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2550
2023-11-27
27頁
112.06KB
1、化工公司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 總則41.1 目的41.2 編制依據41.2.1 引用文件41.2. 項目文件71.3 環境保護目標71.4 應急救援原則72.1 基本情況72.2 生產、儲存危險化學品管理現狀82.3 生產、儲存區環保應急設施現狀82.4 企業的生產特性8三 企業所處地區周邊環境概況93.1 交通地理位置93.2 社會環境狀況9四 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邊的影響104.1 重大危險目標的確定104.2 生產、使用、儲存危險化學品特性104.3 危2、險化學品對周圍的影響10五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115.3 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135.4 應急指揮部成員主要職責145.5 專業救援隊伍的組成及其職責15六 報警通信聯絡方式166.2.10消防救火電話:11917七 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應急處理措施177.1 液氯系統發生氯氣泄漏重大事故的處理措施177.2 人員緊急撤離197.3 危險區的隔離207.4 監測、搶險、救援既污染控制:217.5 防止污染應急措施:217.6 應急監測方案:227.6.2 液氨泄漏事故應急監測方案237.6.2.1 監測范圍237.6.2.2 大氣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和檢測頻率237.6.2.3 監測3、處理及反饋237.7 化工車間發生物料泄漏、爆炸事故時廢水監測方案247.7.1 車間廢水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和監測頻次247.7.2 廠區外排放口廢水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和監測頻次247.7.3 事故可能擴大的應急措施24八 應急救援預案終止程序248.1 事故應急救援終止條件248.2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終止條件25九 有關要求25 預案編制領導小組:組長: 副組長:組員:預案編制技術組組 長:副組長:組員:一 總則1.1 目的為使危險化學品發生泄漏、著火、爆炸等突發事件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故源,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使其危害盡可能地減少,并杜4、絕次生災害的發生,特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據1.2.1 引用文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32號);(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6號);(4)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8號);(5)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6)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7)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02號);(8)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9)危險化學品5、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02第344號);(10)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主席令2007第69號)(11)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2)關于印發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試行)的通知(環保總局環發200650號)(13)關于防范環境風險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05152號);(14)關于督促化工企業切實做好幾項安全環保重點工作的緊急通知(安監總危化200610號);)(15)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嚴防污染事故的緊急通知(環發2005130號文)(16)關于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安監總廳字200543號文(17)中華人6、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18)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19)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環發1998089號國家環保局、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公安部頒布);(20)重大危險源瓣識(GB18218-2000)(21)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2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2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24)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25)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26)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2);(27)工業企業設計衛生7、標準(TJ36-79);(28)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29)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3號)(30)xx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31)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的通知(安監管危化字200443號文)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等1.2. 