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集團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9329
2023-11-15
19頁
175.50KB
1、建工集團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制度1 總 則1.1 適用范圍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簡稱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評審、公布、備案、宣傳、培訓、演練、評價、修訂及監督管理工作,適用本制度。 法律、行政法規和XX建工(集團)總公司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遵循“公司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為主的原則。1.2 術語和定義施工現場 Construction Site施工作業的場所稱為“建筑施工現場”或叫“施工現場”,也叫工地。本制度2、所稱的施工現場,是指在工業和民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軌道交通工程、裝飾裝修、機電設備安裝、管線敷設等施工活動中,占用的施工場地。包括施工區、辦公區、生活區、材料堆放區。2 工作主體職責2.1 公司安全部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并負責公司級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評審、公布、備案、宣傳、培訓和交底、演練、評估、修訂及對分公司、項目部、公司其他部門應急救援預案的監督管理工作。2.2 公司其他部門按照公司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的各自的安全生產職責,負責本系統、本專業(領域)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工作。2.3 公司行政管理部負責公司總部機關駐地的消防、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工作,3、并負責與機關駐地各級政府部門溝通協調工作和應急救援預案備案工作。2.4 分公司負責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負責分公司級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評審、公布、備案、宣傳、培訓和交底、演練、評估、修訂及對分公司所轄項目部、分公司其他部門、分公司駐地機關應急救援預案的監督管理工作。2.5 項目部負責施工現場的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的編制、評審、公布、傳遞、宣傳、培訓和交底、演練、評估、修訂等管理工作。2.6 公司其他機構負責落實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和實施過程中涉及的各項工作,并負責應急救援預案中涉及到的應急職責、應急程序以及各項保障措施的落實和實施。3 應急救援預4、案的編制3.1 公司各級機構必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的規定,結合本單位實際,編制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3.2 應急救援預案體系主要由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構成。3.3 項目部在策劃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工作時,一般情況下編制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即可,但工程規模較大或工程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門或建設單位和監理有要求時,必須按要求編制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3.4 分公司根據本單位承建工程施工的風險種類、可能發生生產事故的類型,經分析若存在可能發生多種類型的生產事故,應當組織編制綜合5、應急救援預案。3.5 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從總體上闡述事故的應急工作原則,包括分公司的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權限和義務、應急救援預案體系、事故風險描述、預警及信息報告、應急響應、保障措施、應急救援預案管理等內容。3.6 分公司可以把所轄項目部編制的應急救援預案作為分公司應急救援預案體系的附件,組成分公司的應急救援體系中的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現場處置方案。3.7 分公司為應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事故,或者針對重要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等,可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救援預案。3.8 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包括事故風險分析、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處置程序和措施等內容。分公司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編制專項應急救援預案6、。3.9 項目部應根據不同事故類別,針對具體的施工場所、裝置或設施制定具體的現場處置方案。3.10 現場處置方案包括事故風險分析、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處置和注意事項等內容。項目部應根據風險評估、崗位操作規程以及針對危險作業采用的安全技術措施,組織項目部現場作業人員及安管人員共同編制現場處置方案。3.11 根據國家相關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要求,涉及到下列工程施工必須編制針對性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a)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b) 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c) 特種設備的使用;d) 其他危險性作業(如臨時用電、動火作業、自然災害、環境事件等)。3.17、2 工程項目施工前和試運行前應完成相應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工作,并關注應急救援預案與建設單位、其他相關單位(如總包單位、監理單位)應急救援預案體系的協調關系。3.13 應急救援預案應在開展風險評估和應急能力評估的基礎上編制。同時,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并及時根據風險評估和應急能力評估結果,完善生產安全事故風險防控措施,配置相應應急物資和裝備,把應急準備貫穿于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全過程。3.14 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 結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結合本單位的風險分析情況; 有明確的應急組織體系和具體應急人員的崗位職責; 有明確、具體的事故應急程8、序和預防次生、衍生事故的措施,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 應急救援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簡潔、準確和有效; 與相關應急救援預案相互銜接。3.15 公司各級機構承擔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主體責任,不得全權委托其他單位(安全技術咨詢機構除外)或個人編制應急救援預案,但可以進行咨詢。3.16 應急救援預案評審前,公司各級機構負責組織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涉及的相關部門或人員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桌面演練,通過桌面演練來檢驗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4 應急救援預案的評審4.1 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完成后,公司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組織人員對本單位編9、制的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評審。