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公司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處理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9289
2023-11-15
18頁
70.62KB
1、建工公司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處理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工傷事故情況,研究事故發生的規律性,采取有效措施,特制定本制度。一、工傷事故報告1、發生輕傷事故后,應由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原因等立即報告工地負責人(車間主任),并由工地負責人(車間主任)在當日下班前報告企業負責人和安全部門。2、發生重傷事故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直接或逐級報告企業負責人,并保護好事故現場。企業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親2、自或責成有關人員組成調查組,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3、發生死亡事故后(即四級事故),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直接或逐級報告企業負責人,并保護好現場。企業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企業主管部門及其有關部門,企業主管部門應在24小時內報企業主管部委和建設部。發生重大死亡事故(即一、二、三級事故)也照此辦理。二、工傷事故調查處理1、發生事故的單位要積極組織搶救傷者,想方設法醫療,使之盡快恢復身體健康。2、要保護好事故現場,對事故現場必須做好圍擋和標志,派專人看護,使被破壞的物件、碎片、殘留物、致傷人的位置保護原樣,不準移動和沖刷擦拭。3、事故發生后,企業要立即成立3-5人的事故調查小組,按“四不放3、過”原則,一是勘察事故現場,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工作時間、工作內容、作業程序、操作時的動作或位置、致傷物體,并拍攝事故現場。二是對發生事故現場有關人員調查了解,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種、技術等級、本工種工齡、接受教育情況和發生事故原因,對證人的口述材料要認真考證其真實程序,并責成寫出書面材料,簽字蓋章。三是查清單位規章制度、安全技術交底及措施的落實情況。在找出原因、分清責任、吸取教訓、采取措施的基礎上要根據xx職工傷亡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第六條,職工因工傷事故按其性質分責任事故、非責任事故和破壞性事故,及第九條、第十條之規定,結合企業內部制定的安全生產管理獎懲實施細則,按應4、負的責任大小對有關人員進行處理,分別給予事故單位和個人予以罰款、行政警告、行政記過、記大過處分,觸及刑律的上報人民檢察院處理。三、工傷事故統計1、工傷事故的年報、月報必須準確、及時上報企業的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2、工傷事故的統計必須嚴格按照統計報告的要求(即按輕傷、重傷、死亡及損失儀器、損失金額)進行統計上報,不得隱瞞上報、虛報或拖延不報。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及結案記錄2015年我公司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xx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辦法等部頒“一個標準,六個規范”。強化安全生產,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債、權、利”的5、關系。加強安全檢查,安全教育及安全資金的投入。嚴格執行公司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公司、項目部、班組、職工明確責任,真正做到人人講安全,人人管安全,把一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杜絕了一切安全事故的發生。由于安全管理措施得當,在建的十個工程安全全部達標,無任何安全事故發生。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企業應急救援預案一、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內容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總指揮 總指揮 安全科 辦公室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項目部 總指揮公司經理 副總指揮分管安全副經理 辦公室主任安全科長 成員:各項目經理現場指揮人:副總指揮2、主要職責:(1)組織制定施工現場事故急救方案(6、2)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3)確定現場指揮人員(4)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5)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6)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3、報警、通訊聯絡方式(1)24小時有效的報警電話: (2)24小時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電話:4、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根據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的技術要求,確定采取的緊急措施5、人員緊急疏散、撤離依據事故場所、設施及周圍情況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1)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方法(2)非事故人員現場人員緊急疏散的方式、方法(3)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后的報告(4)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6、救援及控制措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7、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國家標準確定以下內容:(1)搶險、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2)現場實行監測及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3)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4)控制事故擴大的措施(5)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7、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依據事故分類、分級,附近疾病控制與醫療救治機構的設置和處理能力,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置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1)接觸人群檢傷分類方案及執行人員(2)依據檢傷結果對患者進行分類現場緊急搶救方案(3)接觸者醫學觀察方案(4)患者轉運及轉運中的救治方案(5)患者治療方案(6)院前和醫院救治機構確定及處置方案(7)信息、藥物、器材儲備信息8、事故現8、場的保護措施9、應急救援保障(1)內部保障依據現有資源確定以下內容:確定應急隊伍,包括搶修、現場救護、醫療、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訊、供應、運輸、后勤等人員應急通信系統應急電源、照明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保障制度目錄(2)外部救援依據對外部應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單位互助的方式請求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應急救援信息咨詢專家信息10、應急培訓計劃依據對從業人員能力的素質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3)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11、演練計劃依據現有資源確定以下內容:(1)演練準備(2)演練范圍與頻次(3)演練組織應急救援演練記9、錄時間:年7月6日上午8:30時地點:現場:職工宿舍內事故:觸電一人事故組織演練者:公司安全科演練過程:早晨8:30時,上班時間已過,施工員王某巡視工地,當巡視到職工宿舍時,發現有一人在職工宿舍內睡覺未起床,逐上前呼喚此人,但此人未回應,經仔細觀察,在此人生活做飯的電爐房邊有一裸露線頭,并發現此人的臉色出現蒼白,口吐白沫,經初步判斷此人可能是觸電。施工員馬上喊來急救員,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搶救,進行人工呼吸,且立即報告項目經理,項目經理張某接到報告后立即趕往現場,同時報告公司法人,并及時撥打120急救中心,起動應急預案。8點35分,項目經理張某趕到現場指揮搶救,命令急救員將此人抬到通風處進行人工10、呼吸,急救員找來擔架,將此人抬到通風處進行緊急人工呼吸,經過一段時間的人工呼吸,此觸電者終于在8時38分發出輕微呻吟聲。8時40分:公司法人趕到現場參與救護,組織力量進行搶救。8時45分:120救護車趕到現場參與救護。8時48分:觸電者蘇醒。8時50分:經同120急救工作人員協商,救護車離開搶救現場,演練結束。結論:通過本次演練,從發現觸電者(有公司安全科人員扮演)到啟動應急預案以及整個救護過程均有條不紊,井然有序,信息暢通,器材到位,公司及項目部人員到位及時,判斷準確,搶救有力,達到了預案演練的目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管理制度(一)、臨邊作業安全措施: 1、基坑周邊尚未裝欄板的陽臺、料11、臺與各種平臺周邊、雨篷與挑檐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和樓層邊,以及水箱與水塔周邊等處,都必須設置防護欄桿。2、分層施工的樓梯口和梯段邊,必須安裝臨邊防護欄桿:頂層樓梯口應隨工程結構的進度安裝正式欄桿或者臨時欄桿;梯段邊亦應設置兩道欄桿,作為臨時護欄。 3、垂直運輸設備如井架、施工用電梯等與建筑物相連的通道兩側邊,亦需加設防護欄桿。欄桿的下部還必須加設檔腳板,擋腳竹笆或者金屬網片。 4、臨邊防護用的欄桿是由欄桿立柱和上下兩道橫桿組成,上橫桿稱為扶手。5、臨邊防護欄桿上桿離地高度,下桿離地高度為。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護欄桿應高1.5m,并加掛安全網。橫桿長度大于2m,必須加設欄桿立柱。 6、防護12、欄桿在基坑四周固定時,可采用鋼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鋼管離邊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0cm。當基坑周邊采用板樁時,鋼管可打在板樁外側。7、防護欄桿當在砼樓面、屋面或墻面固定時,可用預埋件與鋼管或鋼筋焊牢。8、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網封閉。 (二)、洞口作業安全措施: 1、樓板面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蓋板蓋住洞口。蓋板須能保持四周擱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2、短邊邊長為50-15cm的洞口,必須設置以扣件扣接鋼管而成的網絡,并在其上滿鋪竹笆或腳手板。 