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建設項目機械設備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6255
2023-11-15
12頁
61KB
1、企業生產建設項目機械設備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設備管理制度1 目的為提高設備綜合效率,提高壽命周期費用經濟性,實現生產經營目標,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規范公司的設備管理,特制定本制度。2 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各單位所有構成固定資產的生產用設備的各項管理。3 組織機構和職責主管設備的副總經理主持設備管理工作,設備管理部門負責設備的日常管理,各車間根據生產設備的擁有量和復雜程度,配備相應的維修力量,以保證設備管理和維修的需要。設備管理人員及維修人員應保持相對的穩定。3.1 設備管理2、部門領導職責a)貫徹國家和上級對設備管理的方針和規定,組織制定設備管理規章制度和相應的實施細則、實施辦法并貫徹執行;b)審核設備更新、改造計劃,組織審核重大更新、改造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審核年度設備大修計劃以及精、大、稀設備的調撥與報廢;報公司批準;c)組織重大設備事故的調查分析及搶修,提出處理意見;d)深入車間及檢修現場,檢查設備使用、維護、檢修情況;及時召開有關設備工作會議,布置、檢查、協調工作;對重大問題及時做出對策;e)審定設備系統人員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f)組織健全設備管理系統,并明確其職責;g)組織進行愛護設備的教育,開展群眾性設備維護、檢查、評比活動。3.2 設備管理部門職責a)3、貫徹執行公司設備管理的規定,編制公司設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實施辦法,報批后組織執行;b)制定設備管理的各項目標計劃并組織實施;c)不斷完善和強化設備管理各項基礎工作;d)參與組織對設備事故的處理及制定設備事故的預防措施;e)定期組織設備的檢查工作;f)推行設備的綜合管理,提高設備管理水平;g)負責組織設備的大、項修工作。h) 組織完成設備管理和維修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3.3 生產車間職責各生產車間確定設備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設備管理和使用及維修保養組織工作,其職責是:a)貫徹執行公司設備管理制度和規定;b)組織職工上崗前的技術培訓與考核;c)教育職工正確使用設備,遵守操作規程,參加技4、術培訓;d)組織開展設備的日常維修和定期維護保養、計劃小修工作,保持車間設備整齊、清潔、潤滑、安全;e)組織進行設備事故的分析與處理,制定設備防范措施,防止設備事故重復發生。3.4 生產班組長的職責a)貫徹執行公司設備管理制度和規定。負責班組設備日常管理,教育組員愛護設備、正確使用設備、遵守設備操作規程、防止發生設備事故。組織做好設備潤滑、保養、檢查工作;b)組織學習有關設備管理制度和設備保養知識,督促班組人員保養好設備,做好設備點檢記錄、運行記錄和交接班記錄,保證在用設備滿足工藝要求;c)組織開展班組設備使用、保養的檢查工作。4 方針、原則和任務4.1 設備管理的方針和原則公司設備管理在以效5、益為中心的前提下,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管理的原則是: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4.2 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實行設備綜合管理,不斷改善和提高公司技術裝備素質,充分發揮設備效能,不斷提高設備綜合效率和降低壽命周期費用,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4.3 納入管理的設備實際使用壽命在一年以上,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原有實物形態,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能獨立完成至少一道生產工序或提供某種動能的機器、設施以及維持這些機器、設備正常運轉的附屬裝置。