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高速公路路改橋工程施工圖路基路面設計說明.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18796
2023-11-23
5頁
119.68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下穿高速公路路改橋工程施工圖紙說明CAD全套資料
1、xxxx區藍田路下穿長永高速公路路改橋工程施工圖設計設 計 說 明5第三篇 路基路面1、設計依據根據沿線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依據以下規程、規范及有關指導性意見等進行路基、路面及排水設計。主要依據有: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2)、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15);3)、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G/T D33-2012);4)、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G B02-2013);5)、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JTJ017-96);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F10-2006);7)、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2012);8)、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E20-2011);9)、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 C20-2016);10)、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E040-2007);11)、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15);12)、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15);13)、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2015);14)、公路自然區劃標準(JTJ 003-86);15)、本項目初步設計批復意見及專家意見;16)、其他有關規范、規程;2、初步設計批復及審查意見的執行情況(1)路面結構設計應參考當地類似項目成功設計經驗,進一步優化路面結構設計3、。執行情況:確定路面結構設計為:4.0cm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重交AH-70)+ 5.0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重交AH-70)+ 7.0cm厚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重交AH-70)+1cm厚SBS改性瀝青碎石同步封層、透層+20cm厚5%4%水泥穩定碎石+25cm厚4%3%水泥穩定碎石+10cm厚碎石墊層。3、路基設計原則、路基橫斷面布置及加寬、超高方案的說明3.1路基設計原則(1)路基設計必須根據當地的氣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察、試驗資料,合理確定路基設計參數,根據不同的條件設計不同的路基方案;(2)合理選擇路基填料,明確填料強度,最大粒徑4、,級配和壓實度標準;(3)重視路基的基底處理,做好不同地基的路基處理設計;(4)確保路基、路面排水通暢;(5)路基設計方案應盡可能減少征地、拆遷;(6)邊坡坡面防護以保證邊坡穩定為前提,以固土為本,以綠色為主。路基防護工程應根據當地水文情況、工程地質條件及筑路材料來源,選用經濟、合理、而又美觀實用的工程措施,在邊坡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植草面積,減少圬工體積。3.2路基橫斷面布設及加寬超高方式1)路基標準橫斷面本路段采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80km/h,路基寬度24.5m,其中:行車道寬43.75m,硬路肩寬23.5m(含右側路緣帶寬20.5m),中間帶寬1.5m(中央分隔帶0.5m,5、含左側路緣帶寬20.5m),土路肩寬20.5m。2)路拱橫坡不設超高路段路面橫坡采用2.0%,土路肩橫坡采用3.0%。3)中央分隔帶及開口考慮到本項目道路工程為臨時工程,道路中央分隔帶采用鋼筋混凝土防撞護欄與防撞水馬配合適用。4)護坡道護坡道:填方邊坡坡腳均設置護坡道,護坡道寬度1.5m。5)用地范圍路堤邊溝投影外緣1.0m范圍內為臨時用地范圍。6)路基加寬超高方式本路段采用的超高值參照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不設超高的平曲線半徑為2500m;當平曲線半徑小于2500m時,在平曲線上設置超高。本項目工程最小平曲線半徑為2600m,不設置超高和加寬段。4、一般路基設計4.16、路基邊坡設計路基填方邊坡坡度是根據路基填料種類、邊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質條件等綜合考慮后確定。