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德清縣禹越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3067
2023-11-27
33頁
15.53MB
1、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德清縣禹越鎮禹越鎮前 言禹越鎮位于德清縣東南部,東鄰嘉興桐鄉,南與杭州余杭接壤,申嘉湖(杭)高速、杭州二繞穿境而過、京杭運河依鎮而流,“淳安橋”一橋跨三府,連接著三府政治、經濟、文化。鎮域面積39.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萬人,常住人口4.5萬人,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武康32公里,距杭州地鐵9號線及杭州北站交通樞紐10分鐘車程,申嘉湖(杭)高速、杭州二繞貫穿而過,蘇臺高速也已動工建設,京杭大運河依鎮而過,交通極為便利。素有“三府望鎮活力禹越”的美譽。禹越鎮雖小而精、雖小而美,小體格里蘊含大能量,先后獲得省級工業型美麗城2、鎮樣板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國家衛生鎮、省級文明鎮、省級3A級景區鎮、省級教育強鎮等榮譽稱號,鎮政府所在地徐家莊社區于2022年成功獲評湖州市鄉鎮首個未來社區。2019年,禹越鎮工業園區正式獲批升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全鎮黑魚產業占全省黑魚養殖的30%以上,入圍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名單,獲評省級桑漁特色農業強鎮,在三林村建成全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發布全國首個數字鄉村發展指數。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民生事項下延至基層324項,全部進駐鎮便民服務中心,承接率達100%。為統籌禹越全域國土空間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修復格局,在有限的自然資源下合理構建禹越鎮域整體發展框架3、,引導城鄉融合有序發展,提升鎮域空間治理水平,統籌安排城鎮、農村居民點及各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更好地與重大戰略、重大項目和重大生產力要素布局相匹配,更好地支撐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特編制本規劃。禹越鎮概況一、2020年底,常住人口約3.5萬人禹越鎮位于德清縣東部,下轄1個社區(徐家莊社區)、10個行政村(東港村、木橋頭村、楊家壩村、錢塘村、西港村、天皇殿村、梄湖村、夏東村、三林村、高橋村),行政轄區總面積39.2平方公里。實施“三提十行動”加快共同富裕進程,舉辦“群團聚力共富同行”交流會;成功發布“三府望鎮、活力禹越”城鄉共富新樣本品牌項目;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共同富裕示范區建4、設走在全省前列。林地資源1.25%河漾資源32.65%耕地資源22.26%林地整體呈零散分布狀態,主要結合村落、田野、河道呈點狀分布;鎮域范圍內水源充足,水網縱橫,現狀陸地水域面積1278.88公頃;水田為主,質優成片,現狀耕地面積871.86公頃;禹越鎮建設用地面積1094.43公頃,國土開發強度28%:生態用地14%農用地58%建設用地28%規劃總則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省市縣委全會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全面對標“兩個先行”,圍繞加快打造“六個新湖州”、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高品質建成國際化現代山水田園城市。認真落實省委、市委5、縣委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趕超發展為主題,緊扣打造“改革創新高地 品質生活新城”目標,提升禹越鎮國土空間開發品質,促進禹越鎮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規劃是對禹越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全域國土空間治理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總面積鎮域規劃范圍規劃基期年規劃近期至規劃目標年遠景展望到禹越鎮2025年常住人口規模4.0萬人城鎮人口規模2.5萬人城鎮化率達62%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4.7萬人城鎮人口規模3.4萬人城鎮化6、率達72%目標定位三、總體定位創智創智造造新區新區建精致建精致新城新城發展目標構建“一核引領、一軸串聯、三區聯動”總體格局/一核引領/依托鎮區產業集聚效應,打造禹越發展的中心鎮區;/一軸串聯/沿禹越大道及油天線,打造德清東部城鎮發展軸;/三區聯動/品質產城融合區綠色農業發展區百畝漾濕地旅游度假區。至杭州至桐鄉國土空間底線與布局四、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的區域邊界。“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牢耕地總量,提7、升耕地質量。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地區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嚴格永久基本農田補劃,從嚴管控永農布局調優。劃定永久基本農田8.14平方公里以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及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為依據,保持城鎮形態格局基本完整合理。