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級行政區防暴雨內澇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2611
2023-11-27
19頁
150KB
1、區級行政區防暴雨內澇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總則2(一)編制目的2(二)編制依據3(三)適用范圍3(四)工作原則31、統一領導,明確責任。32、以人為本,減少危害33、居安思危,預防為主。34、維護穩定。4二、局基本情況4三、主要任務4四、組織體系4五、水浸點及風險5六、運行機制6(一)預警接收和下達指令6防暴雨內澇預警和應急響應分級表6(二)響應啟動7(三)應急行動71、后勤組設立防暴雨內澇工作聯系電話,與各方保持密切聯系。7九、應急處置措施85、結束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9結2、束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12一、適用范圍13二、應急搶險原則13三、組織機構14(一) 領導指揮小組14(二) 應急搶險小組15第一組(清疏組)15四、應急預案的啟動16(一)預案啟動條件16(二)預案的啟動程序16五、應急行動161、設立防內澇工作咨詢電話,與各方保持密切聯系。16八、應急處置措施18一、總則(一)編制目的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規范本單位雨季防暴雨內澇應急管理工作,提高防暴雨內澇水平,促進應急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防止和減少暴雨內澇帶來的破壞和傷害,特制定本預案。(二)編制依據廣州市水務管理條例、廣州市排水管理辦法、廣州市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3、廣州市防暴雨內澇應急預案編制要點、廣州市暴雨內澇集約化調度值班制度、廣州市中心城區防暴雨內澇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及我局實際情況。(三)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2015年xx區內發生暴雨內澇造成突發事件時的應對工作。(四)工作原則1、統一領導,明確責任。加強對暴雨突發事件應對的統一領導,建立健全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的應急響應機制,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實施應急處置。2、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減少暴雨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3、居安思危,預防為主。增強憂患意識,堅持預防和應急相結合,建立檢測、預測、預報、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加強隱患排查整改,完善救援保障體系4、,做好應對暴雨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4、維護穩定。全面做好善后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的交通,社會秩序,減少對社會的影響。二、局基本情況我局內設機構為辦公室、水利科、給排水管理科,區水政大隊,下設河涌管理所、三防辦公室、水務設施管理所三個事業單位。其中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局機關各科室和屬下事業單位的工作;給排水管理科負責指導排水行業建設與管理工作;三防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區防洪排澇、搶險、救災工作;水務設施管理所承擔緊急防汛搶險任務。三、主要任務1、做好河涌、水閘、泵站以及市政排水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維修,防止暴雨時發生內澇;2、及時接收暴雨預警信號,及時啟動響應級別的應急響應;3、制定防5、暴雨內澇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方案。4、遇到暴雨內澇突發事件,組織實施應急搶險。5、組織區內涵洞隧道的應急工作。四、組織體系為落實我局2015年防暴雨內澇應急工作,結合我局的實際情況,成立xx區水務局防暴雨內澇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防暴雨內澇應急處置工作。總指揮:xx(局長)。副總指揮:xx(副局長)、xx(副局長)成員:xx(辦公室負責人)、xx(給排水管理科科長)、xx(水務設施管理所所長)。