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公司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10160
2023-11-15
12頁
85.04KB
1、建筑工程公司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全面辨識、管控,在生產過程中,針對各系統、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將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導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圍之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據公司要求并結合項目實際,特制定本辦法。一、總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在安全生產過程中,針對各系統、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進行超前辨識、分析評估、分級管控的管理措施。項目負責人是本項目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實施的責任主體,各班組是本項目系統的安全2、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實施的責任主體。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組織機構(一)成立“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趙印杰 副組長:王海濱 成 員:袁東權、杜景華、李昆、袁國柱、袁國軍、 胡艷秋(二)領導小組職責1、組長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第一責任人,對安全風險管控全面負責。2、安全副組長負責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的監督、管理、考核。具體負責實施分管系統范圍內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3、成員負責具體實施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分級、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負責本作業區域和工藝工序的安全風險管控工作4、班組長負責本作業區域的安全風險辨識管控,崗位人員負責本崗位的安全風險辨識管控。(三)安全員職3、責“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安全員負責檢查、督促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的實施情況,具體職責如下:1、制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辨識程序、評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層級責任、考核獎懲等內容;2、制定安全風險辨識的程序和方法(通過對系統的分析、危險源的調查、危險區域的界定、存在條件及觸發因素的分析、潛在危險性分析);3、指導、督促各班組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4、組織相關人員對項目“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考核;三、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辨識程序、評估方法(一)綜合辨識程序1、年度辨識評估每年由組長親自組織,制定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方案,抽調各系統技術人員和專4、家,圍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結合項目生產系統、設備設施、作業場所等部位和環節,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并對辨識出的各類安全風險進行分類梳理,綜合考慮作業場所、受威脅人數、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通過對系統的分析、危險源的調查、危險區域的界定、存在條件及觸發因素的分析、潛在危險性分析,確定安全風險類別。2、月度辨識評估每月由組長牽頭組織相關業務部門進行一次本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及隱患排查,召開本系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會,結合本系統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環節以及操作行為、職業健康、環境條件、安全管理等,進行一5、次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3、周辨識評估副組長每周組織本項目部人員,對本項目作業區域開展全面的安全風險辨識,由本項目技術負責人根據辨識情況編寫作業區域安全風險綜合評估報告,明確辨識的時間和區域、存在的風險和等級、管控措施和建議等內容,做到“誰辨識、誰簽字、誰負責”,存檔備查。4、日辨識評估各班組長每班交接班前組織本班組崗位員工對重點工序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并嚴格按照班組、崗位安全管控現場檢查考核表現場監管,全面掌控作業現場班組、崗位人員的風險辨識情況;崗位員工上崗前嚴格對上崗區域內的環境、設備、設施、勞動防護進行安全風險辨識,發現安全風險后及時向班組長匯報,若發現存在不符合項應立即處理,處理6、不了的及時匯報本班班組長,由班組長組織人員處理并匯報單位值班室。值班人員在崗位工種值班日志中記錄,本項目部處理不了的報公司“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辦公室。(二)專項辨識程序1、全國其他項目發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發生涉險事故、出現重大非傷亡事故隱患,由組長組織副組長、成員和班組長,從汲取事故教訓和消除事故隱患的角度,開展一次針對性的專項辨識,辨識評估結果用于識別之前的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指導修訂完善設計方案、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2、在施工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隱蔽致災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由副組長組織班組長,重點對作業環境、生產過程、隱蔽致災因素和設施設備運行等方7、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一次專項評估,辨識評估結果用于指導重新編制或修訂完善作業規程、操作規程。(三)風險辨識評估方法1、安全風險等級標準由組長牽頭組織,在“安全風險預控”辨識標準的基礎上,依據國家標準、規范以及公司確定的重大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分級標準,結合項目實際,制定安全風險等級評估標準,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識。其中:重大風險: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主要系統損壞的。較大風險: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但不會降低主要系統性能或損壞的。一般風險:是指不會造成人員傷害,但會降低主要系統性能或損壞的。低風險:是指不會造成人員傷害和主要系統損8、壞的。2、安全風險評估(1)每次風險辨識結束后,分別由組長、副組長組織,針對各系統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按照項目部制定的安全風險等級評定標準,建立一整套安全風險數據庫、重大安全風險清單、繪制“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匯總造冊。要完善本系統安全風險檔案,明確級別、管理狀況、責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況,實行“一風險一檔案”,并按照風險等級,用紅、橙、黃、藍等色彩對檔案進行分類管理。對現場辨識出現的不同類別安全風險,必須明確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經評估存在不可控風險的,必須立即停止區域作業或停止設備運行,撤出危險區域人員,督促責任單位制定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后再重新進行評估并進行實時監控。