5 設備管理5.1 原始憑證管理、數據管理、規章制度、檔案資料管理等是設備管理的基礎,設備6、管理部門逐步實現數據微機處理,使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系統化、標準化和規程化。5.2 技術部門及各車間,根據生產和工藝的需要,提出設備更新和購置的申請,經公司領導批準后,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進行更新和購置工作。設備更新和購置應執行招投標或比價采購的程序。5.3 購進設備驗收移交后,設備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均應建立單臺設備的固定資產臺賬和卡片。數據主要來源于設備訂貨合同、使用說明書和安裝移交驗收單等。5.4 設備劃分為主要生產設備與非主要生產設備。應分別建立設備管理臺賬。5.5 設備管理部門對每臺設備編制唯一的資產編號,制作鋁質號牌,用鋼字打號,下發各單位,由各單位固定于相應設備的銘牌附近。任何人不得私7、自更改、拆除和污損。5.6因生產工藝的改變等原因,設備停用半年及以上應進行封存。封存與啟封均應到設備的主管部門辦理相應手續。5.7 設備管理部門統一辦理設備的移裝、調撥、出租和報廢手續。5.8動力設備設專人管理,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定期進行負荷或預防性試驗,保證安全、可靠、合理運行。對于起重運輸、壓力容器、鍋爐、變配電等設備的安裝、使用、改裝、修理和更新報廢,須按有關規定執行。5.9設備技術狀態檢查5.9.1 在用的設備應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以滿足生產工藝要求,保證生產順利進行。設備使用單位每月對主要生產設備進行一次檢查,檢查數量不少于本單位設備量的三分之一,每季普查一遍。5.9.28、 設備管理部門每月按設備尾號組織對全公司各單位進行設備檢查。5.10 表彰與處罰5.10.1 設備管理部門依據設備檢查結果,表彰先進,推動設備日常管理工作;5.10.2 對因違章操作、指揮、玩忽職守造成設備重大、特大事故,要追究領導人員和責任者的責任,構成犯罪的送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5.10.3 對設備管理混亂、維護差的單位、班組及個人應及時批評教育,并給予處罰;5.10.4 使用部門及職工,未經設備管理部門批準并辦理手續,將設備借出公司的,追究使用部門負責人和直接責任者的責任,按違紀處罰;5.10.5 因非法外借、或保管不善造成設備丟失的,視設備損失的情況,由責任者按原值的10%15%進9、行賠償,并按違紀處罰。6 分類管理主要生產設備實行分類管理,遵循“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依照設備在生產活動中對產品產量、質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劃分為A、B、C類,采取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維修方式。6.1設備分類6.1.1 A類設備(重點設備):如果發生故障或精度、性能劣化,對產品產量、質量、成本、安全等方面影響大的主要生產設備。6.1.2 C類設備(一般設備):如果發生故障或精度、性能降低后對產品產量、質量、成本或安全等方面影響不大的主要生產設備。6.1.3 B類設備(主要設備)未列入A、C類設備的主要生產設備。6.2 選擇條件6.2.1 A類設備的選擇條件a)承擔生產任務的單一設10、備;b)承擔產品關鍵零件、關鍵工序加工的設備; c)購建價值高、結構復雜,備件購置或制造困難,維修費用高的設備;d)部分精密、大型、稀有和質量控制點設備;e)故障多、停機時間長且利用率高又不易更新的設備。6.2.2 C類設備的選擇條件a)主要圖紙、技術資料不齊全,用于粗加工的設備;b)超期服役,無修理價值的設備。6.3 設備分類確定每年初對公司的主要生產設備進行評分,評分標準按照6.1、6.2條規定進行,在所有設備得分從高到低排序后,前10%為A類設備,后10%為C類設備,其他為B類設備。6.4 各類設備的管理6.4.1 A類設備a)實行點檢(日常點檢)制度,逐日填寫運行記錄和點檢卡;b)四定11、:定人、定機、定操作規程、定專人維修;c)四清:數量清、型號規格清、技術狀況清、存在問題清;d)三優先:一、二級保養(計劃小修)優先,計劃檢修優先、更新改造優先;e)設備的性能與工作精度相關的幾何精度,實行定期點檢制度,每兩年進行一次檢測。