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優秀海綿城市實踐案例研究報告(7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25635
2023-11-29
75頁
9.85MB
1、海綿城市實踐案例案例分析 案例目錄 拉菲特生態綠廊 寧波生態走廊 法明頓農業景觀廊道 密爾沃基市梅諾米尼山谷 布魯克林植物園游客中心 底特律市中心都市農場 Lafitte Greenway+Revitalization Corridor|Linking New Orleans Neighborhoods 拉菲特生態綠廊 項目背景 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對新奧爾良造成了嚴重破壞,作為第一個災后重建工程,這條公里的拉菲特綠廊將成為人們通往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 市的一條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多模式交通要道。景觀設計師努力綜合多個學科,包括采集公眾意見,整合多個重要目標,進行大規模作業,最終將曾經的老2、工業軌道打造成了遐邇聞名的綠蔭走廊。拉菲特生態綠廊 公園 密西西比河 綠帶 地理位置 拉菲特綠廊占地面積達21.85公頃,這里曾經是航運和鐵路優先通道,將歷史上有名的法語區和圣約翰島海灣、龐恰特雷恩湖連接起來。拉菲特走廊全區面積151.75公頃,其中包括拉菲特綠廊和住宅、零售及工業集中混合用地。走廊橫穿奧爾良市,居民人數有 13583人,其聚落形態反映出自殖民時期Vieux Carr老廣場到二十世紀中期與中城毗鄰的郊區以來長達200年的風格。挑戰 新奧爾良市保留了一支多學科團隊來完成四項綜合任務:1)拉菲特綠廊的總體規劃,2)拉菲特走廊復興規劃,3)綠廊的施工文件,4)操作與維護計劃。這些都需3、要設計團隊先評估出綠廊作為城市的一部分所發揮的作用,制定整個走廊的復興策略,并詳細的設計出綠廊的實施。顧問團隊就這三個指標作出規劃與設計,同時也在重要管理、預算和運作方面給出了建議。1700 1800 1900 2010 提案一 2010 提案二 2020 愿景 親水廣場 寵物公園 極限公園 社區花園 網球場 雨水花園 大運動場 果園 泳池 籃球場 綠道 小徑 社區集會 公園 綠道 小徑 雨水公園 加油站 綠道 小徑 綠道 小徑 籃球場 壁球場 大草地 社區中心 社區花園 種植花園 餐廳 啟動區平面規劃 隨著該地區以富有潛力的綠廊的形式再次出現,設計團隊研究出一套系統來實現其歷史、水文和生態方4、面的振興。線性雨水公園和交通運輸網絡的運行使用,讓運河和鐵道散發新的活力。生態多樣性 一項新奧爾良景觀類型學的深入分析顯示,不同的群落交錯區展現了拉菲特走廊和綠廊的景觀特色。植物群落隨地貌而發生的細微變化,表明了植物不同的適意性與景觀特性。社區支持與參予式規劃 社區參與的方法涵蓋了新奧爾良市的所有社區,重點關注拉菲特走廊附近的社區和組織。整體策略包括3個公開會議,8個公共展示和至少75場利益相關人會議,通過13583名走廊群眾對公園規劃的建議,整理出的結果可以為顧問團隊提供參考,從而制定出一個符合當地風格的公園規劃標準,將來也可以作為其他公園規劃的范例。水文研究 水文研究表明綠廊處于相對高點,5、致使周邊住宅和商業街區容易遭受水災。為了防止暴雨流向低處,設計團隊設計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開拓休閑空地,使其兼具天然儲水功能。的基地均處于易于洪水泛濫的平原區域 的基地為水不易滲透的表面形式 的基地的居民住宅低于海平面 的基地有覆蓋喬木 綠色交通可行性的提高 雖然有了一些公園和娛樂空間,該地區還缺乏系統規劃和連通性。因此,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由當地社區為整體規劃動線提出方案,提高使用者的可及性與安全性。