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16453
2023-11-22
14頁
85.19KB
1、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1總則31.1編制目的31.2編制依據31.3適用范圍31.4應急預案體系41.5應急工作原則42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42.1生產經營單位概況4主要產品: 家用燃氣表、工用燃氣表5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52.3事故的類型53組織機構及職責63.1應急組織體系63.2指揮機構及職責64預防與預警64.1危險源監控74.2預警行動74.3信息報告與處置75應急響應75.1響應分級75.2響應程序85.3應急結束86信息發布96.1新聞發言人962、.2信息發布原則96.3信息發布形式97后期處置97.1現場后期處置97.2情況報告97.3應急總結98保障措施108.1組織保障108.2應急物資裝備保障108.3經費保障108.4通信保障109培訓與演練109.1培訓109.2演練1010獎勵與處罰1110.1獎勵1110.2處罰1111附則1111.1應急預案備案1211.2預案修訂1211.3預案制定與解釋1211.4預案實施時間1212附件1212.1專項應急預案1212.2急救醫院1212.3應急工作通訊錄1212.4相關部門報警電話131總則1.1編制目的為加強本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理的綜合指揮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規范企業應急3、響應程序,確保在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能及時、有效地開展自救,實施應急救援,減少事故的危害和損失,保障職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促進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編寫此預案。1.2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以下可能發生的事故災難:(1)機械設備傷害事故;(2)火災、爆炸事故;(3)氧氣瓶氧氣泄漏或乙炔泄漏發生爆炸事故;(4)電氣事故;(5)廠房設施倒塌傷人事故;(6)中暑、窒息、急性中毒事故;(7)其他性質較為嚴重、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4、安全生產事故。1.4應急預案體系本企業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一個: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兩個:機械加工設備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5應急工作原則應急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基本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后,在保障應急救援人員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營救受傷人員,組織疏散或采取其他措施,有效保證其他員工的人身安全。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自身的安全防護,減少和消除事故造成的后果和影響。(2)統一指揮,分級5、負責。在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的組織協調下,各職能部門履行各自的職責和權限,負責有關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認真履行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健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3)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救援操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做好事故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事故風險評估、救援物資儲備、應急隊伍建設、應急裝備完善、定期維護等工作,提高企業應對各類事故的整體能力。2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2.1生產經營單位概況單位注冊地址:單位生產經營地址:從業人數6、: 人隸屬關系:區屬主要原材料: 鋁板、鐵板、塑膠材料、聚氨酯儀器儀表專用膠主要產品: 家用燃氣表、工用燃氣表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本企業屬于機械加工制造企業,集機械冷加工、電子組裝、塑膠產品組裝、成品裝箱、電供應為一體,存在生產環節多、工藝復雜等特點。廠區有機械加工設備、點焊設備、氣瓶、電路電線、紙箱較多,易引起事故發生。2.3事故的類型機械設備傷害事故因我廠使用的機械加工設備較多,包括各生產車間使用的沖床、壓機、剪板機、折彎機、點焊機等機床設備。如操作使用不當很可能對操作者本人或其他人造成傷害,加工件飛出、模具跌落造成人員傷害,刀具、刃具、壓機、剪板機傷人事故。電氣事故電工人員或操作工因操7、作不當可能發生觸電、電弧灼傷、電器短路起火等事故;電器設備及線路老化失修造成的電器設備絕緣破壞、漏電、電氣短路事故;或遭雷電襲擊、水災造成設備損壞等事故。氧氣瓶爆炸或氧氣泄露事故在進行焊接作業時常常要使用氧氣或乙炔氣等,而氧氣瓶、乙炔氣瓶因存放使用不當會造成氧氣泄漏或爆炸事故。電焊工作業時使用點焊機、氧氣罐、乙炔氣罐及焊槍等設備使用不當可能發生的燙傷、氣體爆炸或泄露事故。火災事故車間或辦公室使用的降溫設備(空調、電風扇)失火,或電焊設備因高溫使用不當發生火災事故;人為引起火災事故等。廠房設施倒塌傷人事故廠房設施因使用年久老化失修造成坍塌傷人事故等。其他事故在產品及其部件生產、加工、包裝、搬運過8、程中不慎倒塌或跌落造成人員傷害事故;因食物造成食品中毒事故等。3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3.2指揮機構及職責主要職責:(1)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2)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3)組織制訂、修改并審定簽發應急預案;(4)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工作;(5)收集現場信息,核實現場情況,針對事態發展制定和調整現場應急搶險方案;(6)負責整合調配現場應急資源;(7)及時、準確上報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分工:總指揮:指揮、協調全廠的應急救援。副總指揮:負責事故報警及報告,通報情況及事故處置工作的指揮。負責搶險搶修、醫療救護、搶救物資、供應運輸工作指揮。成員:負責治安、警9、戒、疏散和聯絡工作的指揮。負責搶救物資、供應和運輸工作的指揮。負責搶救傷員的指揮。負責切斷事故源和滅火的指揮。負責搶險搶修的指揮。4預防與預警4.1危險源監控企業按照有關要求健全危險源網絡管理體系,各生產車間認真做好本車間危險源辨識、評價和監控工作。特別加強對易發生事故的隱患和危險源的監控,及時核對監控信息,跟蹤整改情況;對可能引發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風險信息要及時上報企業領導;特別是不利于安全生產的情況,要及時上報,并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逐步惡化。4.2預警行動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后,要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解決方案,通知相關車間采取防范措施或啟動相應預案,及時10、通知集團公司相關部門。4.3信息報告與處置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通知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及相關成員。總指揮接到事故報告后,應于1小時內向集團公司及事故發生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有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集團公司及事故發生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有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報告事故的內容應當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概況;發生時間、地點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發生經過;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5應急響應511、.1響應分級企業三級應急響應本企業對安全生產事故實施三級應急響應。