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南寧那考河片區海綿城市建設方案(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25599
2023-11-29
25頁
6.58MB
1、南寧市那考河(植物園段)片區海綿城市建設目錄第一部分 片區概況第二部分 問題及成因分析 第三部分 海淀區海綿城市建設方案第三部分 片區建設方案 第四部分 河道建設模式 第五部分 片區建設效果 第六部分 總結 CHAPTER1片區概況區位情況 片區總面積8.9km2,位于于南寧海綿城市試點區域的北部上游,其功能定位為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示范區。那考河下游竹排江穿過南寧埌東CBD核心片區,流經廣西藥用植物園AAAA級景區、國際會展中心、民歌湖-南湖景區等重要節點。建設目標(1)片區內那考河(植物園段)消除黑臭水體,主要斷面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類水標準;(2)片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80%,年徑流污染2、控制率不低于50%;(3)河道滿足50年一遇防洪標準;(4)片區達到5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1.片區概況南寧CBD那考河CHAPTER2問題及成因分析 2.問題及成因分析 問題1:河道水體黑臭根據那考河水質檢測數據,那考河采樣點水質均低于地表水V類水質標準。同時,對比城市黑臭水體分級的評價指標,采樣點水質均劣于重度黑臭指標。原因分析:(1)上游污染上游污水污染(2)外源污染污水直排入河;雨水徑流污染2.問題及成因分析(3)內源污染河底淤泥(4)生態缺失河道喪失自凈能力 問題2:行洪能力不足那考河為重要的行洪河道,其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但由于建筑垃圾傾倒、私搭亂建等擠占了河床,河道斷面過流能力3、遠不能滿足行洪要求。CHAPTER3片區建設方案3.片區建設方案片區海綿建設技術路線3.片區建設方案3.1 上游污染控制上游污染控制包括工程措施以及劃定禁養區。工程措施:該河段為那考河下游河段,上游污染是片區重要的污染源,上游位于城市規劃區外,尚未開展工程整治工作,為減少上游污水對片區整治河段的影響,采取了臨時截流處理措施。在片區紅線入流斷面處設置溢流堰,將污水雍高,經臨時截流管進入新建污水廠處理處理。劃定禁養區:興寧區政府制定了開展竹排沖上游流域那考河段沿岸周邊環境整治工作方案(南興府辦20159號),劃定那考河流域內為禁養區,流域外延2km為限養區,并通過環保、水利、農業部門聯合執法的方式4、進行監督落實。3.片區建設方案3.2 外源污染控制(1)雨水徑流污染控制。片區內的雨水徑流污染主要來自建筑與小區、道路、公園綠地等地塊外排雨水,通過匯水區內的源頭減排減少排入那考河的雨水徑流污染量。源頭減排的主要方案為地塊年徑流總量控制,減少外排雨水量,同時利用海綿設施削減雨水徑流污染,實現徑流污染控制。年徑流總量控制按照南寧市海綿城市示范區控制規劃進行。3.片區建設方案3.2 外源污染控制(1)雨水徑流污染控制。透水磚路面:滿足當地2年一遇暴雨強度下,持續降雨60min,表面不產生徑流的透(排)水要求。下沉式綠地:下沉式綠地主要設置在透水性差的路面和廣場周邊,用于截留、凈化雨水徑流。植草溝:5、植草溝結合景觀工程主要布置于那考沿岸游步道附近,地表徑流經過植草溝的滲透和過濾,能夠去除大部分的懸浮顆粒和部分溶解性有機物。凈水梯田:結合自然地形,在岸坡上因地制宜的建設凈水梯田用于場地雨水和排水口溢流雨水的凈化處理。濕塘和雨水濕地:一方面可用于場地內收集的雨水的調蓄凈化,另一方面用于附近排水口溢流污水凈化處理。透水磚路面下沉式綠地與植草溝凈水梯田濕塘3.片區建設方案3.2 外源污染控制(2)河岸排水口污染控制。根據排水口類型和管徑,分為3種污染控制方案。污水直排口以及DN500以下的合流制排水口:分流制雨水口,通過截流管全部截流,混合污水輸送至污水廠處理。DN500以上合流制排水口:通過沿岸6、鋪設截流管并設置截流井,將旱流污水及截流倍數以內的雨水截流,混合污水通過截流管輸送至污水廠處理。超過截流能力的部分,經河岸排水口污染控制措施凈化處理后,排放至那考河。DN500以上分流制雨水口:根據雨水口與河道常水位間的高差、雨水口周邊用地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將紅線范圍內雨水口分成4種類型,采取“一口一策”因地制宜的設置不同的調蓄凈化設施,將雨水生態凈化后排放至那考河。3.片區建設方案3.2 外源污染控制(3)新建污水處理廠新建污水廠近期處理規模為5萬m3/d,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部分指標接近類水標準。(4)尾水凈化工程污水處理廠尾水尚無法7、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標準的要求,選用垂直流潛流濕地工藝,將尾水進一步凈化提升,再補充至那考河。濕地出水布水管濕地出水建設中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完成的污水處理廠3.片區建設方案3.3 內源污染控制內源污染控制主要為河道清淤及底泥原位改性修復。(1)河道清淤清淤深度依據現場勘測結果,并考慮保留生態底泥,清理后的淤泥進行無害化處理。(2)底泥原位修復河道整治初期底泥中的富營養源持續釋放污染水體,為完善河道的水生態系統,對河底泥體進行原位改性修復。