指揮部下設后勤組、技術指導組和搶險組,設調度聯絡員一名。后勤組由辦公室人員組成,技術指導組由給排水管理科人員組成,搶險組由水務設施管理所人員組成。各組根據應急響應級別,按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各自職責,6、配合做好防暴雨內澇應急處置工作。(一)后勤組:負責接收預警信息、下達指揮部指令并向上級匯報應急工作情況。(二)技術指導組:負責提供防暴雨內澇應急處置技術支持。(三)搶險隊:負責防暴雨內澇應急措施的落實。(四)調度聯絡員:及時向廣州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報告局防暴雨內澇應急搶險預案的啟動和落實情況,協助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調度指揮局防暴雨內澇應急搶險,匯總局漬澇及搶險情況。五、水浸點及風險我區今年共有11處水浸點,水浸地點、水浸原因及風險詳見下表:序號水浸地點水浸原因風險備注1排水支管不通路面積水,影響交通2地勢低洼,收水井不足路面積水,影響交通3地勢低洼,收水口被樹葉垃圾堵塞路面積水,影響交通4地勢7、低洼,排水設施損壞嚴重,路面破碎路面積水,影響交通5地勢低洼,收水井不足路面積水,影響交通6收水口被樹葉垃圾堵塞路面積水,影響交通7地勢低洼,無收水口路面積水,影響交通8地勢低洼,排水管被破壞路面積水,影響交通9地勢低洼,無收水口路面積水,影響交通10收水口被樹葉垃圾堵塞路面積水,影響交通11收水口被樹葉垃圾堵塞路面積水,影響交通六、運行機制(一)預警接收和下達指令后勤組及時接收市氣象臺、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以及市區三防指揮部發布的不同預警信號,并根據下表防暴雨內澇預警和應急響應分級表下達啟動相應級別響應的指令。防暴雨內澇預警和應急響應分級表險情預警與響應級別特別嚴重,級嚴重,級較重,級一般,級8、暴雨預警信號市氣象臺發布紅色暴雨預警信號市氣象臺發布橙色暴雨預警信號市氣象臺發布黃色暴雨預警信號市氣象臺短時天氣預報三小時內有中到大雨或以上雨情內澇程度市區大部分道路內澇,交通癱瘓,嚴重影響城市秩序。市區大部分低洼地區內澇,城市交通受到嚴重影響。市區部分地區內澇,部分地區交通受阻,市民生活和出行有較大影響。市區部分地區內澇,市民生活和出行有影響。(二)響應啟動各組收到響應指令后,立即按照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和結束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五張表格啟動相應級別的響應。(見附件)(三)應急行動區防暴雨內澇應急預案啟動后9、,指揮部和各小組要迅速響應,按照預案要求開展應急行動。1、后勤組設立防暴雨內澇工作聯系電話,與各方保持密切聯系。2、搶險組負責組織搶險工作人員,清除雨水井、下水道等市政管網的阻水物,確保雨水井、下水道以及涵洞隧道的排水暢通。必要時打開雨水井蓋排水或用水泵強排,并在相應地點設置路標警示。3、搶險組參照汛前制定的水浸黑點排澇方案,安排各個水浸地點所需流動排水泵的數量和型號、沙包的數量和其他物資,以及安排排水路線,排水位置等。協助交警清除路障。 4、搶險組協調街道排澇搶險救災隊以及各涵洞隧道的管理單位進行排澇搶險工作,統一指揮街道轄區內城市道路內澇、水浸的救災應急工作,并根據受災情況和搶險情況決定向10、指揮部請示支援。5、技術指導組和搶險組負責災后市政損毀設施的修復和水浸黑點的改造工作。 七、搶險設施設備名稱數量高壓沖水車1臺抓斗車2臺抽水泵15臺輕型普通貨車(搶險指揮車、巡查車)3臺開啟井蓋工具一批交通安全防護工具一批八、搶險方法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設備及施工材料,具體如下:序號市政設施大類名稱設施損壞情況分類搶險方法分類搶險設備及材料1市政排水設施和區內涵洞隧道管道淤塞造成水淹清疏檢查井和管道高壓水沖車、抓斗車、交通安全護欄、安全標志等2 收水口堵塞清理堵塞收水口垃圾、樹葉交通安全護欄、安全標志等收水口不足打開檢查井蓋排水開啟井蓋工具、交通安全護欄、安全標志等3電機或其它設施失靈造成11、水淹設備維修、應急臨時抽水抽水機、防水褲等4地勢低洼,無收水口;管道破壞或完全堵塞抽水機強排抽水機、防水褲、安全護欄、安全標志等九、應急處置措施一旦發生管轄內防暴雨內澇的緊急事件,指揮部及時組織搶險隊迅速到場,采取應急措施,封閉保護現場,警戒受影響范圍,調動設備、器具和救援人員展開搶險行動,迅速排除險情,搶救被困和受傷人員、保護重要物資,疏導群眾。若事態嚴重,向有關專業搶險部門申請救援(如公安、消防、防疫、醫療等)嚴禁盲目冒險、無章指揮,防止事故擴大。在處置應急工作結束后,組織力量迅速恢復生產、恢復社會秩序,盡可能減少市政設施損壞帶來的損失和影響,并協助上級部門開展事故調查,總結處置工作。