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夏季“四防”應急預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16606
2023-11-22
13頁
63.96KB
1、煤礦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夏季“四防”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1 總則31.1 編制目的31.2 適用范圍31.3 應急預案體系31.4 應急工作原則32 危險性分析42.1概況42.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42.3危險目標的確定43 指揮機構及職責53.1 指揮部及設置53.2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指揮部職責53.2.1制訂、修改夏季“四防”應急救援預案。53.2.4向上級報告和向友鄰單位及時通報情況。53.3 職責分工54 預防與預警64.1 危險源監控64.2 預警及信息報告64.3預防64.3.32、移動工具、手持式電動工具應一機一閘一保護措施。74.3.6、班組要做好系統防雷、接地裝置測試,并做好記錄。75.1 響應分級75.2 響應程序75.3 響應結束86 信息發布87.1 應急預案的培訓97.2 預案的演練97.2.1為了提高職工對突發事故的應變能力,進行一次演練。97.3預案的演練總結98 獎懲99 事故處置方案99.1 火災處置方案109.1.5將受傷人員及時轉送醫院進行緊急救護。109.2 雨水處置方案119.2.2處理方法:119.3 雷擊處置方案119.4 中暑處置方案119.5機械傷害、觸電處置方案129.5.1輕傷事故129.5.2發生重傷事故129.5.3觸電1213、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進一步增強應對和防范事故風險和事故災難的能力,正確認識夏季“防雨、防汛、防雷擊、防暑降溫”工作的重要性,在事故、事件發生時,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本著“預防為先、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業主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特制訂本預案。1.2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哈拉溝煤礦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二區)施工現場應急救援工作,主要處理防雨、防汛、防雷擊、防暑降溫等事故事件,當出現重大傷亡事故或者超出本預案處理能力時,需及時匯報相關救援部門尋求支援。1.3 應急預案體系應急預案體系由綜合應急預案、現場處4、置方案、應急行動記錄等文件構成:(1)綜合應急預案該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處理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2)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3)應急行動記錄包括在應急行動期間所作的通信記錄、每一步應急行動的記錄等。1.4 應急工作原則應急工作應本著“預防為先、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具體為:(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工人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預防和事故,切實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5、量的骨干作用和施工人員的基礎作用。(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公司應急指揮部負責現場指揮應急救援工作。施工班組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3)快速響應,果斷處置。事故的發生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擴散和爆炸,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快速、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開展培訓教育,組織應急演練,做到常備不懈。2 危險性分析2.1概況施工人員共計150人,主要片區為劃分為:哈拉溝沉陷區綜合治理二區。2.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夏季高溫多雨,人員容易疲勞6、中暑;雨水容易沖垮砂地,造成滑坡、山洪,降水天氣對室外設備及配電系統易造成損壞;雷雨極端天氣增多,高空人員受到雷擊傷害;機械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車輛傷害、粉塵危害、噪聲振動、火災、爆炸等危險有害因素等。2.3危險目標的確定根據危險源和風險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場所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1#目標:雨水2#目標:雷擊3#目標:高溫4#目標:觸電3 指揮機構及職責3.1 指揮部及設置 成立夏季“四防”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轄搶險、醫療、運輸、警戒、通訊、分析組6個工作小組。