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保護傳承 創新發展——開封市歷史街區修復實踐探索報告.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815946
2023-11-21
31頁
40.54MB
1、開封以“古”聞名,以“新”出彩!,保護傳承 創新發展開封市歷史街區修復實踐探索,“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福州古厝,CONTENTS,目 錄,一、開封市基本情況及對歷史街區修復工作的思考二、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壹,開封市基本情況及對歷史街區修復工作的思考,開封地處中原,黃河之濱。市域面積6266平方公里,總人口550萬,轄4縣5區以及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中心城區人口約130萬人,建成區面積約128平方公里。開封是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中原經濟區、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文化中心。,開2、封市基本情況及對歷史街區修復工作的思考,開封是八朝古都、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開封歷史遺存眾多,僅明清城墻圍合的13平方公里古城范圍內,便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15處,市級30處,不可移動文物158處,歷史建筑117處。,開封市基本情況及對歷史街區修復工作的思考,開封古城歷史遺存分布,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實際工作中,面對大面積的棚戶區我們也在思考:開封這樣的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怎么保護?古城風貌怎么管控?開封這樣經濟欠發達的城市:人居環境怎么改善?民生怎么落實?,開封市基本情況及對歷史街區修復工作的思考,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3、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歷史街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載體,應該是探索統籌名城保護與古城居民美好生活的實踐抓手之一。,開封市基本情況及對歷史街區修復工作的思考,按照開封古城保護與修繕規劃確立的“一城一軸、兩帶三環、五湖十河、十片街區”的保護框架。,開封市基本情況及對歷史街區修復工作的思考,十片街區包括書店街、馬道街、雙龍巷等3個歷史文化街區,以及鼓樓田字塊、御街-中山路、繁塔-禹王臺等7個歷史風貌區。我們確定按照雙修的理念,對鼓樓田字塊中的復興坊作為探索,尋求一個新的路徑。,貳,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位于開封古城傳統商業中4、心田字塊商業區的東南角,占地面積約22公頃。西側有歷史文化街區馬道街和千年古剎相國寺,北側有鼓樓、歷史文化街區書店街及山陜甘會館。,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周邊歷史文化資源,開封馬道街,開封鼓樓,開封大相國寺,開封山陜甘會館,開封書店街,復興坊街區內部有7處文物保護單位,3處歷史建筑(已掛牌)和1處名人故居,這些物質文化遺產是展示開封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例證。,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歷史風貌區街巷肌理延續較好但整體來看:傳統建筑年久失修、街巷風貌逐步衰敗、市政設施嚴重滯后、商業業態單一低端。,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用地現狀,2017年啟動5、實施的復興歷史風貌區修繕工作,以小規模、漸進式的“微更新”理念,借助城市修補工作方法,在更新中保護,以保護促更新。同時,將“以人為本”“讓生活更加美好”作為規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強調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環境品質的提升,發展多元復合的業態形式,滿足居民、游客、商戶等各類人群的不同需求,逐步形成“宜居、宜業、宜游”的街巷空間,重現街區活力。,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前,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工作經驗探索,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前,一、以規劃為引領,提升街區品質,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主要采取“一規”“二拆”“三保”“四改”的方式對街區進行修復:“一規”:就是制定高標準的歷史風貌區6、規劃,形成“兩心四節點、十字主軸發展、井字次軸相連”的空間結構,打造“一片、兩街、兩廣場”的功能布局。整個復興坊街區定位為以民俗文化展示為主的富有活力的歷史風貌街區,集中展示復興坊延續至今的市井文化,以文化的提升促進各類功能的發展。一片:復興坊歷史風貌區兩街:鵓鴿市街、生產后街兩廣場:鼓樓街、自由路兩個入口廣場,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前,一、以規劃為引領,提升街區品質,“一規”“二拆”“三保”“四改”“二拆”:違章搭建、無序店招,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一、以規劃為引領,提升街區品質,“一規”“二拆”“三保”“四改”“三保”:保護傳統格局保護街巷風7、貌保護歷史建筑,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生產后街風貌保護與修繕,一、以規劃為引領,提升街區品質,“一規”“二拆”“三保”“四改”“四改”:改造街巷道路改造市政管網改造環衛設施改造街道亂象,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二、以風貌為抓手,突出地域特色,復興坊歷史風貌區在修繕過程中緊抓傳統街巷風貌,通過對院落空間和單體建筑兩個層次的保護和修繕,彰顯北方傳統街巷特色風情。