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機械制造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18429
2023-11-23
27頁
110.19KB
1、國有機械制造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 總則1.1編制目的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進一步規范全公司的應急管理工作,健全應急管理工作體制和機制,提高公司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及時、科學、有效的指揮、協調應急工作,預防和減少事故,確保事故發生后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結合我公司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1.2編制依據1.2編制依據(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2、令2014第70號(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15第9號)(4)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九條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2015第74號(5)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13;(6)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2009第17號(8) 河北省實施細則冀安辦200913號(9) *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備案評審實施辦法安委辦200929號1.3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公司所屬各單位。(*園區)公司外圍單位遇到突發事件無能為力時,應及時與當地政府取得聯系,進行應急救援。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在生產過3、程中可能發生的火災、機械傷害、起重傷害、交通事故、中毒等事故事件的應急處置。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所有在公司范圍內從事施工作業的相關方。1.4應急預案體系*有限公司綜合應急預案公司觸電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公司機械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公司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公司災害性天氣專項應急預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機械事故現場處置方案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災害性天現場處置方案1.5應急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公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的減少公司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有限公司在上級安全生產機構的統一領導下,4、負責指導、協調公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救援指揮科各分管小組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3、職責明確,規范有序。公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單位行政領導負責制,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由總經理統一領導,相關科門依法履行職責,各班組充分發揮自救作用,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遵循科學原理,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改進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5、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相結合。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的要求,做好應對公司事故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和經費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和演練,做到常備不懈。將日常管理工作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專業力量,培養兼職應急救援力量并發揮其作用。6、落實“三項權利”。一是職工現場“緊急避險逃生權”,二是調度人員緊急情況下撤人的“調度指揮權”,三是現場管理干科緊急情況下撤人的“一線指揮權”。第二章 事故風險描述2.1公司概況*有限公司位于經濟開發區,為國有企業。. 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本公司進行了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現對我公司存在的重大危險源進行分析。觸電傷害電氣設備選型必須6、符合有關規定,電氣設備由于現場使用或維修不當、配電線路、開關、熔斷器、插座、照明器具、電動機等均有可能引起電氣設備傷害。1、電擊危害變電所、供電線路以及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各種固定電氣設備、移動電氣設備、手持電動工具、照明線路及照明器具或與帶電體連通的金屬導體等,都存在直接或間接受到電擊的可能。(1)傷害方式:電擊傷害是由電流的能量造成的,當電流流過人體時,人體受到局科電能作用,使人體內細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破壞,產生生物學效應、熱效應、化學效應和機械效應,會引起壓迫感、打擊感、痙攣、疼痛、呼吸困難、血壓異常、昏迷、心律不齊等,嚴重時會引起窒息、心室顫動而導致死亡。