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安吉縣章村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3062
2023-11-27
43頁
77.90MB
1、安吉縣章村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章村鎮人民政府2023年09月01-規劃總則02-總體格局03-生態空間04-農業空間05-城鎮空間06-區域聯動07-產業發展08-鄉村振興09-交通體系10-配套設施11-規劃傳導實施保障目錄01規劃總則 規劃定位 規劃原則 規劃期限與范圍1.1 規劃定位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1.2 規劃原則細化落實管控落地深化布局以人為本側重實施突出近期1.3 規劃期限與范圍章村鎮行政區范圍,轄8個行政村,全鎮域面積108.2、21平方公里。包括章村村、章里村、茅山村、高山村、浮塘村、河垓村、郎村村、長潭村。本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期限規劃范圍章里村茅山村章村村高山村浮塘村郎村村河垓村長潭村02總體格局戰略引領,優化總體空間格局 規劃定位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 構建“一核一帶四園”總體格局 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規劃定位形象定位2.1規劃定位打造以為主導的山水旅游特色鎮康旅小鎮泊心章村打造浙北康旅第一鎮一個有顏值的生態小鎮,一個有故事的文化小鎮一個有品質的生活小鎮,一個有特色的產業小鎮2.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優結構南溪河3、一帶串連,小鎮核心引領強統籌區域協同,城鄉統籌發展顯特色浙北康旅第一鎮2.3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發展規模要素保障到2035年:鎮域總人口:2.04萬人城鎮化率:50%要素保障摸清底數夯實規劃基礎彰顯底蘊做亮章村特色劃定底線落實管控要求優化底盤重塑空間結構做靚底色優化生態格局2.4 構建“一核一帶四園”總體格局高山療愈養生園畬族民俗體驗園高山村茅山村浮塘村河垓村郎村村長潭村章村村小鎮核心生物多樣性體驗園章里村田園休閑體驗園南溪山水景觀帶一核小鎮核心一帶南溪山水景觀帶四園田園休閑體驗園高山療愈養生園生物多樣性體驗園畬族民俗體驗園2.5 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圖 例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4、界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42平方公里優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2.17平方公里集約連片劃定城鎮開發邊界0.41平方公里03生態空間生態優先,保護青山綠水藍天 筑牢生態安全空間格局 生態要素修復3.1 筑牢生態安全空間格局識別重要生態空間,錨固生態整體格局,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青山為屏、碧水為脈,構建“一廊、一環”的新生態格局。一廊南溪山水生態走廊一環U型生態安全架3.2 生態要素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保護與治理,全面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修復分類引導對森林、農田、礦山等生態系統進行分類修復引導。生態修復重點工程確定水環境治理等山水林田湖等重點修復工程。生態修復5、設施保障04農業空間嚴守底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保障農業生產空間 構建現代化農業空間格局 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 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4.1 保障農業生產空間圖 例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耕地保有量4.97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3.42平方公里4.2 構建現代化農業空間格局形成“一心、一帶、四區”的農業空間格局以鎮區為主體的農業綜合服務核心沿鳳凰山北側河谷-南溪河下游河谷形成產業發展帶休閑農業觀光區、高山蔬菜體驗區、高山野茶種植區、現代農業種植區一心一帶四區四區農業綜合服務核心高山蔬菜體驗區高山野茶種植區休閑農業觀光區現代農業種植區4.3 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4.4 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01嚴保永久基本6、農田02保障糧食和蔬菜自給空間03加強宜耕后備資源開發04持續提升耕地質量05完善耕地保護監督管理體系開展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開展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開展建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05城鎮空間集約高效,建設宜居宜業城鎮 構建“一芯一核一帶兩軸四組團”的鎮區結構 劃定用途分區與功能布局 完善藍綠開敞空間系統5.1 構建“一芯一核一帶兩軸四組團”的鎮區結構鎮區居住組團商務行政核心南部商住組團西部居住組團公共服務組團逃來山城鎮綠芯一核商務行政核心一芯逃來山城鎮綠芯一帶濱水景觀帶四組團鎮區居住組團公共服務組團西部居住組團南部商住組團兩軸城鎮發展軸鎮域鄉村發展軸5.2 劃定用途分區與功能布局生態保護區包7、括核心保護紅線區、陸域保護紅線區農田保護區包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城鎮發展區以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生態控制區將生態保護重要性較高的區域,集中連片納入生態控制區鄉村發展區包括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和林業發展區,以及相關農業發展、農居生活和生產配套其他保護利用區包括礦產能源發展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5.3 完善藍綠開敞空間系統以濱水綠廊及帶狀綠地連接外圍田園山體,形成生態景觀廊道,藍綠織就山水城融合的大美圖景。