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生態修復及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進展報告(6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25657
2023-11-29
60頁
15.66MB
1、三亞 生態修復+海綿城市建設 相關工作進展 三亞目前工作進展 規劃類 景觀實施類 關于生態修復+海綿城市建設 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 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4.三亞市紅樹林生態公園5.三亞市臨春嶺城市果園景觀工程規劃類項目: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項目特色:系統地梳理三亞市中心城區的水系結構,形成水利上安全,生態上連通,景觀上連續的水系網絡;將中心城區水系打造成以雨洪為友的“城市海綿系統”。規劃范圍:188公頃 地點:海南省三亞市 規劃內容:宏觀部分主要是確定中心城區的水系結構,確定水系連通的方案。中觀部分的工作內容是對中心城區水2、系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提出細化的方案。微觀部分以導則形式控制不同河段景觀設計需要滿足的硬性要求。目標:重建城市大海綿系統 規劃類項目: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 三亞水安全格局圖 三亞水系結構圖 規劃類項目: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三亞水系連通工程圖 三亞水系功能規劃圖 規劃類項目: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 三亞濱水區功能規劃圖 三亞濱水游憩系統圖 規劃類項目: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三亞城市藍線控制圖 三亞城市濱水綠線控制圖 規劃類項目: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 濱水區控制導則示例 規劃類項目: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濱水區控制導則示例 規劃類項目: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 濱水區控3、制導則示例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目標:海綿道路,城市風景卷軸 類別:道路景觀 規模:75.3公頃 地點:海南省三亞市 范圍:西起鳳凰路與解放路路口中石化加油站,東至鹿回頭廣場;全長約為11.8公里,面積約為75.3公頃。項目背景:鳳凰路是三亞中心城區重要進出口門戶型交通干道之一:沿鳳凰路向北可抵達三亞高鐵火車站和鳳凰機場,向南可抵達鹿回頭廣場及各大景區,是“三亞鳳凰機場-城區-景區”之間的快速聯系通道,是一條以多樣城市界面展示為主要特色的城市景觀大道;同時是海綿城市背景下重要的海綿綠色廊道。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設計特色:1.具備生態效益雨水系統 可蓄4、滯一年一遇暴雨徑流量的60%。當鳳凰路紅線范圍內可集水綠地面積的30%被作為雨水設施時,一年一遇的雨水徑流外排總量可減少33928立方米,為下游市政管網減輕了排水壓力,并延長匯流時間24小時。2.彰顯城市特色種植系統 針對現狀行道樹變化頻繁的問題,構建完善的種植結構,包括:道路種植、路旁綠帶和節點綠地三大部分。同時完善特色的植物配置,展示整體統一而又富有特色的種植配置模式,強化種植特色。3.非機行人優先慢行系統 策略一:構建鳳凰路完整的慢行系統,并使之與區域慢行網絡系統相銜接。策略二:增加慢行服務節點及設施,構建完整的慢行系統。策略三:依據慢行服務節點類型,確定慢行服務設施功能。4.串聯游憩場5、地開放空間 策略一:增加開放空間,構建便捷可達且功能完善的游憩系統。策略二:對鳳凰路串聯的開放空間進行分級。策略三:對鳳凰路串聯的開放空間進行分類。5.統一家具標識城市家具 策略一:構建完整的鳳凰路“城市家具”系統。策略二:打造彰顯三亞城市特色的“城市家具”系統。鳳凰路,既是一條城市生態海綿綠廊,也是一條城市活力“動脈”,它串聯了三亞美麗的自然山水,充滿活力的城市,展現了濃郁的熱帶風情,并引申展望了美好未來。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宏觀上,鳳凰路作為重要的海綿綠廊,與片區海綿雨水系統相銜接;打造以“排”為主,排、蓄、滲三大途徑相結合的鳳凰路場地雨水設施“灰綠結合”生態雨水模式6、 海綿模式構架 X 傳統“灰色”雨水模式 市政雨水管 雨水篦子 雨水篦子 機動車道 人行道 機非隔離帶 非機動車道 綠化帶 中央隔離帶 5.現狀/初設雨水模式 VS.改造后雨水模式對比現狀/初設雨水模式雨水通過市政灰色設施直排市政雨水管 排入周邊雨水設施 暴雨徑流量減少60%以上;延遲暴雨徑流峰值5-20分鐘;初步去除雨水徑流中的污染物;補充地下水。機動車道 人行道 機非隔離帶 非機動車道 綠化帶 中央隔離帶 溢流部分 管網排走“灰綠結合”生態雨水模式 5.現狀/初設雨水模式 VS.改造后雨水模式對比改造后雨水模式綠地雨水設施和市政管網相結合“灰綠結合”生態雨水模式 改造后雨水模式圖機動車道路7、雨水匯入 機非隔離帶植草溝 改造后雨水模式圖(放大圖)機非隔離帶植草溝雨水自然下滲 多余部分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非機動車道路雨水經過人行道匯入綠化帶植草溝 綠化帶植草溝雨水自然下滲 多余部分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計 多樣城市界面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計農田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計農田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計城市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計城市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計城市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8、計山體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計山體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分段設計河道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道路實施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道路實施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鳳凰路全段結合雨水邊溝共建11個蓄水模塊;共容納利用雨水1800噸,每個蓄水模塊可容納161噸水,一期已完成建設2個蓄水模塊。