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公司項目施工職業健康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9305
2023-11-15
9頁
31.50KB
1、建工公司項目施工職業健康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職業健康管理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科學發展,實現項目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特制定本措施。一、職業危害防治的適用范圍項目及施工隊員工在從事有毒有害作業時均應執行本辦法。職業病是指企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危害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2、害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二、職業危害防治方針職業病的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項目應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三、職業危害的因素和可能導致的職業病根據項目施工生產的業務范圍,確定施工生產現場存在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有:水泥粉塵:可能存在于攪拌站、攪拌機的操作和水泥搬運、投料操作環節;可能導致水泥塵肺。矽塵:存在于施工中用風槍破碎巖石的作業環節;可能導致矽肺。電焊煙塵:存在于手工電弧焊、對焊等作業環節;可能導致電焊工塵肺、錳及其化合物中毒。有毒氣體:可能存在于電焊工作進行手工電弧焊3、對焊等作業環節,包括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可能導致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硫化氫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鉛、苯、甲苯、二甲苯:存在于油漆、噴漆、涂料、環氧樹脂作業過程;可能導致鉛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噪聲:存在于風槍操作、風鉆操作、空氣壓縮機操作、柴油機發電、混凝土攪拌、混凝土振動、打樁、碎石、砂輪磨削、鋼筋加工等作業環節;可能導致噪聲聾。局部振動:存在于操作電鉆、風槍、混凝土震搗器等作業過程;可能導致手臂振動病。輻射:存在于手工電弧焊、對焊、金屬和非金屬探傷、核子密度檢測等作業環節;可能導致職業性白內障、電光性眼炎、電光性皮炎、放射病。高溫:存在于暑期烈日下4、作業過程;可能導致中暑。低氣壓:存在于高原作業過程;可能導致高原病。四、技術防治措施項目根據施工生產現場具體情況識別、確定本工區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針對各類職業病危害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具體采取以下技術防治措施:1、水泥塵肺攪拌站水泥投料盡可能采用機械化、密閉化方式,即使用散裝水泥。實行計算機控制的攪拌站,不僅效率高,同時在進料倉上方安裝水泥、砂料粉塵除塵器,可以徹底消除作業點粉塵排放。非機械化、密閉化方式攪拌站及流動式攪拌機,考慮在拌筒上方和地面料斗側安裝吸塵罩,在拌筒出料口安裝擋塵用的活動膠皮護罩。有關操作人員配戴防塵口罩。2、矽肺在進行風槍破碎巖石作業時,采用濕式鑿巖方法;作業人員配戴防5、塵口罩。3、電焊工塵肺、錳及其化合物中毒、職業性白內障、電光性眼炎、電光性皮炎、放射病手工電弧焊、對焊作業時,保證作業環境通風良好,必要時采取機械通風措施,或安裝抽風裝置;尤其在通風不良地點或容器里焊接作業,必須采取有效的通風措施。進行普通電焊時,作業人員盡量站在上風處,以降低電焊煙塵危害。焊接銅、鋁、鋅、錫等有色金屬時,應通風良好,焊接人員戴防毒面罩、呼吸濾清器或采取其他防毒措施。盡量采用低塵低毒焊條或無錳焊條;用自動焊代替手工焊等。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包括護目鏡、面罩、工作帽、工作服、手套、護腳、口罩等。手工電弧焊工作地,可采用防護屏使其他生產人員免受弧光輻射傷害6、;對焊機閃光區設擋板,與焊接無關的人員不得入內。4、氣體中毒:隧道施工中,每班前檢測隧道開挖工作面中有毒有害氣體,當洞內二氧化碳含量超過0.5%時,采用機械強制通風;洞內作業人員如發現有異味氣體,須立即停止作業返回洞外并報施工負責人進行處理。5、鉛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油漆、噴漆、涂料、環氧樹脂作業,應根據可能產生的危害因素,采取通風、抽風或其他有效措施,使有毒物在空氣中的濃度降低到國家標準以下。作業人員配備防毒面具、防護服、防護手套等安全防護用品。使用無毒或低毒的油漆、涂料,用無毒或低毒物代替苯作稀釋劑;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采用密閉操作和局部抽風排毒設備等,改善作業環境7、,減少作業流程中的危害。進入密閉的場所,如隧道等環境作業,應戴防毒面具。通風不良的施工場所進行油漆、噴漆、涂料、環氧樹脂作業,必須根據場地大小,配備足夠的抽、排風設備將有害氣體排出室外,防止中毒。油漆等有毒物配料間,應改善自然通風條件,減少連續配料時間。在較小的噴漆空間內進行施工時,可以采取水幕隔離的防護措施,即作業人員在水幕外面操作噴槍,噴嘴在水幕內噴漆。6、噪聲聾控制和減弱噪聲源,革新工藝,以無聲工具代替有聲工具;如需要,采用圍簾等減噪措施;作業人員按規定配戴防噪耳塞或耳罩。定期對噪聲進行監測,將噪聲控制在規定限值內。7、手臂振動病作業人員操作時戴專用減振手套,減少振動危害。換班操作,即作8、業人員如需長時間連續操作電鉆、風槍或震搗器,采用配備足夠作業人員,每隔一段時間輪流替換操作的方法,減輕振動對作業人員身體的影響。