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公寓工程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16773
2023-11-22
22頁
124.67KB
1、超高層公寓工程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31、適用范圍32、編制目的33、編制依據36、周邊環境、社區情況47、危險源的分布情況49、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59.1、指揮部成立高空作業施工安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59.2、職責52、千方百計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10.1、常備急救裝備610.3、聯絡方法61、電話聯系62、網絡聯系:通過因特網聯系。611、應急救援隊伍的任務和訓練611.1、應急救援隊伍建立611.2、應急救援隊伍任務72、應急救援隊伍的2、基本任務:711.3、應急救援隊伍訓練71、應急訓練的基本任務是:72、應急訓練的主要目的:7(6)改善各種反應人員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協調水平;8(8)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83、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和基本內容:84、應急救援演習8(1) 目的:9(2)演習類型9(3)演習的方法和內容912、預防事故措施1012.1、高處作業基本概念1012.2、高處作業預防事故措施107、酒后嚴禁高處作業。1013、事故處理1113.1、事故上報122、事故上報程序123、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原則134、事故調查處理程序:135、傷亡事故調查組職責136、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內容14(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13、47、事故處理148、應當歸檔的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1614、工程搶險、搶修172、常備物品17(1)現場急救概念18(2)急救步驟185、施工現場事故急救處理辦法19(1)止血19(2)包扎、固定19(3)搬運1916、緊急安全疏散2017、社會支援2017.1、社會支援國家聯絡體系圖見圖12017.3、社會支援電話:21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1、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xxSOHO及地下室項目施工高空作業中發生的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2、編制目的為了防止和減少房屋施工高空墜落事故中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及進一步好轉以及總結安全生產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問題和工4、作重點,提出預防事故的思路和辦法,全面貫徹“安全發展,生命至上”的方針,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救援措施,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本預案。3、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指南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知識4、應急救援原則1、常備不懈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3、迅速、準確5、工程基本情況xx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總承包施工的xxSOHO及地下室工程是由xx置地(xx)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高檔住宅小區,位于xx市xx。本工程由一棟超高層公寓組成,總建筑面積9.7萬平米,地上55層,地下3層。6、周邊環境、社區情況本段地勢平坦,線路在5、新xx大道和xx山路交叉路口,xx旁,區域內主要為小區、商場、商業街、公園。7、危險源的分布情況本指揮部管段范圍內高空作業施工安全事故危險源主要分布情況:1、墩臺身施工2、中高空作業3、架梁作業4、機電安裝作業架5、附著式腳手架8、專家咨詢系統聘請相關專家及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咨詢小組,對我部的安全生產管理進行咨詢與指導。并和xx市人民醫院建立救援聯絡,負責我單位傷害事故的救援咨詢和指導工作。同時,建立和xx市消防、派出所的聯系,定期聘請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來我單位進行高處墜落事故的預防以及其他有關安全生產方面問題的指導。9、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9.1、指揮部成立高空作業施工安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6、組長:副組長:成員: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聯系電話:9.2、職責指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在接到事故報告后:1、根據應急救援預案和事故的具體情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2、千方百計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3、嚴格執行有關救護規程和規定,嚴禁救護過程中的違章指揮和冒險作業,避免救護中的二次傷亡和財產損失;4、要保護好事故現場,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10、裝備及通訊網絡和聯絡方法10.1、常備急救裝備1、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冰袋、各種消毒液及物品、一次性注射器及輸液裝置、急救包、擔架、止血帶、氧氣袋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或石膏繃帶等。