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生產系統站庫三級安全、工藝技術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7699
2023-11-15
18頁
125.05KB
1、原油生產系統站庫三級安全、工藝技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站庫三級管理制度第一條 管理目標 站庫的安全運行是原油生產系統正常運行的根本保障,站庫的功能、性質決定了其處在集輸系統的位置,而處于水源保護區的站點安全環保運行是該站生存的前提條件。為保障全廠生產安全、暢通運行,加強站庫安全管理,提升站庫管理水平的,我們依據站庫在全廠生產中所處地位、規模、功能、所處位置等條件對站點進行分級管理,管理目標為:1、站點安全生產零泄漏、零污染、零事故2、對A級站點實現信息化管理,站內數據采集、安全生產、要害部位實現2、實時監控,采取廠、作業區(大隊)、站(隊)三級管理,加大站點生產運行、安全防范受控管理力度。B級站點對儲油罐液位實現雷達液位計實時監測,原油罐區、緩沖罐、輸油泵房等重點崗位、要害部位實現實時安全監控。第二條 分級劃分原則根據集輸站總庫容、產進液量、站點在集輸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及站內設備、功能等,按照安全風險程度將站庫劃分為A、B、C三級:A級站:日產進液量1000m3以上或風險程度高的站庫;B級站:日產進液量大于500m3小于1000m3或風險程度中等的站庫;C級站:日產進液量小于500m3或風險程度較低的站點。第三條 分級管理模式為提升安塞油田站庫運行管理水平,根據站庫生產現狀及所處區域,分級3、分層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大站大庫信息化管理,對各站主要生產環節運行參數實進行設定并實時監控,確保大站、大庫受控運行。對于A級站點,實行廠大隊(作業區)站(小隊)三級管理模式;B級站點采用大隊(作業區)井區(小隊)二級管理模式;C級站維持目前的管理方式,采取井區(小隊)一級管理模式。實現全廠站點分級受控管理。根據分級劃分原則,劃分出A級站點共計12座,詳見表1。表1:A級站點統計表序號站名產進液量(m3/d)庫容量(m3)風險程度功能1王窯集中處理站775072000廠級咽喉站凈化,銷售2杏河集油站(含輕烴站)364025000廠級咽喉站凈化,中轉3坪橋集中處理站210029800廠級咽喉站4、凈化,銷售4侯市聯合站47003000廠級咽喉站凈化,中轉5王十八轉(含輕烴站)65015000王南區咽喉站凈化處理6張渠集輸站19006000張渠區咽喉站凈化處理7郭秀玲站15006000王南區咽喉站凈化處理8譚家營集輸站7505200招安區咽喉站接轉銷售9杏一轉1400800杏河區咽喉站接轉10張三轉1200200張渠區咽喉站接轉11杏八轉1100800杏北區咽喉站接轉12侯九轉1000500侯市區咽喉站接轉根據分級劃分原則,B級站點共計11座,詳見表2。表2:B級站點統計表序號站名日產液量(m3)庫容量(m3)風險程度功能1杏七轉740800杏南區咽喉站接轉2王六轉69050王窯區咽喉站5、接轉3王四轉600200王窯區咽喉站接轉4杏十轉550200杏北區咽喉站接轉5王二轉540800王窯區咽喉站接轉6王三轉530600王窯區咽喉站接轉7王十九轉500200王南區咽喉站接轉8張一轉500H2S含量高接轉9賀一轉480900H2S含量高處理中轉10王二十二轉4501000高處理中轉11招一轉4001300H2S含量高處理中轉(一)、A級站點1、管理模式對A級站點采用三級管理模式,站內生產運行數據、安全生產狀態實現實時采集、集中監控,并通過網絡傳輸給廠生產指揮中心,實現信息共享,并建立視頻的監控平臺,為三級管理提供物質、信息基礎。三級管理受控信息見圖1。