6.4.2 B類設備a)對B類設備進行常規管理,加強“三保三化”,采用計劃維修,預防維修等方式,基本上做到“四定”、“四清”;b)根據更新改造資金的使用情況,適當對B類設備進行更新改造;c)要根據生產利用情況安排大(項)修計劃并認真實施。6.4.3 C類設備a)不能把存在問題較多的A、B類設備列入C類設備;b)在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可靠、潤滑裝置完整的前提下,12、可適當降低完好標準;按要求進行日保和一保,采取事后修理的方式,不再安排二級保養和大(項)修理;c)經過技術改造或改裝,能滿足生產、技術、質量等要求的也可轉入B類設備。6.5 附則6.5.1 A類設備“三優先”的具體內容:a)一、二級保養優先 必須有成文的一、二級保養內容和要求。根據各設備的運轉臺時,制定一、二級保養計劃; 嚴格按一、二級保養內容和要求組織實施,二級保養的質量由專人檢查驗收,填寫二保記錄單;b)應用狀態監測技術或計劃檢修優先 積極創造條件采用以狀態監測為基礎的維修方式; 日常維修采用定期點檢、計劃檢修等方式。由維修工負責定期點檢,每周不少于一次,并做好點檢記錄,以便及時排除故障;13、 必要時(設備發生嚴重故障、可能造成精度劣化,擔負關鍵件精加工設備而對機床精度狀況不明,設備使用部門進行計劃小修無力進行精度、性能檢測)使用部門可申請設備管理部門、工藝部門,對設備的性能、工作精度,相關的幾何精度進行檢測。檢測中的不合格項,應予調整。不能調整好的,由設備管理部門、生產部門、設備使用單位進行認證,提出處理意見,報技術部門認可。c)更新、改造優先 對于產量、質量、能耗指標在同行業設備中處于低水平的A類設備應優先進行技術改造或更新; 在更新資金允許情況下,優先安排更新役齡長的A類設備。6.5.2 A、C類設備要有顯示標志。7 設備使用、維護保養正確使用、精心維護設備是設備操作人員和維14、修人員義不容辭的義務;加強設備的維修,杜絕違章使用,確保為生產提供良好的技術裝備。 7.1 設備的使用,7.1.1 持證操作設備a)操作金屬切削機床、鍛壓等設備的工人,必須經過有關的技術理論教育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考核合格持有設備管理部門簽發操作證,方能操作設備;b)起重運輸設備、動能電器設備均須持有環保技安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生產安全管理部門等核發的安全操作證、駕駛證等證件方能操作;c)嚴禁操作與各種證件核準機型不符合的設備;d)嚴禁無證操作設備。7.1.2實行定人、定機憑證操作,二人及二人以上同時操作一臺設備的,實行機長負責制,指定一人為機長。7.1.3 一人因工作需要可以申報兩種及以上機15、型的設備操作,經考試合格,并取得每種機型操作證后才能操作。但嚴格禁止一人同時開動兩臺及兩臺以上的非自動和半自動設備。7.1.4 設備使用人員在使用設備時必須認真執行下列制度:a)設備技術、安全操作規程和維護規程,b)設備使用交接班制度或運行記錄制度。c)設備點檢制度;d)設備潤滑制度;e)設備事故報告規程。7.1.5 在設備運轉過程中,使用人員不得離開工作崗位,不準與無關人員閑談。7.1.6 嚴禁超過機床允許的技術規范使用設備,嚴禁超負荷使用設備,已指定的精加工設備嚴禁用于粗加工工序。如遇各級有關人員強令違章使用設備時,操作工人有權拒絕,并可越級上報。設備管理部門有權制止一切設備違章使用,對違16、章指揮者追究責任;7.2 設備的維護保養7.2.1各設備使用單位負責完成設備的日常保養和定期保養工作。專人使用的設備由設備使用人員負責設備的維護保養,集體使用的設備必須指定專人定期保養。7.2.2 每日班前、班后十五分鐘,周末一小時或根據設備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設備日常保養,達到清潔、整齊、潤滑、安全四項要求。7.2.3 多班制生產的設備,操作工人必須執行設備交接班制度,單班設備和變電室、空壓站等要害部門均應有詳細的運行記錄;7.2.4 各設備使用部門必須按“日保經常化、一保制度化、小修計劃化”的要求,組織本部門的維護保養工作,在計劃中優先安排A類設備的保養和修理。7.2.5 設備使用中發現異常17、現象、異響等,設備使用人員無力正確判定和處理時,必須立即停車,保持現場,切斷電源,報告設備管理人員,等待處理。7.2.6各車間應做好設備的維修和計劃小修工作。設備有計劃小修時,必須在進行一保全部保養內容基礎上,更換易損件,局部恢復精度。不得以故障修理替代。7.2.7一級保養一般累計運轉600小時(或每四個月)進行一次,其內容按照設備維護保養手冊進行。7.3 設備潤滑執行“潤滑五定”制度。