堅持框定總量、做優增量、優化存量,嚴格落實城鎮開發邊界,作為本規劃期內允許開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新增各類城鎮建設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實現集聚高效發展。劃定城鎮開發邊界3.93平方公里引導“五類”村莊分類體系引導村莊分類發展。結合村莊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因地制宜將村莊分為集聚建設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和整治提升類五種村莊類8、型,分類引導村莊單元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統籌各項設施支撐強化空間保障體系五、對外交通:兩縱兩橫 兩縱:213省道、杭州二繞。兩橫:練杭高速、304省道。鎮域交通:兩縱兩橫多網絡 兩縱:新禹線、五新線。兩橫:楊禹線、油天線。多網絡:由四好農村路組成的通村路網111銜接德清縣國土空間規劃公共中心體系,綜合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導則要求,完善鎮(街道)級、村(社)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打造城鄉社區生活圈。村(社)級公共服務生活圈鎮(街道)級公共服務生活圈禹越鎮公共服務生活圈體系規劃圖三林村天皇殿村東港村高橋村夏東村楊家壩村錢塘村木橋頭村棲湖村西港村徐家莊社區鎮區集鎮公共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至29、035年,結合教育設施布點專項規劃,按照均衡原則,禹越鎮規劃布局初中1所,即保留禹越鎮初級中學;規劃小學2所,即保留高橋中心小學,改建徐家莊中心小學。至2035年,加快鎮域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基本形成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三級服務體系。禹越鎮規劃鄉鎮衛生院1處,即新建禹越鎮衛生院,衛生室/衛生服務站10個。至2035年,禹越鎮規劃布局鎮級文體設施1處,即禹越鎮文體中心。對標城鄉生活圈要求,加強基層體育設施、文化禮堂、綜合運動場地、綠道網絡建設。至2035年,禹越鎮規劃機構養老設施2處,鎮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1家。社區(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結合社區用房(村公建用房)配建。/10、供電能力更加穩定/5處變電站:遠景預留220kV三來變及110kV高橋變,保留現狀110k禹越變及35kV徐家莊變,遠期新建110kV高橋變。/給排水安全充分保障/1處污水廠:保留禹越污水廠,容量1萬噸/日,備用0.5萬噸/日;城區水廠統一供水。/城鄉一體化燃氣利用/2處燃氣設施:保留現狀禹越調壓站及新市高中壓調壓站,保障供氣安全。禹越鎮基礎設施規劃圖東港變-110kV(遠期)徐家莊變-35kV(現狀)禹越污水處理廠(現狀)禹越調壓站(現狀)禹越變-110kV(現狀)高橋變-110kV(遠景)三來變-220kV(遠景)新市高中壓調壓站規劃排水設施規劃35kV變電站規劃110kV變電站規劃燃氣設11、施規劃220kV變電站圖例防洪排澇人防工程抗震避災公共防疫消防體系地災防控禹越鎮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急救醫療設施人防指揮中心主要疏散點主要疏散通道消圖例彰顯文化特色六、特色文化多元文化碰撞禹越鎮集大禹文化、吳越文化(亦稱江浙文化)、桑蠶文化為一體,素以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著稱全國。禹越鎮地處德清東部湖漾濕地生態地區,湖漾濕地、林灣濕地、洲島濕地形態多樣,還擁有百畝漾是德清東部的重要濕地之一,濕地水鄉特色顯著,生態多樣,潛力巨大。保護文保點維護修繕各類歷史建筑進行嚴格保護。以三跳花鼓戲為特色。三跳三跳花鼓戲花鼓戲禹越百畝漾禹越多元文化禹越鎮天皇殿村禹越鎮萬鳥園國土空間整治修復七、針對糧食生產功能區、12、永久基本農田等重點區域,通過農用地綜合整治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泵站溝渠、土地平整、機耕道路工程建設,提升農田設施的灌排、降漬能力,全面提高農田生產能力。穩步有序實施耕地功能恢復,推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不斷提升耕地質量,保護糧食安全責任底線。加強農村居民點集中集聚建設,推進生態敏感區、存在安全風險隱患地區以及零星破舊的村莊建設用地復墾。通過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進一步優化耕地布局。計劃在夏東村、三林村、天皇殿村等行政村內打造3個“百千萬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耕地功能恢復工程建設用地復墾工程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統籌區13、域水環境生態治理、優化水資源配置,以實現以水美村、以水興業、以水富村的目標,挖掘特色鄉村文化,突出田園水鄉風貌,全面推進“美麗河湖”向“幸福河湖”升級迭代。規劃期內,重點實施十字港水系防洪排澇工程(涉及牌頭港)、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涉及天皇殿港、小東港等11條港漾)。幸福河湖建設工程堅持“安全、清潔、健康”方針,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以“五水共治”為統領,以“美麗河湖”、“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為載體,統籌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和水安全維護,持續鞏固和提升水環境質量,逐步恢復水生態系統健康。