附件12、:1、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2、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3、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4、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5、結束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 6、2015年xx區水務設施管理所防暴雨內澇應急預案附件1: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響應級別響應條件組別行動要求級1、廣州市氣象臺短時天氣預報三小時內有中雨量級或以上雨情。2、市區部分地區已經發生局部內澇,或預報的雨情發生時段有可能對市民生活和出行造成影響后勤組1、 下達城市防澇搶險調度通知,啟動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同時將啟動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短信報呈指揮部各成員;2、 向指揮部滾動報告應急準備和巡查處置情況。技術指導組1、人員和車輛準備就緒,隨13、時準備到達搶險現場。搶險組1、 立即按照操作規程檢查河涌流域防潮閘、水閘的啟閉狀態,加強易澇地區收水口的檢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阻水隱患并通知各涵洞隧道管理單位檢查涵洞隧道的排水設施,做好應急準備。2、 向后勤組滾動報告應急準備和巡查處置情況。調度聯絡員1、 5分鐘內向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總值報告已收到搶險調度通知和是否已啟動應急預案;2、 30分鐘內,向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報告人員和設備到位情況,易澇點的漬澇及處置情況,珠江、河涌和渠箱水位;3、 向市排水管理中心總值滾動報告本區搶險處置和漬澇的最新情況。附件2: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響應級別響應條件組別行動要求級1、廣州市氣象臺發布廣州市黃14、色暴雨預警信號。2、廣州市三防指揮部啟動防暴雨級應急響應。3、市區部分地區內澇,部分地區交通受阻,或預報的雨情發生時段有可能市民生活和出行有較大影響后勤組1、 下達城市防澇搶險調度通知,啟動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同時將啟動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短信報呈指揮部各成員;2、 10分鐘內檢查落實各組是否已收到調度通知并啟動應急預案;3、 向指揮部滾動報告搶險處置和漬澇的處置情況。技術指導組1、人員和車輛準備就緒,隨時準備到達搶險現場。搶險組1、進入應急搶險狀態,并通知涵洞隧道的管理單位進入應急搶險狀態;2、30分鐘內向指揮部報告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搶險力量到位情況,水閘、泵站調控情況;3、向后勤組滾動15、報告搶險處置和漬澇的處置情況。調度聯絡員1、5分鐘內,向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總值報告已收到搶險調度通知和是否已啟動或升級應急預案;2、30分鐘內到達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防澇會商調度室,按照廣州市防暴雨內澇集約化調度值班制度要求,參加全市防暴雨內澇集約調度; 3、30分鐘內向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總值報告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搶險力量到位情況,水閘、泵站調控情況;4、向市排水管理中心總值滾動報告本區搶險處置和漬澇的最新情況。附件3: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響應級別響應條件組別行動要求級1、廣州市氣象臺發布廣州市橙色暴雨預警信號。2、廣州市三防指揮部啟動防暴雨級應急響應。3、市區部分低洼地區內澇,城市交通受16、到嚴重影響。后勤組1、 下達城市防澇搶險調度通知,啟動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同時將啟動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短信報呈指揮部各成員;2、 10分鐘內檢查落實各組是否已收到調度通知并啟動應急預案;3、 向指揮部滾動報告搶險處置和漬澇的處置情況。技術指導組1、人員和車輛準備就緒,隨時準備到達搶險現場。搶險組1、進入應急搶險狀態,并通知涵洞隧道的管理單位進入應急搶險狀態;2、30分鐘內向指揮部報告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搶險力量到位情況,水閘、泵站調控情況;3、向后勤組滾動報告搶險處置和漬澇的處置情況。