圖1:A級站點信息導向圖 廠級6、領導分站監管A級站點作業區、大隊級領導承包管理隊級、井區級直接管理生產指揮中心生產運行組2、各級管理人員主要職責1)、廠領導每月至少對站內安全、生產、消防等方面進站督查一次,并對發現問題以聯絡單形式提出整改指導意見。2)、作業區(大隊)級承包人每月進站巡回檢查不少于6次,主要對安全受控點,關鍵崗位進行全面檢查,并提出整改意見;承包人對站內安全生產具有連帶責任。3)、隊級干部全面負責站內安全、生產運行,每日必須對全站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并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員工素質:崗位長應具備四年以上相關專業工作經驗,熟悉油田公司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溝通能力;崗位操作人員7、應具有相關專業三年以上工作經驗,必須熟練掌握工藝流程、設施設備的操作規程,具有較好的風險識別、應急處置能力。對操作層員工必須每年進行綜合素質、能力測試評價一次。3、關鍵要害部位安全防范措施根據分級管理要求,對A級站點內關鍵要害部位實現由防范到信息預警、受控狀態轉變。站內設定工藝參數指導卡,關鍵點生產數據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統)和SCADA(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技術,建立全廠A級站點關鍵參數和視頻的監控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同時細化相關的技術標準,完善工藝技術管理制度。1) A級站庫要害部位、關鍵點參數監控儲油罐計量間外輸泵加熱爐沉降罐關鍵參數緩沖罐除油罐過濾器儲油罐庫容油水界面乳化層厚度緩沖罐8、液位緩沖罐壓力電壓電流溫度運行壓力外輸溫度壓力來油溫度壓力來氣壓力溫度壓力水位含油量懸浮物含量進出口壓差含油懸浮物含量 2)、關鍵參數管理要求儲油罐儲油量不得高于安全庫容,任何情況下不得高于極限庫容,每兩小時將庫容情況上報至大隊(作業區)生產運行組,并上傳至廠生產指揮中心。高庫存是指庫容超過安全庫容的80%,高庫存運行時,應及時上報廠和大隊(作業區)兩級領導,并采取相應降庫措施,保證安全運行。沉降罐運行參數要求:乳化層厚度低于2米,油層厚度大于2米,油水界面45米,罐溫3545,沉降時間1220小時以上,溢流口原油含水率低于0.5,脫出污水含油量小于150mg/l。油水界面波動大時,應加密監測9、取樣,并向大隊(作業區)生產運行組匯報,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及時恢復;如果超過正常值的20,應立即上報廠生產指揮中心和主管領導,由主管部門制定措施。計量間進站油溫不得低于原油凝固點以上3,外輸出站油溫不得高于原油初餾點以下10,外輸壓力波動不得大于0.2MPa,過濾器前后壓差波動不得大于0.2MPa。正常情況下,每兩小時錄取一次溫度、壓力、排量、過濾器前后壓力。加熱爐燃氣壓力保持平穩,減壓裝置運行良好,運行壓力嚴格控制在工作壓力范圍內,水位計靈活完好,與爐體連通性良好,控制加熱爐水位計在滿量程的1/22/3之間,安全附件必須定期校驗;加熱爐崗位實行掛牌責任制,操作工持證上崗。外輸泵電流電壓應平10、穩,電機溫度不得高于70,潤滑油液位應在1/22/3間。正常情況下,每兩小時錄取電壓、電流、電機溫度、潤滑油液位,特殊情況下應停泵檢查。輸油過程中外輸管壓波動超過0.2MPa或流量突變,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向生產運行組匯報;若遇通訊突然中斷,各站不允許啟動設備或倒換流程,應及時監控儲罐液位,同時嚴格監視本站出站壓力。