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探索實踐研究報告(41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25674
2023-11-29
41頁
34.07MB
1、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探索實踐以鄭州市為例,城市建設用地不斷擴張,綠色空間不斷被侵蝕,1990年至2010年間,綠色空間(包括林地、耕地和綠地)呈減少趨勢,主要轉變為建設用地,共減少243.45平方公里。,引言,快速發展-侵占自然,引言,管網完備-內澇頻發,引言,天然河道-水質惡化,近半數河流水質為劣類14%的河道斷流,規劃區水系水質現狀圖,鄭州市生態水系工程圖,隨著大型環城生態水系工程的實施,鄭州城市水系的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逐步向好,劣類水體逐年減少,但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全市類以上水體僅占38%,規劃背景,1,規劃簡介,1949年-2015年我國城市化率變化曲線,我們的城市,規劃背景,1,規劃簡2、介,我們的城市,無錫80年代,無錫2014,規劃背景,1,規劃簡介,我們的城市,7,規劃背景,1,規劃簡介,8,8,我們的問題城市內澇,規劃背景,1,規劃簡介,我們的問題水資源短缺,規劃背景,1,規劃簡介,10,我們的問題水污染嚴重,全國七大水系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的、類標準只占34.2%;符合類標準的占30.3%,屬于、劣V類標準的占35.5%;I類、V類、劣V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下降,水體污染加重趨勢沒有得到遏制;,太湖流域34個國控斷面無I類水體、II類、V類、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下降,太湖水污染危機仍未實質性解除;,規劃背景,1,規劃簡介,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3、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講話,解決之道,規劃背景,1,規劃簡介,12,海綿城市的路徑,城市整體防洪排澇能力不高管網及泵站標準偏低自然調蓄空間被侵占河道防洪能力有待提高,問題與需求,鄭州市建設海綿城市的需求4、迫切,水系生態空間受到擠壓河流生態需水嚴重不足河道渠化,生態性和親水性差,本地水少,嚴重依賴外調水長期超采地下水,漏斗逐年擴大河道生態缺水嚴重,需常態化補水再生水、雨水利用不足,水質差,水環境容量不足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足初期雨水污染未得到重視,1,規劃簡介,1,規劃簡介,建設條件,淺層地下水埋深較深,地下水超采嚴重,可通過雨水下滲,補給地下水,淺層地下水平均埋深豐水期16.81米枯水期18.44米京廣鐵路以東,地下水埋深較淺,小于20米京廣鐵路以西丘陵,埋深20-40米,西三環外大于40,以粉土、粉砂為主,總體土壤滲透性好,利于布置滲透性設施,局部存在濕陷性黃土,西部新城:黃土類土分布區,級(5、輕微)非自重濕陷分布區侯寨、馬寨:黃土分布區,屬于級(中等)非自重分布區,以中小降雨為主(占83%),降雨天數少(占22%),不透水面積占比較低,主要集中在老城區,有利于海綿城市建設,根據國土二調2014年的更新數據分析,建設用地占38%,水域面積8.3%,農林用地51.7%不透水面積比例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老城區、西部滎陽、上街建成區,總體目標,1,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引領鄭州市城市建設,促進生態保護、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以生態、安全、活力的海綿建設塑造鄭州城市新形象,實現“水生態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環境改善、水景觀優美、水文化豐富”的發展戰略,建設“河暢岸綠、人水和諧、生態宜居”的海綿鄭6、州。,規劃簡介,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5%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規劃指標,1,規劃簡介,關鍵指標分類指標依據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指標,6大類共18項,雨水資源化利用率5%,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5%對應的設計降雨量為22.0毫米,徑流污染控制指標50%SS總量削減率大于50%,1,規劃簡介,技術路線,建設條件,保護什么?