調度聯絡員1、5分鐘內,向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總值報告已收到搶險調度通知和是否已啟動或升級應急預案;2、3017、分鐘內到達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防澇會商調度室,按照廣州市暴雨內澇集約化調度值班制度要求,參加全市防暴雨內澇集約調度;3、30分鐘內向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總值報告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搶險力量到位情況,水閘、泵站調控情況;4、向市排水管理中心總值滾動報告本區搶險處置和漬澇的最新情況。附件4、級應急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響應級別響應條件組別行動要求級1、廣州市氣象臺發布廣州市紅色暴雨預警信號。2、廣州市三防指揮部啟動防暴雨級應急響應。3、市區大部分低洼地區內澇,城市交通受到嚴重影響。后勤組1、 下達城市防澇搶險調度通知,啟動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同時將啟動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短信報呈指揮部各成員;2、 1018、分鐘內檢查落實各組是否已收到調度通知并啟動應急預案;3、 向指揮部滾動報告搶險處置和漬澇的處置情況。技術指導組1、人員和車輛準備就緒,隨時準備到達搶險現場。搶險組1、進入應急搶險狀態,并通知涵洞隧道的管理單位進入應急搶險狀態;2、30分鐘內向指揮部報告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搶險力量到位情況,水閘、泵站調控情況;3、向后勤組滾動報告搶險處置和漬澇的處置情況。調度聯絡員1、5分鐘內,向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總值報告已收到搶險調度通知和是否已啟動或升級應急預案;2、30分鐘內到達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防澇會商調度室,按照廣州市暴雨內澇集約化調度值班制度要求,參加全市防暴雨內澇集約調度;3、30分鐘內向市排水設19、施管理中心總值報告防暴雨內澇級應急響應搶險力量到位情況,水閘、泵站調控情況;4、向市排水管理中心總值滾動報告本區搶險處置和漬澇的最新情況。附件5:結束響應條件與行動要求響應級別響應條件組別行動要求結束響應1、廣州市氣象臺解除廣州市暴雨預警信號。2、廣州市三防指揮部結束防暴雨應急響應。3、市區漬澇情況基本解除,城市交通恢復。后勤組1、 下達城市防澇搶險調度通知,結束防暴雨內澇應急響應。同時將防暴雨內澇應急響應結束短信報呈指揮部各成員;2、10分鐘內檢查落實各組是否已收到調度通知;3、15分鐘內完成防御范圍防暴雨內澇情況總結材料,報送指揮部和廣州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技術指導組1、結束響應狀態,并通20、知涵洞隧道的管理單位進入應急搶險狀態。搶險組1、立即轉達通知各布防點負責人結束應急響應;調度聯絡員1、 立即轉達結束應急響應通知至各搶險部門,結束應急響應;2、 15分鐘內完成防御范圍防暴雨內澇情況總結材料,電子文檔方式報送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總值。附件6:2015年xx區水務設施管理所防暴雨內澇應急預案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規范本單位雨季防暴雨內澇應急管理工作,提高防洪度汛水平,促進防汛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為防止和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不可預測的破壞和傷害,結合我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一、適用范圍本預案所稱區內排水應急事件,是指因自然因素、人為活動或意外事件,21、對管轄范圍內排水設施出現突發性、大面積內澇等排水問題,可能給國家集體利益、社會秩序與公共生命財產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本預案的排水應急搶險事件主要包括:暴雨、下水道堵塞、排水井蓋丟失等導致的排水問題,重點對2014年汛期出現過的內澇點進行布防。二、應急搶險原則(一)預防為主原則。根據管轄范圍和職能,加強情報信息收集工作,尤其對曾出現內澇點周邊重點區域的排水設施情況要進行重點檢查,全面收集相關信息,對有關的情報信息進行分析、預測,及時發現有可能發生的排水緊急事件,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把事件解決在始發階段。