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培訓課件(4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5947
2023-11-30
46頁
2.44MB
1、農產品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前 言,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任重道遠,必須從生產源頭、生產過程、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等各個環節做好工作,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政府管理部門共同努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首先是種出來、養出來的,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必須十分重視生產環節,這是基礎。,中國每年食物中毒報告例數為2萬-4萬人,專家估計每年實際食物中毒例數在20萬-40萬人;2004年衛生部通報的381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有毒動植物引起的有140起,占37%,中毒1466人。04、05年我省食物中毒分別為5303人2、2519人,死亡72人、33人,其中05年由有毒動植物引起的中毒733人,死亡4人;農藥及化學物引起的分別為155人、20人。,2004年11月24日,廣東省中山電視臺報道該市水果市場發現“染色橙”;27日,香港旺角水果市場也發現“染色橙”;12月3日,香港食物衛生署發現有13個樣本含有禁用的添加劑色料“桔子紅2號”。“染色橙”是指對還沒有完全成熟、未轉成橘紅色的臍橙,先用乙烯利脫氫催熟,再在加入染色劑的溫水中浸泡,使果皮表面呈橙紅色,冒充自然著色橙銷售。上述事件導致國產臍橙在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銷量急劇下降,價格下跌,給江西果農帶來至少3.6億元的損失。農業部門采取的措施:完善法律法規3、和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從田間到餐桌”的果品全程質量控制體系;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地理標志保護工作進程。,染色橙事件,前 言,生產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既是廣大農民朋友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廣大農民朋友不可推卸的法律義務,是各級農業部門服務農民的重要職責內容。生產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程進行生產,要科學合理使用國家規定的農藥、肥料、灌溉水等農業投入品,還要嚴格遵守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的規定,適時收獲,這是農產品生產的關鍵環節。由于農產品生產周期長、生產環境可控性差,從生產到供給鏈條長、影響因素多,因此,任何單一的控制措施和單一監管環節都難以保證農產品質4、量安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必須對農產品實施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一、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概念,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質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農產品安全生產則是指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產者所采取的一切農事操作應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和國家或相關行業標準,以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生產者的安全和生產環境的安全。要確保生產的最終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就要求在農產品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階段,針對影響和制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和因素,采取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技術措施和管理手段,對在農產品生產、儲運、加工、包裝等全部活動和過程中可能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點進行有效控制,以解決5、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問題。在農產品生產中,產地(場址、水域)的選擇,農業投入品(如種植業使用的化肥、農藥,畜禽、水產養殖使用的獸藥、飼料、添加劑、消毒劑)等的選擇、采購與使用都與農產品的安全直接相關,都是農產品安全生產的關鍵環節。,一、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概念,農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農產品的競爭,是農產品科技含量的競爭。構成農產品競爭力的要素一是質量,二是價格,三是服務,四是特色。因此,必須利用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意識、根據資源優勢、農業發展現狀及營銷服務手段,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產業和服務,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提高6、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技術上看,除采用一般的高產種養技術外,還應在產地和品種選擇、播種、施肥、澆水、用藥及收獲(屠宰、捕撈)等各主要環節中遵循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控制標準。例如,需要從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角度建立生產基地,需要優先選擇適合當地生態條件、對病蟲害有較強抵抗力、品質優良的品種,還需要限制化肥、生長調節劑的使用。在栽培過程中,既要保證高產優質又不能對產品及產地造成污染,既要使用的農藥、化肥少,又要保證產量不降低;在保鮮劑少用的同時,仍要保證足夠的上市時間。