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美容醫院手術病人安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6953
2023-11-15
9頁
47KB
1、醫療美容醫院手術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手術室核心制度標題:手術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編號: 制作部門: 護理部版本:頁碼:手術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十大安全目標)1.目的:為保障手術病人安全,防止手術差錯事故的發生。2.適用范圍:麻醉醫師、手術醫生、手術室護士。3.管理職責:手術室護士長負責安全管理,科主任負責制。護理部、醫務部定期監督檢查。4.細則:4.1嚴防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錯誤。建立使用腕帶作為手術病人身份識別標示的制度。手術病人接送程序嚴格遵守廣東省衛生廳編寫護理工作管理規范的手術病人2、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對手術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準確性。4.1.3 建立與實施手術前確認制度,設立廣東省護理文書規范中的手術??谱o理單。4.1.4 按照制度和規范,術前由手術醫師在手術部位作標示,并主動邀請患者參與認定,避免錯誤的病人、錯誤的部位,實施錯誤的手術。4.1.5按照手術安全核查單內容,在麻醉、手術開始實施前,實施“暫停”程序,由手術者、麻醉師、手術/巡回護士執行最后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實施麻醉、手術。4.2嚴防手術物品遺留在體內。建立手術物品清點制度及工作指引。按照手術護理記錄單中“手術器械敷料核對清點單”上的項目,在手術開始前后,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核對手術包中各種器械3、及敷料的名稱、數量(包括器械的螺釘、螺帽),并逐項準確記錄。4.2.3器械護士應做到在使用各種器械、敷料前、后均檢查其完整性。4.2.4及時清點并記錄手術中追加的器械、敷料。關閉空腔臟器、關閉切口前、后,器械護士交接時,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手術器械、敷料,確認數量核對無誤,告之醫師,方可關閉切口。清點手術物品時必須是兩位護士按照相同次序,完全攤開紗布并同時發出聲音,必須使用有X光顯影的紗布,臺上紗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術間外。4.2.7如發現器械、敷料數量與術前不符,立即告知醫生,并仔細查找,必要時征求手術醫師意見采取適當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術護理記錄單的“術中特殊記錄”欄中記錄備4、案。4.3嚴防病人意外傷發生。防墜床:建立手術病人安全運送工作指引。擇期手術、病情穩定的病人必須由手術室護士到病房接,急、危、重病人必須有手術醫生、麻醉醫生、護士共同護送;不得讓任何手術病人徒步走入手術室間,低風險病人以輪椅運送,中度風險以上病人以車床運送,并確保上好床欄,不得讓有風險的病人獨自留在手術間內;在全身麻醉的誘導期和復蘇期這兩個高危期必須保證有人在病人身邊看護。防管道脫落:嚴格遵守臨床護理技術規范中的各管道護理原則;建立轉移病人過床、全身麻醉誘導期、復蘇期的三階段加強管道評估及護理工作指引;對護士做好妥善固定靜脈通道及各種引流管道的相關培訓。4.4嚴防手術患者低體溫。病人進入手術間5、前1小時室溫應調至2628 ,如非手術特殊需要,整個手術過程室溫應恒定在2224 之間。安全、有效使用各種保溫用具,但應避免造成燙傷。手術室不可使用電熱毯、電暖器。手術室應備有液體加溫(恒溫)箱,溫度設定為37。專人管理、定期清潔。輸入的液體應加溫至37 38 左右方可輸入。新鮮全血和成分血應嚴格掌握溫度,以37 左右為宜。如非手術特殊需要,沖洗液應加溫至37 38 后方可供應手術臺上使用。對護士進行術中保暖知識及工具使用的相關培訓。4.5手術體位安全舒適 建立各種手術體位擺放的操作規程指引及評價標準。正確使用壓瘡風險評估表,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營養狀況、手術時間、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情況6、等對受壓部位的皮膚進行評估并采取相關的保護措施。擺放體位時使用合適的手術床配件及足夠的抗壓軟墊。對糖尿病、嬰幼兒、老人、消瘦、水腫、手術時間較長等壓瘡高危病人,應采取抗壓軟墊保護受壓部位。4.5.4在不影響麻醉醫生操作和麻醉效果的情況下,應采取抗壓軟墊保護受壓部位。 建立壓瘡報告制度和程序。術后發生不可避免壓瘡是有記錄及相關的措施,并上報護理部。4.5.6截石位、側臥位、俯臥位、牽引體位等特殊手術體位的病人恢復平臥位時,應有兩人以上協助;操作上述體位的護士必須接受體位擺放的訓練。建立術前方式評估和術后隨訪機制。4.6提高用藥安全。注射藥、靜脈輸液、消毒液必須嚴格分開放置,標識清晰;看起來或聽起7、來類似的藥物分開放置;手術室不得存放不能直接使用的高濃度外用藥物,包括消毒劑。有誤用風險的藥品要嚴格管理。4.6.3手術臺上所有的藥物、盛藥物的容器(如注射器、杯子、碗)必須有明確的標簽,標簽上注明藥物名稱,濃度,劑量。