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2512
2023-11-24
37頁
36.44MB
1、公示稿公示稿?20232023年年1010月月紹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紹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紹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紹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重要指示;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加強制度頂層設計,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統籌保護利用傳承,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確保各時期重要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系統性保護,為建設2、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有力保障。前 言PREFACE01深入研究、提煉歷史文化名城價值特色,明確名城定位02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建立保護傳承體系03市域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04市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05歷史城區的保護與發展06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的保護與發展07世界名錄遺產、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的 保護與利用08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09實施機制目 錄CONTENTS規劃范圍與期限本次規劃包含市域、市區、歷史城區三個空間層次。市域范圍:與紹興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的規劃范圍一致,為紹興市行政轄區,包括3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1個縣,總面積8279平方3、公里。市區范圍: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總面積2965平方公里。歷史城區范圍:以環城河外側河道邊界為界,面積為9.09平方公里。規劃范圍規劃期限 20212035 年近期為規劃批準后5年,遠期至2035 年。1名城定位01深入研究提煉歷史文化名城價值特色明確名城定位名城特色歷史文化價值3紹興,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穿城而過從佐證了9000年人類文明史的小黃山遺址到大禹治水從越國建都至今2500年城址未變到歷史上兩度中興越王小城山陰大城越王小城紹興是印證中華文明連續性的重要樣本環城河春秋越國都城示意圖今日紹興古城影像圖小黃山遺址大禹陵碑中興之地使中原文明得以賡續相繼的重要支撐點4、文明之源中華文明在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發源地革命之城近代以來救亡圖存運動風起云涌的革命城市運河之邦見證農業時期浙東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經典段落創新之都古代、近代、當代,各個歷史時期持續開拓創新的典范城市名士之鄉在多個歷史階段引領中國文化思想發展的人文高地六大歷史文化價值4六大名城特色特色一 豐富的理水模式全域山水相映、詩畫名城特色二 科學的城址環境市區稽山為屏,鑒水為脈,通江達海特色三 雋美的歷史城區格局歷史城區三山一河、一軸雙城特色四 雅致的河街風貌石橋流水臺門人家特色五 多樣的鄉土聚落濱海、平原、丘陵地理環境特色特色六 鮮活的民間文化多元文化碰撞,傳統技藝鮮活5名城定位6越越?宋宋?古古?都都5、名名?士士?水水?城城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建立保護傳承體系保護傳承目標保護傳承體系02建立全域全要素保護傳承體系加強自然與人文遺產一體化保護推動名城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目標8保護384項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現有43家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保護獨具紹興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圍繞紹興水城基因,構建全域全要素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彰顯紹興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保護山水格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構建文化帶、文化遺產集聚區,推進區域聯動發展。保護“稽山-鑒水-平原-海塘”的山水城市總體格局、鑒湖流域自然與人文遺產,建立傳統水鄉聚落遺產評估6、機制。市域層面市區層面保護城址環境及與之相依存的山水形勝、歷史城區的核心格局、格局要素,控制歷史城區建筑高度,彰顯特色風貌,提升人居環境。保護10片歷史文化街區和6片歷史地段。(含新增推薦)保護999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13處歷史建筑、16處地下文物埋藏區,保護革命文物、水利遺產、工業遺產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優秀文化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歷史城區層面903市域保護結構市域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市域文化遺產展示利用市域歷史村鎮保護發展市域保護結構“一城四區三帶”圖例一城四區三帶紹興歷史城區 紹虞平原文化遺產聚集區 會稽山文化遺產聚集剡溪文化遺產聚集區 暨陽文化遺產聚集區7、大運河-鑒水文化帶曹娥江-唐詩之路文化帶浦陽江-古越文明文化帶市域保護結構圖113條文化主題線路市域文化遺產展示利用多個展示點3片文化旅游單元 大運河:稽山鑒水游線 曹娥江-剡溪-澄潭江:唐詩之路游線 西小江-浦陽江:古越文明游線 紹虞單元 嵊新單元 諸暨單元 文化遺址類 歷史村鎮類 自然展示類市域歷史文化遺產展示利用圖12圖例市域歷史村鎮保護發展已公布保護對象推薦保護對象新增推薦歷史村鎮13處:2處推薦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嵊州市三界古鎮、新昌縣澄潭古鎮)、5處推薦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柯橋區王化村、諸暨市斯宅村、嵊州市竹溪村、華堂村、泉崗村)、6處推薦省級傳統村落(越城區安橋頭村、越城區云松自然村8、上虞區達郭自然村、諸暨市紫閬村、諸暨市邵家塘自然村、嵊州市東王自然村)。