若出現異常及時啟動應急處理預案、應急流程。嚴格執行輸油制度,每2小時與生產運行組聯系一次,匯報外輸管線運行參數,管線首末站當班員工每小時錄取輸油參數一次,并建立聯系記錄;間歇輸油必須由生產運行組統一指揮下進行,冬季停輸時間一般不允許超過6個小時。特殊情況下必須在作業區(大隊)生產運行組11、統一安排下進行輸油。總機關來油壓力和掃線壓力2.5MPa,切換流程前嚴格檢查流程標識,保證流程正確,閘門開關靈活。緩沖罐高液位0.8H,低液位0.1H,運行壓力0.3Mpa,任何情況下壓力不得超過0.6Mpa;每兩小時觀測記錄一次緩沖罐液位、壓力數據;在高庫或低庫運行期間,每小時錄取一次緩沖罐液位,如液位超高或過低,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流程切換,嚴禁緩沖罐排空狀態。除油罐進口水質含油不大于150mg/l,出口水質含油不大于50mg/l,懸浮物含量不大于50mg/l,每8小時進行水質分析一次;每月定期排泥一次;每2年清罐一次。采出水過濾器的進出口壓差0.25MPa ,出口含油10mg/l,懸浮物12、含量2mg/l;每8小時進行一次水質化驗分析;一級過濾器每天反沖洗23次,每次1015分鐘;二級過濾器每天反沖洗12次,每次1015分鐘;三級過濾器每天反沖洗1次,每次1520分鐘。4、安全管理要求1)、門衛管理制度根據分級管理受控要求,A級站庫均須設置專職門衛,每座站配備經警人員6人,負責站庫安全保衛。經警執勤人員必須落實好定期巡查職責,巡查的范圍要涉及站內各重點要害部位及站庫周邊環境;嚴格進站安全管理制度,進站前的安全要求、檢查、登記。 2)、站庫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嚴格施工人員管理,所有進站的施工人員必須確認身份、進站作業掛胸牌管理;施工人員只能在劃定的施工區域內活動;加強施工作業人員的安13、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加強施工作業過程監控,嚴禁超區域施工;施工全過程必須有專職人員現場進行監督,嚴查“三違”行為;嚴格落實特殊作業的監控,杜絕無作業票、超時、超級別、超范圍作業;加強施工作業工器具的檢查,杜絕不符合安全要求工器具進入施工現場。3)、安全監督做到“五個及時”各級安全監督部門和人員在開展各項安全監督檢查時,要做到“及時監督檢查、及時信息反饋、及時采取措施、及時隱患復查、及時查究違章”,通過“五個及時”,確保監督工作的有效性。4)、設施設備安全要求應急物資庫配備:站庫應急物資庫應急器材的配備執行長慶油田分公司油田應急物資庫配備標準。現場安全設施100%完好。定期開展安全環保隱患檢查14、,查處問題限期整改。5、工藝技術管理要求1)、資料錄取嚴格執行長油開字(2004)6號文件長慶油田公司油田開發處關于油田集輸系統原油脫水及污水處理暫行管理辦法資料錄取制度。資料錄取的儀表應配備齊全,精度等級符合錄取要求。正常情況下,每2小時錄取生產參數;特殊情況下(啟、停設備,倒換流程,調整參數等),加密錄取運行參數,填寫在備注欄。資料完全、準確率98%以上。2)、完善站點基礎臺帳整理收集站點建設及歷次改造的資料、圖紙,并以檔案史志的形式留存;站內關鍵設備建立維護、保養、配件更換臺帳;對于短缺的歷史資料,應組織相關人員結合現場實際進行補充完善。3)、制定站內工藝技術參數依據長油開字(2004)15、6號文件長慶油田公司油田開發處關于油田集輸系統原油脫水及污水處理暫行管理辦法,結合每個站的生產運行特點,優化并確定合理的運行參數;建立集輸工藝流程內每個生產環節的工藝參數指導卡,規范員工操作,并定期修正;完善各生產環節事故狀態下的緊急工藝處置措施。4)、完善站內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檢查監督機構和各級質量負責制,并嚴格執行。 