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單項設施及雨水利用系統標準圖集(7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25633
2023-11-29
74頁
22MB
1、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低影響開發單項設施及雨水利用系統標準圖集目 錄目 錄目錄1總說明51.城市道路1.1典型道路橫斷面圖單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一)11單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二)12單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三)13雙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一)14雙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二)15雙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三)16雙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四)17雙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五)18雙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六)19四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一)20四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二)21四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三)22四幅路低影響開發設計橫斷面圖2、(四)232.建筑小區2.1綠色屋頂種植屋面說明24平屋面種植構造做法25現有屋面種植構造做法26坡屋面種植構造做法273.通用設施3.1透水磚鋪裝樹池大樣圖28下沉式路綠帶及緣石安裝大樣圖29路緣石結構大樣圖30低影響開發單項設施及雨水利用系統目 錄目 錄透水鋪裝結構層大樣圖313.2下沉式綠地下沉式綠地典型大樣圖323.3簡易型生物滯留設施簡易生物滯留設施典型大樣圖333.4復雜型生物滯留設施復雜生物滯留設施典型大樣圖343.5 LID雨水口LID 雨水口典型大樣圖353.6開口路緣石城市道路預制水泥混凝土開口路緣石結構大樣圖36城市道路預制水泥混凝土開口路緣石配筋圖37城市道路預制水泥混3、凝土開口路緣石做法大樣圖(一)38城市道路預制水泥混凝土開口路緣石做法大樣圖(二)39低影響開發單項設施及雨水利用系統3.7滲透塘滲透塘典型構造示意圖403.8滲井(集水)滲透檢查井安裝圖413.9濕塘濕塘典型系統圖示意圖423.10雨水濕地雨水濕地總說明43雨水濕地典型構造示意圖443.11調節塘調節塘總說明45調節塘典型構造示意圖46調節塘平面示意圖47目 錄目 錄3.12植草溝斷面植草溝選型典型斷面圖48填、挖方段植草溝典型斷面圖(一)49填、挖方段植草溝典型斷面圖(二)503.13轉輸型植草溝 轉輸型植草溝典型大樣圖513.14干式植草溝干式植草溝典型大樣圖523.15濕式植草溝 濕式4、植草溝典型大樣圖 533.16滲管/渠滲透管-排放一體化系統示意圖 54滲透式排水溝選用圖 55低影響開發單項設施及雨水利用系統3.17植物緩沖帶植物緩沖帶設計說明56植被緩沖帶滲排水管大樣574.雨水利用設施雨水回收利用系統說明58雨水回用典型系統流程圖59與LID相結合的雨水回用典型工藝流程 60模塊式雨水回用系統平面布置示例圖61模塊式雨水回用系統示例基礎平面布置圖62模塊式雨水回用系統示例剖面圖63模塊式雨水回用系統示例基坑開挖詳圖64模塊式雨水回用系統電氣控制布置圖6515m 雨水回用系統典型布置示例詳圖66地埋式雨水回用系統典型平面布置示例詳圖(一)673目 錄目 錄低影響開發單項5、設施及雨水利用系統地埋式雨水回用典型系統剖面詳圖68蓄水池平面示意圖69蓄水池典型構造示意圖70雨水棄流系統及棄流裝置設計說明71棄流過濾系統裝置安裝圖72棄流過濾系統裝置安裝圖731 編制依據1.1 本圖集是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進行編制。