在第一種藥物未做好標示前,不可加第二種藥物上臺。4.6.4所有麻醉藥物、臺下用藥必須粘貼標簽,標簽上注明藥物名稱,濃度,劑量(如24小時內不使用,注明有效期,如在24小時內失效的藥物,注明失效時間),并有準 備/抽取藥物者與核對者簽名。4.6.5每臺手術病人設立術中輸液卡,記錄輸液時間、輸液名稱、量及加入輸液中的藥物名稱、劑量,雙人核對并簽名。查、輸血前與麻醉醫生共查、輸血后再8、次查對。4.7手術植入物安全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須符合醫療器械和藥品準入制度及相關規定。建立外來器械及手術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必須是經國家批準的人工假體,同時必須具備法人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或經營許可證、產品注冊證、稅務登記證。外來器械(包括廠商提供骨科植入物專用手術器械)必須在手術開始的24小時前送到手術室,手術室接到器械后必須重新清洗、包裝、滅菌。植入物的每一滅菌循環,應在生物監測結果出來,且為陰性時方可使用。一般情況下快速滅菌、等離子滅菌均不能用于植入物滅菌。當出現緊急情況(如突發性創傷性病人需要骨釘、鋼板等)時應記錄備案后,才能在生物監測結果出來前使用植入物,待監測9、結果出來后也需追蹤記錄在案,記錄保證完全的追溯性。在生物監測結果出來前使用植入物應視為特例,而不是操作常規。對緊急情況必須分析提前使用原因和填寫改進措施,以便日后改善。植入物使用記錄應可追溯到產品名稱、型號、數量、生產廠商、供應商。以上資料一式兩分,一份留病歷(粘貼在手術護理記錄單或其它指定位置),另一份保存于設備科或藥械科??晌罩踩胛铮總€包裝只可一次使用,開包后未用或用后剩余部分,不可再包裝使用。例如:可吸收吻合器、可吸收閉合夾。4.8安全、正確留置手術標本。標本儲存間應具有獨立功能,有專人負責標本留置液的監測和保管.設立手術標本存放專柜。建立標本留置、送檢制度及操作流程。器械護士妥善保10、管手術中切下的任何組織,嚴防丟失或弄錯標本。對不用送檢的標本,按病理性廢物處理。標本袋外粘貼標簽,標簽上應注明病人姓名、科別、住院號、標本名稱及日期。4.8.5冰凍切片或需要新鮮活體組織時,巡回護士應立即將標本放入標本袋中,貼上標簽,標簽上注明病人姓名、科別、住院號、標本的名稱、數量,連同病理單及時送病理科,并與病理科做好簽收手續,立即送檢。建立標本送檢登記本,留置標本及送病理檢查應有雙人核對并簽名,專人定時送檢。4.9安全、正確使用電外科設備。建立電外科設備管理制度,專人保管、維修,建立操作規程,使用登記和維修登記。定期做好儀器設備的維修、保養。手術需要同時使用兩支電刀筆時,必須使用兩臺電刀11、機;手術臺上應備有絕緣膠套筒,以備電刀筆不用時存放。對護士進行電外科原理、安全正確使用電外科設備等相關的理論及操作培訓。對體內存放有心臟起搏器、金屬植入物(鋼板等)、人工電子耳蝸、腦部深層刺激器、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病人,應使用雙極電凝器。使用電外科設備后應在手術護理記錄單上做好記錄。4.10嚴防手術室的醫院感染。嚴格遵守潔凈手術室的分區管理,根據功能區域和消毒隔離要求劃分為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各區域之間有清晰的標志,不同區域之間應設隔斷門。手術器械應集中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處理。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的皮膚、粘膜、組織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接觸皮12、膚、粘膜的診療器械、器具應進行消毒;氣性壞疽及不明原因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器械按特殊感染器械處理。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應在全身麻醉誘導期或手術開始前0.51小時內輸注完畢。貫徹并落實醫護人員手部衛生管理制度和手部衛生實施規范,醫護人員在以下6 種情況下必須洗手或進行手消毒:接觸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進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觸病人體液、排泄物、黏膜、破損的皮膚或傷口敷料后,從病人臟的身體部位轉到干凈的部位,直接接觸、接近病人的無生命物體(包括醫療器械)后。醫務人員在任何臨床操作過程中都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范,確保臨床操作的安全性。對特殊感染和耐藥菌感染的患者,手術安排和術后手術間和用物按有關規定處理。4.10.7手術病人皮膚準備時,其毛發不宜在術前日去除,應在手術當天去除。毛發的去除最好用電動發剪。根據手術病人年齡和手術部位不同,手術野皮膚消毒選用合適 的消毒劑。4.10.8手術后的廢棄物處理,應遵循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人工關節、人工椎體、鋼板、螺釘、髓內釘、人工血管、人工晶體等手術,手術室潔凈度應達到百級以上的標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間凈面積應不小于40。編制 審核 批準日期 日期 日期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