的居民在規劃后可利用自行車前往工作地點 的居民在規劃后可利用大眾交通系通前往工作地點 的居民可在舒適的步行距離內到達公園 各主要的開放活動空間布置在線性走廊上 歷史元素的保留與應用 悠久的歷史6、和不同街區風格大融合也體現在了綠廊的設計策略和規劃中。綠廊不再是各街區的阻隔,而試圖將居民凝聚在一起,并營造出社區互動的氛圍。個歷史與文化街區圍繞在項目附近 個鄰近的居住街區 條主要的大眾交通動線 個具有特色的歷史與文化的空間 重生的運河 古老的運河部分規劃為休閑空地,給藝術家們一個展現的機會,重現其生態與歷史進程。通過對現有設施的利用,設計實現了減緩暴雨沖擊和增加生活質量的目標。新的喬木覆蓋面 的不滲透鋪面 結合公共藝術 布置運河內的公共活動休憩空間 強化與社區的聯系 洪水處理 多元化的公共開放活動空間 經走廊附近民眾參予規劃,很多具指導性意見的元素運用到公園中,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舒適的環境7、,同時也串聯了附近的居住社區與都市空間。新的公共休憩活動 新的集會空間 野生動物的聚集地 均可以步行到達 大面積的可滲透地面 原有建筑空間再利用 將現有的建筑改造成露天的涼亭,社區公園并設置統一的雨水收集系統。規劃把綠廊里的歷史性建筑實現了經濟可持續性,同時也為社區活動提供了聚集空間。個新的社區花園 生物雨水 過濾槽 原有建筑物活化再利用 自行車服務站與農民市集 蓄水灌 主題活動大道(左)古老的運河與鐵路線路被改造成一個全部由本地植物體構成的雨水花園。設計通過恢復本土生態、為野生動物營造更多的空間,實現環境的可持續性,同時為社區人們提供舒適的休閑場所。(右)本項目不僅滿足了社區需要,將貧瘠的不8、毛之地打造成清翠繁茂的綠廊,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呢未利用的公共空間,將新奧爾良市的民眾們又重新凝聚在一起。項目小結 Ningbo Eco-Corridor-3.3 km Living Filter 寧波生態走廊 項目簡介 寧波走廊創造性的綜合了當地環境地貌、水文和植被特點,將不適宜居住的棕地變成3.3公里長的“活體過濾器”,增加了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協調了人類活動與野生環境的關系,并還原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成為城市可持續擴張與發展的典范。2013ASLA規劃設計榮譽獎 By SWA 寧波生態走廊 景觀 規劃設計 社區尺度 棕地改造 生態走廊 中國寧波 美國 SWA 項9、目背景 寧波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人口為349萬(2010年人口普查),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名的城市之一,也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和全國其他城市一樣,寧波近年來也面臨著迅速增長的人口數量給基礎設施造成的壓力,這也當地政府設下了巨大的挑戰:既要調節城市密度,還不能對環境造成消極影響。區域生態環境 寧波地處長江平原常綠林生態區的南部,生態區內間歇性河流形成的湖盆,周圍發育著大常綠橡樹林和蘆葦沼澤。但由于長期的農耕作業和城市發展,濕地和水生生境大面積減少。現存濕地仍然是候鳥和水生生物重要的棲息地,如東方白鸛、天鵝、白枕鶴,水生生物有白鰭豚、揚子鱷、獐子和水獺。設計團隊10、深知濕地和水生生境對這片生態區意義重大,因此盡其所能恢復濕地,針對地域特點進行干預符合新時代的生態意識,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實地調查 寧波運河系統一直以來承擔著防洪、灌溉和運輸三項任務。生態走廊區內的運河由于轉作工業用途,又缺乏有效分區和對污染的控制,導致運河水質嚴重惡化。隨著工廠大量興建,施工挖掘出的受污染的土壤被非法任意傾倒,工廠污水未經處理就隨著雨水徑流排入運河,并滯留在河水里。要想達到預期效果,需要掌握大量數據。因此,需要組成協同相關顧問團(水質學家、濕地專家和水文工程師)展開詳細徹底的調查分析,充分了解當地狀況、測繪出水文循環圖和自然水流分布圖、對潛在的協同效應進行預判。