2、通訊裝備:指揮部和各經理部配7、備手機和固定電話,并配備電腦、打印機和建立寬帶網絡。10.3、聯絡方法1、電話聯系指揮部:2、網絡聯系:通過因特網聯系。3、手機聯系:指揮部應急反應聯系方式:詳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總預案)中.11、應急救援隊伍的任務和訓練11.1、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各經理部都必須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織機構和救援隊伍。11.2、應急救援隊伍任務1、當發生突發性重大安全事故時,應急救援隊伍要通過事前計劃和制定的應急救援措施,利用一切力量迅速控制事故的發展并盡可能排除事故,救援和保護好現場人員和場外人員的生命安全,將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至最小限度。2、應急救援隊伍的基本任務:(1)立即組織營8、救受害人員;(2)指導群眾防護,組織群眾撤離;(3)迅速控制危險源,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驗、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4)做好現場清潔,消除危害后果;(5)向有關部門和媒介提供詳實情況;(6)保存有關記錄及實物,為后面事故調查工作做準備;(7)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11.3、應急救援隊伍訓練1、應急訓練的基本任務是:鍛煉和提高救援隊伍在突發事故情況下的快速搶險堵源、及時營救傷員、正確指導和幫助群眾防護和撤離、有效消除危害后果、開展現場急救和傷員轉送等應急救援技能和應急反應綜合素質,有效降低事故危害,減少事故損失。2、應急訓練的主要目的:(1)測試預案和程序的充分9、程度,在事故發生前暴露預案和程序的缺點;(2)測試緊急裝置、設備及物質資源供應,辯識出缺乏的資源(包括人力和設備);(3)提高現場內、外的應急部門的協調能力;(4)判別和改正預案的缺陷;(5)提高公眾應急意識,在單位應急管理的能力方面獲得大眾的認可和信心;(6)改善各種反應人員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協調水平;(7)明確每個人各自崗位和職責,增強應急反應人員的熟練性和信心;(8)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3、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和基本內容:各單位要采取講座、模擬、自學、小組受訓、受訓者和教師互動和考試等方法,對應急救援隊伍進行培訓。要針對不同水平的應急救援人員分別培訓。培訓基本內容:(1)報警(2)疏散(310、)救援(4)指揮和配合4、應急救援演習(1) 目的:應急救援演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救援隊伍間的協同救援水平和實戰能力,檢驗應急救援綜合能力和運作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改正,提高應急救援的實戰水平。(2)演習類型基礎演習專業演習戰術演習自選科目演習(3)演習的方法和內容單項演習:a通信聯絡、通知、報告程序演練b人員集中清點裝備及物資器材到位(裝車)演練c防護行動演練d醫療救護行動演練e消防行動演練f公眾信息傳播演練組合演習;全面演習(綜合演習)。演習的時間:各單位每年至少應進行一次應急演練,演練時,要精心設計,精心準備,模擬實際施工流程,安排多種復雜情況。要通過演練,提高各級負責人的組織指揮能力11、和職工的搶險救援能力,完善應急組織和預案。12、預防事故措施12.1、高處作業基本概念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12.2、高處作業預防事故措施1、高處作業的安全規定和技術措施以及所需的料具,必須列入該項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2、工程施工負責人應對工程的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負責并建立相應的責任制。3、施工前,應逐級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及交底。并落實所有的安全技術措施和勞動防護用品,未經落實不得進行施工。4、高處作業中的安全標志、工具、儀表、電氣設施和各種設備,必須在施工前加以檢查,確認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5、從事高處作業人員必須定期(一般一年一次)進12、行身體檢查,凡患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貧血病、癲癇病、四肢有殘缺以及其他不適于高處作業者不得從事高處作業。6、高處作業人員衣著要靈便。禁止赤腳、穿硬底鞋、高跟鞋、帶釘易滑鞋、拖鞋及赤臂裸身從事高處作業。7、酒后嚴禁高處作業。8、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正確使用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等防護用品,并定期進行檢查認定。9、高處作業應配置對講機或規定旗語、哨音作為上下聯系信號,并有專人負責。禁止多人亂喊,以免誤操作發生事故。10、高處作業場所所有可能墜落的物體,應一律給予固定或拆除。所有對象均應安放平穩并不得妨礙裝卸和通行。工具使用后應隨手放入工具袋內。傳遞工具、零件、材料時,禁止拋擲。拆卸下來的對13、象及余料、廢料,應及時清理運走。作業通道、工作平臺或登高工具,應隨時清理干凈。11、遇有六級(含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露天懸空和攀登從事高處作業。不得已需要進行雨天高處作業時,必須有可靠的防范措施。12、高處作業安全設施,如受到臺風暴雨襲擊后,應逐一進行檢查。如發生松動、變形、損壞、脫落、漏雨、漏電等不安全現象時,應立即修復完善。有嚴重危險的,應立即拆除,并重新設置。13、所以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標志等不得損壞或擅自移動和拆除,如因作業需要拆除、移動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標志時,必須經現場施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措施后,方可拆除。事后應及時恢復。