評審人員為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涉及的相關部門或人員。4.2 評審應形成書面評審意見并附有評審人員簽字名單。應急救援預案評審合格后,由公司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簽發實施,并進行備案管理。4.3 應急救援預案評審實行一案一評。評審方式可以會議集中評審,也可以分散評審。評審時把應評審的應急救援預案和相應的評審表送至評審人手中。4.4 應急救援預案具體評審執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的要求。應急救援預案的評審應重點從應急救援預案的實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組織體系的科學性、響應程序的操作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10、急救援預案的銜接性等方面進行評審。4.5 評審方法。 應急救援預案評審采取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兩種方法。形式評審主要用于應急救援預案備案時的評審,要素評審用于公司組織的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應急救援預案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 形式評審。依據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建筑施工相關標準、規范,對應急救援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附件以及編制程序等內容進行審查,重點審查應急救援預案的規范性和編制程序。應急預案形式評審的具體內容及要求,見附表1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 要素評審。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生產經11、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建筑施工相關標準、規范,從合法性、完整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操作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為細化評審,采用列表方式分別對應急救援預案的要素進行評審。評審時,將應急救援預案的要素內容與評審表中所列要素的內容進行對照,判斷是否符合有關要求,指出存在問題及不足。應急預案要素分為關鍵要素和一般要素。應急預案要素評審的具體內容及要求,見附表2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附表3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附表4現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附表5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a) 關鍵要素是指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范的內容。這些要素涉及生產經營單位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的12、關鍵環節,具體包括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信息報告與處置和應急響應程序與處置技術等要素。關鍵要素必須符合公司、分公司、項目部的實際和有關規定要求。b) 一般要素是指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可簡寫或省略的內容。這些要素不涉及公司、分公司、項目部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的關鍵環節,具體包括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要素。4.6 應急救援預案實施后,公司各機構對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救援預案適用情況的評估,分析評價其針對性、操作性和實用性,實現應急救援預案動態優化和科學規范管理,并編制評估報告。5 應急救援預案的備案5.1 公司、分公司應急救13、援預案自發布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和XX省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備案。5.2 分公司應急救援預案評審實施后應報公司安全部進行備案,分公司駐地政府有要求的并報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5.3 項目部的應急救援預案評審后,經項目經理簽署發布,并進行備案或留存(綜合應急救援預案報公司安全部、分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備案,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由項目部報分公司備案并留存),有要求時并報監理工程師和工程發包單位。5.4 公司行政管理部編制的公司總部機關駐地的消防、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預案,評審后報公司安全部14、備案,公司駐地政府有要求的并報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6 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6.1 公司各級機構應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救援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人員應急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6.2 公司各級機構應將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和交底工作納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計劃,應組織開展應急救援預案培訓工作,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救援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和崗位應急程序。6.3 項目部應將現場處置方案的要點和程序及撤離路線張貼在應急地點并設立明顯的標志。6.4 公司安全部和其他負有安全職責的部門,應定期組織本部門、本系統(領域)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指導15、監督和檢查公司各機構開展預案演練活動,提高事故應急處置能力。6.5 公司各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綜合演練、單項演練、現場演練、桌面演練等方式,組織開展人員廣泛參與、部門協同聯動、形式多樣、節約高效的應急演練,檢驗預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6.6 公司各機構應制定年度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計劃,結合本單位特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演練或專項應急演練,項目部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單項演練或現場演練,并結合實際經常性開展桌面演練。6.7 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及時開展演練評估工作,總結分析應急救援預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形成應急演練評估報告。6.8 公司各機構組織應急演練時,應注重與地16、方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急救援預案的銜接工作,建立政府與單位之間、公司各機構彼此之間的應急聯動機制,統籌配置應急救援組織機構、隊伍、裝備和物資,共享區域應急資源。