項目文件()、xxxx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氯堿系統生產線安全與健康評價報告(xx化工研究院)()、xxxx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偏二甲肼生產線改造項目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報告(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xxxx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氯堿系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xx省環境研究設計院、環境科技咨詢服8、務部等部門)1.3 環境保護目標本企業生產區周邊有蘇青公司、xx水泥一、二廠、青鋁公司和橋電鋁公司等,還有村莊、農田和較為集中的生活區,居住人口約五萬之余,區域內無風景名勝及文物,無生活飲用水源、無商業、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點主要位于以生產儲存位置為中心,半徑500米以南有xx鎮xx村、xx公司和xx公司一家屬區,西北有xx鎮xx村和xx公司一家屬區,該區域約有兩萬人居住。1.4 應急救援原則事故應急救援以單位自救,社會支援和政府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及時啟動車間、公司環境保護應急救援預案,加強對環境事件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在本公司條件受限時,及時請求上級政府部門支援和指導事故的搶9、險、救援工作。二 企業概況2.1 基本情況xxxx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其前身是xxxx化工廠,于1965年籌建,1968年建成投產, 2009年6月25日,xx宜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托管,公司現擁有員工1200人,是我國第一家自行設計建造生產高能燃料的國防化工企業,是國家高能液體推進劑的重要生產基地,企業從建廠初期的單一軍品生產發展為擁有專用產品系列、有機胺產品系列、氯堿產品系列近二十余種產品,是綜合性大型國防化工企業。2.2 生產、儲存危險化學品管理現狀公司現有三個事業部(軍品事業部、氯堿事業部、熱電事業部),四個危險化學品儲存庫(罐)區,主要使用的危險化學品原料有:液氨、甲醇、等;主要產品:9010、2、903、甲胺系列(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氯堿系列(鹽酸、液堿、液氯、次氯酸鈉)。2.3 生產、儲存區環保應急設施現狀企業設有4套與生產裝置相配套化工工業廢水一級處理設施,并設中心污水處理站,其中設有化工廢水回收池4座(V1=20m3、V2=40m3、V3=300m3、V3=150m3),還有一座50000m3的化工工業廢水回收池。當生產裝置發生事故時產生的化工廢液和洗消水經廢水專用管線輸送到廢水回收池,并對回收廢水經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排放。如果化工廢液和洗消水產生量多時經廢水專用管線輸送到50000M3事故應急池,然后對回收廢水分期分批返回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2.4 企業11、的生產特性本企業部分化工生產裝置在生產過程中伴隨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危害因素,如果在操作過程中出現誤操作或受到自然災害時,均有可能發生火災爆炸、毒氣泄漏、人員中毒、環境污染等重大災難性事故,造成較重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事故嚴重時涉及到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環境破壞。a、液氯的危險危害性: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或液體;不燃燒,但可助燃;在日光下與易燃氣體混合時會發生爆炸;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化學性質活潑;屬劇毒類物質。b、液氨的危險危害性:氨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氣體,能灼傷皮膚、眼睛、呼吸道粘膜,空氣中含0.5%(體積)的氨,使12、人在幾分鐘內中毒窒息死亡,液氨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鹵素接觸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爆炸極限為:627%。三 企業所處地區周邊環境概況3.1 交通地理位置廠址位于xx,北距xx縣約6 Km,西距廠生活廠區約500m 。廠區東面為山坡地,北鄰賀家寨村和毛家寨水泥廠,西鄰排洪溝(石卡溝),南面為農田。廠外鐵路專用線接軌于xx車站 ,至本廠約5,公路網四通八達 ,并與地區公路線(xx公路)相接 ,xx高速公路xx出口距廠區100米,可通往xx市、xx縣等地,鐵路、公路運輸十分便利。3.2 社會環境狀況xx公司生產儲存區涉13、及周邊工礦企業和鄉鎮的有:蘇青公司、xx第一、二水泥廠和橋頭鎮毛家寨、賀家寨行政村,長寧鎮新添堡行政村和xx公司一家屬區,區內共有人口約5萬。四 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邊的影響4.1 重大危險目標的確定按照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企業將原料庫(液氨、甲醇等)、成品庫(專用產品)、液氯儲存區確定為重大危險目標。將軍品事業部、氯堿事業部確定為危險目標(確定依據是根據各生產裝置的工藝技術和使用危險化學品量)。4.2 生產、使用、儲存危險化學品特性企業在組織生產過程中,各生產、儲存裝置按照工藝技術規程,在操作使用危險化學品時,有的裝置在高溫高壓下操作14、,有的在低溫負壓下操作,每套生產、儲存裝置從投入使用的原料到產品產出都具有有毒有害(企業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物化特性和儲存量詳見附表一)。