(二)統一指揮原則。在排水搶險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和指揮下,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快22、速反應,密切配合開展各項處置工作。(三)快速處置原則。迅速到位,有序開展處置工作,及時有效控制事故現場,防止事態蔓延。(四)減少損失原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和手段,盡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五)維護穩定原則。全面做好善后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的交通,社會秩序,減少對社會的影響。三、組織機構為落實我所2015年汛期的排水工作,結合我所的實際情況,成立水務設施管理所排水搶險領導指揮小組和排水應急搶險小組:(一) 領導指揮小組組長: 副組長:領導指揮小組辦公地點設在xx區水務設施管理所辦公樓。主要職責:組長負責應急搶險的決策和總體指揮工作。副組長協助組長對雨23、勢雨情的分析和決策,負責應急搶險工作的協調和調動工作。各組員負責資料的搜集匯總,了解內澇黑點的積水情況,詳細記錄內澇黑點的巡查情況及數據,并向組長提供準確、真實的資料。(二) 應急搶險小組成員由區水務設施管理所組成,下設五個工作小組,具體分組情況如下:第一組(清疏組)組長:組員:第二組(清疏組):組長:組員:第三組(清疏組):組長:組員:第四組(巡查組):組長:組員:第五組(抓斗車組):組長:組員: 總應急值班電話:四、應急預案的啟動(一)預案啟動條件上級部門懸掛橙色或紅色暴雨預警信號,各內澇點部分低洼地區出現水浸或大面積積水深度超過20厘米,對市民生活和出行造成一定影響。(二)預案的啟動程序24、1、各組員在收到社區居委會在轄區發現內澇事故時,應在30分鐘內報告所排水搶險領導指揮小組。報告內容包括:內澇發生的時間、地點、簡要情況,初步判斷事故發生的原因。在接到群眾關于內澇事故的反映后,所各清疏組和巡查組應立即到現場視察,并將水浸情況報告所排水搶險領導指揮小組。報告內容包括:內澇、水浸發生的時間、地點、簡要情況,初步判斷事故發生的原因等。2、所排水搶險領導指揮小組根據所收到的內澇災害信息評估情況,確定防內澇應急預案的啟動。五、應急行動區防內澇應急預案啟動后,領導指揮小組、清疏小組和巡查小組要迅速響應,按照預案要求開展應急行動。1、設立防內澇工作咨詢電話,與各方保持密切聯系。2、 負責組織25、搶險工作隊,清除雨水井、下水道等市政管網的阻水物,確保雨水井、下水道排水暢通。必要時打開雨水井蓋排水,并在相應地點設置路標警示。3、參照汛前制定的水浸黑點排澇方案,安排各個水浸地點所需流動排水泵的數量和型號、流動排水泵的數量和型號、沙包的數量和其他物資,以及安排排水路線,排水位置等。協助交警清除路障。 4、協調街道排澇搶險救災隊進行排澇搶險工作。 5、負責災后市政損毀設施的修復和水浸黑點的改造工作。 6、統一指揮街道轄區內城市道路內澇、水浸的救災應急工作,并根據受災情況和搶險情況決定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支援。7、統一調動和指揮街道排澇搶險救災隊對轄區內水浸范圍較大、影響較嚴重的內澇地區實施搶險排26、澇工作,并作具體分工安排。六、搶險設施設備名稱數量高壓沖水車1臺抓斗車2臺抽水泵10臺輕型普通貨車(搶險指揮車、巡查車)2臺開啟井蓋工具一批交通安全防護工具一批七、排水搶險方法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設備及施工材料,具體如下:序號市政設施大類名稱設施損壞情況分類搶險方法分類搶險設備及材料1市政排水設施和區內涵洞隧道管道淤塞造成水淹清疏檢查井和管道高壓水沖車、抓斗車、交通安全護欄、安全標志等2 收水口堵塞清理堵塞收水口垃圾、樹葉交通安全護欄、安全標志等收水口不足打開檢查井排水開啟井蓋工具、交通安全護欄、安全標志等3電機或其它設施失靈造成水淹設備維修、應急臨時抽水抽水機、防水褲等4地勢低洼,無收水口;管道破壞或完全堵塞抽水機強排抽水機、防水褲、安全護欄、安全標志等八、應急處置措施一旦發生管轄內排水的緊急事件,領導指揮小組應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聽從上級指揮,及時組織應急小組人員迅速到場,采取應急措施,封閉保護現場,警戒受影響范圍,調動設備、器具和救援人員展開搶險行動,迅速排除險情,搶救被困和受傷人員、保護重要物資,疏導群眾。若事態嚴重,向有關專業搶險部門申請救援(如公安、消防、防疫、醫療等)嚴禁盲目冒險、無章指揮,防止事故擴大。在處置應急工作結束后,組織力量迅速恢復生產、恢復社會秩序,盡可能減少市政設施損壞帶來的損失和影響,并協助上級部門開展事故調查,總結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