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壓力管道設備安全事故應急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16813
2023-11-22
11頁
41KB
1、鍋爐壓力管道設備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1.總則31.4響應級別32.應急處理機構和職責43.壓力管道設備概況及分布63.1壓力管道的基本概況64.危險性因素的分析64.1危險目標的確定61號目標:壓力容器工作壓力超出常壓,出現事故會出現泄漏。65.1壓力管道按規定進行強制定期檢驗。75.5嚴格控制壓力管道的操作工藝指標(溫度、壓力、)。75.11壓力管道內部有壓力時,不得進行任何修理。86.事故報告程序及內容86.2壓力管道發生泄漏的事故處置86.3事故報告的內容應包括:96.4傷員救2、護97.事故應急的終止程序97.1事故結束時:98.壓力管道設備應急預案的管理108.2應急預案制定后,應按規定發布。109 .壓力管道設備應急預案的監督與考核1110.附則11 1.總則1.1 依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第373號令)和鍋爐壓力容器和特種設備安全事故處理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第2號令)的要求,制定本預案。1.2 特種設備指由國家認定的因設備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容易發生事故,并且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人身及傷亡重大經濟損失的危險性較大的設備,包括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等。1.3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壓力管道事故的報告、調查、3、處理以及事故的統計、分析。1.4響應級別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0(含30人,下同)以上,或者受傷(包括急性中毒,下同)10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設備事故;(響應級別:公司級)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0-29人,或者受傷50-99人,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1000萬元的設備事故;(響應級別:公司級)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9人,或者受傷20-49人,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500萬元的設備事故;(響應級別:公司級)嚴重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2人,或者受傷19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100萬元的設備事故;(響應級別:公司級)一般事故:是指無人員傷亡,設備損壞不4、能正常運行,且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下的設備事故;(響應級別:公司級)、級事故由公司負責處理,級由發生事故單位負責處理。1.5壓力管道設備事故預案工作的核心就是依法管理,保持高度警惕,預防各類事故發生,保證此設備安全平穩及長周期的運行。1.6壓力管道的事故發生后,應該按照規定啟動事故預案,采取措施搶救人員和防止事故擴大,同時做好現場物件、痕跡的保護。2.應急處理機構和職責2.1成立壓力管道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作為我廠應急處理壓力管道設備事故的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壓力管道設備事故的應急搶險救援處理工作。壓力管道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管網科壓力管道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廠長、書記副5、組長:主管設備副廠長成員:黨委工作部、廠工會、廠辦室、生產計劃科、財務科、機動能源科、安全環???、維修車間、事故車間;各壓力管道使用車間相應成立壓力管道設備事故應急處理小組,參與現場搶險救援工作,所有小組成員必須保證24小時通信暢通。 2.2壓力管道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 組織指揮壓力管道設備使用車間對事故現場應急搶險救援,控制事故蔓延和擴大;核實現場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失情況,及時向上級匯報搶險救援工作及事故應急處理的進展情況; 落實領導小組部署的有關搶險救援措施。 2.3組長的主要職責 負責召集、協調各有關部門和壓力管道設備使用車間的現場負責人研究現場救援方案,制定具體救援措施; 負責6、指揮現場應急救援工作。 2.4副組長的職責:負責組織實施具體搶險救援工作。2.5成員單位職責黨委工作部:監督、協調各科室及相關車間對應急搶險救援工作的開展,同時作好治安工作。廠工會:掌握人員傷亡情況,及時與職工醫院急救中心取得聯系。廠辦室:協助解決、調配應急救緩工作所需的車輛。生產科:組織相關車間恢復正常生產。財務科:及時做好評估損失資產及理賠工作。安全環保科: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工作、人員事故調查分析及善后處理工作,協助設備使用車間制定現場應急救援安全措施。2.6壓力容器的使用車間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包括事故的應急、調查、處理和預防管理。3.壓力管道設備概況及7、分布3.1壓力管道的基本概況壓力管道:分布在人行道旁綠化帶內。4.危險性因素的分析4.1危險目標的確定根據壓力管道使用的可能發生事故及可能引起的后果,確定應急救援危險目標,按危險性的大小依次排為:1號目標:壓力容器工作壓力超出常壓,出現事故會出現泄漏。2號目標:壓力管道工作壓力超出常壓,出現事故會發生泄漏,但事故影響范圍較小。壓力管道的重要設備的最主要特點是承壓,如果設備有缺陷,安裝不合格,或者失檢、失修、使用操作不當,就會發生泄漏事故。