原油計量交接管理: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長慶油田公司內部原油計量交接管理規定及第一采油廠計量管理辦法。主要控制質量指標:外輸凈化油含水合格率99%; 穩定輕烴和液化氣外交產品質量100%合格。穩定輕烴和液化氣質量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5)、建立工藝運行質量月16、度總結分析評價制 每月底對站點系統從工藝參數、設備運行、油氣損耗、采出水水質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分析評價,不斷優化最佳工藝運行參數,確保持續改進。6)、儲運設施定期檢查評價制對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的儲油罐、緩沖罐和管線,進行檢測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制定合理的對策。對于鍋爐壓力容器等必須進行強制安全檢測,并對檢查進行記錄、分析評價,以保證生產運行安全。7)、站庫小型檢維修作業,實現受控管理對重點要害部位,加強視頻監控管理,確保全過程受控管理,并有相應的工藝緊急處理措施。8)、工藝裝置實行專業化維護對站內加熱爐、穩定塔、輸油泵、壓縮機、自動化設備等重要設備設施聘用專業化隊伍進行維護,并建立維護登記臺帳,以17、確保站庫正常運行。9)、員工培訓每月由作業區(大隊)級培訓師對操作員工進行壓力容器操作、危險源辨識等安全知識培訓并進行應急預案演練;每季度由培訓站組織并聘請專業人員對A級站點的員工進行資料規范、操作技能、工藝流程等強化培訓;每年由廠人事組織科對A級站點員工進行綜合素質能力綜合考評、評審。(二)、B級站點1、B級站管理模式對B級站點采用二級管理模式,站內生產運行數據、安全生產狀態等關鍵參數加強安全防范監控,并建立視頻的監控平臺,通過網絡及時傳輸給生產指揮中心,實現信息共享,為二級管理提供信息基礎。二級管理受控信息見圖2。圖2:B級站點信息導向圖B級站點作業區、大隊級領導承包管理隊、井區級領導直接18、管理生產運行組2、各級管理人員主要職責1)、作業區(大隊)級承包人每月進站巡回檢查不少于4次,主要對安全受控點,關鍵崗位進行全面檢查,并提出整改意見;承包人對站內安全生產具有連帶責任。2)、井區(隊)長每日必須對全站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并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3)、站長每天巡回檢查不少于3次,并負責全站生產運行。員工素質:站長、副站長應具備三年以上相關專業工作經驗,熟悉油田公司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溝通能力;崗位操作人員應具有相關專業二年以上工作經驗,必須熟練掌握工藝流程、設施設備的操作規程,具有較好的風險識別、應急處置能力。并定期對操作層員工進行綜合素質、19、能力測試評價。3、關鍵要害部位安全防范措施根據分級管理要求,對B級站實現關健生產參數和要害部位的進行監控,通過網絡實現信息共享;同時進行風險識別,制定各種應急處理預案,細化相關的技術標準,完善工藝技術管理制度。1)、B級站庫要害部位、關鍵點參數監控關鍵參數儲量液位緩沖罐壓力儲油量進出口壓力電機溫度來氣壓力溫度壓力來氣壓力溫度壓力掃線壓力來油壓力總機關外輸泵加熱爐緩沖罐計量間事故罐 2)、關鍵參數管理要求總機關來油壓力和掃線壓力2.5MPa,流程切換前嚴格檢查流程標識,保證流程正確,閘門開關靈活,法蘭無刺漏。加熱爐燃氣壓力保持平穩,運行壓力嚴格控制在工作壓力范圍內,水位計靈活完好,與爐體連通性良20、好,控制加熱爐水位計在滿量程的1/2/3之間,安全附件必須定期校驗。