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3080
2023-11-27
31頁
9.91MB
1、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前言埭溪鎮隸屬于湖州市吳興區,始建于宋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江南古鎮,古稱“上強”。埭溪鎮是全國重點鎮、浙江省第二批創建類特色小鎮、湖州市重點發展的17個中心鎮之一,先后創建了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鄉鎮、省級園林鎮、省級美麗城鎮樣板鎮、省4A級景區鎮、吳興美妝小鎮。近年來,作為全市“五谷豐登”戰略計劃的重要平臺,埭溪鎮立足“長三角美妝研發策源地”總定位,以高科技、高質量、高顏值引領時尚,重點建設陽山“時尚谷”。埭溪鎮圍繞“建好時尚谷、守好大水缸、走好共富路”主路徑,加壓奮進、奔跑趕超,聚力打造“科、產、城、2、人”融合發展新樣板。為落實好省、市區等上位規劃有關要求,進一步揚優勢、補短板,按照國家加快建立健全“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工作部署要求,編制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一、埭溪鎮概況行政區劃埭溪鎮東接吳興東林鎮、德清洛舍鎮,南至德清阜溪街道、莫干山鎮,西臨安吉梅溪鎮,北挨長興和平鎮、吳興妙西鎮,包括20個行政村,總國土面積約170.7平方公里。人口規模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埭溪鎮人口總量為3.4萬人,占吳興區人口總量的4.8%。經濟發展2022年全年財政收入7.9億元,近五年共增長2.2億元,平均增長速率約為8%??臻g本底“八山一水一分田3、”的生態環境格局建設現狀鎮域現狀建設用地17.9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0.5%。三面環山西高東低四溪三港一水庫耕地面積一千公頃二、規劃總則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省十五次黨代會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及黨中央、國務院最新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助力湖州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深化落實湖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湖州市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統籌埭溪鎮國土空間保護、開4、發、利用與修復,全面提高埭溪鎮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創造以共同富裕為基礎的幸福生活。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域要素突出重點布局優化提質增效以人為本特色發展區域統籌鎮村協同范圍期限規劃范圍:埭溪鎮行政管轄范圍規劃期限:2021-2035年基期年:2020年近期:2021-2025年遠期:2026-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20個行政村:上強村、茅塢村、官澤村、小羊山村、東紅村、聯山村、月映橋村、莫家柵村、紅旗村、喬溪村、貫邊村、山背村、莊上村、大沖村、太平橋村、盛家塢村、五石塢村、山宕村、余山村、芳山村鎮域國土面積約170.7平方公里規劃依據1.相關法律、法規、規章中華人民共和5、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19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9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009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7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令第743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年修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年修訂)浙江省土地管理條例(2021年)浙江省城鄉規劃條例(2010年)浙江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02年)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章。2.相關文件中共中央 6、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016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并監督實施的意見(浙委發【2019】29號)浙江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要點(2023.2修訂版)浙江省國土空間規7、劃分區分類指南(修訂試行)浙江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基數轉換及審定辦法(修訂試行)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浙自資廳函【2022】1544號)其他相關政策文件。3.相關規劃湖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湖州市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湖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綱要吳興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綱要其他相關規劃。規劃作用規劃是對埭溪鎮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整治修復作出的總體部署與統籌安排,是對浙江省、湖州市、市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8、及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定位愿景依托埭溪區位優勢,充分挖掘本底資源與特色,著力打造面向未來和新時代的融杭橋頭堡。