打造“活體過11、濾器”通過分析,相關專家提出了修建微型長江生態區的構想。在地勢相對較低的山坡間建造水道網絡以改善運河水質,將雨水徑流引入新開發區域,修建河岸帶為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為新居民提供兼具休閑娛樂和教育教學功能的場所。1.水曝氣區 2.水體延伸區域 3.河口風車 4.戶外教學空間 5.自然體驗區 6.自然堆肥空間 7.學校 8.野餐區 9.行人景觀橋 10.下沉式生物滯留區 11.生物池 12.養生花園 13.沙灘排球場 14.兒童游戲區 15.生態旱河 16.自行車環路 17.高層住宅區 18.跨旱溪天橋 19.水泵房 20.戶外游泳池 21.雕塑公園 22.校園 23.凈水系統 24.行人橋 2512、.游船碼頭 26.觀景臺 27.兒童學習中心 28.籃球場 29.滑板公園 30.排球場 31.雕塑公園 32.校園 33.親水平臺 34.攀巖空間 35.鄰里中心 36.自然學習區 37.生態濕地 38.社區花園 39.人行空間 40.濱水走道 與城市結構融為一體 生態走廊支撐著寧波新城的開放空間系統,將土地劃為多種用途,并將它們聯系在一起。生態走廊全長3.3千米,與周圍城市結構和自然體系完美相合。這條綠色絲帶與周圍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寧波生態走廊通過修復該區生態網絡為原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地,改善了公共環境,為當地和附近居民營造出一個樂趣無限的公共空間。規劃平面圖 水文:蜿蜒的新水道提升13、水文功能 目前缺乏系統規劃的無出口運河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許多自由流動的小河、小溪還有池塘、沼澤。它們水流蜿蜒而緩慢,幾乎還原了低地河漫灘的原始狀態,以輔助重建原生生態環境。通過創新的生物修復技術模擬本土生態過程,新建成的水道可以改善運河水質,目前運河中的水屬于最差的第V類水,僅適于工業用水和農田灌溉,凈化后可達到適宜生態修復和人們休閑娛樂使用的第III類水。地形:丘陵山谷系統引導水流方向 通過對周邊開發區的開挖與填埋,整個生態走廊區就成了地勢起伏的山丘和山谷。這些山丘山谷都是精心排布的,順著山谷形成的水道不僅可以通過沉積、曝氣和生物過程去除污染物,還為含水層的補給提供了保障,在其流動過程14、中,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水體形態。植被:本地植物凈化水質,營造生活環境 河岸的植被、生物洼地和雨水花園可以凈化來自附近開發區、其他建筑區等硬質景觀的雨水。植物選擇營造了獨特的地域感:隨著地勢的變化,植被種類呈現組群差異,根據植物的不同高度、形態和顏色呈現出獨特的空間格局。在地勢起伏的景觀區,落葉樹種和常綠樹種的戰略布局體現了設計師對美學、規劃、生態和氣候的綜合考慮。大力種植本地植被將幫助走廊重建多樣的植被群落,吸引野生動物棲息于此。人與自然動植物的協同發展 人與自然動植物的協同發展 河灘兩側雨洪管理規劃 B 生態浮島 C 河灘生態護坡地 A 河灘生態護坡地 河灘兩側雨洪管理規劃剖面示意圖 生物過15、濾雨水草溝 屋頂雨水收集 雨水管理主要路徑 雨水收集 吸引水生動植物,制造生態多樣性 河灘生態緩沖帶改善計劃 河灘生態緩沖帶改善計劃剖面圖 河灘生態緩沖帶與多樣性野生動物棲息地改善計劃 A 水生植物 水深小于0.3m B 水生植物 水深0.3-0.6m B 可淹沒的 水生植物 吸引水生動植物,制造生態多樣性 利用枯木與水體結合形成自然的生態浮島與生物棲息地 材料的再利用與場地挖填平衡 利用原有的水泥防洪堤材料,作為場地的行人布道鋪面 利用場地的土方工程,盡量形成挖填平衡 項目小結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本項目代表的是尋找城市擴張平衡的生態新方法,本項目結合建設“寧波東部新城區”的計劃,以16、一條綠色線型網絡為主軸線且包括15.5平方公里的城市發展多功能用地,共同組成供人類和野生動植物和諧相的生態組團,擴大生態走廊的環境影響力。