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不良影響,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甚至危及社會的安定,造成設備和建筑物嚴重破壞,人員傷亡、停工、停產和重大財產損失。5.預防事故的8、措施5.1壓力管道按規定進行強制定期檢驗。5.2壓力管道的安裝應由具有相關安裝資質的施工單位承擔,運行過程中按規定進行定期維保。5.3在工藝操作規程和崗位操作規程中,明確提出壓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其內容包括:壓力管道的崗位操作法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壓力管道的操作工藝指標(含最高工作壓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溫度)。壓力管道運行中重點檢查的項目和部位,運行中可能出現的異?,F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緊急情況的處置和報告程序。5.4認真執行巡回檢查制度,特別是重點壓力容器設備的檢查,隨時監視壓力容器工作狀態, 需要排污、排水的要定時排放,排放時做好監控,認真做好記錄。5.5嚴格控制壓力管道的操作工藝指標(溫度9、壓力、)。5.6壓力管道發生下列異?,F象之一時,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壓力管道工作壓力、介質溫度或壁溫超過規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壓力管道的主要受壓元件發生裂縫、鼓包、變形、泄漏危急安全的現象。 安全附件失效。接管、緊固件損壞、難以保證安全運行。發生火災直接威脅到壓力管道安全運行。壓力管道壓力超過規定, 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壓力管道與管道發生嚴重振動,危及安全運行。5.7從事壓力管道的施工單位必須持有相應施工等級資格證書。5.8任何個人無權決定在壓力管道上開孔和施焊。5.9需要修復的壓力管道(受壓元件)及較大故障的處理,報裝備能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做出鑒定后提出維修意10、見,由資質單位進行實施。5.10壓力管道正常的維修(非受壓部件、更換安全附件)時,由維修車間維修人員進行,完畢后由車間專業管理人員驗收。5.11壓力管道內部有壓力時,不得進行任何修理。5.12特種設備出現故障時,崗位人員并及時向車間主管領導匯報。5.13在疏散人員時,要統一指揮,采取安全可靠的方法。救援人員要責任明確,監護人、聯絡人必須專人負責。6.事故報告程序及內容6.1處置方案包括通訊聯絡、搶險搶救、醫療救護、傷員轉送、人員疏散、生產系統指揮、上報聯系、救援行動方案均按基本預案執行。6.2壓力管道發生泄漏的事故處置泄漏事故發生后,現場操作人員迅速采取措施,疏散無關人員,切斷高壓水來源,積極11、組織搶救,防止事故蔓延。嚴格保護好事故現場。統一報告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由專業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處理、取證和恢復工作。6.3事故報告的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地點;聯系人、聯系電話;事故發生地點;事故發生時間(年、月、日、時、分);事故設備名稱;人員及設備損失情況;是否可能繼續擴大化;事故基本概況;6.4傷員救護事故發生后醫護人員在實施現場救護后由救護車送往公司職工醫院救治。車間應建立搶救小組,每個職工都應學會心肺復蘇術。一旦發生事故出現傷員,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發生炸傷、擊傷,要立即在現場進行心肺復蘇和止血救援。對發生炸傷、擊傷的病人,應在進行必要的醫學處理后立即送往公司職工醫12、院急診科救護。7.事故應急的終止程序7.1事故結束時:由指揮部解除應急命令。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工作經驗教訓。 檢修后的壓力管道,由機動能源科與檢測中心檢測站聯系,檢驗其設備并出具檢驗報告。組織盡快恢復正常生產。8.壓力管道設備應急預案的管理8.1應急預案制定后必須經過審查,保證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報公司主管部門審查后報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備案。8.2應急預案制定后,應按規定發布。8.3應急預案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機構調整、應急資源變化及在應急過程中和應急演習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和完善。8.4應急預案每季度進行培訓、學習,各車間應利用現有設施組織職工進行應急法規和預防13、自救、互救等常識的培訓,學習應急預案,使職工明確災害發生時,本人的位置、任務,與指揮機構、協作人員的配合協調和溝通。8.5機動能源科委托使用車間每半年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使各應急隊伍、機構、人員明確崗位與職責,增強配合協調能力,及時發現問題,評估、檢驗應急預案,演練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事故期間通訊系統是否正常運轉;現場人員是否能安全撤離;應急機構是否能及時參與事故搶救;應急資源是否能順利投入;是否能控制事故并防止事故的擴大;各機構間人員的配合、協調能力是否達到應急預案的要求;9 .壓力管道設備應急預案的監督與考核9.1應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各項法規,凡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依據廠績效考核細則給予處罰,并限期整改:有關人員在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統計、分析、技術檢驗、檔案資料保管過程中違反法規的;對所發生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故意拖延報告的;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私自轉移、隱匿、毀壞設備事故證據的;阻撓、干涉事故調查的; 主管部門要求對已發現隱患整改而未及時整改的;不負責任或提供虛假信息的;10.附則10.1本預案的解釋權歸管網科。10.2本預案于發布日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