人口規模與城鎮化水平中國美妝小鎮時尚產業高地鄉野休閑慢谷2025年2035年埭溪鎮常住人口規模4萬人服務人口規模5-7萬人城鎮化率達60%埭溪鎮常住人口規模5萬人服務人口規模8-10萬人城鎮化率達70%發展目標浙北臨杭區域集美妝產業、生態人居和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精致型重點中心鎮三、發展戰略區域協同戰略深度融入區域 臨杭協同發展湖州實施“承滬融杭、接蘇啟皖、環湖協同”戰略,埭溪作為縱向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鎮,應深度融入“雙圈兩廊一環”區域格局。埭溪精明增長戰略預留發展空間 提升空9、間績效特色發展戰略培育時尚產業 推動產城融合生態優鎮戰略保護山林水庫 打造休閑慢谷四、國土空間底線與布局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9.34平方公里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牢耕地總量,提升耕地質量。保質保量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確保地區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嚴格管理永久基本農田補劃,從嚴管控永農布局調優。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44.34平方公里科學將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生態保護紅線進行嚴格管控、分級保護。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嚴格落實城鎮開發邊界8.63平方公里以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及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為依據,保持城鎮形態格局基10、本完整合理。堅持框定總量、做優增量、優化存量,統籌落實城鎮開發邊界,作為本規劃期內允許開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新增各類城鎮建設項目原則上均應落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實現集聚高效發展。國土空間開發總體空間格局“一個核心、十字軸帶、四大板塊、多個節點”埭溪“鎮-產-園”融合發展集群,埭溪鎮的綜合服務中心橫向:“山水園”產城城鎮發展軸縱向:梅嶺旅游觀光帶一個核心十字軸帶四大板塊多個節點時尚樂活體驗谷梅嶺休閑慢谷水庫山林風情體驗區生態農業特色體驗區全域多個功能節點農業空間集中連片嚴格保護耕地 優化農業空間格局 推動鄉村振興穩妥實施耕地功能恢復,推動耕地面積不斷提高。依托埭溪山區資源優勢,打造農業現代11、化發展新格局。差異化引導村莊發展,提升鄉村綠色共富、全域美麗新高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態保護格局:“一湖十庫、三溪入苕、群山環繞”一湖:老虎潭水庫十庫:十大水庫四溪:東苕溪、埭溪港、下沈港、龍山港群山:天目山余脈構建三級鎮村體系“中心鎮區-2個中心村若干基層村”三級結構形態 中心鎮區 中心村:太平橋村、紅旗村 基層村:茅塢村、東紅村、喬溪村、貫邊村、山背村、莊上村、大沖村、盛家塢村、五石塢村、山宕村、余山村、芳山村、上強村、官澤村、小羊山村、聯山村、月映橋村、莫家柵村城鎮空間集約高效鎮區構建“一城一帶三片區”的空間結構 一城:為埭溪城鎮居住商貿區 一帶:沿下沈港規劃形成美妝產城融合帶 三片:分12、別為傳統產業升級區、美妝產業功能區和臨港產業發展區五、綜合交通體系內外暢優建設內聯外暢的美麗公路加強對外交通、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倡導TOD開發模式加快建設“四號農村路”和美麗公路構筑“一聯雙環、三橫四縱”路網架構構建立體互聯、通暢舒適的慢行系統百公里時尚埭溪登山線十公里濱水慢行綠徑六、公共服務體系便捷高效建立全域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三級生活圈體系 實現五宜鎮村美好愿景構建5-10-15分鐘城鄉生活圈城鎮社區生活圈構建“15分鐘、5-10分鐘”兩個層級,鄉村社區生活圈構建“鄉集鎮-村組”兩個層級。主要承擔日常生活服務功能,構建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生活環境。實現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文有雅樂13、健有佳所、購有名街、住有優居、弱有善扶。商業服務體系文體服務體系城鄉教育體系醫療健康體系七、基礎支撐體系安全韌性完善城鄉供排水格局水源為老虎潭水庫,后備水源為太湖。保留完善埭溪水廠、埭溪污水處理廠。完善給水、污水管網布局。優化能源設施布局擴容110kV埭溪變,新建110kV埭北變。加快城鎮電網和鄉村農網升級改造。完善城鄉燃氣設施,實現天然氣鎮鎮通。推進信息化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施千兆光纖工程。夯實現代防災減災體系健全綜合防災體系。夯實綜合防災設施。動態監控抗震與地質災害防治。嚴格保護庫區安全。給水工程規劃排水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通信工程規劃消防疏散規劃綜合防災規劃八、城鎮文化特色魅力彰顯14、構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的保護體系 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村落不可移動文物三個層次。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營盤山遺址和龍山土墩墓群。傳統村落4個:茅塢村、盛家塢村、大沖村、紅旗村。不可移動文物:古橋、古宅、古村、驛站、摩崖石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技藝、特色地方戲曲文化、民俗風情等,現狀有馬燈舞、嗩吶吹奏、湖州三跳、湖劇、山鄉古樂、埭溪三道迎賓茶等。