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2514
2023-11-24
10頁
89.24KB
1、農村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及時高效有序開展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最大程度地減輕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xx省民政廳關于切實加強鄉鎮和村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我村實際,制定本預案。一、基本情況1、我村位于鄉駐地的南部,全村總土地面積7.1平方公里。主要以山地河谷為主。境內土壤有黃壤、紫色土、黃棕壤。全村各組分布位于東風湖畔。全村耕地面積680畝,以種植生姜、柑橘為主要經濟來源。2、本村轄村民小組5個,現有人口195戶1037人。二、災害隱患根據山洪災害可能發生2、的程度和范圍的調查,基本情況如下:一是居住在山洪暴發危險區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河頭上的牛洞腳寨子,手爬巖腳寨子,有居民16戶65人,農田16畝。二是居住在山洪暴發引起的山體滑坡居民主要在,自由寨子、水淹塘寨子。有21戶116人。三、xx村救災指揮機構為了建立我村防汛快速反應機制,組織和領導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成立xx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領導和組織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其機構設在村委會,組長由村委會主任楊守金擔任。工作組下設信息監測員、轉移通知員和1個應急搶險隊。應急搶險隊由20人組成。信息監測員向相應工作組報送有關情況。xx村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組姓 名職 務電話號碼組 長信息監測員轉移通知員工作職責:3、組長:負責全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與指揮。信息監測員:負責雨量監測,及時將信息報告組長。 轉移通知員:負責按照組長的命令,組織群眾按預定路線轉移,一人不漏地動員到戶到人。 應急搶險隊:在緊急情況下,各搶險隊員自備電筒、雨衣等工具,聽從命令進行有序的搶險救災工作。四、預警村指揮部在街道雨情信息后及時發出預警,通知監測員在預警期內實行24小時連續監測巡視,發現險情后立即發出警報信號,通知到各戶,并將有關信息反饋到指揮部,指揮部立即上報到鄉政府。報警信號一般為鑼、口哨等。如有險情出現,信息監測員發出警報信號,警報信號的設置為:斷續鳴聲,表示險情可能出現,全區動員,提高警惕,指揮人員到位,做好一切準4、備,部分開始轉移;連續鳴聲,表示險情出現,繼續按預定路線有次序地轉移至安全區。xx村應急搶險隊人員名單表序號職務姓名電話號碼1隊 長2隊 員3隊 員4隊 員5隊 員6隊 員7隊 員8隊 員9隊 員10隊 員11隊 員12隊 員13隊 員14隊 員15隊 員16隊 員17隊 員18隊 員19隊 員五、人員轉移根據我村的實際情況,將我村區域劃分如下:危險區有:xx安全區有:xx轉移路線:有險情時,xx寨子和xx寨子的農戶往xx坡方向轉移。xx和xx寨子的農戶往xx方向轉移。xx巖腳不準任何人進入紅線區內活動。緊急避災躲災的轉移預警信號為電話。六、轉移路線制作好山洪災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將轉移路線、電5、動機、安置地點、責任人等有關信息發放到戶。同時制作標識牌,標明安全區、危險區、轉移路線、安置地點等。農戶在接到轉移信號后,必須迅速按預定路線轉移。七、避災安置場所1、本村有1個集中安置場所,村避災安置場所可安置50戶250人;鄉鎮1避災安置場所可安置200戶1000人。2、物資保障。原則上,避災安置場所根據可容納人員數量貯藏一定數量的救災物資;教育受災群眾本人攜帶一些干糧、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災害發生后5小時內將保障物資送到避災安置場所。八、災后救助1、調查了解災情,填報因災倒房花名冊及因災農作物損失情況統計表;如有因災死亡、傷病人員,填報因災死亡人員花名冊。2、及時發放救災款物。民主評議后6、,公示需救助的人員名單及數額等,發放后再進行一次公示,接受社會監督。3、如有倒房需重建,幫助開展重建工作。九、信息傳遞1、行政命令傳遞市 鄉(鎮) 村(社區) 組 戶(自上而下)通過行政命令下達轉移安置指令時,一般情況下通過電話、廣播、電視、短信、農民信箱等方式進行傳遞。2、臨災緊急轉移安置和災情信息傳遞及組織指揮:戶 組 村(社區) 鄉(鎮) 市戶、組、村、鄉雙方互動,轉移安置、災情總的情況由鄉上報到市。十、需要落實的幾項具體工作1、工作手段突發性災害發生后,從災害原發地向波及的涉險區域發布信息時,受到時間、手段的限制,應采取一些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傳播起來范圍較廣、容易識別的信號,如敲鑼報7、警等。特別是山村,應落實專人(最好是A、B角兩人)負責敲鑼。災害發生后,村處于臨災第一線,應快速做出判斷,及時組織涉險群眾轉移。如交通通訊中斷,應村自為戰,確保安全,同時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把信息報告到鄉。鄉應根據村的報告,加強領導、指揮、支援。2、事前告知需要轉移安置人員,應事前告知,使用“明白卡”等辦法,讓這些人員知道到哪里避災安置。村同時落實責任制,1個村干部負責若干需轉移安置人員,聯系方式在“明白卡”中表明。3、預案演練每年組織不少于2次演練,使所有人員熟悉預案,知曉避災安置路線、場所及保障須知等。對預案不妥之處,及時進行修改。4、減災宣傳村避災安置場所制訂規章制度,張掛上墻。采取多種形8、式,如放置減災救災圖表、書籍等,開展減災宣傳教育,提高群眾自救互救的能力。附件:1、需轉移安置人員名單2、xx村救災應急預案流程圖xx苗族鄉xx村2010年06月28日附件1:需轉移安置人員名單(一)地質災害隱患點遇災需緊急轉移安置人員名單:序號姓名住址家中人口對口協助轉移干部轉移目的地備注合計(二)水庫遇險需緊急轉移安置人員名單:序號姓名住址家中人口對口協助轉移干部轉移目的地備注合計(三)河流(溪)遇險需緊急轉移安置人員名單:序號姓名住址家中人口對口協助轉移干部轉移目的地備注合計附件2:xx村救災應急預案流程圖 信息組 巡邏隊 信息組 事故上報 兩委會 搶險隊 巡邏隊 2小時內 市、鄉(鎮) 村級組織建立 掌握災情 情況災情事故指揮系統 基本情況信息 預警信息評估保障組 信息傳遞上報 轉移隊 監測組 為及時高效有序地開展災害應急工作,最大程度地減輕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上級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結合我地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分析事故、 災后重建工作 物資后勤保障 清理現場 現場處置安置場所選點 人員轉移方案 兩委會 共青團員監測組 農戶 老協會 婦聯 轉移隊 應急分隊 搶險隊 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