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長興縣夾浦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23088
2023-11-27
31頁
6.83MB
1、長興縣夾浦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二二三年十一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01 規劃總則02 目標策略03 總體格局04 生態空間05 農業空間06 城鄉空間07 支撐體系08 實施保障目 錄規劃總則011.1 規劃意義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1.2 規劃原則全域統籌優化布局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把握發展趨勢,堅持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城鎮建設格局,統籌全域全要素配置,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細化落實管控落地中心引領2、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推動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做大做強中心村,盤活利用閑置資源,引導各類要素集聚,提升集鎮和中心村的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以人為本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提高城鄉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適地適用、發展與資源相匹配,緊扣資源特征,著力推動產業聯動、城鎮圈協同發展、鄉村集群發展,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城鄉風貌。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夾浦鎮域行政區轄區包含13個行政村面積65.57平方公3、里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基期:2020年近期:2025年遠期:2035年目標策略02規劃定位2.1 定位與發展目標江南布藝名鎮主體功能定位農產品主產區2.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堅持區域協同,塑造片區聯動的發展典范堅持底線管控,保護系統的藍綠秀美本底堅持提質增效,發展幸福美麗的共富產業堅持全域統籌,打造全域美麗的品質空間2.3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發展規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3.8萬人要素保障守底線興產業美鄉村提品質錨固生態格局深化區域聯動打造全域景區補齊配套短板03總體格局3.1 落實劃定“三條控制線”圖例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3.2 構建“一4、心五片”空間格局城鎮發展片區月明工業片區濱 湖 休 閑 觀 光 片 區現 代 農 業 發 展 片 區山 地 生 態 休 閑 片 區五片山地生態休閑片區月明工業片區現代農業發展片區城鎮發展片區濱湖休閑觀光片區綜合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一心3.3 劃定用途分區與功能布局分區名稱內容陸域生態保護區相對集中、連續成片的陸域生態保護紅線,以及林地、水域和少量的耕地、園地、建設用地陸域生態控制區將生態保護重要性較高的區域,集中連片納入生態控制區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將區域內質量較優、集中連片度較高、田間配套設施較好、適宜規?;洜I的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分布區域劃為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永久基本農田集中5、區外的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的區域應劃為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城鎮集中建設區在現狀城區范圍的基礎上,依據國土空間規劃主要控制性指標,將規劃集中連片、規模較大、形態規整的區域確定為城鎮集中建設區特別用途區特別用途區包括對城鎮功能和空間格局有重要影響、與城鎮空間聯系密切的山體、河湖水系、生態濕地、風景游憩、防護隔離、農業景觀、古跡遺址等地域空間村莊建設區包括規劃期內集聚提升類村莊和特色保護型村莊的建設范圍、城郊融合類村莊中保留的村莊建設范圍一般農業區永久基本農田外的現狀耕地、園地等農用地集中區域農田整備區永久基本農田外的現狀耕地以及規劃期內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等工程新增的耕地,且在規劃期內可作為永久基本6、農田調整補劃潛力的耕地集中區域林業發展區除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控制區之外的林地集中分布區域,主要將人工商品林地、樹圃、苗圃、經濟林集中區域礦產能源發展區以國土調查現狀采礦用地范圍為基礎,結合采(探)礦權范圍綜合分析,現狀露天開采的采礦用地集中區域及規劃期內計劃開展利用的礦產 儲量區域文化遺產保護區城鎮開發邊界外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且分布有歷史文化遺存的區域,與其文化價值關系密切的林地、陸地水域可劃入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城鎮開發邊界外,相對獨立且規模大,難以對應納入其他分區的區域基礎設施用地的集聚區域,可包括其配套的防護林地、水系景觀等特殊用地集中區城鎮開發邊界外,相對獨立且規模大,難以對應納入其他分7、區的特殊用地的集聚區域,可包括其配套的防護林地、水系景觀等特04生態空間4.1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02森林資源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著力保護和建設好森林生態要素,充分發揮林地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構建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協調、效益顯著的林業生態體系。強化林地監管促進協調發展實施森林資源分區管理,對公益林、天然林和商品林試行分區管制。強化林地利用監督管理,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合理布局造林綠化提升森林碳匯能力合理安排造林綠化用地,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深度挖掘現有林地、坡地造林潛力,加強城鎮綠化,推進公路沿線及河湖岸線森林建設,提升森林碳匯能力。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嚴格執8、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控生態屏障地區等水環境敏感區域高耗水、高污染產業發展。