1.2 現行國家標準規范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 50014-2006 (2014年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 50015-2003 (2009年版)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 GB 50400-2006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范 GB/T 50596 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范 DB 11685 人工6、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 HJ2005-2010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T 50378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42-2002)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2009年版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50788-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 透水磚路面技術規程 CJJ/T 188 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 JGJ 155 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 GB/T 50563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總 說 明公園設計規范CJJ48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GB/T50563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7、JJ82雨水綜合利用10SS705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南寧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南府辦201511號文 南寧市建設領域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應用技術指引(南建技【2013】38號)南寧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推廣市政配套設施部品化提升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標準的通知(南建技201343號)相關的國家標準圖集2 適用范圍 本圖集適用于廣西地區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道路、綠地廣場與建筑小區,LID雨水系統構建工程及雨水利用系統工程(含雨水收集池)。可指導排水及道路、綠化等相關設計人員進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工程設計,部分內容可直接選用;可指導施工人員施工;設備安裝圖可直接按圖施工。本8、圖集根據適用范圍和技術措施分為城市道路、綠地廣場、建筑小區、雨水綜合利用以及通用設施五個板塊內容。3 編制原則 依據與南寧市住建委的編制合同,新編地標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低影響開發單項設施及雨水利用系統圖集,本圖集參照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根據本地區城市道路、綠地廣場及建筑小區建設 現狀及雨水利用技術條件,進行深化與調整。LID雨水設施(第一批)包含城市道路單項設施、建筑小區單項設施,及其通用設施主要編制的內容有4個章節(綠地廣場單項設施相關內容均在通用設施章節里面):目錄、總說明(LID類型選擇、雨水滲透設施、雨水儲存設施、雨水調節設施、雨水轉輸設施、雨水截污凈化9、設施、雨水利用設施、LID設施計算原則),分城市道路、綠地廣場、建筑小區及通用設施4種類型,分別編制LID雨水系統的單項設施典型構成及典型構造。滿足建筑小區、城市道路與綠地廣場LID雨水系統構建的需要。4 LID雨水系統類型與構成4.1 LID理念核心及海綿城市的構建 低影響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指在場地開發過程中采用源頭、分散式措施維持場地開發前的水文特征,也稱為低影響設計(Low Impact Design,LID)或低影響城市設計和開發(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LIUDD)。其核心是維持場地開發10、前后水文特征不變。要實現維持場地開發前后水文特征不變的海綿城市構建,其途徑和措施主要包括:在建筑小區、城市道路、綠地與廣場、水系的規劃建設中,采用源頭削減、中途轉輸、末端調蓄,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技術手段,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總 說 明序號1235674.2 雨水滲透設施4.4 雨雨水水調調節節設設施施5 LID雨水系統設施選用計算5.1 雨水滲透量的計算及設施能力配置計算 式中:滲透量,m3;K土壤(原土)滲透系數,m/s;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有效滲透面積,m2;滲透時間,s,指降雨過程中設施的滲透歷時,一般可取2h。