(1)I級應急響應:適用于一次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或危及2人以上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或社會危害及影響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2)II級應急響應:適用于一次造成1人以上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或危及1人以上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或公共危害較大的安全生產事故。(3)III級應急響應:適用于事故危害有擴大趨勢,可能出現危及2人以上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或可能造成影響公眾安全安全生產事故,事故狀態緊急或處于臨界狀態。啟動應急預案I、II級應急響應,企業針對事故性質、類型按安全生12、產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啟動相關的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控制事態發展;當難以控制緊急事態時,果斷報請當地應急救援機構實施外部緊急應急救援。III級以下應急響應由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情況及特點決定相應的應急響應狀態。現場應急救援要點按照先控制后消除,嚴防次生、衍生事故發生的要求,迅速展開現場應急救援,在發現第一時間報警、經濟處置、疏散人員、應急救援。現場應急救援指揮應急救援指揮以現場為主,所有應急隊伍和人員都必須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協同實施搶險和緊急處置行動;企業啟動應急預案后,應在安全位置迅速設立現場指揮部,判明情況,調集應急隊伍、裝備器材,組織、指揮事故應急搶險。5.2響應13、程序企業應急響應的過程可分為接警、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控制及救援行動、擴大應急響應和后期處置等步驟。應針對應急響應分步驟制定應急程序,并按事先制定程序指導各類生產事故的應急響應。各類型生產事故(如火災爆炸、氣體泄漏、物體打擊等)應按照專項應急預案的要求實施應急響應,在專項預案中應明確對次生事故的相關內容。當生產事故的事態無法有效控制時,應按照程序向上級應急機構請求擴大應急響應。5.3應急結束經過應急處置后,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確認滿足專項應急預案終止條件時,可下達應急結束的命令。6信息發布6.1新聞發言人(1)企業對外信息發布人由企業總經理擔任;(2)現場對外信息發布人由現場應急指揮部指定。614、.2信息發布原則發布的信息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內容詳實、及時準確。6.3信息發布形式信息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記者采訪、舉行信息發布會、向媒體提供信息稿件等。7后期處置7.1現場后期處置現場應急結束后,企業要實施現場保護,為事故調查、善后恢復做好準備。企業各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單位盡快做好各項后期處置工作。7.2情況報告事故現場應急結束后2天內企業向應急指揮部提交事故和現場應急工作書面報告。企業向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書面報告事故和應急工作情況。7.3應急總結應急終止后,現場應急指揮部編寫的應急總結至少包括以下內容:事故情況,包括發生地點、時間、波及范圍、損15、失、人員傷亡情況、事故發生初步原因;應急處置過程;處置過程中動用的資源;處置過程遇到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和吸取的教訓;對預案的修改意見。8保障措施8.1組織保障企業各職能部門應按照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和應急工作責任制,統一的指揮和工作協調機制;組織、訓練好專兼職應急隊伍。8.2應急物資裝備保障各職能部門及生產車間應根據應急預案,配置并完備應急搶險所需的通信工具、設施器具、急救物資等應急資源,并定期檢查維護,確保應急行動需要。8.3經費保障每年度須對應急體系建設、應急費用、維護配備應急設施設備和器材裝備急救物資等予以資金保證。8.4通信保障建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工作通信錄,明確企業16、應急工作上下通信方式、聯系部門和聯系人員,通信以電話聯系為主,書面報告用傳真或電子郵件形式傳遞,并用電話確認對方接收情況;聯系方式在應急預案中明確(以附表形式列出)。9培訓與演練9.1培訓勞動人事科制定企業應急培訓計劃,內容應包括: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人員名單;培訓地點等。9.2演練企業應急指揮中心每年組織一次安全生產事故的綜合應急演練。應急響應中心應做好演練方案的策劃,演練結束后做好總結。總結內容包括:參加演練的部門、人員和演練的地點;起止時間;演練項目和內容;演練過程中的環境條件;演練動用設備;演練效果;持續改進的建議;演練過程記錄的文字、音像資料等。10獎勵與處罰10.1獎勵在企業突17、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班組和個人,應根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1)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2)在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有功,使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3)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10.2處罰在企業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視情節輕重和危害后果,給予處分;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1)不按照規定制定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救援義務的;(2)不按照規定報告、通報安全生產事故真實情況的;(3)拒不執行應急18、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沒有履行職責的;(4)盜竊、挪用、貪污應急救援工作資金或者物資的;(5)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6)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7)有其他危害應急救援工作行為的。11附則11.1應急預案備案本預案發布后報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備案。11.2預案修訂(1)當生產場所、生產設備、生產工藝、技術規范、安全規程出現與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不能適用本預案時應修訂預案。(2)當出現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裝置時,應修訂預案;(3)當出現不可預見的安全生產事故,通過事故的調查、分析,屬于新衍生出的不可預見的安全生產事故時,應修訂預案。11.3預案制定與解釋企業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負責本預案的制定和解釋。11.4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12附件12.1專項應急預案機械加工設備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2.2急救醫院(1)腦外傷:醫院(2)骨折: 醫院(3)胸腔受傷: 胸科醫院(4)觸電傷害: 醫院 (5)燒傷、燙傷: 醫院12.3應急工作通訊錄12.4相關部門報警電話火警電話119 救護電話 120公安報警電話 110電線電纜急修 自來水公司急修 電話局急修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