鳳凰山逃來山獅子山靈峰寺林場口袋公園口袋公園口袋公園濕地修復動物棲息地REST ORED WETL AND H8、ABIT A T濕地污水過濾WETL AND FIL TRA TION運動場RECREA TIONAL FIELDS步行及自行車道碼頭垂釣草地野餐洪水防護帶FL OODPLAIN PRESERV A TION修復水生棲息地濱水餐飲2206區域聯動融入區域,謀求片區聯動發展6 區域聯動臺州市溫州市麗水市衢州市金華市紹興市寧波市舟山市杭州市嘉興市上海市宣城市黃山市池州市安慶市銅陵市蕪湖市合肥市滁州市馬鞍山市南京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鹽城市六安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淮南市宿州市淮北市宿遷市徐州市連云港市淮安市SITE位于長三角經濟圈中杭州都市圈,且濱臨滬杭金發展帶;又是三省交界處9、,是浙江省的北大門。加強與周邊城市的文化協同、產業協同、交通協同、風貌協同、設施協同。07產業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優勢,激發內生動力 明確發展思路,構建產業空間格局 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模式 碧水為脈,黃浦江源復興7.1 明確發展思路,構建產業空間格局一鎮江源水鎮兩軸鄉鎮特色發展軸鄉村文旅發展軸三區山地農業旅游發展區特色民俗產業發展區國家森林研學教育區7.2 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模式“商”在鎮域范圍內提供全類型的住宿服務、提供四季多彩的游玩服務,以及豐富的特色二產創意產品。“養”在龍王山、高山村建設康養療愈中心。“學”在龍王山、章里、高山建設研學、寫生基地。“野”在龍王山、雙舉塘、章里建設野奢度假酒店、野10、奢營地等原生態度假場地。“俗”在郎村建設畬鄉文創風情園,提供不同民俗風情的文化體驗。“奇”在高山、龍王山、章里建設一批別具一格的懸崖酒店、冰柱奇觀等景觀。以“文旅+農旅+療愈”的一二三產融合模式,為游客提供“商、養、學、野、俗、奇”全方位服務。河垓小微產業園江源水鎮章里古道畬鄉文創風情園雙舉塘野奢度假酒店龍王山景區高山懸崖酒店船塢度假酒店高山森林療愈度假中心7.3 碧水為脈,黃浦江源復興郎村:山哈人家段以郎村畬族文化為支撐,打造畬族風情體驗為核心的特色岸線。長潭、河垓:浦源探秘段以黃浦江源為支撐,打造以生態探索、時尚運動為核心的特色岸線。章村:南溪印象段以復興南溪為核心,打造商貿服務、旅游配套11、特色民俗為核心的特色岸線。章里、茅山:濕地三角洲段以老石坎庫尾濕地田園為核心,打造田園綜合體、高效農業等核心的特色岸線。強化岸線保護,激活生態界面,建設二十里南溪生態走廊,營造富有生機的活力岸線。綠色農業示范基地田園綜合體章里水岸民俗村國家珍稀中草藥種植基地三江口公園康旅休閑綜合體中街橋夜生活街區龍王寺魚塘鄉宿共富區“江源之門”游客中心龍王山峽谷漂流龍王山景區雙舉塘野奢度假酒店山哈運動風情園山哈民俗廣場畬鄉文創風情園畬醫文化園濕地三角洲段章里古道尋蹤公園長潭村鄉宿共富區石龍頭露營基地江源水鎮南溪印象段浦源探秘段山哈人家段08鄉村振興全域旅游,打造美麗鄉村示范 分類引導鄉村發展 謀劃美麗鄉村發12、展策略 加強鄉村土地資源管控8.1 分類引導鄉村發展強化村鎮體系結構鎮區中心村一般村明確鄉村分類郎村村、長潭村章村村集聚建設類村莊主要為重點發展的潛力村莊,是鄉村地區土地資源與公共服務設施投放的重點區域。整治提升類村莊是指除上述四類以外,廣泛分布、不受底線管控要素影響、發展方向和前景暫時難以判斷、整體需整治提升的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需滿足一定條件,且具備村莊特色資源。需平衡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集聚建設類整治提升類特色保護類位于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村莊;因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人口流失特別嚴重的農村等。搬遷撤并類浮塘村、高山村河垓村、章里村茅山村章村鎮區長潭村、13、章村村浮塘村、高山村河垓村、章里村郎村村、茅山村圖 例集聚建設類整治提升類特色保護類章里村茅山村章村村高山村浮塘村郎村村河垓村長潭村搬遷撤并類8.2 謀劃美麗鄉村發展策略依托江源水鎮,打造未來村鎮示范區依托黃浦江源名片,農旅融合發展打造美麗全域景區,發展鄉村美麗經濟8.3 加強鄉村土地資源管控控制建設用地邊界,盤活存量用地結合村民建房需求,合理確定發展規模完善村莊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設施配套推動村莊產業發展,留足產業用地09交通體系內優外聯,提升交通服務能力 形成滿足多層次交通需求的一體化綜合體系 形成綠色高效的道路網絡體系9.1 形成滿足多層次交通需求的一體化綜合體系綠色交通主導提升交通品質促14、進交通轉型推進綠色高效的鄉鎮路網通達,完善便民的慢行系統在滿足交通出行需求基礎上,提供更高品質交通服務建設現代化交通治理體系,推進交通數字化轉型9.2 