(9、2)每次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定級結束后,要組織編寫安全風險綜合評估書,明確辨識的時間和區域、存在的風險和等級、管控措施和建議等內容,做到“誰辨識、誰簽字、誰負責”,存檔備查。3、安全風險的評價分級 (1) 風險度(危險性)危害因素辨識出后需要將危險程度量化,即需要計算每項危害因素的風險大小,即風險度或危險性,據此分析判斷并確定風險等級。 (2) 風險評價分級方法 采用風險矩陣法(LS)進行風險大小的判定。 (3) 風險矩陣法(LS) 本方法的風險度是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事件后果的結合。即: R=LS L代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S代表事件后果嚴重性 R代表風險值 本風險矩陣法把風險等級分為4級,分10、別是:1級(很高)、2級(高)、3級(中)、4級(低)。 (4)風險矩陣法(LS)判斷準則表3-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判斷準則等級標準5在現場沒有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控制措施,或危害的發生不能被發現(沒有監測系統),或在正常情況下經常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發生不容易被發現,現場沒有檢測系統,也未發生過任何監測,或在現場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執行或控制措施不當,或危害發生或預期情況下發生3沒有保護措施(如沒有保護裝置、沒有個人防護用品等),或未嚴格按操作程序執行,或危害的發生容易被發現(現場有監測系統),或曾經作過監測,或過去曾經發生類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發生能及時發現,并定期進行監測,11、或現場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執行,或過去偶爾發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監測、保護措施,或員工安全衛生意識相當高,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極不可能發生事故或事件。表3-2事件后果嚴重性S判別準則等級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人員財產損失/萬元停工企業形象5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死亡50部分裝置(2 套)或設備重大國際影響4潛在違反法規和標準喪失勞動能力252套裝置停工、或設備停工行業內、省內影響3不符合上級公司或行業的安全方針、制度、規定等截肢、骨折、聽力喪失、慢性病101 套裝置停工或設備地區影響2不符合企業的安全操作程序、規定輕微受傷、間歇不舒服10受影響不大,幾乎不停工公司及周邊范圍12、1完全符合無傷亡無損失沒有停工形象沒有受損表3-3 安全風險等級判定準則及控制措施R風險度等級應采取的行動/控制措施實施期限20-251級巨大風險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立刻15-162級重大風險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建立運行控制程序,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3級中等可考慮建立目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2 年內治理 84級可接受、輕微或可忽略的風險可考慮建立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但需定期檢查或無需采用控制措施有條件、有經費時治理或需保存記錄表3-4 風險矩陣表后果等級(S)5低中高很高很高4低低中高很高3低低中中高2低低低低中1低低低低低 13、1事 故 2可 能 3 性(L) 4 5四、安全風險分級管控1、根據安全風險評估,針對安全風險類型和等級,從高到低,分為“組長、副組長、成員、班組、崗位”五級,逐級分解落實到每級崗位和管理、作業員工身上,確保每一項風險都有人管理,有人監控,有人負責。2、由組長親自組織實施,針對重大、較大安全風險,采取技術、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員、資金要有保障,并在劃定的重大、較大安全風險區域設定作業人數上限。3、由組長牽頭組織召開專題會,每月對評估出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檢查分析,識別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14、并結合季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4、由副組長牽頭組織召開專題會,每周各專業系統針對本系統存在的每一項安全風險,從制度、管理、措施、裝備、應急、責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實管控措施,組織對月度安全風險重點管控區域措施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落實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現場實際,不斷完善改進管控措施。5、由安全員牽頭,負責嚴格對照每一項安全風險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監督檢查,確保管控措施嚴格落實到位。6、領導帶班上崗過程中,嚴格按照公司“三走到、三必到”原則,跟蹤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7、要突出管控重點,對重大危險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施工區域、崗15、位實行重點管控,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檢查等日常管控工作。8、實時動態調整,高度關注生產狀況和危險源變化后的風險狀況,動態評估、調整風險等級和管控措施,實時分析風險的管控能力變化,準確掌握實際存在的風險狀況等級,并隨著風險變化而隨時升降等級,防止出現評級“終身制”,確保安全風險始終處于受控范圍內。五、安全風險公告警示及培訓1、完善安全風險公告制度,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區域的顯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標明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事故隱患類別、事故后果、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安監站負責做好日常監督檢查。2、加強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每半年至少組織安全風險辨識評估16、技術人員進行辨識評估專項培訓;與本崗位相關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為主的教育培訓,確保每名員工都能熟練掌握本崗位安全風險的基本特征及防范、應急措施。3、項目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對安全風險的記錄、跟蹤、統計、監測和預警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強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及時將安全風險區域的有關信息及應急處置措施告知受風險危害的相鄰作業班組、崗位。六、 風險管控執行程序 1、 安全科每年定期組織制定“風險點辨識及風險評估計劃”,經分管領導批準后下發執行。公司、部門風險評估小組,對“風險點辨識及風險評估計劃”進行分解落實,直至班組、崗位,作為開展風險點辨識及風險評估工作的依據。 2、 依據辨識評17、價方法對本單位危害因素進行辨識評價后,填寫相應的“作業活動清單”、“設備設施清單”、“工作危害分析(JHA)評價表”、“安全檢查分析(SCL)評價表”,經本級風險評估小組進行匯總、評審后,逐級上報。 3、 公司風險評估小組組織審核、修訂后,將審核、修訂意見反饋各下級單位執行。 4、 風險信息更新各級單位要依據辨識評價結果,建立本單位的風險管控登記臺賬(參照表4),臺賬應結合實際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表4 風險管控登記臺帳填表單位:NO:序號識別時間審定時間單位或活動數目合計備注4級3級2級1級(注:單位或活動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單位或暫時的某項活動。)當下列情形發生時,應及時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估。(1)新的法律法規發布或者法律法規發生變更;(2)操作工藝發生變化;(3)新建、改建、擴建、技改項目;(4)事故事件發生后;(5)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