適應全礦安全形勢和實際工作需要。2、應急預案修訂完善。針對應急管理工作中情況的變化和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組織有關部門和應急管理專家對我礦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后,要總結實戰經驗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應急預案。修訂和完善后的應急預案按規定及時備案。3、應急預案審核、印發和發布。對應急預案及時進行會審,24、會審通過后組織印發、公布。4、預案培訓。將各類應急預案有關內容列入每年應急知識宣教培訓計劃,以涉及我礦生命安全保障的部分為重點開展宣傳培訓,增強職工的公共安全意識,提高職工自救互救能力。5、應急預案演練。建立健全應急預案演練制度,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應急值守制度為規范我礦應急值守的管理,強化應急值守責任,保障安全生產,在發生突發事故時能有效、有序的啟動應急預案,將事故損失及傷害程度降到最低。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條 應急值守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基本職責,各部門要把應急值守納入單位應急管理工作范疇,完善制度,明確責任,妥善做好值守安排,保障日常工作正常有序運轉。第二條 應急值守工作原則:嚴謹高效、有情25、必報、快速反應、安全保密。第三條 應急值守基本要求:(一)堅持礦領導值班和下井帶班制度,隨時掌握應急管理動態,強化應急值守工作的領導。(二)值班員嚴格堅守崗位,實行24小時值班和現場交接班制度,不得擅自離崗、脫崗,遇有特殊情況需臨時離開時,須請示領導同意,妥善安排。(三)值班領導和值守工作人員實行值班制度,并保證24小時通訊暢通。(四)值班人員應熟悉各應急隊伍、各處應急設備和裝備、應急避難場所、應急疏散路線,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正確做出先期應急處置。(五)熟悉信息收集、發布、匯總、報送的內容和程序要求,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確保各類突發信息報告及時、處置及時,不得誤報、遲報、瞞報、漏報。第四條 26、應急值守人員職責:(一)認真履行應急值守基本要求,堅守崗位,遵守值班紀律。(二)及時填寫值班情況記錄,做到字跡清晰、內容詳細、妥善保存。做好來文來電的收發、處置工作,注意收集掌握重要動態信息,及時向領導和有關部門報告。(三)發生或收到突發事件情況信息,根據規定程序,及時向領導和有關部門報告,并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四)緊急情況發生時,做到“緊急情況下三分鐘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員”。(五)定期參加應急管理培訓,掌握綜合應急處置預案。(六)遵守保密紀律,嚴格保密措施,嚴防失泄密事故。(七)認真承辦領導交辦的其它事項。應急檔案管理制度為了進一步推動公司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對突發事件能27、做到有序的應急處理使民防應急資料健全完善,特制定應急檔案管理制度。1、認真做好應急各類檔案資料的保全、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2、凡有存檔價值的應急資料或按規定應予存檔入庫的資料,必須嚴格的歸類存檔。3、檔案管理要做好防火、防盜、防光、防霉、防塵、防蟲、防鼠、防高溫高濕等方面工作,確保檔案安全。4、定期做好歸檔整理工作,一般每季度的檔案由專職人員歸檔整理。5,凡屬文件、應急預案、宣傳、信息、總結等各種類別文字材料、圖標、聲像、照片等,分別按有關要求整理歸檔。6、各種應急文件材料,歸檔整理時間要求,均應在每季度末完成。7、確保檔案安全、完整,并保持歸檔文件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系。因公外出人員所帶回的文件、資料等,應按規定予以歸檔保存,不允許據為己有。8、 注重歸檔應急材料文件的質量,做到分類合理,裝訂規范,編號準確,字跡美觀。9、應急檔案提供利用,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不能隨意離開查閱室;外單位來查閱未開放檔案時,除持有單位介紹信外,還須經有關領導批準方可查閱。10、做好應急檔案利用登記和效果記錄,搞好信息反饋,及時總結檔案利用的經驗,促進公司應急檔案管理。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