13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處:越城區東浦古鎮、柯橋區安昌古鎮、諸暨市楓橋古鎮、嵊州市崇仁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處:柯橋區冢斜村。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處:上虞區豐惠古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0處、中國傳統村落29處、省級傳統村落26處、市級傳統村落7處。保護和發展措施建立紹興市歷史村鎮保護傳承體系。挖掘潛在村鎮資源、積極申報和認定。加強歷史村鎮的山水與人文環境的整體保護。加強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鎮人居環境品質。圖例市域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圖04市區保護結構建立鑒湖流域自然與人文遺產一體化保護框架市區文化遺產的9、保護與利用分類保護鑒湖文化景觀與山-原-海聚落市區保護結構“一心三軸,四片十景”一心三軸四片十景一心:紹興歷史城區。三軸:鑒湖運河人文軸;稽山鏡湖山水軸;東江曹娥生態軸。圖例四片:稽山-會稽山脈;鑒水-鑒湖運河流域;平原-運河與海塘之間的平原地帶;海塘-海塘工程以北的沿海地帶。十景:禹廟吟風、越臺樵唱、柯亭椽竹、蘭亭醉月、鑒曲漁歌、辰閘潮聲、石宕觀魚、錢溪塔影、越窯青瓷、四明芳華。市區保護結構圖15市區范圍內柯橋區、越城區會稽山麓以北地區。一體化保護框架內涵:保護河湖水系、水利遺產、聚落遺產、文化景觀、實物已不存的歷史遺跡點。開展專項研究,彰顯水城特色,推動紹興申遺。圖例16建立鑒湖流域自然與10、人文遺產一體化保護框架鑒湖流域自然與人文遺產一體化保護框架總圖“紹興水文化核心承載區”分類保護鑒湖文化景觀與山-原-海聚落保護鑿山采石形成的石宕“山水盆景”。包括柯巖石宕、東湖石宕、吼山石宕、羊山石宕等。保護鑒湖運河流域各類水利設施遺產。保護堰口、斗門、水閘、纖道、橋梁等水利設施;蕭紹海塘、百瀝海塘等重要水利工程。鑒湖流域文化景觀保護構建“傳統水鄉聚落遺產價值評估”機制,前置評估、持續增補、分類保護。鑒湖流域山-原-海聚落保護17展現“理水治水人地發展”的歷史進程05歷史城區范圍核心格局保護歷史城區的保護與發展格局要素保護建筑高度控制城址環境保護彰顯特色風貌人居環境提升歷史城區范圍歷史城區面積11、9.09平方公里,以環城河外側河道邊線為界,與上版一致。劃定依據:歷史城址:各歷史時期紹興古城的城址范圍。自然邊界:古城外圍完整的護城水系為天然邊界。歷史文化資源分布:歷史文化資源集中分布的范圍。歷史城區范圍與保護內容總圖19一類歷史街巷二類歷史街巷三類歷史街巷保護“背山面海、襟江帶湖、一城居中”山-水-城一體城址環境城址環境保護實體保護對象:入城水系空間保護對象:景觀視廊水網格局。整體保護自會稽山主脈從南向北的放射狀水網格局。包括10條入城水系、18條城內河道、8處城內池塘。山川形勝。保護歷史城區內部蕺山、府山,與歷史城區周邊的亭山、吼山、香爐峰、天柱山、秦望山等山峰之間的景觀視廊。20斗門12、老街核心格局保護“三山一河,一軸雙城”三山一河一軸雙城三山:府山 蕺山 塔山保護府山、蕺山、塔山及“三山控城”山水視廊。一河:紹興城內運河。保護“一河穿城”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及城內歷史水系。一軸:“大街(今解放路)-府河”傳統中軸線,強化解放路傳統中軸線秩序,標識重要空間。雙城:春秋時期的越子城 南宋-明清時期紹興府城保護雙城的城垣輪廓。歷史城區保護結構圖21圖例歷史城區新建建筑高度以24米為上限。多要素疊加分級控制:三山互望視廊控高、街區地段控高、水鄉風貌帶沿線控高、街道道路三級控高、公園廣場開放空間、風貌過渡區三級梯度控高。既有規劃或管理辦法與本規劃不一致的,建筑高度從嚴管控。建筑高度控制13、格局要素保護保護歷史街巷格局保護體現河街空間特色的水鄉風貌帶保護節點地標分級制定歷史城區街巷保護措施,其中55條為一類歷史街巷。保護20段水鄉風貌帶。保護“一河一路、一河兩路、有河無路”河街空間特色區域,并進行功能業態引導。保護重要歷史文化節點、城市景觀節點、城市地標節點和歷史環境要素。22人居環境提升23優化結構、完善配套 優化歷史城區人口結構。疏解不利于歷史城區保護的城市職能和交通流量。優化歷史城區整體功能結構,“閱古、文旅、人居”一城三面。完善公共空間品質和各類設施配套,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支撐歷史城區可持續發展。資源轉化、帶動傳承 以保護為前提,積極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城市發展資源。依托14、“一環兩軸”(古城水環、解放路傳統中軸線、中興路復興中軸線),構建歷史城區非遺傳承大格局。彰顯特色風貌整體風貌管理持續織補修復歷史城區空間肌理。對建筑風貌與公共空間進行分區引導。打通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之間的連通路徑,提高傳統空間感知。探索傳統建筑樣式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融合路徑。06保護對象保護與發展要求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的保護與發展保護對象保護既有9片歷史文化街區區 位名 稱歷史城區內8片,越子城歷史文化街區、八字橋歷史文化街區、蕺山(書圣故里)歷史文化街區、魯迅故里歷史文化街區、西小河歷史文化街區、新河弄歷史文化街區、石門檻歷史文化街區、前觀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城區外1片,柯橋歷史文化15、街區。新增推薦1片歷史文化街區、6片歷史地段類型區位名稱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城區外 1片,越城區陶堰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城區內 2片,越城區團萁巷歷史地段、作揖坊歷史地段。歷史城區外 4片,越城區嘉會歷史地段、斗門老街歷史地段,柯橋區紹興鑒湖黃酒作坊歷史地段,上虞區上虞棉紡織廠舊址歷史地段。