14、在白天或夜間施工的高處作業場所,必14、須要有足夠的照明,如光線較差時,應加強照明,并有足夠的光照度。15、施工中,對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設施發現有缺陷或隱患時,必須立即報告,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13、事故處理13.1、事故上報1、事故上報必須實行系統上報制度,即事故工點第一管理者必須立即向各自經理部第一負責人報告,安全人員必須向指揮部安質科報告,調度人員必須向指揮部調度報告,確保各系統信息及時、準確,為事故處理和消除損失的擴大贏得時間,指揮部將在1小時內及時上報公司和當地安監局。2、事故上報程序(1)工程安全事故上報程序事故程度傷亡情況上報時間報告程序(逐級上報)重傷人身局部或完全喪失勞動力立即(2小時內)15、指揮部、公司死亡1次死亡1-2人立即(1小時內)指揮部、公司、安監局較大傷亡1次死亡3-9或重傷10人以上立即(半小時內)指揮部、公司、安監局重大傷亡1次死亡10人及以上立即(半小時內)指揮部、公司、安監局(2)交通事故上報程序事故程度上報時間報告程序(逐級上報)交警部門責任認定時間一般事故12小時內立即報告當地交警、指揮部15天重大事故立即(6小時內)立即報告當地交警、指揮部20天特大事故立即(半小時內)立即報告當地交警、指揮部20天3、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原則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及時準確。4、事故調查處理程序:組織調查組,明確任務,進行分工,盡快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在調查基礎上,分析事故原16、因,提出防范措施。分清責任,對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填寫調查報告書,結案歸檔。傷亡事故發生后,應按照“四不放過”原則,盡快進行調查處理,以便弄清情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吸取教訓、采取措施、改進工作,并使領導和職工群眾從中受到教育,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在調查時,要全面細致查看現場,聽取當事者、知情人、見證人和基層領導的陳述;要注意發現痕跡,廣泛收集物證;要做詳細記錄,進行拍照、畫圖和錄象;要及時了解醫療部門對傷亡情況的報告;要組織計劃、物資、財會部門提出經濟損失的分析報告;根據需要,向有關部門索取與事故有關的生產、技術、設備的資料;組織技術鑒定和模擬試驗等等。5、傷亡事故調查組職責(1)查明傷17、亡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和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2)確定傷亡事故的性質和責任者;(3)提出對傷亡事故有關責任單位或責任者處理依據和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議;(4)向派出調查組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交調查組成員簽名的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6、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內容(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2)發生事故的單位(包括單位名稱、所在地址、隸屬關系等)和與發生事故有關的單位及有關的人員;(3)事故的人員傷亡情況和經濟損失情況;(4)事故的經過及事故原因分析;(5)事故責任認定及對責任者(責任單位及責任人)處理建議;(6)整頓和防范措施;(7)調查組負責人及調查組成員名單(簽名),必要時在事故調18、查報告書中還應附相應的科學鑒定資料。7、事故處理(1)在處理事故時,應結合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規定,分清事故的責任,對責任者進行嚴肅處理。(2)凡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主要應當追究有關領導和管理者的責任:安全工作無人負責,安全管理混亂;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健全,職工無章可循;沒有按規定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工人未經工種考試合格就上崗操作;不按規定提取、使用安全技術措施經費;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和技術改造項目不執行“三同時”規定;在推行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中沒有勞動安全衛生內容要求和相應措施;設備超過檢修、檢驗、使用期,超負荷以及帶病運轉;不積極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19、誤。(3)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主要應追究直接責任者和主要責任者的責任: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冒險作業;玩忽職守,違反安全生產責任制,違反勞動紀律;發現有發生事故危險的緊急情況,既不報告又不采取措施;擅自使用機器設備、擅自更改、拆除、毀壞、挪用安全裝置和設備;不按規定穿戴、使用防護服裝和用具;設計、施工錯誤。(4)發生下列情況時,應對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事故發生后,有意破壞事故現場,或對事故隱瞞不報,虛報或故意拖延報告;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調查或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事故發生后,不積極組織搶救和搶救不力,以至增加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事故調20、查中,隱瞞事故真相、弄虛作假,甚至嫁禍于人;事故發生后,不認真吸取教訓,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類事故重復發生;非法制造、安裝、檢修特種設備而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5)在調查、處理傷亡事故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打擊報復的,由所在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6)在事故查處過程中,對事故責任者要根據情節和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教育和給予經濟處罰、紀律處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7)要認真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根據國家的政策對傷亡人員及其家屬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在經濟上給予幫助。