8、放射病:射線探傷作業、密度檢測,操作人員保持操作距離,穿戴防護服及防護眼鏡。根據需要設置永久性或臨時性屏蔽,或確保人與源之間有適當距離的可靠防護措施;對于輻射裝置,還應設置聯鎖門、報警設備和其他安全裝置。 在可能發生空氣污染的區域,設置全面或局部的送、排風裝置,如操作放射性物質的工作箱、手套箱和通風柜等,其換氣速率、負壓大小和氣流組織應能防止污染的回流和擴散。存在輻射照射的場所,以及發射輻射的物件上,設置“電離輻射”的標志;室外、野外從事放射工作,必要時還要設專人9、警戒。9、中暑合理安排暑期作息時間,作業時避開當天最高氣溫時段。為施工現場作業人員供給足夠的合乎衛生要求的飲料、含鹽飲料(包括鹽汽水、茶水、中藥、各種湯類等),其含鹽濃度一般為0.10.3,水溫在10左右較好。清涼飲料的供應量,可根據氣溫、輻射強度大小和勞動強度的不同,分別供應,輕體力勞動每日每人供應量不宜少于升,中等或重體力勞動不宜少于升,但應防止暴飲。施工現場作業地點較為固定時,可采用活動布幕搭蓋涼棚,減少太陽輻射。挖孔樁、基坑、模板、箱梁內等通風不良的作業場所,采取機械通風降溫措施。為施工作業人員提供透氣性能好、導熱系數較小的白色工作服,禁止作業人員在施工現場赤膊作業。10、女職工婦科病10、不安排女職工從事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第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腳手架的組裝和拆除作業。女職工在月經期不安排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第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高處作業分級標準中第級(含級)以上作業。不安排懷孕女職工從事作業場所空氣中鉛、貢、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作業;人力進行的土方、石方作業;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第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工作中需要頻繁彎腰、攀高、下蹲的工作。不安排乳母期女職工從事作業場所空氣中鉛、貢、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作業;作業場所空氣中錳、氟、溴、甲醇、有機磷化合物、有機氯化合物的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作業。五、醫療保障措施貫徹執行國家職業11、病防治法,接受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職業病防治機構的檢測及健康監護,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做好職業病的醫療防治工作。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施工現場配備專職或兼職衛生人員,并儲備一定的應急醫療急救用品。1、就業前健康檢查。組織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以了解其健康狀況是否適于從事某種有害作業,有無職業禁忌癥,及時發現高危人群。有毒有害作業禁忌癥參考國家職業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2、定期健康檢查。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按一定間隔時間或體檢周期進行健康檢查,了解其在從事有害作業過程中,健康狀況有無改變及改變的程度,以便早期發現職業危害因素對機體的影響和診斷職業病,及時脫離接12、觸,合理安排休息和治療。定期檢查的間隔時間和檢查項目遵循國家職業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的規定,其中粉塵作業人員、噪聲作業人員每兩年檢查一次,局部振動作業人員每23年檢查一次。3、勞動能力鑒定。對發現有職業病損或確診為職業病的人員,依據國家職業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對其進行勞動鑒定。4、健康監護工作的監督管理。項目部所屬各部門負責建立本單位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對所有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實行職業健康監護,。凡被確診為職業病的職工,享受國家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對定期健康檢查發現有職業禁忌癥的作業人員,應將其調離原有害作業崗位,另行安排工作。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離崗時,應進行職業健康檢查。5、職業病的緊急救護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應立即將病人移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注意保溫。中度及重度中毒病人應積極進行搶救治療,昏迷者進行高壓氧艙治療,可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對呼吸停止者立即實施人工呼吸。硫化氫中毒:急性中毒及時組織急救,呼吸停止應進行人工呼吸、吸氧。中暑: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應使患者迅速脫離高溫作業環境,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休息,解開衣服,適當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對于重癥中暑患者應迅速送入醫院搶救,積極防止休克和腦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