4.3 危險化學品對周圍的影響企業確定的氯氣、氨氣等重大危險目標若存在操作、管理失誤或在受到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存在著火災爆炸、毒氣泄漏、人員中毒、環境污染等嚴重事故的潛在危險。重大危險目標一旦發生火災爆炸、毒氣泄漏是威脅到生產區的所有員工,而且會威脅到以事故點為中心方圓1Km之內的蘇青公司、xx第一、二水泥廠、xx公司一家屬區及周邊的村莊和農田。4.4 重大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環境、個體防護設施器材及其分布 各個危險目標的周圍均布置有高壓15、消防水,能保證消防用水。 各危險目標均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相應規格型號的手提式和推車式滅火器,能滿足初期火災的撲救需要。 公司設有專職消防部門,配備消防戰斗員 24名。 舉高噴射消防車一輛,化學事故救援車一輛,消防水車(4t)一輛,泡沫車(2t)一輛,防化服 6套,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6套。 操作人員每人配有防毒面具一個。 902、903、930、931生產裝置設有廢水回收池一座,體積分別為15m3、15m3、30m3、50m3。 每套生產裝置設有廢水輸送專用管線。 生產區西南側1500米處設有5000 m3廢水集中回收池(事故應急池)。五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5.1 應急組織機構:16、指揮中心:生產管理部的生產調度室事故應急救援響應程序個人防護 初始救援 事故發生 選擇路線 采取措施應急措施 控制事故 報告險情 事故地點程度大小 報告準確全面 N 補充偵察 影響范圍 判斷 董事長、總經理有無傷亡 Y N 生產副總、生產管理部接警 應急中 安全環保部、經車 間 保處、設備能源部小組成員到位 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隊到位 搶險搶修隊到位 設置警戒后勤保障隊到位 救助傷員應急物資到位 救援行動 搶險搶修 人群疏散啟動上級預案 現場檢測 N 事態控制 技術支持現場清理 Y 選擇路線解除警戒 應急恢復 個人防護善后處理 現場記錄 事故調查 應急結束 總結評審5.2 組成人員公司成立17、環境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公司總經理任總指揮,生產副總經理任副總指揮(現場指揮),成員由生產技術管理部的調度室、安全環保部、設備能源部、分化中心、物流部、公司綜合辦公室等部門組成,環境保護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生產技術管理部的調度室(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由生產技術管理部的調度、安全環保部、設備能源部、分化中心、公司綜合辦公室、發生事故單位的負責同志組成。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總 指 揮: 副總指揮:成 員:5.3 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負責本公司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修訂工作; 負責審核各化工運行事業部應急救援預案; 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建環境監測、監督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18、 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 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應急救援行動。 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請求支援。 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5.4 應急指揮部成員主要職責 總指揮:組織指揮公司應急救援全盤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生產技術管理部長(或總調主任):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協助副總指揮做好事故處置時的技術措施。 安全環保部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事故現場環境監測及事故處置工作。 設備能源部部長:協助副總指揮負責工程設19、備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分化中心主任:負責環境監測(水、大氣、風向等) 行政辦主任:.1 負責車輛及必須品等后勤保障工作。.2 負責現場救護指揮中毒、受傷人員護送轉院工作。.3 負責事故現場通信聯絡和對外聯系工作。.4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工作。 物流部長: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5.5 專業救援隊伍的組成及其職責公司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都負有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和義務,各救援專業隊是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本公司各類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救援及處置。專業救援隊伍的組成情況及分工如下: 通信聯絡隊:由公司綜20、合辦公室、安全環保部、生產技術管理、設備能源部組成,每個單位出2人,共8人。負責人為生產技術管理部長(或總調主任),擔負各隊之間的聯絡和對外聯系通信任務。 治安隊:由公司綜合辦公室負責組成,負責人為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和安全環保部部長,擔負現場治安、交通指揮、設立警戒、指導群眾疏散。 應急救援隊:由事故發生單位負責組成,負責人為事業部部長。擔負查明化學品泄漏點,負責實施具體事故處置措施的執行,并負有搶救傷員,指導群眾疏散。 消防隊:由公司消防隊、義務消防隊組成,共24人。負責人為公司綜合辦公室經保處處長,擔負滅火、洗消和搶救傷員任務。 搶險搶修隊:由設備能源部、化機部、電控部和事故發生單位組成。21、負責人為設備能源部和化機部長,擔負事故發生場所設備、管件、閥門及其附件的搶險、搶修工作。 后勤保障隊:由公司綜合辦公室、物流部組成。