“潤滑五定”包括:定質、定量、定點、定人、定期。定質:按設備潤滑圖表規定的油品種類和型號、技術參數加油。定量:按設備潤滑圖表規定的油料消耗定額加油。定點:按設備確定的潤滑部位加油。定人:按設備潤滑部位、周期不同18、確定負責加油的人員。定期:根據各種不同油質消耗情況確定加油周期進行加油和清洗換油。8 設備事故分析、處理與報告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堅持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和修理,減少或杜絕設備事故的發生,提高使用壽命。發生設備事故必須立即上報、分析和處理,把事故損失減到最少,并從中吸取教訓。8.1 設備故障與事故因各種情況造成設備精度、性能的劣化,零部件的損傷,使設備不能正常運轉的現象統稱設備故障;非正常損壞造成故障損失費用、停產時間達到規定數額的為設備事故。8.2 設備事故的分類按設備事故造成的損失輕重,分類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責任事故、質量事故、自然事故。8.2.1 一般事故a)修復費用19、在50010000元之間的;b)精密、大型、稀有及機械工業關鍵設備修復費在1000030000元之間的;c)因設備故障造成全公司供電中斷1030分鐘的。8.2.2 重大事故a)修復費用在10000元以上的(不含10000元);b) 精密、大型、稀有及機械工業關鍵設備修復費在30000元以上的(不含30000元);c)因設備事故造成全公司電力供應中斷30分鐘以上的。8.2.3 特大事故a)修復費用達50萬元以上的;b)設備事故造成全公司停產兩天以上的。8.2.4 責任事故凡是由于設備使用人員違反操作規程、擅離工作崗位、超負荷使用、無證操作、維護保養不良、工藝安排不合理、生產指揮失誤造成的設備事故20、稱責任事故。8.2.5 質量事故凡是由于設備設計、制造質量低劣,安裝質量差,檢修與大修質量低劣等造成的設備事故稱質量事故。8.2.6 自然事故凡屬于由于自然現象如水災、風災、地震、泥石流等非人力所能抗拒的災害造成的設備損壞稱自然事故。8.3 設備事故的報告8.3.1 出現設備事故必須保持現場,切斷電源直到各有關部門現場勘察完畢,準予開始檢修為止。8.3.2 出現設備事故,使用人員或修理人員應立即向車間領導報告,由車間報告設備主管部門按設備管理權限逐級上報。8.4 設備事故的分析與處理8.4.1 一般設備事故發生一般設備事故,由使用部門設備員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現場勘察和分析,主管設備工作的領導主持21、的設備事故分析會,設備管理部門派員參加。使用部門在一星期內填出設備事故報告單,報設備管理部門存檔。8.4.2 重大、特大設備事故發生重大、特大設備事故,由公司主管設備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召開設備事故分析會。8.4.3 設備事故分析和處理必須做到“四不放過”并達到如下要求:a)事故發生原因和責任已經查清;b)制定和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c)事故責任者受到了教育,并根據情節輕重給予了必要的處分和經濟處罰,直至刑事處分。D)其他操作者受到了教育。8.4.4 重大、特大設備事故,設備管理部門在一周內提出分析和處理意見報告,主管設備的副總經理審閱后報總經理。8.4.5 設備事故發生22、后,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追究主要責任者的責任:a)設備事故發生后,三日內隱瞞不報的;b)設備事故現場被破壞,以致無法分析的。8.4.6 設備事故發生后未按規定進行分析處理,維修人員不得修理,管理部門有權不提供備件和配件。8.4.7 設備發生事故,操作者為直接責任者的,要記入操作人員檔案。9 設備技術檔案管理設備技術檔案是從設備出廠到報廢整個過程中,各環節的憑證、記錄、資料和文件的匯集。設備技術檔案是設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設備技術性能和經濟管理,技術檔案有重要的參考作用。