(2)傷害途徑:電擊常見的7、傷害途徑有,人體觸及帶電體、人體觸及正常狀態下不帶電而當設備或線路故障(如漏電)時意外帶電的金屬導體(如設備外殼)、人體進入地面帶電區域時,兩腳之間承受的跨步電壓。(3)產生電擊的原因有:電氣線路或電氣設備在設計、安裝上存在缺陷,或在運行中缺乏必要的檢修維護,使設備或線路存在漏電、過熱、短路、接頭松脫、斷線碰殼、絕緣老化、絕緣擊穿、絕緣損壞、PE線斷線等隱患;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或安全措施失效;電器設備運行管理不當,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電工或機電設備操作人員的操作失誤或違章作業等。2、觸電傷害(1)分布:觸電傷害主要發生在變電室、供電線路等地點。(2)傷害方式:由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8、機械效應對人體造成局科傷害,形成電弧燒傷、電流灼傷、電烙印、電氣機械性傷害、電光眼等。(3)傷害途徑:直接燒傷:當帶電體與人體之間產生電弧時,電流流過人體形成燒傷。直接電弧燒傷是與電擊同時發生的。間接燒傷:當電弧發生在人體附近時,對人體產生燒傷,包括融化了的熾熱金屬濺出造成的燙傷。電流灼傷:人體與帶電體接觸,電流通過人體由電能轉換為熱能造成的傷害。(4)產生觸電的原因主要有:帶負荷(特別是感應負荷)拉開裸露的閘刀開關;誤操作引起短路;近距離靠近高壓帶電體作業;線路短路、開啟式熔斷器熔斷時,熾熱的金屬微粒飛濺;人體過于接近帶電體等。2.2.2機械傷害危險有害因素機械傷害主要指機械設備運行(靜止)9、科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等形式的傷害。各類機械加工設備等轉動機械的外露傳動科分和往復運動科分都可能對人體造成機械傷害。其致因因素有防護缺陷、操作不當、操作人員著裝不當等,可能引發操作者個體傷亡。機電設備失控:如機電設備沒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會發生機電設備事故,從而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機電設備故障:某系統、設備、元件等在運行過程中,由于設備、元件的磨損、疲勞、老化、檢查維修不及時或設備缺陷等原因,就會發生機電設備故障,從而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易造成機械傷害的機械、設備包括剪板機械、液壓機械、沖床機械、鉆床機械;及其他轉動10、及傳動設備。2.2.3火災傷害火災傷害主要指包裝物,拋光布毛燃燒對人體產生的灼傷以及燃燒時產生的濃煙使人窒息等形式的傷害。線路短路、明火控制不當等都可造成紙箱、包裝紙、拋光布毛燃燒造成火災事故,從而造成人身傷亡和經濟損失。易造成火災事故的地點主要分布在倉庫、包裝車間、拋光車間等。2.2.4災害性天氣傷害災害性天氣傷害主要指暴雨、暴雪、冰凌造成車間倒塌等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暴雨、暴雪都可造成廠房坍塌、損毀,從而對廠房內人體造成傷害,和經濟損失。易造成災害性天氣傷害的地點主要為擋土墻和大面積的輕鋼廠房等。第三章 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有限公司成立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總經理任組長,分11、管廠長、救護隊長任副組長,各職能科、辦公室及保衛處、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應急管理領導小組下設應急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指揮中心,分管廠長任辦公室科長,具體負責應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有限公司應急組織體系機構圖公司應急管理領導小組調度指揮中心經理辦公室*有限公司應急管理辦公室組長: *副組長:*成員:調度指揮中心科長:*生產科科長: *技術科科長: *辦公室科長: *救護隊長: *安全科: *人力資源科: *財務科: *后勤科 *財務科: 生產科技術科救護隊安全科人事科財務科后勤科 3.2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應急搶險救災指揮科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搶險救災總指揮由總經理擔任,遇有特殊情況,總經理外出不在12、時,由生產廠長擔任總指揮。總 指 揮:總經理 * 副總指揮:生產廠長 *成 員:各科門、各單位負責人說 明: 總指揮不在公司,由副總指揮接替總指揮職務,全權指揮處理災害事故。職 責:(1)分析判斷事故、事件或災情的影響區域、危害程度,確定相應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2)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各應急反應組織進行應急救援行動;(3)批準成立現場搶救指揮科,批準現場搶救方案(或現場預案);(4)報告上級有關科門,聯系地方政府應急反應組織或機構,通報事故、事件或災害情況;(5)評估事態發展程度,決定升高或降低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6)根據事態發展,決定請求外科援助;(7)監察應急13、操作人員的行動,保證現場搶救和現場外其他人員的安全;(8)決定救援人員、職工從事故區域撤離,決定請求地方政府組織周邊群眾從事故受影響區域撤離;(9)協調物資、設備、醫療、通訊、后勤等方面以支持反應組織;(10)批準新聞發布;(11)宣布應急恢復、應急結束;(12)決定本公司各類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監督各單位事故應急演練。應急救援辦公室應急救援總指揮科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指揮中心,辦公室科長由調度指揮中心科長擔任,成員包括調度員和各職能科室管理人員。職責:(1)承接單位事故、事件或災情報告,請示總指揮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負責通知總指揮科成員和各專業組人員到調度指揮中心集合;(3)傳達14、指揮科下達的各項命令,通知搶險救災人員趕赴事故現場;(4)事故搶救過程中,負責各專業組的碰頭會,協調各專業組、各成員單位的搶險救援工作;(5)組織、協調對外求援等有關事宜,負責事故的上報;(6)落實上級有關指示和批示,對內通報事故搶救進展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指揮科下設九個專業組1、搶險救災組 職責:(1)對事故現場情況進行偵察、評估,協同現場搶救總指揮制定搶救方案;(2)組織一切力量嚴格按搶救方案實施現場搶救;(3)控制事故現場的緊急情況,協調、指揮現場各應急隊伍;(4)監督應急人員執行有效的應急操作,保證應急人員的安全;(5)協助事故后的現場清除和恢復工作。