發生事故時,以領導小組為基礎,設立夏季“四防”應急救援指揮部,由項目經理任總指揮,生產經理任副總指揮,負責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總指7、揮 :副總指揮:組 長:副組長:組 員:3.2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指揮部職責3.2.1制訂、修改夏季“四防”應急救援預案。3.2.2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進行訓練和學習,督促、檢查做好各項救援準備工作。3.2.3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信號,組織指揮應急救援隊伍和全廠的應急救援行動,必要時請有關單位支援。3.2.4向上級報告和向友鄰單位及時通報情況。3.2.5組織調查、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總結、吸取事故應急救援的經驗教訓。3.3 職責分工3.3.1總指揮職責:發生重大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指令;組織指揮應急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8、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等。3.3.2副總指揮職責: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時代替總指揮進行現場指揮。3.3.3搶險組職責:負責搶險搶修、滅火、搜救傷員等工作。3.3.4醫療組職責:負責傷員現場救護、洗消工作。3.3.5運輸組職責:負責運送傷員,保障救援物資供給等工作。3.3.6警戒組職責:負責治安、警戒、疏散、巡邏檢查。3.3.7通訊組職責:負責對外報警,對內下達指揮部救援命令等工作。4 預防與預警4.1 危險源監控 全體員工在思想、行動上高度重視,統一指揮,及時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資源,迅速實施有組織的預防和控制,最大限度減少可能造成的損失、事故,加強日常巡查、9、定期檢查,及時發現隱患并整改,檢修做好風險辨識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確保夏季安全。4.2 預警及信息報告4.2.1班組將用于夏季“四防”的物資齊全,器材始終處于完好狀態。4.2.2普通事故、故障、事件,事發班組可直接解決的,由現場指揮人員直接解決,事后依據相關程序做好記錄并即時向項目公司匯報。4.2.3較大事故現場人員無法直接解決但班組內部可以解決的,現場人員應及時通知班組長,由班組長組織力量解決。4.2.4較大以上事故,班組內部力量無法完全解決的,在組織力量延緩事故發展的同時,及時匯報公司有關部門前來救援。4.3預防4.3.1各班組組長為各突擊隊應急第一責任人,在雨季來臨前對現場所有室外設備及10、配電系統進行防雨、防雷擊及接地情況進行排查、整改,徹底檢查露天設備,確保設備有效防雨、防雷。4.3.2天氣高溫、潮濕、多雨,電器線路及設施絕緣性能降低,易發生漏電,無關人員應遠離帶電設施。4.3.3移動工具、手持式電動工具應一機一閘一保護措施。4.3.4將夏季“四防”工作作為各工序交接的一項主要內容;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小事不過班,大事不過天,并做好相應記錄,班組不能處理的,應及時匯報公司值班人員和相關領導。4.3.5健全班組夏季四防物資臺帳:扎線、塑料紙、防水膠布、應急燈、手電筒、雨衣、雨靴及急救藥品等。4.3.6、班組要做好系統防雷、接地裝置測試,并做好記錄。4.3.7室內遇雷時,不要觸11、摸或靠近防雷引下線、自來水管等管線;不要靠近建筑物的外墻及電氣設備,雷電過大時,禁止在室內沖涼,以防觸電危險。雷電的防護不要在曠野將帶金屬物品扛在肩上或高過頭頂。4.3.8進入工作場所勞動防護用品穿戴齊全,工器具齊全、完好,持證上崗,必須兩人以上,一人操作,一人監護,監護人員必須處在能看到操作人員的安全位置,工作人員應熟悉應急救援預案。4.3.9出現意外情況時立即按照程序上報并按照預案執行,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人、物達到安全狀態,同時啟動班組預案。5.1 響應分級級響應:如雨水進設備影響運行、人員輕度中暑等較輕事故時;可由現場指揮人員直接解決,啟動本班組預案,事后依照相關程序向車間匯報并記錄。12、級響應:由各種原因造成的電氣傷害、機械傷害火災爆炸、大面積泄露、人員中毒、自然災害、出現人員傷亡等較嚴重事故時,啟動級預案響應,部分或全部應急機構人員參與救援工作,并視情況報告相關部門組織。5.2 響應程序5.2.1事故、事件發生后,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采取措施處理,若自己無法解決險情應立馬脫離現場并迅速報告應急救援指揮部。5.2.2. 總指揮根據事故報告立即到現場進行指揮(總指揮不在現場由副總指揮負責指揮)。指揮、組織事故點人員撤離,同時發出警報,指揮、引導有關人員向上側風向或兩側安全地帶疏散、撤離。同時,根據事態的發展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必要時請求增援。 分析組及時查找事故所在位置相關資13、料,分析判斷事故走向,協助總指揮下達救援指令。 通訊組及時向救援小組傳達救援指令,視險情需要撥打相關報警電話,并到明顯位置引導救援人員設備。 搶險組按照應急救援程序采用適當救援工具進行搶險救援工作。若事故擴大,超出車間應急救援能力,應及時撤離應急人員以及下風向人群至安全距離。 警戒組依據可能發生的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劃定危險區,對事故現場周邊區域進行隔離、人員疏散和交通疏導5.2.7. 