形成綠色高效的道路網絡體系“兩橫一縱”主干網兩橫:304省道、高速公路;一縱:水杭線及延伸道路內部交通微循環鄉鎮內部由其他各類道路形成交通微循環系統特色旅游環線依托現狀及規劃道路,形成鎮域旅游環線,使各行政村間實現便捷聯系全域綠道網逃來山綠道、鳳凰山綠道、南溪濱水慢步道、龍王山徒步道、章里古道等10配套設施完善設施,構建城鄉生活圈 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 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踐行生態文明 構建一體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健15、全堅韌穩固的城鄉安全體系10.1 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動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10.2 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學有優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全民康體完善體育健身設施體系老有所依推進養老服務區域全覆蓋弱有所扶完善殘疾人服務設施體系病有良醫推動各級醫療資源增量提升以文惠民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行政村行政村行政村行政村行政村行政村行政村行政村鎮區菜市場小學醫院幼兒園超市黨群服務中心金融網點公交站鎮區層級設施布局示意圖行政村行政村基礎宜居生活圈示意圖公共廁所衛生室公交站點便民商店老年活動室健身步道文化活動室應急安全屋村委會智慧鄉村平臺1016、.3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踐行生態文明010102020303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循環利用,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城鎮建設運營模式。多措并舉節能減排多措并舉節能減排提提高生態碳匯能力高生態碳匯能力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進海綿城市建設有效發揮森林、土壤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尊重自然本底,構建水系生態緩沖帶,促進生態良性循環。10.4 構建一體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10.4 健全堅韌穩固的城鄉安全體系保證區域防洪安全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完善雨污處理能力建立低碳能源體系打造資源循環體系加強城鄉防災減災,提高韌性城鄉建設水平健全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城鄉公共安全水平建設綜合應急體系,提高城鄉應急救災水平17、構建智慧服務體系,提高城鄉智能運行能力11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 布局近期行動計劃 建立五大保障設施11.1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縣級國土空間分區規劃規劃上級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單元詳細規劃一個城鎮單元七個鄉村單元章村城鎮單元章里茅山鄉村單元章村鄉村單元、高山鄉村單元浮塘鄉村單元、郎村鄉村單元河垓鄉村單元、長潭鄉村單元鄉村單元城鎮單元核心引領本級落實規劃下位銜接11.2 布局近期行動計劃生態修復與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城鎮能級提升工程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示范工程防災減災與安全工程基礎設施與市政設施提標升級工程品質宜居工程11.3 建立五大18、保障設施01財稅政策健全發展投融資和利益分配機制制定建設用地節余指標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明確整理建設指標比例等要求。明確各級政府財政和增長的比例,建立財政資金穩步增長的機制。02產業準入建立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制度建立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生產制度,推廣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等。加強耕地保護,保障耕地占補平衡,高標準支持鄉村產業發展。03考核評估完善規劃實施考核評估機制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考核機制,將規劃實施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查內容,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實施主體責任、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04獎懲機制納入績效考核政策體系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落實主體責任。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對已編制規劃的村莊優先安排鄉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05多方參與構建專家團隊提升公眾參與制度探索鄉村規劃建設基層管理人員提升機制,建立鄉村規劃師等專業人才統籌制度。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鄉村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