2、技術組 職責:(1)協同現場15、總指揮制定搶救方案及安全措施;(2)對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及時給予技術指導,并協助現場總指揮及時修改、補充搶救方案;(3)協同現場指揮科制定應急結束后的恢復計劃。3、醫療救護組 職責:(1)負責現場傷員的緊急救治工作;(2)負責聯系外科醫院支援。4、物質供應組 職責:(1)負責搶救物資的供應,保證搶救物資及時到位;(2)確保搶救資金。5、警戒保衛組 職責:(1)負責事故現場治安保衛,維持現場秩序,必要時進行管制,確保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2)負責交通疏導、交通管制,確保運送搶救物資及人員的暢通;(3)協助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防護指導,協助組織人員安全疏散或轉移。6、信息發布組 職責:(1)采訪16、事故搶救進展情況,對內進行正面宣傳引導;(2)接受媒體采訪,必要時經總指揮批準后對外進行新聞發布。7、善后處理組 職責: (1)負責接待來訪人員,負責做好傷亡職工的善后處理工作;8、后勤保障組 職責:(1)負責搶救人員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2)負責組織搶救車輛;(3)負責運送事故搶救人員和搶險物資;(4)負責接待上級領導、兄弟單位增援人員;9、事故調查組 職責:(1)協助和配合上級有關科門對生產安全事故進行現場勘察、調查取證;(2)協助和配合上級有關科門對生產安全事故進行調查分析;(3)協助和配合上級有關科門對重特大事故進行處理。第四章 預警及信息報告4.1 預警4.1.1預警條件1、觸電事17、故預警條件(1)公司供電線路出現故障、用電線路出現破損、設備接地不良時可能發生觸電傷害時立即發出預警。(2)天氣預報出現較強雷電天氣時發出預警。2、機械事故預警條件(1)設備保護系統發生故障可能發生機械傷害時立即發出預警。(2)設備機械系統發生故障可能發生機械傷害時立即發出預警。3、火災事故預警條件廠房中出現濃烈的火災氣味(如煤焦油味、煤油味等)、煙霧、明火時立即發出預警。4、災害性天氣事故預警條件調度值班人員及時收集天氣預報信息,根據大風、暴雨、雷電、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強度,持續的時間、影響范圍、危害程度、做好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及時向全廠發布災害性預警信息。(1)廠區24小時連續降雨18、量達到100毫米時,立即發出預警信息并下達停產撤人指令;(2)發生大于200毫米的暴風雪時,立即發出預警;(3)大風天氣,風力超過六級,有可能對安全生產造成威脅時,立即發出預警;(4)災害性天氣發生可能造成其他較大危害時,立即發出預警;4.1.2預警方式公司應急管理辦公室(調度指揮中心)實行24小時值班。影響安全生產各類危險源達到預警條件時,由值班調度員立即利用調度電話群呼功能、無限通訊系統等方式向全廠發出預警通知。4.1.3信息發布程序影響安全生產各類危險源達到預警條件時,由值班調度員、現場帶班領導通過各種方式通知受危險威脅區域人員安全撤離。4.2信息報告4.2.1信息與通報(1)發生死亡、19、重傷或有可能造成死亡、重傷的傷亡事故,由公司調度指揮中心立即報告開發區安監局調度室;(2)未遂傷亡事故,由調度指揮中心在事故后24小時內將事故原因及預防措施上報開發區安監局調度室。*有限公司應急值守電話調度指揮中心值班電話:安全科值班電話:信息上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調度指揮中心)根據總指揮的指示,在1小時內向開發區安全監察局調度室上報事故情況,上報內容包括:(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簡要經過;(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5)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6)已采取20、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7)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附事故現場示意圖)。對事件處置的新進展、可能衍生的新情況,要及時續報。事件處置結束后,要進行終報。報告方法,情況緊急時,應及時采取一定形式口頭匯報,然后再在規定的時間內采取紙質和電子版兩種形式,電子版通過電子信箱或專網報送,也可報送視頻信息。*有限公司應急管理中心值班電話:0538-*信息傳遞(1)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啟動現場處置方案,組織開展自救和互救,并立即向公司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室匯報。報告內容簡單、扼要,盡可能說明事故性質、地點、范圍、主要原因和傷亡情況。并保持與調度指揮中心的聯系。(2)公司調度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匯報后21、,立即通過無線通訊系統、調度通訊系統等,3分鐘通知到所有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人員撤離。同時報告公司值班領導和救護隊,并報告公司應急管理中心,調度指揮中心同時要繼續與事故現場保持聯系,跟蹤事故動態,隨時向值班領導報告。