重點包括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農漁業水、船舶碼頭廢水等治理防治14、。深入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加大城鎮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力度,盤活存量土地資產。將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三改一拆”、未來社區和美麗城鎮建設等有機結合,發揮疊加效益,推動土地復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城鎮低效用地整治以解決工業用地臟亂差和低效化問題為重點,開展低效工業用地整治,推進工業向開發邊界內和園區集中集聚;到規劃期末,基本消除小規模不符合相關規劃、“低散亂污”問題突出的零星工業集聚點。低效工業用地整治詳細單元劃分與控制八、形成“2+8”單元體系格局按照全域覆蓋、邊界閉合、上下貫穿、編管協同四大原則,科學合理劃定詳細規劃單元。包括城鎮開發邊界內控制性詳細規劃15、城鎮開發邊界外“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兩類。單元類型數量(個)單元名稱城鎮單元2工業單元、禹越單元村莊單元8木橋頭村單元、楊家壩村單元、錢塘村單元、天皇殿村單元、棲湖村單元、夏東村單元、三林村單元、高橋村單元城鎮單元控制引導城鎮單元控規可按照“單元-街區”兩個層次對城鎮空間進行控制,地塊控制應納入街區統一管控。城鎮單元控規應當符合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相關專項規劃涉及空間布局與利用的主要內容和國土空間設計。土地使用性質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明確發展目標、功能定位與空間結構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主要內容及相關控制線城市片區設計和城市街區(地塊)設計要求地下空間(人防)規16、劃要求市政防災等基礎設施與公共安全設施的配套要求城市“六線”及其控制要求公共服務設施及生活圈相關配套要求開發強度,包括容積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綠地率等用地指標交通體系、交通組織及相關交通設施村莊單元控制引導村莊規劃單元由一個或若干個村莊組成一個規劃單元。村莊規劃應當 符合上位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市縣域層面國土空間總體設計指引。落實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主要內容、約束性指標和控制線根據村莊實際進行分類引導明確村莊發展目標與定位明確用地布局,協調生態用地、農業用地的保護利用,優化空間布局合理確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規模及空間布局完善提升,優化布局各類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布局銜接并納入全域土17、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相關要求指引鄉村設計,加強鄉村歷史文化傳承,落實鄉村景觀風貌保護要求九、以數字化賦能為手段強化規劃實施傳導體系建設數字化鄉村治理平臺圍繞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宜居、宜業、宜游的總體要求,搭建集中展示鄉村的宣傳窗口,打造鄉村服務和管理的綜合管控平臺。將鄉村農業生產經營、基礎設施建設,村務動態管理等相關的數據進行歸集、治理,形成體系化的鄉村指標標準,最終通過鄉村規劃、鄉村經營、鄉村治理、鄉村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展示。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航空傾斜攝影、三維建模,建立地名地址信息庫,軟件系統建設等。構建鄉村數字治理“135”框架體系。“1”18、即打造一個統一的鄉村治理數據底座;“3”即構建“一圖一端一中心”應用支撐體系;“5”即服務五大治理模塊。以土地綜合整治推動規劃實施,以整治片區實施方案為抓手,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意圖,實現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對國土空間的分期實施做出統籌安排,提出分期實施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分期約束性指標、管控邊界和管控要求。保障公眾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全社會參與規劃編制、實施與監督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開展“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與修改、底線管控和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據。建立規劃動態調整完善機制,合理修正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的分階段安排。推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動態監測、空間控制線監測預警,建立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動態監測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