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分布圖25保護與發展要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發展措施鼓勵發展方向禁止發展模式禁止功能業態 小規模漸進式;優化人口構成和社區結構;突出自身文化特色;融入文化創新創意功能;適度發展文化旅游與商業服務功能。大規模拆建;拆真建假,以假亂真;建設項目破壞傳統格局。大型商業;嚴重影響居住安全的功能16、業態;造成城市交通負荷嚴重超載的功能業態;造成環境污染、消防隱患的功能業態。街區、地段正負面清單26嚴守保護底線多方參與、差異發展保護真實性、完整性 嚴格遵守街區保護區劃的相關保護要求,嚴格拆除管理。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除了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禁止大拆大建、強制性搬遷居民。保護和延續主體功能,傳承傳統文化習俗,保持歷史文化街區內長期形成的傳統生活形態。采取政府主導、居民參與、逐步更新等方式改善歷史文化街區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持續挖掘文化內涵,突出自身特色,加強與周邊城市區域的統籌聯動,形成差異化發展。07不可移動文物地下文物埋17、藏區世界名錄遺產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革命文物水利遺產工業遺產歷史建筑世界名錄遺產世界名錄遺產保護對象 浙東運河杭州蕭山-紹興段、浙東運河上虞-余姚段、古纖道、八字橋、八字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措施 維護大運河航運、防洪、水資源配置、生態景觀功能;展現傳統風貌;規劃陸域、水域游線。世界文化遺產 大運河紹興段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諸暨桔槔井灌工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保護對象 紹興市諸暨市趙家鎮的泉畈村、趙家村拗井118口及灌溉面積約400畝的遺產核心區。保護傳承措施 保護開展多元活動,發展特色文旅;積極宣傳、提升文化影響力。保護對象 位于紹興市域中南部的會稽山脈約1.2萬18、畝的古香榧群。保護傳承措施 開展基礎研究,挖掘、研究和整理歷史文化,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設立展館或主題公園,發展林下經濟和健康養生、休閑觀光等業態。28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紹興市市域范圍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99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3項,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39項,文物保護點545處。數據來源:紹興市文物局,2023年9月保護對象市域不可移動文物分布圖29歷史建筑保護紹興市各級人民政府已公布歷史建筑共813處。建立長效普查增補機制,持續增補歷史建筑名錄。鼓勵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的多元化利用301、活化利用以保護為前提,積極探索多路徑利用方式;2、著重發展與紹興主題遺產19、相關的文化展館;3、補充城市公共文化、社區服務等公益性功能;4、融合科研辦公、旅游服務、文化產業發展。35地下文物埋藏區保護紹興各級政府已公布的16處地下文物埋藏區。完善土地儲備考古前置等基本建設考古制度。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浙江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等要求進行保護。革命文物、水利遺產、工業遺產等主題遺產革命文物水利遺產工業遺產保護國家工業遺產:紹興鑒湖黃酒工坊。加快工業遺產篩選、評選和申報,積極申報國家工業遺產等。保護大運河紹興段、鑒湖遺址、大禹陵、馬臻墓等水利設施歷史遺存;保護南山水庫、長詔水庫、平水江水庫等當代水利工程;保護大禹祭典、水鄉社戲、紹興背纖號子等與水利相關的非物質文20、化遺產。保護59處浙江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570處可移動革命文物。數據來源:紹興市文旅局提供,2023年3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08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保護市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384項。其中包括2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6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現有43家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對象保護與傳承措施加強名錄體系建設和保護管理工作,對瀕危項目進行搶救性保護。積極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鑒湖水為源頭的的紹興黃酒釀21、造工藝、越窯青瓷燒制工藝。整體謀劃,形成“唐詩+”“越劇+”“書法+”“黃酒+”等系列,結合各市縣歷史片區文化主題發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物古跡、歷史建筑等物質空間載體相結合。建立傳承基地,激發社會關注,培育傳承人隊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保護名人文化、傳統民俗、老字號商家、歷史地名等紹興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永續傳承,融入市民生活,積極申報增補為非遺名錄。名人文化傳統民俗老字號商家歷史地名3209實施機制實施機制健全保護管理機制健全法規政策標準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堅持開展體檢評估推進管理數字賦能持續動態增補機制加強保護傳承工作建立傳承規劃體系加強規劃傳導協調完善災害防控體系持續提升水城風貌積極推進活化利用落實實施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資金保障技術人才支撐落實監督檢查鼓勵多方參與明確近期實施內容近期實施目標近期實施項目庫34健全保護管理機制、加強保護傳承工作、落實實施保障措施、明確近期實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