第五章 應急響應5.1響應分級事故分級根據事故或可能造成事故的嚴重程度、救援難度、影響范圍和各級控制事態的能力,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辦法的規定,將事故分為四級:(1)IV級: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1000萬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2)級: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1000萬以上522、000萬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3)級: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4)級: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應急響應分級應急響應由低到高依次分為IV、四級(1)IV級響應:發生一般事故,事故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不再發展,啟動公司或所在地地方政府應急預案;(2)級響應:發生較大事故,事故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不再發展,啟動公司或所在地地方政府報請地市級地方政府應急預案;(3)級響應:發生重大事故,事故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不再發展,由公司或所在23、地市級地方政府報請省級人民政府啟動應急預案;(4)級響應: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由省級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啟動應急預案。報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響應前,應首先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響應。5.2響應程序應急指揮(1)發生非傷亡、經濟損失較小的事故,由單位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負責啟動現場處置方案,*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進入預備狀態;(2)發生一般事故,立即啟動*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同時上報屬地安監局;調度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向總經理匯報,由總經理(總經理不在由生產廠長負責)下達命令,啟動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值班調度員接到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后,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科成員到調度指揮中心召開緊急24、會議。應急行動(1)應急救援指揮科成員到達調度指揮中心后,由總指揮下達救援命令,根據事故情況,分析判斷事故嚴重程度、波及范圍、存在的威脅,確定先期救援方案;(2)按照應急救援指揮科的指令,現場搶險救災組(救護隊),進行現場偵查,組織或協助事故單位開展搶險救災工作;(3)技術組針對事故現場情況,制定詳細的搶險救災方案,報應急救援指揮科批準后實施,營救受難人員。5.2.3資源調配應急救援指揮科根據事故性質、影響范圍、災害程度,及時向上級發出救援請求,請求上級科門給予醫療救護隊伍、技術專家等救援支持,同時安排專人做好應急救援物資的調配工作。應急避險(1)當發現事故預兆或事故已經發生時,現場人員必須立25、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事故波及地點的人員,撤離時必須按指定的避災路線撤離;(2)當事故波及地點的人員無法撤離時,遇險人員就近選擇進入有利地點,等待救援;(3)被困人員必須靜臥,不得煩躁,減少氧氣、熱量等消耗,等待救援;救護隊只能在確保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入災區搶險救災。擴大應急(1)在事故搶救搶險過程中,若事態擴大,搶救力量不足,事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搶救組和現場搶救指揮科要立即向救援指揮科匯報;(2)由本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決定向上級科門求救,請求兄弟單位或政府科門進行增援,啟動上一級事故應急預案,實施擴大的應急響應;5.3應急結束事故遇險人員搶救完畢,現場得以控制,危害不再發展,災害26、不再擴大,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環境符合有關標準,經應急技術專家組驗收并報應急救援指揮科批準后,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事故情況上報事項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應急救援指揮科在24小時內將事故發生的經過、初步原因分析、搶救過程、傷亡情況、經濟損失以及必要的基礎信息上報開發區安監局。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應急救援指揮科及時將與事故相關的文件、規章制度、技術資料、圖紙、物證等移交事故調查處理小組。應急救援工作總結事故搶險結束后,由應急救援指揮科寫出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對應急預案的啟動、決策、指揮、搶險救援和后勤保障等全過程進行評估,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意見和建27、議。第六章 信息公開公司應急救援指揮科根據現場救災情況,遵照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事故信息發布程序,統一、定期、準確向社會和新聞媒體發布事故及救援等有關信息。第七章 后期處置7.1善后處置各單位負責人做好本單位職工思想教育工作,確保公司穩定。對事故受影響及遇險人員親屬進行安置、補償工作由公司指定相關科門負責。財務科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征用物資補償,核算救災發生的費用。事故救援費用的支付由公司財務科負責。相關單位配合公司有關科門進行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的方案,由相關單位按方案處置。技術科負責人組織有關單位按照安全質量標準化等要求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響。 安全科、兼職救護隊在28、應急工作結束后,認真核對參加應急人數,清點救援裝備、器材。相關的保險受理和賠付工作及事故善后處理法律咨詢和理賠工作由公司財務科等相關科門負責。7.2應急救援能力評估應急響應結束后,安全科及時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止類似事故發生。