自然生態空間,1,規劃簡介,識別“山、水、林、田、湖”等生態本底條件,高程,自然風景及保護區,坡度,平原丘陵過渡帶,水系,植7、被,農田,水源地,重點生態敏感工程,5,空間格局,評價結果,鄭州市高敏感區和較高敏感區一般分布在西部的山地地區,該地區地勢較高,坡度較大,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是河流源頭,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還有黃河灘地也是敏感性較高的地區。中敏感區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靠近黃河的地區、南水北調干渠,該區域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也十分重要。低敏感區主要分布在市域中東部的平原地區。,保護什么?自然生態空間,1,規劃簡介,提出“兩帶、三區、十廊、多節點”的自然生態空間格局,保護什么?自然生態空間,總體策略:,強化初期雨水控制低影響開發措施屋面徑流控制3mm路面徑流控制5mm雨水口處理處置初雨調蓄池雨水口處置設施河道人工8、濕地完善污水收集處理提高管網收集率老城區增設截污管道新建區完善收集支管網城鄉結合區就地處理加強污水處理能力提標升級改造,一級A新建擴建污水廠規模,1,規劃簡介,控源截污,生態修復,活水暢流,恢復什么?水環境系統,22,總體策略:,生態保護段郊區河段以保護自然生態為主限制用地開發保護現狀濕地、淺灘等生態恢復段城區濱河綠帶大于30m河段恢復自然河道形態和生境河底軟性河槽修復、水生植被恢復、生態緩坡護岸等生態治理段城區濱河綠帶小于30m河段硬化河道生態化改造直立生態護砌、種植槽、石籠、人工生態浮島等濕地凈化節點河道局部段擴寬水面或者河流交匯地帶建設凈化型濕地,1,規劃簡介,控源截污,生態修復,活水暢9、流,恢復什么?水環境系統,23,總體策略:,自然生態補水引水調水水源黃河花園口水源地、東大壩水源地、馬渡楊橋引黃水源地邙山干渠復線工程牛口峪引黃調蓄工程陸渾水庫西水東調工程循環生態水系再生水補水再生水水質必須滿足標準后部分回用于河道補水,1,規劃簡介,控源截污,生態修復,活水暢流,恢復什么?水環境系統,模型采用30m*30m的地形數據進行的地面洪水風險分析。采用了鄭州市50年一遇24小時降雨進行分析。也借用了其他地區更為極端的降雨來凸顯由于地勢造成的洪水風險區域。模型結果基本比較明確的反映了各流域的范圍,以及地勢偏低的區域,大多位于比較下游的區域,又是幾條河道匯總的區域,這些區域的洪水風險在規10、劃中適當加以重視。,1,規劃簡介,恢復什么?水安全系統,1,規劃簡介,恢復什么?水安全系統,滎陽上街以北古滎地區,規劃區主要有兩處洪水高風險區,規劃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豎向的協調,保留低洼地。,新開發部分區域有洪水風險區域,恢復什么?水安全系統,1,規劃簡介,1,規劃簡介,重點對唐崗、丁店、楚樓、河王、常莊、尖崗、后胡等7座中型水庫出險加固,行使蓄、滯洪能力,加強上游水庫調蓄能力,重點治理賈魯河、索須河、七里河、潮河、汜水河、枯河、金水河等城市內河,完成河道疏浚和堤防建設主要河道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外圍組團重點中小河流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提高內河防洪標準,結合洼地和報廢水庫,如八李、凌莊、大11、河劉、紙坊水庫等,建設成為濕地規劃廟后馬滯洪區、后孫滯洪區、瓦灰郭防洪保留區,擔負區域的防洪安全,加快下游濕地、滯洪區建設,恢復什么?水安全系統,根據地形地貌、路網規劃、排水管網等情況,確定超標準的雨水徑流的匯集路徑,結合城市豎向和受納水體等,布局雨水行泄通道,劃分216個澇水分區,規劃行泄通道191條,其中明溝12條,道路179條,構建澇水行泄通道,利用天然洼地或池塘、公園、下凹式綠地和下沉式廣場等作為雨水調節池,消減洪峰,降低澇水風險,共規劃調蓄總容積約82萬立方米,設置雨水調蓄設施,主城區、航空港區不低于50年一遇其他組團不低于20年一遇,達到內澇防治標準,1,規劃簡介,完善雨水管渠及泵12、站建設,改造管網約1100公里,新建管網約3000公里泵站現狀保留32座,改造15座,新建76座,恢復什么?水安全系統,1,規劃簡介,以黃河水作為主要水源,為索須河、賈魯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及潮河補水。通過下游湖泊、濕地(蒲田澤)提灌站調蓄上游來水,建設東水西調水循環工程,加強水體循環利用。