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拉洛涅-比楊古社區生態規劃設計淺析報告(74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25579
2023-11-29
74頁
138.76MB
1、布洛涅-比楊古社區生態規劃設計淺析,2015年7月法國景觀設計商務考察心得分享,分享內容,以“公園化城市”理念指導規劃設計的城市改造案例:,法國巴黎西南部城市布洛涅.比楊古(BOULOGNE-BILLANCOURT)塔佩茲區城市更新項目,該區獲得2011年法國生態街區認證,成為目前法國最大的生態街區。,規劃設計師帕特里克.夏瓦納(本項目的總規劃師),法國景觀設計師亨利.巴瓦,帕特里克夏瓦納先生于1953年出生,1981年成為法國建筑師,并獲得歐洲PAN XII設計優勝獎。1982年,巴黎市住房管理局(RIVP)委托他設計了位于巴黎市第20區Prairies路的80套住宅,在此機遇下,他創建了自2、己的事務所,并陸續獲得了1989和1990年巴黎市的居住大獎,任教于法國布列塔尼建筑學院,并在2001年前出任法國裝備部的顧問建筑師。,法國著名景觀規劃設計大師,原法國國家景觀協會會長。1957年出生,畢業于凡爾賽國立高等景觀學院,1986年與米歇爾歐斯萊和奧利佛菲利普在巴黎合伙創立了岱禾(AgenceTer)景觀事務所。他先后任法國凡爾賽國立高等景觀學院、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教授,法國布魯瓦國立景觀工程學院名譽院長,并多次受邀到哈佛,賓夕法尼亞,巴塞羅那,哥本哈根,布魯塞爾,墨爾本等眾多大學擔當客座教授。是當代世界上最富有創新精神和最杰出的景觀-城市規劃師,他對城市空間,景觀建筑,生態景觀3、都市等交叉領域均有獨到的見地。,大師簡介,塔佩茲區位于巴黎大區的中心,小巴黎西部,項目位于上賽納省布洛涅.比楊古市南部,它屬于“賽甘島塞納基河岸協議開發區”的一部分。,巴黎,布洛涅.比楊古,PARIS,BOULOGNE BILLANCOURT,海綿街區,BOULOGNE BILLANCOURT,River Seine,塞納河,最初叫”布洛涅蘇塞納”,地屬上塞納省,是法國巴黎西部郊區的一個鎮,距離巴黎中心 8.2 公里。,居民人數超過十萬,人口密度 18,159/km2,平均家庭年收入為 28,742 歐元。是法國巴黎西部郊區中人口最為稠密最富裕的市鎮。,原為工業城市,現轉型為商業城市,全球幾大4、跨國公司總部的所在地。,城市印象,塞納河更新,Update the Seine,1992年/位于塔佩茲區的雷諾汽車舊廠搬遷/為城市釋放了大量的土地/約70公頃/用以城市更新,項目概況,塔佩茲與賽甘島隔水相望,沿塞納河岸延伸達1公里有余,與山體對望,同時也是巴黎的西部主要入口之一。2002年,夏瓦納在國際方案競選中勝出,擔任塔佩茲區的總規劃師。規劃預計將有15000人居住,18000人工作。2003年,塞納河谷規劃經濟混合公司成立,負責該項目的實施。2011年,該區獲得法國生態街區認證(Eco-quartier),成為目前法國最大的生態街區。,公園化城市概念,公園化城市(ville parc)是5、一個新的理念,ville和parc在法語中分別為城市和公園的意思。由法國著名的城市規劃師帕特里克.夏瓦納(Patrick Chavannes)先生提出,強調城市與自然的融合,有別于霍華德提出的“花園城市”,也有別于設計紐約中央公園的奧姆斯特德提出的景觀設計理念。