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組織相關科門人員對應急過程和應急保障等工作進行總結和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第八章 保障措施8.1通信與信息保障(1)本公司建立暢通的應急救援指揮通信信息系統和相關保障系統,調度指揮中心負責建立、維護、更新有關應急救援機構、指揮機構、救護中心等有關單位、科門和救援專家組的通信聯系數據庫,保證在各種29、應急情況下都能夠通信暢通,信息傳遞及時;(2)公司總指揮科成員要配備完好的通訊工具,并始終保持在工作狀態,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趕赴指定地點;(3)公司應急管理辦公室(調度指揮中心)要公布應急匯報電話,并根據職務及任職人員的變動情況及時更新聯系方式,同時將聯系方式發放到本公司所屬各單位;(4)公司應急管理辦公室24小時值班電話: *8.2應急隊伍保障(1)本公司根據要求成立了公司兼職救護隊;(2)公司兼職救護隊由總經理直接領導,設置兼職隊長、兼職技術員、設備管理員、司機及隊員、兼職救護隊設專人24小時值班,確保應急工作的正常進行;(3)本公司各單位要加強應急處置訓練,保證在各種應急情況下有足夠的30、搶救搶險隊伍,積極參與事故搶救;(4)安全科要對搶險救災過程進行監督,確保事故現場人員安全撤離,把好安全關;(5)各單位、各科門必須服從總指揮科的命令,所有參加搶救的人員必須積極主動,服從指揮,遵守紀律,不得推諉扯皮,對搶救中出現失誤的科門或不服從指揮、臨陣脫逃、貽誤戰機的人員要堅決給予嚴肅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6)各單位、各科門負責人如有變動,由接替人履行職責,負責人因公外出或其他原因不在單位,由代理主持工作人員履行職責。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1)應急管理辦公室建立事故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檔案,設專人管理。臺帳檔案完善,掌握主要設備、物資、類型、數量31、用途、存放地點、管理責任人等,確保能及時緊急調用;(2)公司兼職救護隊分別設立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儲備倉庫,配備適應需要的應急救援物資設備,加強日常檢查和管理,按規定進行更新,不得隨意挪用;8.4經費保障(1)救援經費來源*有限公司應急專項經費來源為本公司的應急救援儲備金,(2)使用范圍救援經費主要用于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并保證資金到位。(3)監督管理財務科要設立應急救援專用賬戶,做好應急專項費用計劃,保證應急管理運行和應急中各項活動的開支。8.5其他保障(1)交通運輸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期間,后勤科、保衛處負責事故搶救用車及調用和保證道路暢通。(2)治安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期間,保衛處負責事故發32、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必要時由公司聯系公安科門或武警科隊協助。(3)技術保障應急管理中心建立應急救援專家庫,事故應急救援期間,邀請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負責研究制定搶險救災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4)后勤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期間和結束后,由后勤科科長、人力資源科科、經理辦公室、等科門負責人組成善后處置和后勤保障組,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善后處理工作。第九章 應急預案管理9.1應急預案培訓(1)應急管理辦公室應根據本礦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對管理人員和全公司員工進行應急知識培訓,培訓可采用集中授課、現場觀摩等方式,重點對事故33、現場自救、互救和避難逃生知識進行講解,要求參訓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應急知識,提高應急處置能力。(2)對新上崗人員崗前培訓和每年再培訓必須有應急知識培訓內容,了解本公司、本崗位危險源和應急處置方案,掌握逃生避險、自救、互救知識。(3)現場人員要熟悉掌握應急救援設備、器材的使用方法。9.2應急預案演練(1)調度指揮中心要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有針對性的制定應急演練計劃,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2)各崗位作業人員應熟悉避險路線、設備設施使用等。(3)應急預案演練前,要由相關專業科室制定演練方案和保證演練的措施,演練后要對演練進行總結和34、評估,對演練中反應出來的問題要及時修訂9.3應急預案修訂應急預案根據日常生產中反映出的問題每年修訂一次,同時結合日常演練對演練中反應出來的問題要及時修訂應急預案,每三年至少修訂評審備案一次。9.4應急預案備案公司制定 批準后的應急預案,應報經新泰市安監局批準備案。9.5應急預案的實施公司應急預案由公司應急管理小組負責起草、修訂,由經理辦公會審批,由總經理簽字后實施。第十章 附則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1)應急預案為有效預防和控制可能發生的事故,最大程度減少事故及其造成損害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2)應急準備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科學、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和物資準備。(3)應急響應針對發生的事故,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4)應急救援 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擴大,而采取的緊急措施或行動。(5)應急演練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景,依據應急預案而模擬開展的應急活動。(6)公司本預案中公司指*有限公司。附件:1 *公司電話聯系表序號職務姓名電話號碼備注1組長*2副組長*3調度指揮中心主任*4生產科科長*5技術科科長*6辦公室科長*7救護隊長*8安全科*9人力資源科*10財務科*11后勤科*121314附件2公司區域位置圖(電子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