進一步加強再生水回用,補充生態用水。,積極采用生物技術護岸護坡,按照“自然、立體、適生”的原則建設河湖岸線。新建岸線全部采用生態護岸;老城區岸線結合舊城改造等進行局部節點改造。,外源控制:點源和面源污染的治理。內源控制:河道清淤、加強水體循環。生態措施:人工濕地、造流及曝氣充氧、生物膜處理、生物浮島、13、施放微生物菌群等。,控源,清淤,增容,造景,河道健康生態圖系統,截污,拓岸,筑綠,營棲,生態浮島,水生植物,恢復什么?水生態系統,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綠地率,水面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綠地率,下沉式綠地率,綠色屋頂率,透水鋪裝率,控制性,水面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指標分解,1,規劃簡介,5行政分區,17流域,478排水分區,地塊,引導性,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指標分解,1,規劃簡介,指標可達性分析,5行政分區,17流域,478排水分區,地塊,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實施案例,1,規劃簡介,1,規劃簡介,分區建設指引,落實指標和設施,落實到15個功能組團和45個控規管理分14、區,以指導下一步分區規劃和城市控規的編制,協調落實海綿城市相關設施,雨水主干管網污水處理廠調蓄水面海綿公園生態護岸,明確不同排水分區的管控指標(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水面率、綠地率),明確30個排水分區的管控指標,統籌落實3個調蓄湖面、16個海綿公園、57公里生態岸線、1座污水處理廠,確定了排水主干管的走向,1,規劃簡介,分區建設指引,2,創新與探索,統籌多目標涵蓋全過程,統籌多目標、全過程的系統規劃,源頭減排:低影響開發,減少徑流峰值和削減污染過程控制:完善雨污水管網,生態岸線改造末端治理: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濕地凈化再生回用:再生水補充河道生態用水,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設施布局圖,以水為核心,排15、水防澇、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雨水與再生水利用等多個專業目標,采用Infoworks ICM進行模型分析在排水防澇的模型基礎上做二次開發,評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長歷時水量模型評估污染物削減目標水質模型評估徑流峰值控制管網模型評估排水防澇能力二維地面洪水模型,基本流程圖,模型構建,2,創新與探索,2,創新與探索,鄭州市綠色屋頂率引導性要求,鄭州市下沉式綠地率引導性要求,鄭州市透水鋪裝率引導性要求,“滲、滯、蓄、凈”為主“用、排”為輔 增加綠地、水面等自然海綿空間,因地制宜,鄭州特征,鄭州模式,規劃實施,目前,鄭州市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均已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已完成建筑小區、道路、公園綠地、16、水系、管網廠站類項目近100項,在建海綿設施項目約300余個。賈魯河綜合整治工程、鄭東新區的足球公園、濕地公園、祭城安置區,市民公共文化區秀水河,二七區馬寨鎮萍湖路、馬寨生態廣場,惠濟區碧源小區等項目建設中都很好地落實了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取得了較好的生態和環境效益。,3,理念融合,山水林田湖,生態文明,生態修復,綠色發展,生態保護紅線,黑臭水體治理,安全格局,生態優先,順應自然,海綿城市建設,4,理念融合,海綿城市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理念應形成城市規劃建設的新常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對城市傳統發展方式的一種糾錯,以問題為導向,與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高度一致,黑臭水體治理在海綿城市建設和雙修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保護自然生態格局,水資源,水安全,4,謝謝!,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2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