6.9 公司各機構必須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6.10 施工現場發生事故后,公司各機構應按照應急救援預案要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處置情況報告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6.11 公司各機構編制的應急救援預案應當至少每三年全面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并按照報備程序重新備17、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及時修訂: 因單位兼并、重組、轉制等導致隸屬關系、經營方式、法定代表人發生變化的; 生產工藝和技術發生變化的; 應急資源發生重大變化的; 面臨的風險或其他環境因素發生重要變化的; 重大危險源情況發生變化的; 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 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預案發生變化的; 在生產安全事故實際應對處置中發現需要作出調整的; 在日常應急演練中發現需要作出調整的; 應急預案編制部門或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7 應急救援預案管理與追責7.1 公司各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警告或停工令,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對于非施工生產經營機構處518、000元的罰款,對于施工生產經營機構處1萬元罰款: 未按照國家規定和本制度要求編制應急救援預案的,或抄襲其他單位應急救援預案與本單位實際情況不符的; 未按照規定定期進行應急救援預案全面修訂的; 未按照規定進行應急救援預案備案的; 未按照規定進行應急救援預案培訓的; 未按規定進行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的; 未按照應急救援預案配置應急物資的; 全權委托其他單位或個人編制的。7.2 公司各機構未編制應急救援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救援預案采取預防措施,導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規定,追究單位負責人法律責任,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8 附 則8.1 本制度解釋權由公司安全部負責19、。8.2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9 附 件附表1: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附表2: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附表3: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附表4:現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附表5: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附件1:本制度制定依據及參考資料附表1:應急預案形式評審表評審人簽名: 年 月 日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封 面應急預案版本號、應急預案名稱、生產經營單位名稱、發布日期等內容。批準頁1. 對應急預案實施提出具體要求。2. 發布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或單位蓋章。目 錄1. 頁碼標注準確(預案簡單時目錄可省略)。2. 層次清晰,編號和標題編排合理。正 文1. 文字通順、語言精煉、通俗易懂。2. 結構層次清晰,20、內容格式規范。3. 圖表、文字清楚,編排合理(名稱、順序、大小等)。4. 無錯別字,同類文字的字體、字號統一。附 件1. 附件項目齊全,編排有序合理。2. 多個附件應標明附件的對應序號。3. 需要時,附件可以獨立裝訂。編制過程1. 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2. 全面分析本單位危險因素,確定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危害程度。3. 針對危險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4. 客觀評價本單位應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會應急資源情況。5. 制定相關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建立應急預案體系。6. 充分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意見,并對意見及采納情況進行記錄。7. 必要時與相關專業應急救援單位簽訂應急救援協議21、。8. 應急預案經過評審或論證。9. 重新修訂后評審的,一并注明。注:應急救援預案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另附頁。附表2: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評審人簽名: 年 月 日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總則編制目的目的明確,簡明扼要。編制依據1. 引用的法規標準合法有效。2. 明確相銜接的上級預案,不得越級引用應急預案。應急預案體系1. 能夠清晰表述本單位及所屬單位應急預案組成和銜接關系(推薦使用圖表)。2. 能夠覆蓋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應急工作原則1. 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2. 結合本單位應急工作實22、際。適用范圍范圍明確,適用的事故類型和響應級別合理。危險性分析生產經營單位概況1. 明確有關設施、裝置、設備以及重要目標場所的布局等情況。2. 需要各方應急力量(包括外部應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關基本情況和內容。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1. 能夠客觀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及危險程度。2. 能夠客觀分析可能引發事故的誘因、影響范圍及后果。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組織體系1. 能夠清晰描述本單位的應急組織體系(推薦使用圖表)。2. 明確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及應急狀態下的工作職責。指揮機構及職責1. 清晰表述本單位應急指揮體系。2. 應急指揮部門職責明確。3. 各應急救援小組設置合理,應急工作明確。預防與預警危險源23、管理1. 明確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2. 明確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預警行動1. 明確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內容和流程。2. 預警級別與采取的預警措施科學合理。信息報告與處置1. 明確本單位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6. 明確與外界新聞輿論信息溝通的責任人以及具體方式。(續上表)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應急響應響應分級1. 分級清晰,且與上級應急預案響應分級銜接。2. 能夠體現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3. 24、明確緊急情況下應急響應決策的原則。響應程序1. 立足于控制事態發展,減少事故損失。2. 明確救援過程中各專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程序。3. 明確擴大應急的基本條件及原則。4. 能夠輔以圖表直觀表述應急響應程序。應急結束1. 明確應急救援行動結束的條件和相關后續事宜。2. 明確發布應急終止命令的組織機構和程序。3. 明確事故應急救援結束后負責工作總結部門。后期處置1. 明確事故發生后,污染物處理、生產恢復、善后賠償等內容。2. 明確應急處置能力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等要求。保障措施1. 明確相關單位或人員的通信方式,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2. 明確應急裝備、設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單,以及保證其有效性的25、措施。3. 明確各類應急資源,包括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兼職應急隊伍的組織機構以及聯系方式。4. 明確應急工作經費保障方案。培訓與演練1. 明確本單位開展應急管理培訓的計劃和方式方法。2. 