滲透設施的有效滲透面積As應按下列要求確定:(1)、水平11、滲透面按投影面積計算;(2)、豎直滲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計算;(3)、斜滲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對應的斜面實 際面積計算;(4)、地下滲透設施的頂面積不計。5.2雨水儲存設施容積配置計算 雨水罐、蓄水池、濕塘、雨水濕地等設施以儲存為主要功能時,其儲存容積通過以下“容積法”和“水量平衡法”方法計算,并通過技術經濟分析綜合確定。(1)容積法 低影響開發設施以徑流總量和徑流污染為控制目標進行設計時,設施具有的調蓄容積一般應滿足單位面積控制容總 說 明4.5 雨水轉輸設施4.7 雨雨水水利利用用設設施施積的指標要求。設計調蓄容積一般采用容積法進行計算,如式(5-1)所示,詳細計算可參照本指12、南附錄4典型案例中 V=10HF (5-1)式中:V設計調蓄容積,m3;H設計降雨量,mm,參照附錄2;綜合雨量徑流系數,可參考4-3表進行加權平均計算;F匯水面積,hm2。用于合流制排水系統的徑流污染控制時,雨水調蓄池的有效容積可參照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4年版)進行計算。表5-1 徑流系數 表5-1 徑流系數(續表)注:以上數據參考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4年版)和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11/685)(2)水量平衡法 水量平衡法主要用于濕塘、雨水濕地等設施儲存容積的計算。設施儲存容積應首先按照“5.2(1)容積法”進行計算,同時為保證設施正常13、運行(如保持設計常水位),再通過水量平衡法計算設施每月雨水補水水量、外排水量、水量差、水位變化等相關參數,最后通過經濟分析確定設施設計容積的合理性并進行調整,水量平衡計算過程可參照表5-2。表5-2 水量平衡計算表 5.3 雨水調節設施計算 調節塘、調節池等調節設施,以及以徑流峰值調節為目標進行設計的蓄水池、濕塘、雨水濕地等設施的容積應根據雨水管渠系統設計標準、下游雨水管道負荷(設計過流流量)及入流、出流流量過程線,經技術經濟分析合理確定,調節設施容積按式(5-3)進行計算。(5-3)式中:V調節設施容積,m3;調節設施的入流流量,m3/s;調節設施的出流流量,m3/s;t計算步長,s;T計算14、降雨歷時,s。5.4 雨水轉輸量及配置能力計算 植草溝等轉輸設施的計算方法如下:(1)根據總平面圖布置植草溝并劃分各段的匯水面積。(2)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4年版)確定排水設計重現期,參考以下“流量法”計算設計流量Q。流量法:植草溝等傳輸設施,其設計目標通常為排除一定設計重現期下的雨水流量,可通過推理公式來計算一定重現期下的雨水流量,如式(5-4)所示。Q=qF (5-4)式中:Q雨水設計流量,L/s;流量徑流系數,可參考表5-1;q設計暴雨強度,L/(s.hm2);F匯水面積,hm2。(3)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植草溝設計參數取值,確定各設計參數。容積法棄流設施的棄流容15、積應按“5.2(1)容積法”計算;綠色屋頂的規模計算參照透水鋪裝的規模計算方法;人工土壤滲濾的規模根據設計凈化周期和滲濾介質的滲透性能確定;植被緩沖帶規模根據場地空間條件確定。5.4 雨水利用系統雨水利用量的評估及計算 雨水利用系統詳見雨水利用板塊說明。種植屋面說明1 適適用用范范圍圍1.1 本做法適用于廣西地區新建建筑平屋面種植、既有建筑屋面改造種植及坡屋面種植。1.2 使用本圖集的屋面應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平屋面、坡屋面,宜采用級防水等級,最上一道防水層必須采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防水層的材料應具相容性。1.3 新建種植屋面設計應包括種植荷載在內的全部構造荷載,以及施工中的臨時堆放荷載。對既有建16、筑屋面改造種植的設計,必須對其原結構體系的承載能力重新核算,對其原防水及構造重新評估,必要時須加固改造之后方可實施。2 種植屋面設計2.1 種植屋面設計應包括計算屋面結構荷載,設計屋面構造系統,設計屋面排水系統,選擇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和普通防水材料,確定保溫隔熱方式,選擇保溫隔熱材料,選擇種植土類型與植物種類,制定配置方案,繪制細部構造圖等。2.2 根據氣候特點、屋面形式,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植物種類。不宜選擇根系穿刺性強的植物種類,不宜選擇速生喬木和灌木植物。常年有六級風以上的地區,不宜種植大型喬木。