緩沖罐高液位0.8H,低液位0.1H,運行壓力0.3Mpa,任何情況下壓力不得超過0.6Mpa,每兩小時觀測記錄一次緩沖罐液位、壓力數據;在高庫或低庫運行期間,每一小時錄取一次緩沖罐液位,如液位超高或過低,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流程切換,嚴禁緩沖罐排空狀態。計量間進站溫度不得低于原油凝固點以上3,外輸出站油溫不得高于原油初餾點以下10,外輸壓力波動不得大于0.2MPa,過濾器前后壓差不得大于0.15MPa。正常情況下,每兩小時錄取一次溫度、壓力、排量、過濾器前后壓力,異常情況應加密數據錄取。外輸泵電流電壓應平穩,電機溫度不得高于21、70,潤滑油液位應在1/22/3。正常情況下,每兩小時錄取電壓、電流、電機溫度、外輸壓力,特殊情況應加密進行。泵運行過程中,發現管壓、流量突變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向生產運行組匯報。生產運行組每兩小時與各單位聯系一次,收集外輸管線運行參數,管線首末站當班員工每小時聯系輸油參數一次,并建立聯系記錄。冬季停輸時間一般不允許超過6個小時。正常生產時,原油不得進入事故罐內。特殊情況下待事故處理結束后,必須及時將事故罐內原油輸出,保持低庫運行狀態。 B級站點具有沉降罐、除油罐、采出水過濾器等重要崗位管理辦法執行A級站點管理要求。4、安全管理要求1)、門衛管理由當班員工執行門崗制度,嚴格進站前的安全要求、檢查、22、登記,落實好定期巡查職責,巡查的范圍要涉及站內各重點要害部位。崗位員工的巡回檢查必須嚴格落實,檢查應全面、仔細,確保及時發現、消除隱患;加強儲罐、壓力容器、輸油泵等重點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使其處于有效的受控狀態;安排專人加強站庫排水設施的檢查,確保雨季站庫安全。2)、加強站庫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嚴格施工人員管理,所有進站的施工人員必須確認身份、進站作業掛胸牌管理;施工人員只能在劃定的施工區域內活動;加強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加強施工作業過程監控,嚴禁超區域施工;施工全過程必須有專職人員現場進行監督,嚴查“三違”行為;嚴格落實特殊作業的監控,杜絕無作業票、超時、超級別、超范圍作業;23、加強施工作業工器具的檢查,杜絕不符合安全要求工器具進入施工現場。3)、安全監督做到“五個及時”各級安全監督部門和人員在開展各項安全監督檢查時,要做到“及時監督檢查、及時信息反饋、及時采取措施、及時隱患復查、及時查究違章”,通過“五個及時”,確保監督工作的有效性。4)、設施設備安全要求應急物資庫配備:站庫應急物資庫應急器材的配備執行長慶油田分公司油田應急物資庫配備標準。現場安全設施100%完好。定期開展安全環保隱患檢查,查處問題限期整改。5、工藝技術管理要求1)、資料錄取正常情況下,每2小時錄取一次生產參數;特殊情況下(啟、停設備,倒換流程,調整參數等),加密錄取運行參數,填寫在備注欄。2)、完24、善站點基礎臺帳整理收集站點建設及歷次改造的資料、圖紙,并以檔案史志的形式留存。3)、制定站內工藝技術參數建立集輸工藝流程內每個生產環節的工藝參數指導卡,規范員工操作,并定期修正;制定各生產環節事故狀態下緊急工藝處置措施。4)、站內小型檢維修作業,實現受控管理對重點要害部位,強化視頻監控管理,保證全過程受控,并有相應的工藝緊急處理措施。5)、員工培訓每月由作業區(大隊)技術組或聘請專業人員對B級站點的員工進行資料規范、操作技能、工藝流程等強化培訓;每月由作業區(大隊)安全員對員工進行壓力容器操作、危險源辨識等安全知識培訓;每年由廠組織對B級員工進行綜合素質能力綜合考評、評審。C級站點管理 C級站點執行現有的生產、工藝、安全等運行模式,實行班站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