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強河湖空間管控推進水生態環境建設加強保護盛家漾及金沙澗等匯入包漾河飲用水源保護區等重要水域,改善水環境,提升水質量。加強水資源節約利用與優化配置深入實施節水行動,實行優水優用,切實保障用水需求和飲水安全。有序推進農村提標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工作。01水資源4.2 推進生態空間綜合整治修復0302農田整治與生態修復水體生態保護修復01山林生態保護修復 森林濕地功能修復 水土流失治理 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開發保護治理 濕地保護 水生態環境修復 重點區域生態綜合保護提升9、 加強農田生態建設與保育 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升田園風貌05農業空間5.1 加強耕地保護守好糧食安全加強宜耕后備資源開發持續提升耕地質量嚴保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和蔬菜自給空間完善耕地保護監督管理體系03040501025.2 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工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程鄉村景觀風貌引導工程農用地整理和耕地功能恢復工程農房建新安置工程5.3 引導村莊分級分類發展中心村引導集聚 完善配套一般村因地制宜 分類引導集聚建設類推動產業發展完善配套,加強集聚城郊融合類城鄉一體化發展設施共建共享特色保護類守護地方特色保護形態肌理整治提升類 人居環境整治 協調10、用地布局搬遷撤并類 騰出發展空間 嚴格限制建設兩級五類中心村(5個)濱湖村、吳城村、香山村、長平村、丁新村一般村(8個)環沉村、夾浦村、太平橋村、陶家灣村、北川村、父子嶺村、喜鵲斗村、月明村集聚建設類(2個)吳城村、長平村整治提升類(6個)北川村、月明村、香山村、父子嶺村、喜鵲斗村、濱湖村特色保護類(1個)丁新村城郊融合類(4個)太平橋村、夾浦村、環沉村、陶家灣村搬遷撤并類(0個)06城鄉空間6.1 構建”兩心兩片”的城鎮空間綜合服務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生活宜居片區產業發展片區綜 合 服 務 中 心生 活 服 務 中 心兩心兩片生 活 宜 居 片 區產 業 發 展 片 區6.2 生活宜居片區重點提11、升兩大功能未來居住綜合服務01 未來居住按未來社區高標準進行配套,設置鄰里廣場、多功能運動場、共享食堂、鄉賢聚客廳、24H共享圖書館、24H智慧便利店等公共設施與空間,形成“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的未來社區鄰里中心,創造多種未來場景。02 綜合服務注入產業配套和融合特色功能,塑造城鎮綜合服務節點;挖掘存量進行城鎮更新,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與土地價值,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景觀等提升;優化內部路網,建設特色街區。6.3 建立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世界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建筑其他歷史環境要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1處世界文化遺產加強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太湖溇港及其周邊環境的整體性、12、原真性保護。保護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及1處縣級歷史建筑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對文物古跡進行全面保護。保護已登記錄入的古樹名木加大對古樹名木的普查力度。保護反映傳統風貌的古橋、河埠頭、駁岸、牌坊與古井等其他重要的歷史環境要素。保護已登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歷史文化名村及傳統村落保護1處省級歷史文化村落尊重傳統選址格局及與周邊景觀環境的依存關系,注重整體保護,禁止各類破壞活動和行為。07支撐體系7.1 規劃形成“四橫三縱”的區域交通骨架杭寧高速G 1 0 4 國 道香樟大道四橫三13、縱長廣高速S301省道夾喜線夾水線圖例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鐵路其他干線公路往煤山鎮往煤山鎮往宜興往中心城區往中心城區往中心城區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動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宜居生活圈示意圖7.3 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7.2 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共享化15分鐘生活服務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推動各級醫療資源增量提升完善體育健身設施體系推進養老服務區域全覆蓋完善殘疾人服務設施體系學有優教以文惠民病有良醫全民康體老有所依弱有所扶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加強城鄉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建設,優化便民服務設施、商業服務網點、社會福利設施等布局,14、形成范圍全覆蓋、設施人性化的公共服務網絡。7.4 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配置7.5 構建一體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保證區域防洪安全完善雨污處理能力打造資源循環體系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建立低碳能源體系7.6 健全堅韌穩固的城鄉安全體系加強城鄉防災減災加強城鄉防災減災,提高韌性城鄉提高韌性城鄉建建設水設水平平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健全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城鄉公共安全水平提高城鄉公共安全水平建設綜合應急體系建設綜合應急體系,提高城鄉應急救災水提高城鄉應急救災水平平構建智慧服務體系構建智慧服務體系,提高城鄉智能運行能提高城鄉智能運行能力力08實施保障8.1加強規劃落實傳導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上級規劃傳導內容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指引詳細規劃編制城鎮單元鄉村單元8.2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強化規劃傳導12加強規劃實施監督3制定近期建設計劃4實行用途管制5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6完善規劃政策保障布藝小鎮湖漾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