行人天橋 生態棲息樹 生態坡地 草地 溪流 多元植栽林 行人休憩空間 項目描述:法明頓城市景觀規劃將郊區共有五條車道的商業大道改造成為可種植瓜果蔬菜的復合型林蔭大道,讓這個擁有5000人口曾經繁榮的農業區煥發新的活力。景觀規劃通過節點的連續性組織,在汽車當道的城市背景中創造一個適于步行的環境,同時在不依賴資本密集型建筑投資的情況下提高都市生活的品質。此次規劃目標是從以下三個方面構造一個經典的城市網絡:1.農業城市化;2.環境體驗性的公路設計;3.公共藝術規劃17、結合農作物生產。Lafitte Greenway+Revitalization Corridor|Linking New Orleans Neighborhoods 法明頓農業景觀廊道 規劃緣起 法明頓曾經是美國最大的蘋果種植區內的農業區。據估計,20世紀初40%的蘋果和梨產自西北部的阿肯色州。農業景觀走廊規劃平面圖 原始場地平面圖 規劃場地平面圖 智能城市農業接口發揚農業遺產精神 基于某些植物凈化空氣和水源的作用,另外一些植物具備的營養循環、維護土壤或綜合防治病害蟲的功能,設計者們將城市景觀設計成一個復合式的生態系統。城鎮綠色門戶通道 西部門戶通道處的果園和新農貿市場將打造一個綠色城鎮,并將18、分散的城鎮結構(如建筑和停車場)有序地組織成連貫的特征明顯的城市區域。核桃樹 蘋果樹 都市農場 農貿市場和綠色城鎮 建立一個處理當地食品的全年開放的農貿市場,舉辦多社區活動,構造法明頓最好的展示平臺。原城鎮商業中心 規劃城鎮綠色商業中心 農業特征明顯的交通網絡系統 以城市農業元素植入基礎車行與人形交通動線,有序組織成連貫的農業特征明顯的城市空間序列。原交通干道 規劃農業交通景觀大道 道路公共藝術 圓環結合了公共藝術和城市農業樹墻的的指示性地標強化了街道的美學特征。原交通十字路口與商店 交通十字路口與商店 交通十字路口規劃為景觀圓環 方案二 交通十字路口規劃為景觀圓環 方案三 交通十字路口規劃為19、景觀圓環 方案一 種植食物的新復合型林蔭大道和人行道 新的“食物設施”與普通的街道設施(如路燈、指示燈、輔路、蔽蔭處等)共同塑造了一個文明化的走廊,創造了一個以步行為主導的臨街系統,引領著土地開發的良性發展。藍莓植栽矮籬 現有加油站 現有加油站景觀改造計劃 行人休憩帶 用城市農業元素和新的橋渡元素開發公路和河岸綠色通道之間的交叉區域。東部門戶通道將分散的城鎮結構(如建筑、橋梁、停車場和河流)有序地組織成連貫的特征明顯的城市區域。該城市景觀規劃期望重塑當地的農業景觀,重拾法明頓的農業遺產。當地的種植傳統為發展農業提供了便利,同時也是發展當地經濟、創造就業機會的利器。在城市公共通行道上發展農業景觀20、(“可食用的景觀”)這樣不僅能保證食物供應的持續性和安全性,還能有效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整個景觀網除了植物凈化空氣和水源的作用,另外結合植物具備的營養循環、維護土壤或綜合防治病害蟲的功能,形成一個復合式的生態系統。項目小結 Making a Wild Place in Milwaukees Urban Menomonee Valley 在密爾沃基市的梅諾米尼山谷建造野生場地 2011ASLA專業獎 規劃設計榮譽獎 “一個我們可以并且應該在所有城市實施的案例:把一個污染嚴重的區域恢復成原生景觀。將分析、計劃和設計施工在建設過程中戰略性的聯系起來。全面的考慮健康問題,讓大量的社區參與其中,配以21、絕妙的發展性圖說。”背景介紹 梅諾米尼山谷規劃是一個提升城市環境和生境,恢復景觀野性和趣味性,以積極保護的態度對待生態的絕佳案例。將河流一側受到污染的場地轉化為一個野生的,健康的可供人們使用的公共場所。計劃使得在恢復和教育的共同作用下,讓場地得到社區的重視。場地沿著一條人們很少看到也不方便到達的河流,這里從環境和野生動物的角度看,卻又是一個遭受160年摧殘的場所。線性的場地面積共10.11公頃,一側是諾米河,一側是鐵路,其離城市中心地帶僅3.2公里,具備巨大的潛力成為一個鄰里使用的公共場所。該項目隸屬于一個56.65公頃舊工業土地的復興計劃。規劃力求在這篇土地恢復綠色空間,制造就業機會。