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危重患者搶救制度及安全防范措施.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7127
2023-11-15
10頁
29KB
1、醫院危重患者搶救制度及安全防范措施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危重患者搶救工作制度(一)搶救工作由有臨床工作經驗和技術水平的醫生和護士承擔,各科室的搶救工作由科主任、護士長負責組織和指揮,遇重大搶救應立即報醫務科、護理部,并上報院領導,根據病情提出搶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糾紛要報告有關部門。 (二)急救器材、藥品齊備完好,做到“四定”(定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無”(無過期、無變質、無失效)、“二及時”(及時檢查、及時補充)、“一專”(專人管理)。搶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證應急使用。(三)各級人員2、必須熟練掌握相關搶救技術和搶救用藥,熟悉各種搶救儀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四)參加搶救人員應全力以赴、分工明確、緊密配合、聽從指揮,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時、準確執行醫囑,用藥、處置正確無誤。(五)若遇病人病情發生變化,在通知醫生的同時,護理人員應根據病情及時測量生命體征,實施給氧、吸痰、建立靜脈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配血、止血等措施。 (六)對危重病人應就地搶救,待病情穩定后方可搬動,搶救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根據病情實施特別護理,認真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煩躁、昏迷、神志不清病人應加床檔和約束帶。及時評價護理計劃的完成情況。(七)認真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煩躁、昏迷、3、神志不清者加床欄或約束帶。(八)對病情變化、搶救經過、用藥種類要進行詳細交接。執行口頭醫囑時必須復述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搶救結束后醫生應及時據實補寫醫囑。藥品空安瓿須經二人核對后方可棄去。(九)對病情變化、搶救經過、各種用藥等記錄應準確、及時、完整,因搶救病人未能及時書寫記錄的,有關醫務人員應當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明。(十)搶救工作進行同時,要通知病人家屬并做好安撫工作。如家屬不在,應及時與病人家屬聯系或通知有關部門。 (十一)搶救完畢,及時清理用物,補充藥品、器材,進行終末消毒處理,使搶救儀器處于備用狀態。危重病人搶救范圍凡病情緊急危及生命立即進行搶救及監護者,均瑩列為重危4、搶救病例,包括:1、各種原因所致的昏迷;2、各種原因所致的休克;3、各種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驟停(包括麻醉意外);4、嚴重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5、各種原因所致的嚴重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全心衰、急性心肌梗塞、阿斯綜合征、重癥心絞痛等);6、各種原因所致的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7、各種原因所致的高血壓危象;8、各種原因所致的心包填塞;9、各種原因所致的重度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休克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氣管異物、肺梗塞、羊水栓塞、高壓性氣胸、急性大量胸腔積液、呼吸機麻痹等);10、急性大咯血(支氣管擴張癥、二尖瓣狹窄、肺結核等);11、各種原因所致的喉梗阻(急性喉炎、白5、喉等);12、急性肝、腎功能衰竭(重肝、尿毒癥、肝腎綜合征等);13、嚴重顱腦損傷,腦疝;14、海綿竇血栓形成,重型腦出血;15、大面積燒傷(20%或50%);16、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各種腹腔臟器穿孔)17、重癥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18、重癥急性溶血危象(輸血反應、血型不符、蠶豆黃、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19、急性粒細胞缺乏,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20、各種藥物、食物或毒物急性中毒;21、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滲性昏迷等;22、破傷風、氣性壞疽等特殊感染病情嚴重者;23、重癥剝脫性皮炎;24、自縊、刎殞、電擊傷、溺水、嚴重利器傷、扼傷、爆炸傷、車禍傷等;25、嚴6、重多發性或復合性創傷;26、急性青光眼。危重患者病情評估制度與安全防范措施一、對危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的目的是早期發現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異常現象,確定糾正異常現象的適當措施,早期做出診斷。二、危重病人病情變化的風險評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評估:神經系統的評估、呼吸系統的評估、心血管系統的評估、營養或代謝系統評估、排泄系統的評估、實驗室檢查、導管滑脫危險的評估等。