,公園化城市特點,公園化城市生態理念解析,公園化城市強調城市與自然的融合,目前國內推行的海綿城市建設同樣尊重環境因素與自然規律,提倡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這兩種理念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海綿城市建設的五大原則,1,2,3,4,5,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因地制宜,統籌建設,1 綠色屋頂2 透水地坪3 下凹綠地4 植被草6、溝5 植被緩沖帶6 雨水花園7 生態滯留塘8 蓄水池,海綿城市建設的八大技術,規劃引領,PLANNING GUIDE,統籌建設,Overall construction,Update the Seine,城市、建筑、景觀統一規劃、統籌協調,開放性:便于接納多樣化的建筑設計,加強了公園化城市與街區建設的協調,避免了干篇一律的建筑面貌,又不至淪為各種建筑的簡單陳列。創新性:八十余位建筑設計師打造了多樣的城市面貌,視野景深、空間銜接、城市序列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舒適的生活環境整體性:在構建公園式的公共空間基礎上,通過嚴格控制建筑高度創造街區形象的整體性(一般高度在12層以下),但同時渴望呈現不同的建7、筑風格。,塔佩茲區13個大街坊在總規劃師的協調下與業主單位組織每個大街坊的設計竟標,選出一名建筑師負責6個街坊的建筑及景觀設計,并組織具體的設計招標選出具體設計的6名建筑師進行設計;項目通過三級管理的方式,對塔佩茲區包括13個大街坊(Marco Lot)的建設進行統籌協調,公園縱長700多米,占地7公頃,,River Seine,塞納河,公園化城市規劃,Update the Seine,設計團隊采用反向思考的方法/提出新型城市概念公園化城市著眼城市整體,使自然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平衡高密度的建筑/引領城市更新,城市公園的構建手法體現了“以虛當實”的思想,在建筑群之間大量留白,予以自然景觀和公共空8、間重要地位。塞納河岸的規劃中保留了50%的非建筑覆蓋面積,與傳統巴黎城市高密度(一般街區的建筑密度在70%左右),肌理差異較大。全新的城市畫面 70000的中央公園,種類繁多的自然元素,襯托本地的天然美景,從塞納河谷的蜿蜒河岸、蔥蘢山丘,到街坊內部的草木,互相映照,相得益彰。但同時,本區的平均凈地塊容積率約為3.5,略高于巴黎。,Update the Seine,以自然景觀為主導的公共空間與建筑同等地位,Update the Seine,賽甘島,The sweet island,River Seine,塞納河,賽甘大道,The sweet Load,全面網絡化滲透的自然景觀,在0.4平方公里土9、地上設計出0.9平方公里的建筑面積是本次夏瓦納團隊的高難度任務,布洛涅市位于塞納河的沖積平原上,主河道上流淌的河水原本密切參與城市生活。而今,通過更新改造,使河流回歸城市,遭受破壞的生態群落也可借機修復。城市得以與原初自然再度聯結,恢復被工業割裂了的紐帶。,賽甘島,The sweet island,River Seine,塞納河,賽甘大道,The sweet Load,錐形,條狀,賽甘大道 設計以寬度30-60米庭院式道路 呈錐形延伸 末端開闊部分納入一座通往賽甘島的新橋 將島上美景引入街區深處,南北向花園式散步道 寬度在18-30米之間,中央公園為800米x90米的長條形與塞納河水平布置,梯10、形,策略一:突出形態各異的城市自然空間,結構性的自然網絡,體現為南北向景觀通廊、花園式散步道、東西向穿越街坊內部的步道和塞納景觀河岸。中央公園作為核心,將各種元素匯集于此,其造型優美的水景,源自雨水收集,并滿足泄洪需求。基地北高南低,建筑物及周邊場地的雨水通過花園式散步道兩側稍微低洼的雨水收集渠,緩緩流入中央公園,凈化后排入塞納河。