喬木和大灌木植物的高度不宜大于2.5m,距離邊墻不宜小于2m。2.3 植物荷重設計應按植物在該環17、境下生長10后的荷重估算,初栽植物的荷重應符合表2.3的規定。2.4 建筑屋面種植宜選用改良土或無機復合種植土,種植土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2.5 種植屋面的排水坡度宜為1%2%,單向坡長大于9m時宜采用結構調坡。2.6 種植屋面宜設置雨水收集系統,水管、電纜線等設施應鋪設于防水層之上,屋面周邊應有安全防護設施,灌溉可采用滴灌、噴灌和滲灌設施。2.7 細部構造2.7.1 種植屋面的女兒墻、周邊泛水部位和屋面檐口部位,宜設置隔離帶,其寬度不應小于500mm。2.7.2 對寒冷地區種植屋面女兒墻的周邊泛水部位,應有防凍脹措施,沿女兒墻可設園路、排水溝,或與種植土之間鋪設卵石。2.7.3 防水層18、的泛水應至少高出種植土150mm,表面應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2.7.4 凡穿過屋面的豎向管線,均應在結構層內預埋套管,并高出種植土面不應小于150mm。2.7.5 水落口宜為外排式;內排式水落口應與屋面明溝、暗溝連通組成排水系統。水落口上方不得覆土種植,并應在周邊加設格柵、格箅等設施保護。注:種植荷載應包括種植區構造層自然狀態下的整體荷載。選擇植物應考慮植物生長產生的活荷載變化,一般情況下,樹高增加2倍,其重量增加8倍,需10年時間。表2.3 初栽植物的荷載植物類型小喬木(帶土球)大灌木小灌木地被植物植物高度或面積2.02.5m1.52.01.01.5m1.0植物荷重(kN/株)0.81.2019、.60.80.30.60.150.3kN/種植荷載(kN/)2.53.01.52.51.01.50.51.0說 明平屋面種植構造做法平屋面種植屋面(一)平屋面種植屋面(二)平屋面種植屋面(三)現有屋面種植構造做法現有屋面種植屋面(一)現有屋面種植屋面(二)現有屋面種植屋面(三)坡屋面種植構造做法坡屋面種植屋面(一)坡屋面種植屋面(二)坡屋面種植屋面(三)1-1 剖面圖下沉式綠平面大樣圖處理流程圖 111-1 剖面圖處理流程圖 簡易生物滯留設施平面布置圖1-1 剖面圖處理流程圖 復雜生物滯留設施平面布置圖 說明:1、本圖適用于綠地廣場、建筑小區。2、滲透塘適用于匯水面積較大(大于1 hm2)且具20、有一定空間條件的區域,如 綠地廣場及建筑小區。3、應用于徑流污染嚴重、設施底部滲透面距離季節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巖石 層小于1m及距離建筑物基礎小于3m(水平距離)的區域時,應采取必要的措 施防止發生次生災害。注:滲透塘應滿足以下要求:(1)滲透塘前應設置沉砂池、前置塘等預處理設施,去除大顆粒的污染物并減緩流速。(2)滲透塘邊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6 m。(3)滲透塘底部構造一般為200-300 mm的種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500 mm的過濾介質層。(4)滲透塘排空時間不應大于24 h。(5)滲透塘應設溢流設施,并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徑流排21、放系統銜接,滲透塘外圍應設安全防護措施和警示牌。注:濕塘應滿足以下要求。1.進水口和溢流出水口應設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設施,防止水流沖刷和侵蝕。2.前置塘池底一般為混凝土或塊石結構,便于清淤;前置塘應設置清淤通道及防護設施,駁岸形式宜為生態軟駁岸,邊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為1:2-1:8;前置塘沉泥區容積應根據清淤周期和所匯入徑流雨水的SS污染物負荷確定。3.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積和儲存容積,永久容積水深一般為0.8-2.5m;儲存容積一般根據所在區域相關規劃提出的“單位面積控制容積”確定;具有峰值流量削減功能的濕塘還包括調節容積,調節容積應在24-48h內排空;主塘與前置塘間宜設22、置水生植物區(雨水濕地),主塘駁岸宜為生態軟駁岸,邊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6。碎石緩沖進水前置塘主塘溢流堤岸出水說明:1.適用性:本雨水濕塘構造圖適用于具有一定空間條件的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城市綠地、濱水帶等區域,因根據不同情況選取構造組成。2.構造:一般有進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護坡及駁岸、維護通道等構成。3.具體設置要求參照總說明。4.雨水濕塘可與濕地合建,合建時參照雨水濕地和濕塘的具體設置要求。4.溢流出水口包括溢流豎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應根據下游雨水管渠或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的排水能力確定。