雨水邊溝及蓄水模塊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雨水邊溝及蓄水模塊 雨水邊溝平時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雨水邊溝及蓄水模塊 雨水邊溝雨時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9、工程 集水模塊(161噸每個單元)雨水邊溝及蓄水模塊 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成效對比(改造前)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成效對比(改造前)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成效對比(改造后)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成效對比(改造后)景觀實施類項目:1.三亞市鳳凰路景觀工程 成效對比 往年 7月27日,臺風“銀河”剛剛過境,昔日暴雨積水嚴重的鳳凰路交警支隊路段,未見明顯積水。孫 清攝 2016年07.27(海綿效果)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 目標:恢復紅樹林,重建白鷺家園 類別:城市公園與綠地 規模:26.7公頃 地10、點:海南省三亞市 范圍:西起鳳凰路與解放路路口中石化加油站,東至鹿回頭廣場;全長約為11.8公里,面積約為75.3公頃。項目背景:白鷺公園位于三亞市臨春河畔,是三亞市為數不多的城市公園之一。在公園建造過程中進行的填濕造陸、挖湖堆島等工程措施,將原有的紅樹林群落破壞殆盡,地表裸露、使用設施損壞、人群擁擠,致使白鷺公園無白鷺,亟待提升改造?!盎揖G結合”生態雨水設施布局圖 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 改造理念:展現最小干預,展示生態之美:通過研究場地生態系統潛在的潮汐、降雨、群落生長、鷺鳥繁殖等自然過程,改造方案最大限度回歸其自然狀態,應用海綿城市理念:三亞市年均降雨1263mm,蒸11、發量為1950.7mm,年降雨不均,是一個缺淡水的城市。設計中將模擬自然水文過程,使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降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使用時將儲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設計措施:1.水策略 打通水系聯通河道,維持自然潮汐過程。應用LID低影響開發理念,對場地雨水進行有效利用,結合城市中水管網,在旱季將中水引入濕地,凈化后可持續為公園提供景觀及澆灌用水。2.紅樹林恢復策略 通過梳理地形豎向,形成眾多島嶼,并擴展高低潮位之間的潮間帶面積創造出大面積適合紅樹林恢復生長的潮間區域。針對紅樹林群落的恢復,優先種植海桑、白骨壤、紅海欖等先鋒樹種,使紅樹林生境逐漸成形。3.鷺鳥棲息地營造12、:樹島紅樹灘涂模式 鷺鳥棲息地的功能既要滿足繁殖期營巢、育雛,又要滿足日常覓食、棲息的模式,即:樹島紅樹灘涂模式。地形改造為面積適宜的樹島,滿足其營巢棲息,樹島邊緣的潮間帶則是紅樹林地帶,通過坡度控制營造淺于30cm深的淺灘區域,滿足其日常覓食。4.紅樹林飄橋:立體游憩營造活力公園 通過動靜分區的設計,重新組織交通,使人的活動與鳥類活動互不干擾。增加人行水上立體飄橋,以增加活動面積豐富景觀體驗繞過紅樹林,穿行過樹島,上讓游人充分體驗紅樹林之美,欣賞鷺鳥之態。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 設計方案 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13、公園景觀工程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2.三亞市白鷺公園景觀工程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目標:恢復濕地,打造水上森林 類別:城市濕地 規模:68.34公頃 地點:海南省三亞市 項目背景:本項目地塊位于三亞月川新城,西與金雞嶺公園相鄰,東與東河公園相隔,東南與狗嶺郊野公園遙望。公園占地面積約68.34公頃,其中陸地面積44.59公頃,水域面積23.75公頃,屬于淡水濕地。這里是月川新城最核心的區域,14、是城市服務功能和生態休閑骨架的重要節點。項目目標:方案以生產性濕地為基底,打造月川新城重要的門戶形象。從而實現五大設計目標:1、滿足行洪排澇的功能;2、使灘地、濕地回歸:將綠地構建為吸納城市雨洪的“海綿”;3、營造多樣的生物棲息地及生境;4、構建市民通勤、休閑的綠道;5、體現三亞本土特色與文化教育。設計策略:策略一:陂塘海綿在東岸濕地公園方案中人為設計水流路徑,啟動水體循環,形成陂塘濕地凈化系統。策略二:水上森林選擇耐水濕的高大樹冠喬木榕樹(小葉榕、大葉榕等),建造水上樹島群,滿足鷺鳥棲息,同時增長水岸線,提升生態效應。策略三:三亞記憶以陂塘結合場地內現狀小菜園,打造生產性景觀、游憩空間,形成15、田園陂塘體驗三亞農業風光。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背景 項目背景:東岸岸濕地原場地為城市低洼地,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人工次生濕地。在城市化加快的進程中,逐漸出現了內澇、水質污染的現象。如何解決相關的城市問題,使東岸濕地發揮城市的生態海綿作用,在當下的城市開發中顯得尤為重要。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設計方案 水系 綠地 交通 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設計方案 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設計效果 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海綿模式構架(拓寬下游排洪系統)景觀實施類項目:3.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海綿模式構架(拓寬下游排洪系統)改造前 改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