本項道路工程為臨時工程,地質條件良好,最大填方邊坡最大高度約9m,挖方邊坡最大高度約10m,本次設計填方邊坡坡率均采用1:1.5,挖方邊坡坡率均采用1:1。4.2路基基底一般處理 1) 先將耕植土、腐植土以及樹根等清除,其深度根據各地段實際情況確定,一般為20cm40cm。清表后碾壓密實,壓實度應滿足規范要求;當松散層厚度大于清表厚度時,應將其翻開,分層壓;如含水量過高無法達到壓實要求時,采用翻松晾曬處理后碾壓。 2)當地面坡度為01:10時,清表后碾壓,再填筑路基;當地面坡度為1:101:5時,清表后7、,挖松再碾壓;當地面橫坡陡于1:5時,原地面開挖臺階,臺階寬度2.0m,設2%4%向內傾斜的橫坡。3)清表、清淤土方進行集中堆棄,用于后期防護、排水工程的培土植草及取土場的還田用土。4.3水(魚)塘路基處理沿線水塘、魚塘及部分排澇溝渠底部有0.51.5m左右的淤泥,在路基填筑前清表時,應視具體情況采取圍堰、抽水、清淤、換填4%石灰土等進行處理,對常水位以下的路基邊坡采用實體預制塊封閉防護。4.4臺背路基處理在藍田路下穿長永高速公路橋梁施工完成后,為了減少路基在構造物兩側產生不均勻沉降,減輕跳車現象,提高車輛行駛的舒適性,對橋梁和涵洞兩側路基填筑需進行特殊處理。(1)臺后路基處理范圍對橋梁、涵洞8、臺后處理范圍見下表。表4-1 橋涵構造物臺后路基填土處理范圍構造物類型底部處理長度(m)上部處理長度(m)備 注橋 梁每側3m每側(3+1.5H)m含臺前溜坡及錐坡,且需超長0.3m壓實。涵 洞每側2m每側(2+1.5H)m注:H為路基填土高度減去路面結構層厚度。(2)臺后路基填料要求橋涵臺背路基與錐坡填土采用4%石灰土,臺背路基與錐坡填土同時進行,要求從填方基底或涵洞頂部至路床頂面壓實度均達到96%。4.5低填路基路床頂面至原地面小于80cm的低填路段,均翻挖至路床頂面下80cm處位置,壓實基底后換填石灰土至原地面標高再填筑路基。4.6新舊路基搭接設計臨時道路K0+060K0+420段為填方9、路基幫寬段。在幫寬路基段,先清理現狀填方路基邊坡,后開挖路基搭接臺階,每級臺階寬度為1.5m,高度為1m,路床頂層搭接寬度不小于1m。在拼寬路基的路段底部鋪設兩層土工格柵;路床頂面以下20cm鋪設一層單向土工格柵,鋪設寬度同拼寬寬度,幅寬2.5m,其生產工藝應為一次性拉伸;單向土工格柵材料要求:主應力方向抗拉強度80kN/m,屈服延伸率10%。為減小新老路基的差異沉降,路堤和路床均采用5%石灰土填筑(石灰含量可根據實際壓實情況調節),壓實度相應的提高到96%。土工材料均需進行搭接,搭接寬度不小于20cm,具體要求詳見相關土工織物技術規范。5、路基壓實標準與壓實度及填料強度要求的說明5.1路基壓10、實標準路基壓實采用重型擊實標準:一般路堤,路面底面以下00.8m應不小于96%,路面底面以下0.81.5m應不小于94%,1.5m以下應不小于93%;零填路面底面以下00.8m的路床壓實度應不小于96%。為保證路肩的穩定,土路肩培土的壓實度要求93%。5.2填料要求一般路基填料強度應滿足如下要求:表5-1 路基填料要求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mm)上 路 床00.38100下 路 床0.30.85100上 路 堤0.81.54150下 路 堤1.5以下3150零填路床00.381000.30.85100 填料性質應符合規范要求。液限大于50%、塑11、性指數大于26的細粒土以及有機質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堤填料。6、軟土路基設計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本工程無軟土地基。7、路基防護設計及排水本項目道路工程屬臨時工程,路基防護設計有以下原則:(1)在邊確保邊坡穩定的條件下,避免混凝土和漿砌工程結構。(2)考慮到項目道路工程為臨時工程,坡面綠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本次設計坡面防護不考慮綠化設計。(3)盡量不改變現狀地形地貌。 臨時道路工程最高填方邊坡高約9m,最大挖方邊坡高約10m,結合地質勘察報告及工程造價,本次設計填方邊坡按1:1.5向下放坡。挖方邊坡按1:1向上放坡,挖方邊坡采用噴漿護坡,坡腳排水溝采用土質邊溝。8、路面工程8.1路面結構設計應長永高速12、管理處的要求:路面結構設計應參考當地類似項目成功設計經驗進行路面結構設計。本次路面結構設計采用:1)車行道4.0cm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重交AH-70)5.0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重交AH-70)7.0cm厚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重交AH-70)1cm厚SBS改性瀝青碎石同步封層透層20cm厚5%4%水泥穩定碎石25cm厚4%3%水泥穩定碎石10cm厚碎石墊層。2)硬路肩硬路肩采用與行車道等厚度同結構,以增強路面的整體性,且方便施工。3)土路肩土路肩寬0.5m,設3%向外的橫坡。4)中央分隔帶中央分隔帶寬度為1.5m(含路緣帶),分隔帶為混凝土防撞護欄。5)橋面鋪裝13、橋梁瀝青砼橋面鋪裝同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厚10cm。8.2結構層材料及熱拌瀝青混合料的設計及技術要求8.2.1粘層和封層粘層:在瀝青面層之間,在橋頭搭板,所有與新鋪瀝青混合料接觸的側面,如超高段縱向排水溝、集水井、墻式防撞護攔等側面,應均勻灑布粘層瀝青。