負責人為行政辦主任和儲運部部長,擔負現場救護中毒、受傷人員護送轉院,救援現場所需物資的供應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環境監測隊:由安全環保部、分化中心組成。負責人為分化中心副主任和環境監測站組長,擔任現場環境有毒氣體監測和總下水水體污染監測工作。六 報警通信聯絡方式6.1 24小時公司內部報警裝置 公司調度室值班電話: 公司消防隊值班電話:119 公司重大危險目標: 儲罐區:液氨儲罐區、成品儲罐區 液氯工段:液氯儲罐區 公司各化工運行工段操作崗位都設有報警電話。6.2 22、24小時外部通訊聯系電話 xx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xx縣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局: xx縣政府: xx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xx市環境保護局: xx市政府: xx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xx省環境保護廳: xx省政府:6.2.10消防救火電話:119 醫療急救電話:120七 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應急處理措施7.1 液氯系統發生氯氣泄漏重大事故的處理措施 最早發現者查明氯氣泄漏部位及原因,及時向公司生產技術管理部調度和事業部部長匯報,同時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事業部部長接到電話后,立即通知事業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趕赴現場,并立即啟動車間應急救援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23、事故擴大。 公司調度接到報警電話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事業部,并立即向公司主管生產副總經理報告,同時發出警報,通知各專業救援隊伍及公司消防隊迅速趕赴事故現場。 公司總指揮接到報警電話后,迅速通知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緊急趕赴生產調度室(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了解清楚事故原因及事故處置情況后,立即啟動公司應急救援預案,指揮部成員及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各專業組配合事業部應急搶險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防止事故擴大。若泄漏或爆炸事故的不到控制,事故繼續擴大時,指揮部領導立即上報當地政府,啟動政府應急救援預案。 各搶險救援組任務.1 生產技術管理部調度室會同事業部查明發生事故泄漏部位24、和事故原因后,提出處理意見,并報告指揮部。.2 安全環保部到達現場后,會同公司綜合辦公室的人員進行事故現場警戒疏散工作,并會同分化中心對事故現場廢水、風向、污染物濃度進行監測。.3 經保處到達現場后,立即會同安全環保部對事故現場劃分警戒區進行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員疏散,并對進入事故現場的人員進行登記;立即安排消防隊隊員穿防化服、戴空氣呼吸器進入事故現場搜尋中毒、受傷人員,并帶受傷中毒人員撤離事故警戒區,交醫療救護組進行搶救。7.1.5.4 行政綜合辦公室趕到事故現場后,根據現場受傷人員情況,立即調動應急車輛經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救治(安全環保部、人力資源處、事業部配合);并按照指揮部安排,組織人員協25、助事故警戒組將事故周邊單位人員及過往行人向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5 設備能源部到達事故現場后,按照指揮部的命令,組織搶險搶修力量,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防止事態擴大。7.2 人員緊急撤離發生氯氣泄漏事故時,氯氣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現場工作人員和行人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對于救援無關的人員、可能受到事故威脅的車間、崗位操作人員及附近的居民進行緊急疏散和撤離。 事故現場人員清點和人員撤出的方式、方法。指揮部作出撤出現場人員的決定后,負責撤出疏散任務的部門(事業部、安全、經保)立即清點記錄現場人員,有組織的按規定路線撤出,若有未撤出人員,有消防隊負責搜尋。 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撤出26、的方式方法。指揮部作出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撤出的指令后,總調室立即通知應撤出的工段、崗位、科室。各單位負責人組織本單位人員按指定路線撤離,撤離時注意安全。 搶救、搶險人員的撤出的方式方法。搶救、搶險人員在接到現場指揮的命令后,立即撤出現場,并向指揮部報告在現場人數,人員撤離到指定的安全地點時,要清點撤出的人數,并向指揮部報告,若有未撤出人員應派人進行搜尋,搜救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 周邊區域的單位、人員疏散撤出的方式方法。若事故擴大,有可能涉及周邊區域時,指揮部及時與當地政府聯系,疏散周邊區域群眾,行政辦綜合公室負責協助當地政府進行人員疏散,說明泄漏介質的特性和對人體的危害性,做好個體防護,向上27、風向或側風向撤出。7.3 危險區的隔離事故發生后,必須及時將危險區進行隔離,以免造成傷害。 危險區的設立。綠旗危險區的隔離可根據監測結果來設定危險區,若空氣中的氯其濃度超過 0.40 mg/m3、若空氣中的氨其濃度超過0.2 mg/m3,即為危險區。 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分方式方法:超過氯氣允許濃度的區域為隔離區,用紅色警戒線表示,由警戒人員佩戴防毒面具負責警戒。 事故現場隔離法:事故現場用隔離帶進行隔離,專人監守,嚴禁隨便進入。 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公司內道路又經保處負責進行交通管理,疏導車輛。公司外的道路,由行政綜合辦公室與政府有關部門聯系通報情況,并協助進行道路交通管制,28、疏導車輛繞道。7.4 監測、搶險、救援既污染控制: 監測:由xx環境監測人員負責事故現場Cl2等物質的監測,監測頻次有指揮部決定,監測人員佩戴防毒面具,穿輕質防化服。 