醫療組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做好自身及傷員的個體防護,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 運輸組負責運送傷員及相關救援物資。 事故發生后,項目經理立即采取措施根據事故處理有關原則對事故現場進行現場保護工作,等待有關部門14、開展事故調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進一步擴大。5.3 響應結束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由公司與相關人員組成事故調查小組,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制定防范措施,等到正式確定事故求援工作結束,通知人員事故危險狀態已解除。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在事故事件救援工作結束發布通知正式確定應急響應工作的結束。6 信息發布6.1 事故發生后,由事故現場指揮部向公司及班組人員通報事故信息。事故信息發布要及時、準確,不得瞞報漏報。6.2 事故救援結束后,由總指揮發布命令解除救援指令,副總指揮協助進行事故后果影響消除,恢復生產秩序,并對班組應急救援能力進行評估及應急救援預案的修訂等工作。7.1 應急預案的培訓7.1.1為提高15、應急能力,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或消防安全知識教育,每月開展崗位應急演練,以提高員工應急救援和自救的能力,學習應急救援指揮和應急救援現場搶救的相關知識,確保事故發生時遇火災不慌,臨陣不亂,提正確判斷,正確處理能力,定期組織安全培訓,熟悉各種應急處置技術。7.1.2.培訓內容為首先要掌握危險源的控制和處理,并熟悉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和本班組應急處置方案,熟記防護用品設施數量,有效位置和器材的使用方法等。7.1.3其次應了解相關的法規教育、怎樣使用119、110、120急救電話等報警電話。7.2 預案的演練7.2.1為了提高職工對突發事故的應變能力,進行一次演練。7.2.2提出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的演練方16、案,組織實施,以提高員工的應急救援技能和消防救護能力。并對在演習、競賽中表現突出者和成績優良的員工給予相應獎勵,以此來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及處事應變能力。7.3預案的演練總結 預案演練結束后,應進行總結,對演練的實戰性、科學性、針對性、可行性以及指揮的協調性進行評估,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訂整改措施,并提出預案的修改意見。8 獎懲 對在事故救援過程中表現突出的部門和個人,指揮部應該酌情對其嘉獎,對遲遲未趕赴事故現場參與救援工作的班組和個人,指揮部將酌情采取懲罰措施,懲罰措施有口頭批評、通報批評、罰款等。9 事故處置方案9.1 火災處置方案9.1.1初起火災,現場人員應就近取材,進行現場自救、撲救;17、控制火勢蔓延。必要時,應切斷電源,防止觸電。9.1.2自救、撲救火災時,應區別不同情況、場所,使用不同的滅火器材。9.1.2.1 撲救電器火災時,應使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嚴禁用水或泡沫滅火器,防止觸電。9.1.2.2 撲滅油類、危化品火災時,應使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者泡沫滅火器。9.1.3遇有火勢較大或者有人員受傷時,現場人員在組織自救的同時,應及時撥打火警電話“119”、急救中心電話“120”或公安指揮中心電話“110”求得外部支援;求援時必須講明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聯系電話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上接警。9.1.4火災的自救與逃生;火災最初五分鐘是最佳逃生時機,首18、先應躲避濃煙,能向下跑的決不能向上跑;其次是躲避大火,不能一下就打開安全門,要用手背試一試門面的溫度不高時再打開門。然后撤離到安全地帶。9.1.5將受傷人員及時轉送醫院進行緊急救護。9.1.6將信息迅速傳遞給公司;傳遞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9.1.7公司接到應急信息后應立即核實現場的處置情況,組織有關人員或應急隊伍趕赴現場。9.1.8應急隊伍到達現場后,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人統一指揮,按分工要求進行疏散人員,搶救物質,盡可能減少生命財產損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對區域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19、9.1.9火災撲滅后,起火單位應保護好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并如實提供火災事故的情況。協助消防部門認定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直接責任。9.1.10應急信息的對外傳遞由指揮部按照規定的上報程序執行。9.2 雨水處置方案9.2.1現象:降水量太大,伴有大風天氣時,室外設備及配電容易吹倒及進水;施工現場的輕質材料容易北風刮起,損壞現場物品或傷人。 