如果應急預案涉及周邊社區和居民,應明確相應的應急宣傳教育工作。3. 明確應急演練的方式、頻次、范圍、內容、組織、評估、總結等內容。附則應急預案備案1. 明確本預案應報備的有關部門(上級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抄送單位。2. 符合國家關于預案備案的相關要求。制定與修訂1. 明確負責制定與解釋應急預案的部門。2. 明確應急預案修訂的具體條件和時限。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應急救援預案評審采用符合、26、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另附頁。附表3: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評審人簽名: 年 月 日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1. 能夠客觀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及危險程度。2. 能夠客觀分析可能引發事故的誘因、影響范圍及后果。3. 能夠提出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組織體系1. 能夠清晰描述本單位的應急組織體系(推薦使用圖表)。2. 明確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及應急狀態下的工作職責。指揮機構及職責1. 清晰表述本單位應急指揮體系。2. 應急指揮部門職責明確。3. 各應急救援小組設置合理,應急工作明確。預防27、與預警危險源監控1. 明確危險源的監測監控方式、方法。2. 明確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3. 明確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預警行動1. 明確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及流程。2. 預警級別與采取的預警措施科學合理。信息報告程序1. 明確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應急響應響應分級1. 分級清晰合理,且與上級應急預案響應分級銜接。2. 能夠體現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 3. 明確緊急情況下應急響應決策的原則。響應程序1. 明確28、具體的應急響應程序和保障措施。2. 明確救援過程中各專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程序。3. 明確擴大應急的基本條件及原則。4. 能夠輔以圖表直觀表述應急響應程序。處置措施1. 針對事故種類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2. 符合實際,科學合理。3. 程序清晰,簡單易行。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 明確對應急救援所需的物資和裝備的要求。2.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符合單位實際,滿足應急要求。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如果專項應急預案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綜合應急預案已經明確的要素,專項應急預案可省略。應急救援預案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29、,另附頁。附表4:現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評審人簽名: 年 月 日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事故特征1. 明確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和危險程度,清晰描述作業現場風險。2. 明確事故判斷的基本征兆及條件。應急組織及職責1. 明確現場應急組織形式及人員。2. 應急職責與工作職責緊密結合。應急處置1. 明確第一發現者進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點及報警時的必要信息。2. 明確報警、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人員引導、擴大應急等程序。3. 針對操作程序、工藝流程、現場處置、事故控制和人員救護等方面制定應急處置措施。4. 明確報警方式、報告單位、基本內容和有關要求。注意事項1. 佩帶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2. 30、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3. 有關救援措施實施方面的注意事項。4. 現場自救與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項。5. 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方面的注意事項。6. 應急救援結束后續處置方面的注意事項。7. 其他需要特別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項。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現場處置方案落實到崗位每個人,可以只保留應急處置。應急救援預案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另附頁。附表5: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評審人簽名: 年 月 日評審項目評審內容及要求評審意見有關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1. 列出應急工作需要聯系的部門、機構或人員至少兩種以31、上聯系方式,并保證準確有效。2. 列出所有參與應急指揮、協調人員姓名、所在部門、職務和聯系電話,并保證準確有效。重要物資裝備名錄或清單1. 以表格形式列出應急裝備、設施和器材清單,清單應當包括種類、名稱、數量以及存放位置、規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2. 定期檢查和維護應急裝備,保證準確有效。規范化格式文本給出信息接報、處理、上報等規范化格式文本,要求規范、清晰、簡潔。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1. 警報系統分布及覆蓋范圍。2. 重要防護目標一覽表、分布圖。3. 應急救援指揮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4. 疏散路線、重要地點等標識。5. 相關平面布置圖紙、救援力量分布圖等。相關應急預案名錄、協議或32、備忘錄列出與本應急預案相關的或相銜接的應急預案名稱、以及與相關應急救援部門簽訂的應急支援協議或備忘錄。注:附件根據應急工作需要而設置,部分項目可省略。應急救援預案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另附頁。附件1:本制度制定依據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3.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4. 關于印發的通知(建質200987號)5. XX省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辦法6.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范(GB50656-2011)7. 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范(GB50870-2013)8. 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職業標準(JGJ/T250-2011)9.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10.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T9007-2011)1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GB/T28001-2011)本制度參考資料:1.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2. 關于印發的通知(晉安監應急字2008370號)3.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總廳應急200973號)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實施指南(GB/T2800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