現場實施監測:.1 現場監護人員要密切注意現場情況的變化,隨時向指揮部報告。.2 監測人員及時將監測結果報告指揮部。.3 現場出現危險征兆或事故難以控制時,監護、監測人員遵照指揮部命令及時撤出現場。7.5 防止污染應急措施:為了防止企業一但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有毒有害物質流入河流造成水體污染事故,確保北川河水體不受污染: 由xx公司安全環保部環保管理員負責組織相關人員,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將現場產生的廢液截流到廢液輸送專用管道進入29、事故應急池(V=50000m3) 存放待處理。 由環保部環保管理員負責,組織相關人員、準備相應物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現場的廢液流入清凈下水。 由工段和消防戰斗員佩戴防化服或耐酸堿消防服和防護用具,用散花水槍將稀釋后的稀堿液噴灑在氯氣泄漏處,以減少和降低污染的程度。7.6 應急監測方案:為及時反饋事故點周邊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便于指揮部決策,特制定應急監測方案。 氯氣泄漏事故應急監測方案.1 監測范圍監測范圍以事故源為中心,劃定危險區域及鄰近車間、居民點等。.2 大氣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和檢測頻率移動快速檢測。監測點位:采取同心圓式布點方式,以事故源為圓心,以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30、北、東北八個方位布點,50米為間距進行布點,具體范圍可根據初步檢測結果或現場總指揮的要求逐步擴大。監測頻次:原則上每10分鐘1次,也可根據總指揮的要求進行調整。監測時間:從應急預案啟動至終止。.3 監測處理及反饋對每次移動式快速監測結果迅速匯報現場總指揮,并聽從現場總指揮的安排。7.6.2 液氨泄漏事故應急監測方案7.6.2.1 監測范圍監測范圍以事故源為中心,劃定危險區域及鄰近車間、辦公樓、居民點等。7.6.2.2 大氣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和檢測頻率移動快速檢測。監測點位:采取同心圓式布點方式,以事故源為圓心,以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位布點,50米為間距進行布點,具體范圍31、可根據初步檢測結果或現場總指揮的要求逐步擴大。監測頻次: 原則上每10分鐘1次,也可根據總指揮的要求進行調整。監測時間:從應急預案啟動至終止。7.6.2.3 監測處理及反饋對每次移動式快速監測結果迅速匯報現場總指揮,并聽從現場總指揮的安排。7.7 化工車間發生物料泄漏、爆炸事故時廢水監測方案借鑒2005年吉化公司經驗教訓,企業以建設完成化學事故應急設施(廢液收集池、廢水輸送專用管道、廢液儲存處理池),并投入使用。7.7.1 車間廢水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和監測頻次監測點位:車間廢水排放口檢測項目:特殊污染因子、NH3-N、COD、PH、。監測頻次:在事故期間連續采樣分析。7.7.2 廠區外排放口廢32、水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和監測頻次監測點位:廠外廢水排放口檢測項目:特殊污染因子、NH3-N、COD、PH。監測頻次:在事故期間連續采樣分析。事故后連續5天每天至少做3次樣。7.7.3 事故可能擴大的應急措施事故擴大,難以控制時,指揮部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請求啟動政府應急救援預案。八 應急救援預案終止程序8.1 事故應急救援終止條件 有毒、有害物質得到控制; 有毒、有害物質已經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事故現場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在現場和周邊空氣中無有毒、有害物質。 在事故現場及廠外廢水總排放口中無特殊污染因子; 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8.2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終33、止條件 現場應急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或經過認真復查,確無失漏工作內容,由安全環保部提出,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批準;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向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繼續推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直至其他補救措施無需繼續推行為止。九 有關要求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每季度開展一次演練工作,強化應急救援隊伍的專業技術素質。9.1 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專業對口、服從領導、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求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應急救援組織的落實。9.2 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通訊、報警、風向器、測氯儀、測氨儀等,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9.3 定期組織應急訓練和學習,每年至少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9.4 加強對環境監測隊伍的培訓,針對可能發生的氯、氨泄漏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預防一旦發生事故,指揮機構能正確指揮,環境監測、搶險、排險隊伍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的排除險情,控制污染事故、做好應急救援工作。9.5 每季度由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小組組織召開一次指揮部成員和應急救援隊伍負責人會議,檢查上季度工作,安排本季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