,策略二:深度構造景觀網絡由河岸植被到城市中心貫穿 整個場地,法國布洛涅比揚古區住宅Brenac+Gonzalez事務所設計于原雷諾公司的工廠原址面積7795m,耗資1400萬歐元當地城市重建的一部分端莊而優雅的建筑在城市框架下,尋找視覺流動所產生的碎片效果景觀則采11、用日式花園特色,將建筑融入到其周圍的環境立面采用轉動的準則;采用有時候,金屬板的框架折疊,盡可能多的給陽臺、涼廊和冬季花園中交替色調的木材和金屬著色建筑和景觀相互作用,生成整個建筑的動畫效果建筑采用可折射光的材料,如自然鋁和金屬涂層,可以不斷的折射陽光,產生變化。,極簡中求變的建筑風格,極簡中求變的建筑風格,法國布洛涅比揚古中學Chartier Dalix Architectes設計坐落于現在已具有相當高建筑密度的A4 Est基地項目包括兩個結構:一個十八班學校(七個學前班教室,十一個小學教室)和一個向當地居民開放的體育館。由于場地的局限性,建筑師將學校所需的綠化景觀放到了屋頂及露臺上,產生了12、猶如梯田式的景觀效果。主要景觀的材質與組件從項目所在地的更廣泛的大環境中抽取出來。它將為所屬的更廣大的地區設定景觀基調。兩個結構統一到一個空間里,并且由一個叫做“礦物墻”的相同的表皮包裹著。生態墻這個項目的“樹皮”生態墻是由預制混凝土塊做成的。這些混凝土塊呈現了兩種不同材質。其可見的一面是光滑的,打磨過的,它反射著光線。而另一面則是肋狀的,并且具有粗糙和凹凸不平的質感,整個融為一面單墻。這兩種不同的表面有助于把水流引導向混凝土塊的一面,因此避免水順著可見面流下來而使其過早老化。兩種材質的對比不但強調了立面的深度,也增強了其浮雕效果。在較低的部分,大概在兩米的高度上,獨立式墻體進行了平滑處理或者13、向外傾斜,已防止外來者包括一些潛在的野獸進入。墻體側面上的凹槽能讓植被在其表面生長;而一小較小的凹陷和褶皺則是提供給動物的,例如很適合一些不同的鳥類在這里筑巢。屋頂高于體育館上空的十二米之處的屋頂是一個真正的空中花園。這里同時也是三層植被的家園。中生代植物草原種植于土壤里的五十厘米處,一條灌木帶和一個林地島種植于土壤里的一米深處。由植物群創造的生態走廊的連續性使不同物種之間獲得了自然交流。這個架空花園有兩個功能:其一,對于墻體以及花園自己的動物群來說,這里都提供了豐富的供給,從而確保了生物多樣性的延續。其二,花園也改善了北部辦公樓以及南部公寓樓里的生活環境,提供了一個空中景觀。,極簡中求變的建14、筑風格,極簡中求變的建筑風格,極簡中求變的建筑風格,街區道路,STREETS,賽甘大道,庭院式道路設計風格的賽甘大道,鄉土植物群落,鄉土植物的運用使園內植物群落更加穩定,水的融入形成了吸引鳥類、昆蟲等多種野生動物棲息的生態環境。群島之間下凹的空間,采用多種耐澇的鄉土植物搭配滲透性強的土壤碎石,形成礫石草地、花灌小徑和林地等多種植物景觀群落。,賽甘大道通往賽甘島的新橋,突出形態各異的城市自然空間,賽甘大道通往賽甘島的新橋,賽甘大道通往賽甘島的新橋,賽甘島,賽甘島上的公園,賽甘島上的公園,賽甘島上的公園,南北走向市政道路的下凹綠地,南北走向市政道路的下凹綠地,賽甘島,The sweet islan15、d,River Seine,塞納河,賽甘大道,The sweet Load,基地北高南低,建筑物及周邊場地的雨水通過花園式散步道兩側稍微低洼的雨水收集渠,緩緩流入中央公園,凈化后排入塞納河。,花園式散步道,STREETS,開放式大街坊的街區設計得以引入大量植被,花園式散步道,景觀通廊、花園式散步道,景觀通廊、花園式散步道,景觀通廊、花園式散步道,生態優先,ECO FIRST,處理自然雨水和道路積水,住宅屋頂及景觀空間的雨水匯聚至每個住宅群的中心地帶,再和道路雨水一起流進比揚古公園的下凹網絡進行過濾凈化,并最后進入蓄水盆地以儲存用作公園灌溉,當超過承載量時溢出部分流入塞納河。,區域性雨水處理系統16、,Update the Seine,水生態雨量與公園水管理模式,圖片不清晰,下沉花園的下凹式地形和生態系統是附近街區雨水的收集和過濾機制,這種處理方式能讓雨水直接滲透入地下以達到涵養地下水的作用。雨水經過島嶼間的下凹網絡最后匯聚到蓄水池中,以再利用作園區灌溉,同時通過閥門控制水位,防止植被長期浸水。