三、每班責任護士均需根據病人病情評估分管病人,密切監測與記錄,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并需班班床頭交接。四、病人病情加重時再評估,應由高級責任護士執行,并落實相應的護理措施。五、每日病人的評估包括一般情況評估及根據病情選擇評估系統。各系統評估內容7、如下:(一)中樞神經系統評估1、患者入院時,顱腦損傷、腦血管疾病、心肺復蘇前后、中毒、術后、病情變化、使用麻醉鎮靜類等特殊藥物時應隨時評估。2、意識障礙患者使用Glasgow評分標準評估患者意識障礙或昏迷程度。意識狀態的顯著惡化往往提示代償機制耗竭或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需立即進行支持治療。3、發現患者意識改變,應同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瞳孔大小對光反應、眼球運動等有無改變,以評估患者的中樞神經功能。(二)呼吸系統評估1、自主呼吸情況及呼吸形態。無論患者是否出現呼吸衰竭,呼吸頻數改變均提示病情危重。脈搏氧飽和度不能作為單獨呼吸判斷指標,呼吸異常進入晚期時才會明顯降低。如果患者雖有呼吸困難卻沒有氧合8、障礙,應立即尋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謝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2、觀察人工氣道的種類、深度、固定及氣囊情況。有無氣道梗阻,通過視診、觸診、聽診發現氣道梗阻的證據。應注意氣道梗阻患者若出現高碳酸血癥或意識狀態惡化,往往提示代償機制耗竭,或心動過緩提示即將發生心跳呼吸驟停。3、呼吸機運行情況。4、兩肺呼吸音。聽診時注意有無喘鳴音。應注意上氣道梗阻患者可能沒有喘鳴音,特別是病情極重的患者。5、血氣分析情況。6、胸腔閉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潔、引力水柱波動情況、密閉系統緊密性穩固、引流物情況。(三)心血管系統評估1、心電監護連接情況。2、心電血壓監護結果評估并記錄。除血壓觀察外,不能忽視代償機制9、影響,低血壓往往是心血管功能異常的晚期表現。應注意有無皮膚濕冷,少尿、代謝性酸中毒,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等表現。注意分辨休克的種類。3、評估和記錄壓瘡分期、部位、面積及處理。(五)排泄系統評估1、導尿管在位、固定、緊接于引流袋。2、液體平衡、特殊化指標等情況。3、異常排尿觀察、記錄及處理。4、異常排便觀察、記錄及處理。(六)實驗室檢查 重點觀注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動脈血氣、電解質、腎功能、血常規及凝血指標。(七)管道滑脫危險因素評分 按管道滑脫危險因素評分表執行。六、責任護士每日評估后,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評價效果,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高級責任護士、護士長督查并簽名1、根據患者病情嚴密監測生命10、體征。通過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情況評估患者病情變化。2、當發現病情變化或潛在變化時,一邊通知醫生,一邊進行以下的觀察,積極配合醫生及時處理。2.1迅速確認氣道通暢、判斷通氣和循環狀態。2.2確認所有的監測導聯線、靜脈管道、胸管、尿管通暢并正常工作。2.3確認ICU所有的監護報警設置適當。2.4確認呼吸機連接正確。2.5檢查氣管插管的位置和氣囊容量。2.6確認胸引管開放并引流通暢。2.7檢查心率和心律。2.8檢查周圍脈搏、皮膚顏色、體溫和尿量。測定中心靜脈壓、肺動脈壓等。2.9檢查術后出血情況:注意傷口有無滲血、引流管及胸管的引流量。2.10意識水平,應包括意識狀態、瞳孔大小11、對光反應、及四肢活動變化。2.11觀察尿量和尿的性質。2.12確認胃管的通暢和位置,觀察胃管引流有無血性液體。2.13測定體溫:通過測定中心體溫和外周體溫,比較二者有無差異。2.14檢查特殊用藥輸注情況,確保給藥無誤。2.15觀察實驗室檢查指標。如血鉀、血鈉、PH值、碳酸氫根3、備好必要的搶救藥品和設備。達到下列標準時,需立即呼叫醫生。3.1對患者情況感到擔心。3.2氣道發生危險,出現喉鳴。3.3心率發生急性改變,40次/分或150次/分。3.4收縮壓發生急性改變,90mmHg。3.5呼吸頻率發生急性改變,8或30次/分。3.6脈搏氧飽和度發生急性改變,吸氧情況下90%。3.7意識狀態發生急12、性改變。3.8尿量發生急性改變,4小時尿量50ml危重病人護理常規(一)護士熱情接待病人,立即安置病人在搶救室或監護室。(二)及時通知醫生,特殊情況同時向醫務科、護理部或院辦報告。(三)根據病情立即采取應急處置:取適宜臥位、吸氧、吸痰、止血、徒手心肺復蘇等。(四)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雙管。(五)安置心電監護,立即測量T、P、R、BR、心率,觀察神志、瞳孔變化。(六)備齊搶救器材和藥品。(七)積極配合醫生搶救,及時準確執行醫囑。(八)制定護理計劃,認真實施護理措施:對意識不清、躁動病人使用約束帶或床檔,確保病人安全。做好各種管道護理,保持管道通暢在位。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及時評價護理效果。(九)做好病人及家屬(陪護)的交流溝通及安撫工作。(十)隨時巡視病房,嚴密觀察病人T、P、R、BP、神志、瞳孔變化,監測24小時尿量。注意觀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療效果及藥物不良反應等,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十一)及時、準確、真實、完整做好護理文件書寫。(十二)做好飲食指導,進行健康教育。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作好書面、口頭、床頭三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