3.4 河道生態修復方案(1)生態岸線建設工程生態岸線分為三種駁岸類型:石砌擋墻駁岸、樁基支護垂直駁岸、生態緩坡駁岸。考慮植物的8、生存條件,對于常水位、5年一遇水位、50年一遇水位分別進行不同類別植物的配種。底泥修復前底泥修復后底泥修復前底泥修復后3.片區建設方案3.4 河道生態修復方案(2)生態補水工程那考河可利用的生態補水水源有兩張,分別為生態凈化后的污水處理廠尾水和凈化后的雨水。污水處理廠尾水作為生態補水水源和植物澆灌,該水源水量均勻,可進行長期穩定的補水;凈化后的雨水水量無法控制,作為生態補水的有效補充。(3)景觀水體調蓄工程在河道內設置溢流壩(堰)及水閘,以實現河道景觀壅水及防洪排澇功能。3.片區建設方案3.5 河道行洪能力提升工程第一級平臺,高程可按35年一遇洪水位設置,汛期時洪水可漫過一級平臺,以擴大行洪斷9、面,增強排澇能力;第二級平臺,高程可按20年一遇洪水位設置,根據實際條件和功能定位,可為健康運動、大型廣場、停車場等提供平臺;第三級平臺,高程按50年一遇洪水位設置,提高河道防洪標準,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消除市區防洪治澇隱伏的危險。通過三級平臺的設計,滿足河道50年一遇的行洪要求。CHAPTER4河道建設模式4.河道建設模式4.1 建設模式在國家推行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簡稱“PPP”)的大背景下,南寧市那考河流域治理項目采用PPP模式。通過招投標引入了具備行業先進技術經驗和豐富運營管理經驗的社會投資人和政府代表單位組成的項目公司。項目公司負責本項目的設計、融資、建設10、與運營管理,政府在運營期開始后依據績效考核標準進行付費。4.2 績效考核(1)監測斷面本項目在那考河干流及支流共設4個監控斷面,分別用于考核河道治理效果及污水廠運行狀況。4.河道建設模式(2)考核標準監控斷面數據作為績效考核依據,監控斷面考核的各項指標每月抽檢兩次并取其平均值做當月的成績,防止偶然因素和為考核而突擊維護;具體由政府方和項目公司共同委托環保監測中心,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取樣檢測,期間發生的相關費用計入本項目運營成本(3)付費方式根據南寧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園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協議及其附件產出說明及績效考核的有關約定,河道運營服務費與考核結果掛鉤,按季度付費。CHAPTER5片11、區建設效果5.片區建設效果5.1 河道水質達標那考河的河道水質指標已接近或基本滿足地表IV類水水質指標。5.2 河道行洪能力達標主河道最小行洪斷面25m,支線最小行洪斷面10m;經水利模型分析,河道行洪、片區防澇能力滿足設計標準的要求。5.3 海綿城市建設達標片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80%,年徑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5.4 景觀提升效果明顯片區的河道綜合整治,通過濕地建設、景觀綠化、生態駁岸建設等,明顯提升了河道景觀效果。5.5 經濟效益借助那考河河道綜合整治,帶動了周邊房產增值、土地升值。檢測指標二塘高速入口斷面藥用植物園中段斷面備注整治前(2015.1)整治中(2016.11)整治后12、(2017.3)整治前(2015.1)整治中(2016.11)整治后(2017.3)CODcr(mg/L)1651232.630.08713.12540.8瞬間水樣TN(mg/L)4713.415.214.73613.0716.0414.1TP(mg/L)5.20.210.640.191.30.030.490.51NH3-N(mg/L)130.150.820.06170.21.740.60SS(mg/L)70.66.51297.834.2CHAPTER6總結6.總結本片區的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圍繞河道黑臭、行洪能力不足的關鍵問題,通過規劃建設管控和協調機制,將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通過對片區內各地塊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截污納管、河道系統治理等技術措施,實現雨水徑流的上下游聯動調控。本片區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整體滿足南寧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對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示范區的建設要求。通過本次工程建設,我們取得了以下經驗:(1)問題分析是海綿城市建設基礎,系統方案是片區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灰綠結合的工程措施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途徑,智慧管理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2)PPP是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謝謝謝謝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2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