公園也被設計作為下水道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液壓設備,并將處理后的部分污水引入下沉花園進行過濾,防止直接流入塞納河造成污染。,土地下凹的部分形成一系列能夠承擔蓄水功能的空間,它們被水淹沒的程度根據下雨量的大小而變化。,水生態洪水應對機制,為了保持公園內部與社區之間完美的視覺連續性,比揚古公園不存在任何界定17、公園邊界的護欄或是墻體,而是通過采用古代護城河的模式來定義公園范圍。護城河的邊界模式使得整個公園在遇到洪水或是塞納河潮汐漲落時,關閉閥門即可改變這個廣闊的空間為滯留池,以控制不斷上漲的水位,防止造成內澇和塞納河泛濫。據規劃,一旦50年一遇的洪水來臨,整個公園將被完全淹沒,并與塞納河河水連接,從而起到平衡塞納河潮汐漲落的作用。,圖片不清晰,水生態社區的三重污水處理模式1 城市廢水先后經過市政網絡和部門網絡進行處理后排入塞納河下游。2 屋頂及非流通區域的較為干凈的雨水進入比揚古社區公園的下沉網絡進行過濾凈化,當超過承載量時溢出部分排入塞納河。3 道路等流通區域較臟的雨水通過土壤進行過濾凈化最后流入18、塞納河,中心公園,CENTRAL PARK,Update the Seine,中心公園,公園占地約7公頃,是塞納河畔聯系社區與河流的開放林地空間。不僅扮演著城市公園的角色,同時也像是一個水利裝置,承擔著周圍70公頃街區的雨水處理任務。,沿河碼頭式的空間結構,公園位于北面一個大面積的近梯形城市街區和毗鄰塞納河畔的城市街區之間,空間形態來自新建區域開發項目整體的主要輪廓,源自沿塞納河岸的線狀外形和下凹式的高程設計。,公園的構圖和地形結構顯現出一種島嶼系統(島嶼“是一些可供大眾使用的空間和以園藝形式呈現的自然景觀:大草坪、櫻桃島和樺樹島。),Update the Seine,中心公園,滿足了法國式的19、“在都市里過田園生活”的夢想但同時本區的平均凈地塊容積率約為3.5/略高于巴黎,公園邊界弱化處理采用古代護城河原則為了保持公園內部與外部之間完美的視覺連續性,本方案設計不存在任何界定公園邊界的地面護欄或墻體。,Update the Seine,中心公園,護城河式邊界,島嶼式休閑空間,下沉花園形成的網絡將公園分割成提供多種休閑活動的島嶼:日光草坪、兒童樂園和花園漫步小徑,島嶼間通過橋梁相互連通。中心島嶼地勢最高,覆蓋著灌溉需求量最少的草坪,是園內最開闊的放松休憩空間。公園東部是兒童專題島嶼,彩色充滿趣味的地面鋪裝,多種兒童娛樂設施,形成了充滿活力的兒童樂園。,Update the Seine,中20、心公園,公園中的一部分持久不變,其余的部分隨自然而變,水位高低的變化導致公園出現景觀上的變化,從而使公園也經歷持續不斷有規律的結構變化。,水體 泥炭沼 林下灌木叢,草地 沙地斜溝 沙灘,下凹部分是蓄水空間,根據雨量大小而形成水體、泥炭沼、清涼的林下灌木叢、濕潤的草地、沙地斜溝與沙灘等多樣景觀和半自然生態場所;同時,雨量也決定著休閑娛樂的群島的大小。,變化的景觀、多樣的生態場所,Update the Seine,中心公園,公園與街區花園式散步道連接的入口構筑,公園西端的活動廣場,雨水花園,Update the Seine,中心公園,比揚古公園通過植草溝、淺凹綠地等形成“群島”式的雨水花園。,生態材料 沙土地面,沙地斜溝,漫步小徑以白色花朵的草灌(風鈴草、大雛菊、纈草、雪柳等)為主,又因櫻桃、樺木等多種行道樹的運用形成了充滿野趣的擁有不同小徑風光的島嶼,小路邊設有座椅供游人休憩的同時欣賞公園風光。,兒童樂園,活動草坪,漫步小徑,海綿社區,COMMUNITY,法國布洛涅比揚古新社區海綿社區,社區1,COMMUNITY,社區1,COMMUNITY,社區1,COMMUNITY,社區2,COMMUNITY,社區2,COMMUNITY,社區2,COMMUNITY,社區2,COMMUNITY,社區2,COMMUNITY,社區3,COMMUNITY,社區3,CO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