9.2.2處理方法:A啟動本班組預案,召集“四防”突擊隊進行整改,組織人員對現場總電源進行切斷,設備及配電進行加固支撐,采取防倒措施。B組織突擊隊員用防雨布蓋住裸露在外的設備和設備電源開關,防止進水造成事故。C特別對基坑底部的腳手架的管理,用沙袋構筑20、防止積水屏障,雨水多時啟動潛水泵使排水暢通,做到小雨無積水,大雨能排走。D雷雨天氣時加強巡檢,現場輕質材料全部采取壓蓋措施,并且禁止人員從高層建筑物下面通行,防止飄物傷人。9.3 雷擊處置方案9.3.1立即訊問崗位情況并報領導小組。90.3.2啟動各班組應急救援預案。9.3.3對發生雷擊員工的急救工作,搶救方法采用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摩,及時報警并送被雷擊者到醫院搶救。9.3.4雷雨天氣時,值班人員應檢查塔吊及配電箱避雷接地,確保處于良好狀態,以防雷擊,并負責做好雨后巡檢、匯報與處理工作。9.4 中暑處置方案9.4.1發現中暑患者,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有條件時,可用電扇通風21、或空調降溫。促進散熱讓病人平臥,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按摩軀干和四肢的皮膚肌肉,加速外周血液循環,促進散熱。9.4.2嚴重者需撥打120對重度中暑者,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時,應立即撥打120,將患者迅速送往醫院急診科治療。9.5機械傷害、觸電處置方案9.5.1輕傷事故a、立即關閉運轉機械,保護現場,向應急小組匯報。b、對傷者同時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臨時措施。c、盡快將傷者送醫院進行防感染和防破傷風處理,或根據醫囑作進一步檢查。9.5.2發生重傷事故a、立即關閉運轉機械,保護現場,及時向現場應急指揮小組及有關部門匯報,應急指揮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b、立即對傷22、者進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臨時措施,防止傷情惡化。如有斷肢等情況,及時用干凈毛巾、手絹、布片包好,放在無裂紋的塑料袋或膠皮袋內,袋口扎緊,在口袋周圍放置冰塊、雪糕等降溫物品,不得在斷肢處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c、迅速撥打120求救和送附近醫院急救,斷肢隨傷員一起運送。9.5.3觸電1、立即切斷電源,或用不導電物體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傷員盡快脫離電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觸觸電傷員,防止自身觸電而影響搶救工作的進行。 2、當傷員脫離電源后,應立即檢查傷員全身情況,特別是呼吸和心跳,發現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就地搶救。 (1)輕癥: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傷員就地平臥,23、嚴密觀察,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防止繼發休克或心衰。 (2)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臥解松衣扣,通暢氣道,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有條件的可氣管插管,加壓氧氣人工呼吸。亦可針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或給予呼吸興奮劑(如山梗菜堿、咖啡因、可拉明)。 (3)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應立即作胸外心臟按壓。 (4)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則應在人工呼吸的同時施行胸外心臟按壓,以建立呼吸和循環,恢復全身器官的氧供應。現場搶救最好能兩人分別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以1:5的比例進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臟按壓5次。如現場搶救僅有1人,用15:2的比例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臟按壓15次,再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進行,搶救一定要堅持到底。 (5)處理電擊傷時,應注意有無其他損傷。如觸電后彈離電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并發顱腦外傷、血氣胸、內臟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如有外傷、灼傷均需同時處理。 (6)現場搶救中,不要隨意移動傷員,若確需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秒。移動傷員或將其送醫院,除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外,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在醫院醫務人員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建筑施工
上傳時間:2024-10-30
10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