8、應當歸檔的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1)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2)職工死亡、21、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及批復材料(3)現場調查記錄、圖紙、照片(4)技術鑒定和試驗報告(5)物證、人證材料(6)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材料(7)事故責任者的自述材料(8)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的診斷證書(9)發生事故時的工藝條件、操作情況和設計資料(10)處分決定和受處分人員的檢查材料(11)有關事故的通報、簡報及文件(12)注明參加事故調查組的人員姓名、職務、單位(13)事故處理批復機關的批復意見(14)有關事故的資料,除了文字資料外,還包括照(圖)片、磁盤及縮微膠片等14、工程搶險、搶修當工程發生險情后,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工程的搶險搶修,及時排除險情,要防止事故的擴大,減少22、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15、現場醫療救護1、應急電話救護電話:1202、常備物品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冰袋、各種消毒液及物品、一次性注射器及輸液裝置。急救包、擔架、止血帶、氧氣袋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或石膏繃帶等。3、各施工現場還應配備各種常用急救藥品及消毒用品。4、施工現場急救概念和急救步驟(1)現場急救概念現場急救:就是應用急救知識和最簡單的急救技術進行現場初級救生,最大程度地穩定傷病員的傷、病情,減少并發癥,維持傷病員的最基本的生命體征。現場急救是否及時和正確,關系到傷病員生命和傷害的結果。現場急救工作,還為下一步全面治療救治作了必要處理和準備。不少嚴重工傷和疾病,只有現場先進行正確的急救23、,及時做好傷病員轉送醫院的工作,途中給予必須的監護,并將傷病情,以及現場救治的經過,反映給接診醫生,保持急救的連續性,才可望提高一些危重傷員的生存率。傷病員才有生命的希望。如果坐等救護車或直接把傷病員送入醫院,則會由于浪費了最關鍵的搶救時間,而使傷病員的生命喪失。(2)急救步驟急救是對傷病員提供緊急的監護和救治,給傷病員以最大生存機會,急救一定要遵循以下四個急救步驟: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時要確保對你,傷病員或其他人無任何危險,迅速使傷病員脫離危險場所,尤其在施工現場,更是如此。初步檢查傷病員,判斷其神志、氣管、呼吸循環是否有問題,必要時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和監護,使傷病員保持呼吸道暢通,視情況采取有24、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傷口、固定、保存好斷離的器官或組織、預防感染、止疼等措施。同步呼救。在施救的同時,另派人撥通120,通知救護人員和車輛,并繼續進行施救,一直要堅持到救護人員或其他施救者到達現場接替為止。此時還應反映傷病員的傷病情和簡單的救治過程。如果沒有發現危及傷病員的體征,可作第二次檢查,以免遺漏其他的損傷、骨折和病變。這樣有利于現場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穩定病情,降低病發癥和傷殘率。5、施工現場事故急救處理辦法(1)止血壓迫止血法:先抬高傷肢,然后用消毒紗布或棉墊覆蓋在傷口表面,在現場可用清潔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織品代替,再用繃帶或布條加壓包扎止血。指壓動脈出血近心端止血法:按出血部位分25、別采用指壓面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股動脈、脛前后動脈止血法。該方法簡便、迅速有效,但不持久。(2)包扎、固定創傷處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潔的醫用紗布覆蓋,再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在肢體骨折時,又可借助繃帶包扎夾板來固定受傷部位上下兩個關節,減少損傷,減少疼痛,預防休克。(3)搬運經現場止血、包扎、固定后的傷員,應盡快正確的搬運送醫院。在搬運嚴重創傷伴有大出血或已休克的傷員時,要平臥運送傷員,頭部可放置冰袋,路途中要盡量避免震蕩。在搬運高處墜落傷員時,若有脊椎損傷可能,一定要使傷員平臥在硬板上搬運,切忌只抬傷員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傷員。否則將造成嚴重的后果、甚至死亡。16、緊急安全疏散施工現場應設26、立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走道、緩降器、救生袋、救生滑梯等,要教育和培訓從業人員學會自救和求救的方法。發生安全事故時,一定要努力保護自己或他人的寶貴生命。各級領導和救護組要組織好救護工作,要選擇現成的疏散通道和設施,做到盡快疏散人員和設備。如遇到不能處理的緊急情況,要立即報警請求社會支援。17、社會支援17.1、社會支援國家聯絡體系圖見圖1圖1社會支援連絡體系圖17.2、發生事故后,如遇到不能處理的緊急情況以及為了最快、最有效、最大限度的搶救、救護傷員,要立即報警和聯系社會組織機構請求社會支援。建立與公司本部和當地相關單位的社會支援連絡體系,保證在突發安全事故后能使傷員得到急時的搶救和治療,將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17.3、社會支援電話:火警電話:119匪警電話:110救護電話:120交通事故求救電話: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