9.1 技術檔案包括的內容:9.1.1 設備出廠合格證明書及精度、性能檢驗記錄(原件);9.1.2 裝箱單及隨機附件、工具23、明細表(原件);9.1.3 自制設備的有關說明及圖紙資料(整頓后的);9.1.4 開箱驗收單;9.1.5 安裝、調試驗收單;9.1.6 定期精度、性能檢查記錄;9.1.7 設備二級保養、計劃小修記錄;9.1.8 A類設備維修記錄;9.1.9 設備封存單;9.1.10 設備啟封單;9.1.11 設備大修理完工報告及質量檢查記錄;9.1.12 設備改造申請書;9.1.13 設備改造說明書與圖紙;9.1.14 設備附件增減、更新記錄;9.1.15 設備事故報告單;9.1.16 設備報廢單;9.1.17 對于進口設備還包括a)訂貨合同及有關進口事務的手續和單據;b)裝箱單譯文;c)說明書與此附件說明的24、原文與譯文;d)精度、性能檢驗單譯文;e)隨機圖紙、圖冊譯文;f)設備采用潤滑油、冷卻液與國產產品對照表或化驗配方;g)備選用軸承與國產軸承對照表或代用明細。9.2 技術檔案的管理9.2.1 凡是主要生產設備都要建立單臺技術檔案;9.2.2 新購置的、自制的主要生產設備在轉入固定資產時,隨機原始技術資料也應隨即轉入檔案;9.2.3 由外單位調入的主要生產設備,由設備主管部門向調出單位索取檔案材料;9.2.4 設備調出時,技術檔案應隨機調出;設備報廢但尚未拆除時,檔案應暫存;9.2.5 技術檔案管理人要按期收集檔案材料,匯總、登記入檔,并在檔案目錄中注明材料內容、頁數和歸檔日期、經手人;9.2.25、6 技術檔案材料要做到:紙張完整、清潔,內容完整,字跡清楚,不得用鉛筆書寫,經手人必須簽字,并注明日期;9.2.7 設備技術檔案材料一律不外借,也不允許個人保存,材料丟失、損壞要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或賠償;9.2.8 改善技術檔案存放條件,加強保管,防止丟失、損壞、受潮、蟲蛀和火災等情況發生;9.2.9 設備管理部門建立設備檔案專柜,由兼職檔案管理人員負責設備技術檔案的管理工作。10 設備大修理、項目修理的管理辦法設備大修理、項目修理是計劃修理的主要內容,必須實行“修理和改造相結合”的原則。委托公司外部單位進行時,應采取招標方式選出性能價格比最優者承擔。對無法招標的項目,應通過談判實現保證質量、費26、用合理的目標。10.1 計劃編制依據10.1.1 年度內設備精度、性能認證情況與精度劣化分析;10.1.2 設備修理周期結構;10.1.3 欲修設備在生產中的地位;10.1.4 產品質量與工藝對設備的新要求;10.1.5 大修資金情況;10.1.6 大修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分析。10.2 計劃編制原則10.2.1 A類設備及生產急需設備要優先安排,并照顧生產周期情況,C類設備不再安排大修。10.2.2 同型號設備盡可能安排連續修理。10.2.3 設備管理部門根據各車間的設備修理申請,綜合平衡后,編制年、季度設備大修、項修計劃;設備大修、項修計劃經公司領導批準后,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實施。10.3 設27、備大修、項修程序10.3.1 進行修前檢查,承修單位根據該修理設備的具體情況,由大修技術人員在設備使用單位的配合下,應對設備進行調查;10.3.2 對于A類設備承修單位應進行修前的幾何精度性能檢查,必要時可做試件取樣;10.3.3 委托修理單位做好拆機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切斷電源動力管線,放凈各種流質等;10.3.4 安裝、調整與試車時,承修單位必須通知委托方參與;10.3.5 需安裝設備的最終驗收,應在委托修理單位使用現場進行;10.3.6 驗收時,承修單位必須提供檢驗報告和完整的技術資料;10.3.7 全部技術資料由設備管理部門存檔。11 質量控制點設備管理11.1 由技術部門根據產品28、質量需要,依據工序質量特性波動情況確定質量控制點設備。11.2 質量控制點設備的管理對質量控制點設備的管理,視同A類設備管理。具體要求是:a) 質控點設備的技術狀況如出現異常,應向設備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和質量部門報告;b) 實行定人、定機、定操作維護規程,定專人進行維修;c) 操作工人必須進行日常點檢,維修人員進行巡檢,并做好記錄,開展故障分析,并報告質量管理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d) 做到一級保養優先,計劃小修優先,應用狀態監測技術優先;e) 設備的更新換代改造優先;f) 對國內購置或自制困難、周期長的備品、配件要及早提出計劃,給予實施,保證及時供應。12 附則12.1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試行。12.2本制度由主管部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