粘層油宜采用灑布型改性乳化瀝青(PC-3),其技術指標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15)對粘層油的要求。撒布數量不低于0.3kg/m2。透層:在瀝青路面的水泥穩定類基層上鋪設瀝青砼面層前,必需澆灑透層瀝青,且滲透基層3mm以上。透層瀝青宜采用慢裂的灑布型乳化瀝青(PC-2,瀝青含量50%),其瀝青用量為0.71.1L/m14、2。透層瀝青應采用瀝青灑布車噴灑,噴灑透層瀝青后宜立即灑布用量為23m3/100m2的石屑或粗砂。封層:在透層瀝青上應鋪筑下封層,下封層建議采用乳化瀝青(PC-1,瀝青含量30%)稀漿封層,分兩次噴灑乳液,第一次噴灑類似透層乳液,用量約為1kg/m2,待其邊干后再噴灑正常乳液,用量為1.0 1.2kg/m2,然后灑布用量(5 8)m3/1000m2的粒料。采用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時,灑布的小碎石約占60%的面積,并要求嵌入到下面層中,故路面標高控制可不計本層厚度。本設計圖中路面厚度均未計瀝青封層的厚度。8.2.2材料要求 瀝青根據工程區的氣候、分區及交通等使用要求,上面層采用SBS改性瀝青。制備改15、性瀝青時,應采用適宜的生產條件和方法進行,通過試驗確定合理的改性劑劑量和適宜的加工溫度。改性劑在基質中應分散均勻并達到一定的細度。改性瀝青各項性能指標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15)表4.6.2的要求,下面層選用道路石油瀝青AH-70A,其各項性能指標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15)表4.2.1-2的要求。瀝青性能檢驗,每批到貨應至少檢驗一次。建議采用成品改性瀝青。表8-1 SBS改性瀝青技術要求檢驗項目技術要求針入度(25,100g,5s) (0.1mm)最小50針入度指數PI 最小0延度5,5cm/min(cm) 最小20軟化點TR&B() 16、最小60運動粘度 135 Pa.s 最大3閃點() 最小230溶解度(%) 最小99離析,48h軟化點差() 最大2.5彈性恢復25(%) 最小75質量損失(%) 最大1.0針入度比25(%) 最小65延度5(cm) 最小15表8-2 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檢驗項目技術要求針入度(25,100g,5s) (0.1mm)6080延度(5cm/min,15) 不小于(cm)100軟化點(環球法) ()46閃點(COC) 不小于()260含蠟量(蒸餾法) 不大于(%)2.2密度(15) 不小于(g/cm3)1.01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99.5動力粘度 60 不小于(Pa.s)180薄膜加熱17、試驗163 5h質量損失 不大于(%)0.8殘留針入度比 不小于(%)61殘留延度10 不小于(cm)6殘留延度15 不小于(cm)15粗集料粗集料必須采用石質堅硬、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近立方體、有棱角的優質石料顆粒。路面上面層采用京山玄武巖,中面層和下面層就近采用灰巖。粗集料粒徑規格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15)表4.8.3的要求,面層用粗集料除應滿足上述級配要求外,還應滿足下表的技術要求。表8-3 瀝青面層用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指標技術要求上面層下面層石料壓碎值 不大于(%)2628洛杉磯磨耗損失 不大于(%)2830視密度 不小于(T/m3)2.62.5吸18、水率 不大于(%)2.03.0對瀝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5級4級堅固性 不大于(%)1212細長扁平顆粒含量,不大于(%)其中粒徑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徑小于9.5mm, 不大于(%)151218181520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 不大于(%)11軟石含量 不大于(%)33石料沖擊值 不大于(%)2828上面層石料磨光值 不小于(BPN)42/ 細集料瀝青面層用細集料應采用堅硬、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級配的破碎機制砂,并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15)4.9.2、4.9.3和4.9.4的要求。填料瀝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巖或巖漿巖中強基性巖石19、等憎水性石料加工成的礦粉,其質量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15)表4.10.1的要求。當采用水泥、石灰作填料時,其用量不宜超過礦料總量的2%。 抗剝落劑如果石料與瀝青的粘結力達不到要求,可在瀝青混合料中摻入瀝青用量0.30.4的抗剝落劑,增加石料與瀝青的粘結力。