全力達22、到可持續發展系統(涵蓋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面)1908 2006 這是一個生態恢復計劃,計劃將項目打造成一個大多數市民可以感受的自然土地脈絡。透過與當地區民前期的分析和交流將使得這片“新”土地成為一個開放具有活力的公共區域,并成為具有教育意義,真正能夠讓人們參與其中,并在預算有限的的情況下進行土地價值的恢復和管理。工作方法 收集并疊加過往的歷史信息,充分了解基地與周邊地區沼澤,河流,道路,植物等相關情況,作為規劃工作推展的重要依據。分析降雨與地形,作為景觀計劃與植樹計劃的科學依據 基礎氣候與地形坡度分析 詳實的基地調查 改造計劃一期重點 用微調的整地工程以及改變土壤結構的方法實現從橡樹草原逐步23、演進到森林的過程。計劃植入的9個群落與479種生物都是可以全范圍生態管理的。對整個場地實現全面的階段性指引。新的種植群落可以對應來自洪河和強降雨的影響,并成為季節性野生動物比如候鳥的棲息地和覓食場所。改造計劃二期重點 重新繁衍曾經滅絕的兩棲爬行動物。場地的豐富層次和靈活性使得物種更豐富,人和景觀的互動更多樣。計劃非常靈活,在演進中淘汰不必要元素。土地管理者的責任(包括收集種子,培育苗圃)要管理和服務整個資源體系,制定程序保證框架得到恢復。改造計劃三期重點 思考“城市”和“生態”的空間關系,在項目河岸沿線建立野外休憩場所,并只能步行或騎自行車到達,讓人們主觀的感受被自然包圍的體驗,使人們重新重視24、生態維護的重要性,并完善了城市肌理的重建工作,強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整體地貌的規劃與營造 小結 項目在城市里創造一個可接觸的“野生環境”以治愈土地和社區。將受到不可逆工業負面影響的土地和水文條件轉化為符合當地鄉土,適應新的城市環境,的學習場地并可以讓社會全面參與的生物多樣性環境。(1)生態性:恢復完善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環境,在城市中提供生態環境和動物棲息地,并植入一個“可管理”的計劃,確保場所的發展和運轉。(2)學習:向生態與可永續發展的環境學習。(3)自然的內在價值:最大限度的保證生物多樣性的棲息地和物種種類。(4)野外:打造一個值得人們探索發現,學習觀賞的“神秘場所”。(5)喜悅:使人們可25、以直接的感受這里的四季景觀變化。Brooklyn Botanic Garden Visitors Center By HMWhite 布魯克林植物園游客中心布魯克林植物園游客中心 2013ASLA專業獎 通用設計榮譽獎 項目簡介 布魯克林植物園游客中心建立了一個城市與花園之間的公共接口。這個項目把當代現場工程技術和可持續性的景觀與園藝設計融合在一起,展示了這個機構對環境管理和保護的承諾。項目的空間設計合并了景觀與建筑,重新界定了游客與花園、展覽與文化之間的空間與體驗關系。總體規劃圖 Master Plan 基地本身為占地共.2公頃具有歷史保存意義的植物園。項目的工作成果著重表現基于生物自然過濾26、的雨水管理策略整合彈性場地和景觀設計,良好的展現了適宜性,技術、環境和景觀多樣化工作體系協同整合的設計方案。項目亮點為由一系列的景觀系統如“綠色屋頂”,“生物滲透池”、“雨水花園”、“生態建筑擋土墻”、“退臺式的花園露臺”和入口景觀公園構成的開放景觀空間序列。設計策略 Design Strategy 整合交織的喬木、草地、灌木和濕地植物來引導、收集、過濾和滲透雨水徑流,形成系統性的雨洪管理系統。項目的景觀規劃低調的延伸與縫合周邊的自然環境與資源,順應地形的建筑量體設計,更是完善的呼應了基地的地貌特性。土壤技術 選用耐水、喜水的植物種類,并依據不同的植物配置與景觀設計選用相應的土壤種類與排水方式27、 屋頂花園植入了多種類的植物,并且屋頂的集水系統也與基地整體的雨洪規劃系統相結合,成為三維立體的海綿城市模范項目 位于項目入口處的生物雨水收集槽不僅可收集雨水,更一併體現了景觀與生態教育的功能 整體景觀設計以細微及戲劇性的規劃手法強調了基地地形的特征,由屋頂花園、植物平臺與生物與水過濾槽形成了一系列的景觀體驗空間 屋頂花園接續了周邊自然環境的脈絡,將生態與自然無縫的延伸進入基地。