5.濕塘應設置護欄、警示牌等安全防護與警示措施。1.雨水濕地利用物理、水生23、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凈化雨水,是一種高效的徑流污染控制設施,雨水濕地分為雨水表流濕地和雨水潛流濕地,一般設計成防滲型以便維持雨水濕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濕地常與濕塘合建并設計一定的調蓄容積。2.雨水濕地可有效消減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徑流總量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3.適用性:雨水濕地適用于具有一定空間條件的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城市綠地、濱水帶等區域,因根據不同情況選取構造組成。4.構造:一般有進水口、前置塘、沼澤區、出水池、溢流出水口、護坡及駁岸、維護通道等構成。5.應滿足要求:進水口和溢流出水口應設置碎石、消能坎等效能設施,防止水流沖刷和侵蝕。雨水濕地應設置前置塘對徑流雨水進行預處理。沼澤區包24、括淺沼澤區和深沼澤區,是雨水濕地主要的凈化區,其中淺沼澤區水深范圍一般為00.3m,深沼澤區水深范圍一般為0.30.5m,根據水深不同種植不同類型的水生植物。沼澤區底部設置515cm以上的土壤過濾層,過濾層構成:50%沙,20%腐殖土,30%表土。雨水濕地的調節容積應在24h內排空。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淀物的再懸浮和降低溫度的作用,水深一般為0.8-1.2m,出水池容積約為總容積(不含調節容積)的10%。邊緣種值防沖刷的植物,中部種植耐水濕植物。總說明 說明:1.適用性:本雨水濕地構造圖適用于具有一定空間條件的建筑小區、城市道路、城市綠地、濱水帶等區域,因根據不同情況選取構造組成。2.構造:一般25、有進水口、前置塘、沼澤區、出水池、溢流出水口、護坡及駁岸、維護通道等構成。3.具體設置要求參照總說明。4.雨水濕地可與濕塘合建,合建時參照雨水濕地和濕塘的具體設置要求。碎石進水前置塘配水石籠深沼澤區淺沼澤區調節容積(可選)儲存容積調節水位格柵溢流豎管堤岸溢流道閥門放空管碎石常水位出水池雨水濕地典型構造示意圖碎石緩沖進水前置塘淺/深沼澤區出水池堤岸出水防止沖刷515cm以上土壤過濾層過濾層構成:50%沙20%腐殖層30%表土 總說明 卵石前置塘蓄水調節區收集雨水出水邊緣種植耐沖刷植物底部種植耐水濕植物格柵及溢流設施路肩滲透管-排放一體化系統示意圖 滲透式排水溝選用圖 植被緩沖帶設計說明圖1 植被26、緩沖帶典型構造示意圖植被緩沖帶滲排水管大樣滲排水管開孔位置圖 滲排水管開孔斷面圖 滲排水管典型平面布置2設計說明:1、圖中所標示尺寸,標高以m計。2、穿墻套管選用防水套管,具體做法參照圖集。3、取水井及設備間內外應防腐防水處理。4、預埋套管需在專業公司的指導下進行。5、集水坑尺寸為長500 x寬500 x高400(mm)。7、檢修人孔共4個700,采用隱形植草蓋板,參考大樣圖。8、雨水模塊四周300mm厚中砂回填層及覆土層需分層夯實系數大于0.94。說明:1、調蓄池一個月定期做一次反沖洗,設備罐按一個月為一個周期做定期養護檢查,保證使用時正常運行。2、雨水調蓄池地基承載力要求FK490KPa.27、3、本圖除標高單位為m計外,其余尺寸單位均以mm計。說明:(1)蓄水池適用于有雨水回用需求的建筑和小區,可用于綠化、道路噴灑及沖廁等。(2)蓄水池蓄水容積根據該地塊的低影響開發控制性指標進行計算確定。(3)蓄水池通常為鋼筋混凝土、磚、石砌筑結構,或可采用塑料蓄水模塊拼裝式蓄水池。(4)當蓄水容積較小時,可采用成品雨水罐代替,材料可選用塑料、玻璃鋼、金屬。(5)蓄水池設溢流設施,當進水量超過蓄水池蓄水容積時,通過雨洪控制井將多余的水量溢流排出。(6)蓄水池檢查井井口周圍應設安全防護措施和警示牌。(7)蓄水池高度根據有效容積及可利用的面積進行設計,具體尺寸由設計人員定。雨洪控制井高度、進出水管管徑28、及標高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定 雨水棄流系統及棄流裝置設計說明電源指示燈02HL121FU101QF0123456MCLSOLS9010043下雨提示指示燈4076KA3KA3X1:1X1:21786開KA2關開關5X1:3X1:4X1:5X1:6610手動自動358688000KA113QF027973HL2HL3HL4電動閥接線排DVP10 ECOOR3PLC220V L220V N雨量計C0 Y0 Y1 Y2 Y3LN24V24Gs/sX0 X1 X2 X3 X4 X5GND+12VpulseX1:7X1:8X1:91111121211131312121415303030191902020KA11415KA2KA3撥碼開關12121212161718161718c1241211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2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