抗剝落劑的性能要根據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J 052-2000)中(T06632000)瀝青抗剝落劑性能評價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8.2.3瀝青混合料的設計及技術要求上面層采用粗型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13C,中面層采用AC-20粗型密集配瀝青混合料,下面層采用粗型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25C。瀝青20、面層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應遵循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15)中關于熱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的目標配合比、生產配合比及試拌試鋪驗證的三個階段,確定礦料級配及最佳瀝青用量。瀝青混合料的技術指標應符合下表的要求。表8-4 改性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指標試驗項目技術要求瀝青與石料的粘附性 (級)4擊實次數 (次)兩面各75次穩定度 (KN)8.0流值 (0.1mm)2040空隙率 ()36瀝青飽和度 ()5570殘留穩定度 ()80殘留強度 ()75表8-5 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指標試驗項目技術要求瀝青與石料的粘附性 (級)4擊實次數 (次)兩面各75次穩定度 (KN)7.521、流值 (0.1mm)2040空隙率 ()36瀝青飽和度 ()5570殘留穩定度 ()75殘留強度 ()75表8-6 瀝青混合料級配和瀝青用量(方孔篩)結構類型通 過下列方孔篩(mm)的重量百分率 ()參考油石比 ()備注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0.300.150.075AC-13C10090100608030532040153010237 185 12484.7推薦級配范圍AC-25C100901007090608351764065245214421033724517413374.08.2.4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技術要求水泥穩定碎石基層集料22、采用部頒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15)表6.1.6-2的的骨架密實型水泥穩定類集料級配要求。施工單位應根據材料的來源和品質,做混合料組成設計的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進行調整,上報批準后執行。水泥穩定碎石上基層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達到3.5Mpa,180天劈裂強度應不小于0.6 Mpa,水泥用量不小于4%,建議水泥穩定碎石配比為5:100,壓實度不小于98;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達到3.0Mpa,180天劈裂強度應不小于0.5 Mpa,水泥用量不小于3%,建議水泥穩定碎石配比為4:100,壓實度不小于97。8.2.5 級配碎石底基層的技術要求 級配碎石宜用幾種粒徑不同的23、碎石和石屑摻配拌帛而成,集料的級配組成采用部頒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15)附錄D表D.1的骨架密實型級配要求。當采用重型擊實標準設計時,底基層壓實度應大于96%,CBR值不應小于80%。9施工注意事項1)、 路基土方施工應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不超過30cm,填筑至路床頂面的最后一層土壓實厚度應大于8cm;路基分層填筑的各層面間不應出現積水,以免影響填筑及碾壓質量。2)、分段填筑時,先填路段段在接頭處預留11的坡度,并且在各填筑層面上預留不小于2.0m寬的臺階,便于接頭段的銜接。3)、路基分層填筑的各層面間不應出現積水,以免影響填筑及碾壓質量。424、)、應做好特殊路基的各項檢測,確保工程質量。5)、防護工程施工前先進行邊坡清理,清除的土方可用于中央分隔帶回填土、邊溝縱坡調整、路肩培土及互通區填筑。6)、施工期間應注意做好臨時排水系統,避免路基填筑范圍出現大量積水、滲水現象影響路基填土質量。7)、瀝青混合料必須及早試驗、選擇、訂購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同類道路與同類材料的施工實踐經驗,根據現場自然環境、材料供應、施工進度等情況,經配合比設計確定礦料級配和瀝青用量。并選定施工方法,指導現場施工,以確保質量。8)、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檢查的內容、頻度、質量標準應符合現行規范的有關要求。9)、按規范要求做好每一結構層交工驗收階段的工程質量自檢工作。10)、粘層油宜在當天灑布,待乳化瀝青破乳、水分蒸發完成,或稀釋瀝青中的稀釋劑基本揮發完成后,緊跟著鋪筑瀝青層、確保粘層不受污染。11)、工程完工后,注意清理施工場地,恢復原有地貌景觀。12)、如現場與圖紙不相符,應及時報知監理、業主及設計代表,以便及時調整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90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5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