整個景觀與雨水防洪體系都是以低維護的理念設計而成,減少后期的維護成本 Strengthening physical and visual connections to the Ginkgo Alle,three tie28、red terraces establish new viewing and social gathering opportunities-a useable slope transition,which introduces a new garden route that slips through the back of the building.基地景觀實景照片建筑設計與景觀規劃的線性元素呼應 Though visually stunning in all four season,the diversity of plantings at the Visitor Center have 29、a much deeper significance than immediately the eye:they help make this urban project a place to learn about ecological design.基地景觀實景照片盡量采用當地植物,展現當地原始的自然季節與風情 The Visitor Center is a tremendous achievement in its marriage of plant ecology and architecture,from the 10,000SF living-roof,to the 60,000 30、plants that the garden visitor encounters in the planted areas elsewhere on the project site Client 基地景觀實景照片 兼具生態教學功能 The landscape designs seasonal evolution allows for distinct features and subtle qualities to be brought into higher focus.Varying seasonal lighchosen plant collection.基地景觀實景照片 順應地形的31、臺地退階式規劃“If the next century will be all about man leaning to live with nature rather than fighting to conquer it,it is buildings like this that will show the way.”基地景觀實景照片 底特律市中心都市農場 項目背景 本項目在底特律市中心的金融區域。項目包含了開放且功能復合的都市農園富有成效的在公共空間中表達出魅力-都市農業納入城市空間成為城市美麗有趣的生活方式之一。這片面積只有1750平米的花園補缺了2010年拆掉的拉斐特大廈那形成的都32、市空洞,項目完成后將周圍異常繁忙的金融集聚區,形成一片積極的綠色空間,增強了城市體驗,建立了景觀,食品,環境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楷模。相信在食物安全的壓力之下,都市農業的成長還有很大的空間。這個項目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異。美麗,可持續,高效而完美的融入城市之中。薰衣草花床 行人休憩空間 裝置藝術 圓形花園 草地 餐廳 植栽帶 植栽帶 基地平面圖 種植槽 設計思路 經過日常研究和行人穿越路徑進行了高出地面的植物種植槽擺放。這里布置了超過200種的蔬菜水果以及草藥和鮮花,提供了許多休息座位,鼓勵公眾使用這片空間。在繁華的城市環境中使用了平氣凝神的薰衣草。強烈的幾何平面從大樓高處俯瞰也非常漂亮。幾何,33、但是卻有機,自然,充滿生命的力與美。這個可持續的花園地面有70%的面積是可滲水的礫石,草坪,地面。草坪有耐旱的高羊茅組成。場地內配置高效率的灌溉系統。將廢棄的人行道破碎成碎石再利用此外兒童花園的花盆是以前裝食物用的鋼桶。密集的植物種植使得花園的生產力大幅提高。