院落空間(2類)1.保存完整的歷史院落、傳統院落:采取傳統建筑修繕的方式,拆除院落中加建的建筑,恢復合院格局,展現歷史氣息。,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生產后街28號院修繕,二、以風貌為抓手,突出地域特色8、,2.風貌較差的院落:通過提取傳統元素符號,采取新的空間組織方式,利用新材料賦予傳統建筑新的時代氣質,突出建筑風貌的多樣性與融合性。,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院落更新風貌引導,更新后的生產后街30號,二、以風貌為抓手,突出地域特色,單體建筑(3類):1、修復建筑針對文保單位及歷史建筑,原有建筑結構不動,對毀損建筑細部加以修復。在保護其建筑的格局和風貌、治理外部環境、修舊如故的同時,對建筑內部加以調整改造,完善市政設施,改善建筑使用條件。對建筑本體已被破壞的歷史建筑,落架大修或按傳統風貌和建筑形式進行修復。,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修復前的復興南街15號院(歷史建筑),修9、復后的復興南街15號院(歷史建筑),二、以風貌為抓手,突出地域特色,單體建筑(3類):2.修繕建筑針對與傳統風貌有沖突的一般建筑,主要對其建筑外觀造型按傳統風貌和建筑形式進行整治,具體措施包括降層、更換屋瓦顏色、改變外飾面、改變門窗樣式等。,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修繕后的復興街小學,與傳統風貌相沖突的部分建筑,二、以風貌為抓手,突出地域特色,單體建筑(3類):3.更新建筑與傳統風貌有沖突,具備更新條件的一般建筑,進行整體更新;拆除違章建筑后規劃為綠地、小活動空間。,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更新后的鵓鴿市街開敞空間,生產后街32號更新,三、以機制促民生,做到群眾滿意,復10、興坊歷史風貌區堅持“政府主導、民生第一、產業優先、群眾參與”的原則,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改造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街區功能,把復興坊歷史風貌區打造成“生活居住、休閑旅游、文化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活力街區。,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三、以機制促民生,做到群眾滿意,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工作,把改善人居環境,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進行修繕之前,從街區文化符號到門頭牌匾樣式,再到建筑墻體顏色等的確定,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同時邀請老中青三代設計師,每棟建筑責任到人,從方案設計到工程施工,進行全程服務,現場研究整修方案。,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三11、以機制促民生,做到群眾滿意,在實施階段,根據居民意愿,可將“產權”與“經營權”相分離,采取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組織形式,對復興坊歷史風貌區內現有建筑進行修繕,鼓勵文化產業入駐。1.政府主導模式(1)對具備修繕條件的公房,由產權人按設計要求自行修繕;(2)對格局保存相對完好的院落及歷史建筑,可根據居民意愿,由政府實施購買、租賃的方式,統一修繕后,引入新的文化產業。2.公眾參與模式 對于一般建筑,居民可采取獨立或聯合方式,根據設計方案以院落為單位進行自主修繕。經指揮部驗收合格后,按實際修繕費用,政府給予相應補貼。,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四、以文脈為主線,重構城市記憶,開封市復興坊歷12、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歷史風貌區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在修復過程中,充分挖掘歷史建筑、傳統院落等歷史空間文化元素,通過關鍵節點的風貌修復和管控,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創造空間。,修繕后的生產后街37號院成為二夾弦戲曲博物館,四、以文脈為主線,重構城市記憶,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歷史風貌區的整修,緊緊抓住街區民俗文化復興這條主線,讓居民重新認識這些民俗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引導居民利用這些文化元素,提升和轉變單一的業態,再現街區活力。政府通過節點更新、修復,扶植文化展示項目,帶動街區的發展。,由老廠房改造的翟俊杰電影藝術館,五、以環境帶市場,引導業態升級,開封市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實踐探索,復興坊歷史風貌區在建筑修繕、環境提升后,通過房租和裝修補貼等方式,充分調動市場活力,引導更具特色的新業態入駐。目前,街區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公眾參與熱情高漲,新的業態陸續入駐復興坊,為復興坊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清新典雅的一束光書店,充滿藝術氣息的冑(zhou)十藝術沙龍,展示傳統手藝的“有料先生”,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復興坊歷史風貌區修復工作已初見成效,不僅使古城風貌增添新彩,歷史街巷更具活力,同時也為開封這座經濟欠發達的城市,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民生提振等工作方面探索了經驗。,結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