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公司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6939
2023-11-15
7頁
30.04KB
1、冷鏈物流公司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確保本單位按照法定條件、要求從事食品存儲、運輸經營活動,符合法定要求,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制度。一、 貨主資質驗證1.1. 凡進入本單位的食品原輔料及食品相關產品都應當實行審驗貨主方的資質,驗明食品原輔料及食品相關產品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及檢驗合格報告和相關票證。二、 員工衛生要求2.2.1. 員工應自覺遵守各項制度文明安全生產,不得將與工作無關的個人用品和飾物帶入車間。嚴禁一切人員 在車間內吃喝、抽煙、喧囂、佩戴飾品、隨地涕2、吐、亂扔廢棄物等。2.2. 員工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澡、勤理發、勤換衣服,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及其它化妝品。2.3. 凡本單位員工均應身體健康,定期體檢身體,具有健康證明方可上崗,本廠建立職工健康檔案。2.4. 凡患有下列病癥之一者不得從事本單位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如發現職工患有上述病癥,應立即將該職工調離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崗位并對食品安全進行評估,確保食品未受到污染。2.5. 員工使用衛生間、接觸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從事與食品生產無關的其他活動后,再次從事接觸貨物、設備等與3、食品安全生產相關的活動前應洗手消毒。2.6. 員工自感健康狀況下降時,應主動申請體檢或申請調離。2.7. 清潔使用的洗手液、廁所除洗凈、除味用品應按衛生部門規定妥善實施,不得污染產品、設備、工器具。2.8. 非本公司人員不得進入貨物存儲區域,特殊情況下進入時應遵守和食品加工人員同樣的衛生要求。三、 產品儲存與運輸過程防護制度為在食品的運輸過程中,規范搬運、保護和交付等活動,以防止影響食品的安全。1.2.3.3.1. 搬運要求3.1.1. 使用與產品特性相適應的容器和搬運工具,防止產品損壞和變質。3.1.2. 對搬運工具進行適當的維護保養。3.1.3. 防止超高搬運,以免物品墜落砸傷員工搬運中,4、注意保護產品標識,防止丟掉或被擦掉。3.1.4. 對搬運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以熟悉搬運要求。機動叉車、吊車操作者,需持證上崗。3.2. 運輸要求3.2.1. 本公司送貨時,應做到合理堆放,規格正確,不遺漏數量,不搞野蠻運輸和裝卸。3.2.2. 委托外部運輸時,應對運輸單位的質量保證能力進行驗證,明確保護產品質量責任運輸工具應具有防雨防塵設施,并符合衛生要求。3.2.3. 運輸作業要防止污染,不能與有毒有害的物品混裝、混運。3.2.4. 運輸車輛衛生標準:運輸車輛底板平坦、潔凈,無泥沙、灰塵、鐵銹、水漬和油漬等,車廂內無異物,無異味。3.2.5. 在運輸過程中,司機應注意道路狀況,避免急停、急拐5、和顛簸路面對產品造成的損壞,并及時注意天氣的變化,對產品進行防塵、防雨、防曬管理成品庫管理員對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車輛,應拒絕給其裝卸貨,并通知業務部調換運輸車輛。3.2.6. 運輸車輛應有防雨、防雪裝備。輔墊物、遮蓋物應干凈衛生。運輸車輛應經常清洗,保持其清潔度。3.2.7. 運輸車輛到達目的地后,應及時將產品卸如對方倉庫,避免停留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壞、變質。3.3. 儲存要求3.3.1. 收貨當貨主貨物到達后,倉管員根據客戶的送貨單上的品名、規格、數量進行點收,并通知貨物驗收人員及時對來貨進行檢查。倉管員應按規定把貨物堆放整齊,堆放時全部向上,不可倒置,如貨物有受損狀況,需馬上通知運營部并等6、候處理。破損及不合格品需單獨放置在指定位置,保持清潔狀態,準確記錄。3.3.2. 出庫1.2.3.3.1.3.2.3.3.3.3.1.3.3.2.3.3.2.1. 所有貨物出庫必須有公司授權的發貨單作為發貨依據。3.3.2.2. 接到發貨單后,倉管員對單據進行審核(單據正確性、貨物是否充足)審核完畢后通知調度安排車輛。 3.3.2.3. 倉管員嚴格依據發貨單發貨,做到先入先出,做好發貨批次、數量等記錄,如果發現數量等有差異,必須及時找領導解決。3.3.2.4. 各種退換貨都須有相應的單據,如運輸公司不能提供,倉管員有權拒收。退貨產品有良品與不良品區別的,要對良品保持好的狀態,辦好入庫手續等;不7、良品由運營部安排檢驗后作出相應處理,并做好記錄。3.4. 倉儲管理3.4.1. 庫區與庫內不存在淤泥等雜物;作業工具不用時在指定位置存放。3.4.2. 門窗及其他開口在不用時保持關閉狀態,能夠阻止飛鳥及飛蟲等入內。3.4.3. 為使物品出入庫方便,容易在倉庫內移動,全部物品面向通道存放,盡可能向高處碼放,提高效率,節約空間。3.4.4. 根據出庫頻率、存放特性、重要程度選定存放位置,提高工作效率、方便進出庫。3.4.5. 所有物品依據先入先出的原則,離墻離地存放,并做好防鼠、防潮、防霉、防火等措施。3.4.6. 倉庫人員必須熟悉倉庫環境,熟悉倉庫存放物品的數量位置、特性等情況,倉庫周圍不得堆放8、雜物。3.4.7. 進出庫過程應當嚴格、規范,防止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污染,防止貨物不得接觸有毒有害物品或者其他不潔物品四、 產品質量溯源管理制度4.4.1. 產品質量溯源是處理一切產品質量事故的有效措施,質量管理部門要有專人負責產品質量溯源工作,監督各部門按有關規定做好有關產品質量的傳遞手續、資料保管等具體工作。4.2. 從貨物入庫開始,每道工序都須有操作人員簽字記錄,從入庫到出庫到各工序都應有對上道工序量認可的接收手續。4.3. 每批入庫貨物都作好產品批號的記錄工作,入庫單(記錄)要能夠體現該批貨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便于查找該貨物的品質情況。五、 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5.5.1. 為有效9、預防、及時控制和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及危害,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本公司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和實施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機制和預案,以及對事故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工作,指揮和協調公司有關部門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等工作。5.2. 本制度所指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5.3. 食品安全事故處置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派相關人員到現場調查事故情況,快速查清“問題產品”的流向、批量、生產日期等情況,并責采取召回問題產品、發布公告等措施,盡力縮小問題產品造成的影響。同時搞好現場抽樣送10、檢工作,在檢測機構給出具檢測報告后,做好事故原因分析。5.4. 必要時應當及時向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衛生局報告事故情況。事故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單位、地址;受害者的發病時間、發病人數、臨床癥狀及體癥;醫療單位、地址,搶救醫療的基本情況;事故現場采取的措施和調查處理的工作進度;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需相關部門協助事故救援和處理的有關事宜;事故的報送單位、簽發人和聯系電話及報送時間等方面。5.5. 事故處理期間,各部門應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安全領導小組及相關人員應確保24小時信息通訊暢通。5.6. 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隱匿、偽造、毀滅有關證據。5.7. 在事故處理過程中,未能履行職責的,要對主要負責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予以經濟處罰直至開除;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