形成“兩廊三區多點”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 兩廊:下沈港歷史文化提升廊、妙新線歷史文化展示廊。三區:山鄉傳統村落保護區、水庫文化觀光展示區、鎮區歷史文化提升區。多點:包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為營盤山遺址和龍山土墩墓群15、;以及4個傳統村落茅塢村、盛家塢村、大沖村、紅旗村以及不可移動文物。多維度活化利用文化資源非遺傳承保護基地建設。開設埭溪非遺旅游專線。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景觀風貌突顯城鎮文化漫蔓棲居港,水韻時尚城以打造“東方格拉斯”為總目標,強化生態居住、商業商貿、旅游休閑功能,進一步吸引創新人才棲居集聚,并結合四條溪港,塑造漸進式水岸蔓生樂活共享空間;同時聯動產、園等區域戰略資源要素,以時尚地標凝聚城鎮活力,以水綠能量環鏈動功能板塊,通過對城市形體、顏值、氣質、靈魂、基因五大領域的全新塑造,構筑一個響徹長三角、靈動南太湖的未來時尚城。強化十大特色空間九、國土空間整治與修復農業空間綜合整治修復 高標準農田建16、設工程針對糧食功能區等重點區域,通過農用地綜合整治促進基本農田保護區內耕地集中連片,積極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泵站溝渠、土地平整、機耕道路工程建設,完善設施糧田和設施菜田的灌溉、排水和降漬能力,全面提高農用地基本生產功能。耕地功能恢復工程實施耕地功能恢復,推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不斷提升耕地質量,保護糧食安全底線。建設用地復墾工程加強農村居民點集中集聚發展,推進生態敏感區、存在安全風險隱患地區以及零星破舊的村莊建設用地復墾。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通過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進一步優化耕地布局。生態空間綜合整治修復推進林地修復治理在南部山區重要濕地、水庫和17、河道推進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設,在重要景觀界面打造“四季彩林”。推進山體修復治理打造綠色礦山整治國家級示范區,針對廢棄礦坑進行盤活利用,打造特色文旅項目。實施水環境修復治理重點針對埭溪老虎潭水庫、東苕溪、下沈港、埭溪港和龍山港進行水生態修復。加強岸線整治修復實施河湖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濱水生態系統。城鎮低效空間整治 城鎮低效用地整治重點盤活城鎮閑置用地,積極推進埭溪鎮區舊商業區改造、穩步推進老虎潭社區、官澤新村等舊住宅區改造,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城鎮功能,保障民生福利,提升環境品質。低效工業用地整治整治鎮域內“低小散”、“臟亂差”企業,引導小微企業入園,促進集中布局、集18、約用地。加快埭溪傳統產業結構升級,結合美妝小鎮發展,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引導埭溪工業片區企業退二進二、退二進三,開展工業用地功能置換,強化功能用地適度混合,精明利用產業空間。十、詳細單元劃分與控制單元劃分方案核心引領市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位銜接單元詳細規劃上位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本級規劃落實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劃定2個城鎮單元、4個村莊單元單元管控傳導對每類單元的功能定位、規劃人口、單元面積、建設用地面積、重要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重要基礎設施配建標準、紫線、藍線、綠線、黃線、橙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進行管控。十一、構建實施傳導體系強19、化規劃傳導建立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的規劃傳導機制。詳細規劃應遵循總體規劃的要求,在單元邊界、類型、編碼、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上與總體規劃保持銜接一致,不得違背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構建管理體系以國土空間數字化平臺為支撐,圍繞空間規劃的全生命周期,建立“調查-編制 實施-監督-評估”的閉環管理體系。通過用途管制,明確空間功能導向、確定空間準入標準、制定空間管制措施。落實動態評估開展“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與修改、底線管控和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據。建立規劃動態調整完善機制,合理修正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的分階段安排。加強監測預警推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動態監測、空間控制線監測預警,建立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動態監測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推進數字改革加強具體場景的規范化應用及有關基礎數據變動的及時動態反饋更新,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作為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推動規劃實施以土地綜合整治推動規劃實施,以整治片區實施方案為抓手,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意圖,實現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對國土空間的分期實施做出統籌安排,提出分期實施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分期約束性指標、管控邊界和管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