設計特色 這個花園更是一個教育圣地,人們在公共空間自然的參與學習,種植,栽培,采摘。在這里可以了解糧食系統和體驗季節的變遷。這里美麗,前沿,富有教育價值。這個幾何造型強烈的花園對孩子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黑莓,向日葵,還有五顏六色的迷宮小花盆整列。不同高度的花盆讓兒童可以輕易接觸到植物。而這些植物的信息從色彩,質地,氣味到形式都在花盆邊緣做34、了標注。花園的一側安放著三個花棚。都市雨洪管理 場地豎向充分考慮自然集水需要的坡度 以多樣化的雨洪管理設施結合整體景觀設計 項目除了都市農園的空間機能外,并包含木床,樹皮路,兒童的游樂空間。設計經過層層發展,最后演變成為一個使用可持續性材料,具有兒童教育意義的都市農業園區。項目考慮美學,環境,生產力,經濟等等各種問題,讓這片都市農業園成功的融入復雜的城市,成為一個公共的綠色社會空間,同時也是一個多功能的社區花園。項目小結 海綿城市實踐案例總結 海綿城市實踐案例名稱 基地位置 項目類型 基地面積 項目挑戰 項目規劃重點 拉菲特生態綠廊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 后工業軌道再利用 5公里長的35、線性走廊,規劃面積總計約150公頃 基地大部份面積均位于海平面以下,且夏季易受颶風侵襲 古老的運河與鐵路線路被改造成一個全部由本地植物體構成的雨水花園。設計通過恢復本土生態、為野生動物營造更多的空間,實現環境的可持續性,同時為社區人們提供舒適的休閑場所。寧波生態走廊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 污染河川凈化 3公里長的線性走廊,規劃面積總計約90公頃 基地位于寧波新城周邊,建設開發總量大,生態威脅大 寧波走廊創造性的綜合了當地環境地貌、水文和植被特點,將不適宜居住的棕地變成3.3公里長的“活體過濾器”,增加了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協調了人類活動與野生環境的關系,并還原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36、的環境下,成為城市可持續擴張與發展的典范。法明頓農業景觀廊道 美國、阿肯色州、底特律市 都市農業景觀再造*上世紀原為水果主要產地,近年產量減低,失去城市原有個性 在城市公共通行道上發展農業景觀(“可食用的景觀”)不僅能保證食物供應的持續性和安全性,還能有效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密爾沃基市梅諾米尼山谷 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 后工業場地再利用 規劃面積總計約56.65公頃 工業轉型過程中,土地閑置,且原有生態架構遭受嚴重破壞 在城市里創造一個可接觸的“野生環境”以治愈土地和社區。將受到不可逆工業負面影響的土地和水文條件轉化為符合當地鄉土,適應新的城市環境,的學習場地并可以讓社會全面參與的37、生物多樣性環境。布魯克林植物園游客中心 美國、紐約市 建筑物改造 規劃面積總計約1.2公頃 需反應項目原有的歷史文脈和自然環境 著重表現基于生物自然過濾的雨水管理策略整合彈性場地和景觀設計,良好的展現了適宜性,技術、環境和景觀多樣化工作體系協同整合的設計方案。項目亮點為由一系列的景觀系統如“綠色屋頂”,“生物滲透池”、“雨水花園”、“生態建筑擋土墻”、“退臺式的花園露臺”和入口景觀公園構成的開放景觀空間序列。底特律市中心都市農場 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 都市閑置空間再利用 1750平方米 都市閑置空間再利用 除了都市農園的空間機能外,并包含木床,樹皮路,兒童的游樂空間。為一個使用可持續性材料,具有兒童教育意義的都市農業園區;項目同時考慮美學,環境,生產力,經濟等等各種問題,讓這片都市農業園成功的融入復雜的城市,成為一個公共的綠色社會空間,同時也是一個多功能的社區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