3、墻面等處的豎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應加裝開關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護門。門柵網絡的間距不應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護欄桿,下設13、擋腳板。4、下邊沿至樓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臺等豎向的洞口,如側邊落差大于2m應加設1.2m高的臨時護欄。 (三)、交叉作業安全措施: 1、支模、粉刷、砌墻等同時進行上下立體交叉施工時,任何時間、場合都不允許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上下操作隔斷的橫向距離,應大于上層高度的可能墜落半徑。在設置安全隔離層時,它的防止穿透能力應不小于安全平網的防護能力。 2、拆除鋼模板、腳手架時,下方不得有其它操作人員。鋼模板部件拆除后,臨時堆放處離樓層邊沿不應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過1m。樓層周邊口、通道、腳手架邊緣等處,嚴禁堆放任何拆下來的物件。 3、結構施工自2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電梯的14、進出通道口)都應搭設安全隔離棚或稱防護棚。高度超過24m的交叉作業,應設雙層防護。 4、通道口和上料口由于可能墜落物件,或者其位置恰處于起重機回轉半徑之內,則應在其受影響的范圍內搭設頂部能防止穿透的保護棚。 (四)、高處作業安全措施: 1、凡是進行高處作業施工的,應使用腳手架、平臺、梯子、防護欄、擋腳板、安全帶和安全網等。作業前應認真檢查所使用的安全設施是否牢固、可靠。 2、凡是從事高處作業人員應在接受高處作業安全知識的教育;特殊高處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上崗前應依據規定進行專業的安全技術交底。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按規定對作業人員進行專業和安全技術教育。 3、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經15、過體驗合格后方可上崗。各項目部應為作業人員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帶等必備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具,作業人員應按規定正確佩戴和使用。 4、各項目部應按類別,有針對性地將各類安全警示標志懸掛于施工現場各相應部位,夜間應設紅燈示警。 5、高處作業所用工具、材料嚴禁投擲,上下立體交叉作業確有需要時,中間須設隔離設施。 6、高處作業應設置可靠扶梯,作業人員應沿著扶梯上下,不得沿著立桿與欄桿攀登。 7、在雨雪天應采取防滑措施,當風速10.8m/s以上和雷電、暴雨、大霧等氣候條件下,不得進行露天高處作業。 8、高處作業,上下應設置聯系信號或通訊裝置,并指定專人負責。 9、高處作業前,工程項目部應組織有關部門對安全16、防護設施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需要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設施的,應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并組織有關部門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實施。 10、高處作業時應注意事項: a、發現安全措施有隱患時,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隱患必要時停止作業。 b、遇到各種惡劣天氣時,必須對各類安全設施進行檢查、校正、修理使之完善。 c、現場的冰霜、水、雪均須清除。 d、搭設防護棚和安全設施,需設警戒區,有專人防護。企業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為充分發揮起重機械設備在施工生產中的作用,切實做到科學管理、合理使用,貫徹管理為使用服務,使用要加強管理原則,從根本上克服只顧使用忽視管理的傾向,特制定如下制度。1、起重機械設17、備應按照有關技術資料和出廠說明的規定進行安裝。安裝前應向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由安裝隊長、技術員、安全員在現場指揮安裝。2、凡經過大修改造重新組裝的機械設備,在使用前應進行技術試驗和安全裝置檢驗,雖經試驗未取得合格簽證前不準投放使用。3、大型吊裝設備試驗前應做一般技術檢驗、空載試驗、額定荷載及超載試驗,在試驗前先對整機的外觀進行全面檢查,看潤滑油是否充足,機件的裝配是否牢固,工作裝置與試驗項目是否符合要求。4、設備試驗與負荷試驗,主要試驗機械設備的起動性能、動力性能、經濟性能、操作性能等,對試驗中所發生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與處理,以便作出是否合格,能否使用的決定,試驗合格后應按照技術試18、驗記錄本逐項填寫,由參加人員共同簽字認可。5、起重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保養規程,做到精心保養,正確操作,合理作用,并做“四懂、三會、二精”,即:懂原理、懂構造、懂性能、懂用途;會操作、會維修、會排除故障;精心保養,精心操作。6、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指揮,端正服務態度,保證作業質量。并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安全檢查,如發現有故障,應立即停止使用,以確保設備和操作人員的安全。設備清單序號規格型號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出廠檢驗報告出廠合格證購置日期1QTZ2002TC51103QTZ40(4708)4QTZ31.5C5QTZ406QTZ40C7QTZ40C8QTZ259QTZ4010QTZ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