因此,對作物的病蟲草害,生產者應以農業手段控制為主,推行物理、生態控制,對有害生物不是斬盡殺絕,而是要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二、農7、產品安全生產的意義,1、農產品安全生產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在農業生產中,不科學地使用農藥、化肥、獸藥、飼料和添加劑等農業化學投入品,會嚴重污染食物,在威脅人類健康的同時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2、農產品安全生產是提高農業效益的有效途徑。一是無污染、安全、營養的農產品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要求。二是生產質量安全的農產品的成本低于常規的農產品生產。因為,生產質量安全的農產品要求所用的農業投入品的數量大大少于常規生產,實施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管理,使單位產品的管理成本低于常規農業生產。3、有益于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農產品安全生產將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形成相對完整、配套、可操作的農業生產8、過程控制技術體系、標準和具體措施,促進農業新技術的應用,三、種植產品安全生產規程,種植產品生產環節多,從農田到餐桌,要經過農業投入品使用、種植、采收、儲藏運輸、保鮮、加工、包裝等多個環節。影響安全的因素涉及產地、生產過程和采收儲運等諸多環節,危害因素多,控制技術復雜。歸納起來,農產品生產可分解為產前、產中和產后三個階段,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有產地環境質量、農業投入品使用和采后加工儲運過程等。,(一)產地選擇原則,產地要選擇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產地最好集中連片,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產地區域范圍明確,產品相對穩定。綠色無公害農田要與常規生產的菜園、果園9、棉田、糧田,保持百米以上的距離。產地區域范圍內、灌溉水上游、產地上風向,均沒有對于產地構成威脅的污染源,盡量避開公路主干線。,(二)科學選購農資,農業生產資料的存放應有獨立的專用倉庫。應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種子貯存倉庫應相對獨立,倉庫建設應有防潮、防蟲、防霉的要求,定期進行清掃和消毒,進行防鼠、防蟲、防霉檢查,定期進行種子發芽率檢查。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品相當一部分屬于易燃易爆物質。因此,農藥、化肥應存放于獨立專用倉庫內且應有危險警告標志。應有防止滲漏設施,以免污染環境。,(三)種子的選擇,不僅要根據栽培區的生態條件選擇高產優質的品種,還要根據病蟲發生情況盡量選用抗病蟲的品種。首先要參考種子質10、量說明,再實地考察該品種的栽培表現,同時進行生產記錄,并進行試驗總結,不斷提高抗病蟲品種的應用水平。種子常帶有病蟲,因此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既有利于種子保存,又能保護芽苗。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風選、比重法篩選、藥物消毒、拌種處理、種丸的制作使用。將用于拌種的殺蟲、殺菌劑、肥分和生長調節劑,與填料、黏合劑混合在一起,把種子包裹起來,制成種丸進行使用。這一技術,不僅提高種子的利用率,提高種苗的質量,還非常有利于機械化操作,值得推廣。,(四)合理用藥,對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不能單純依賴化學農藥的施用,而是需要根據產地的實際情況,將法規檢疫、栽培制度、抗病蟲品種選用、合理的田間管理操作,與物理的、生物的11、和化學的防治方法相結合,制定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遵守農藥安全使用規則:嚴格禁止劇毒、高毒、高殘留或具有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變)的農藥在無公害農產品上使用。根據作物種類不同,安全程度要求不同,對有些農藥的使用范圍進行進一步的限制。,(四)合理用藥,2、遵循農藥安全間隔期:安全間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藥至收獲期、食用作物前的時間,在實際生產中,最后一次噴藥到收獲之前的時間應大于所規定的安全間隔期,不允許在安全間隔期內收獲作物。3、安全防護措施:施用農藥的人員必須做好規定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施藥人員中毒。剩余的藥液和施藥器械的清洗液,應集中安全處理,不得隨意潑灑。不允許12、重復使用空容器。應妥善收集和處理空容器。應將空容器安全存放,加以標識并集中處理。廢棄和過期的農藥必須按國家相關規定處理,不能隨便丟棄,以免使作物產生藥害,或是使人畜中毒。4、健身栽培,減少用藥:通過耕作措施,能消滅部分病蟲,造成不利于病蟲發生的條件,同時提高作物抗病蟲的能力。如進行田園清潔,處理病殘體,減少病蟲的來源;合理密植,增加田問的通風透光,及時排除漬水,降低田問的濕度;科學配方施肥,使農作物健壯生長,提高其抗病蟲能力。,(四)合理用藥,應用燈光誘殺成蟲在物理防治技術上,可采用掛黃板誘殺蚜蟲和潛葉蠅,在田間鋪掛銀灰色膜驅避蚜蟲,同時提高光照強度。利用許多夜間活動的昆蟲有趨光性的特點,采用13、燈光誘殺、食餌誘殺等方法。還可以采用防蟲網。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昆蟲天敵,如寄生性昆蟲天敵和捕食性昆蟲天敵;利用微生物天敵,如昆蟲病原菌、昆蟲病原真菌、昆蟲病毒和農用抗生素等,均是非常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四)合理用藥,什么是農藥?農藥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解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四)合理用藥,農藥常用種類有機磷類 甲拌磷、氧化樂果;敵敵畏、亞胺磷;敵百蟲、樂果、氯硫磷等;擬除蟲菊酯類 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順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氨基甲酸酯類 克百威14、速滅威、滴滅威、西維因等;,(四)合理用藥,農藥中毒途徑1.經皮膚吸收。通過皮膚接觸農藥而中毒,是最常見、最重要的中毒途徑。2.經呼吸道吸入。經呼吸道吸入農藥而引起中毒,也是最快、最常見的中毒途徑。3.經口(消化道)攝入。癥狀嚴重,常見于誤食、或者服毒自殺者。4.直接使用了有毒的食品,農藥殘留可以引起中毒。5.高溫狀態下,下田間噴撒農藥,也極容易引起中毒。,(四)合理用藥,如何正確使用農藥一是不同部位的病害采用不同的施藥方式 根部病害灌根 維管束病害灌根 莖部病害噴淋 葉果部病害噴霧,(四)合理用藥,如何正確使用農藥二是保證噴霧質量保證噴霧量 在推薦的使用濃度下,畝噴藥液量大,噴藥人行走緩慢15、,上下噴到,效果就好,在成株期每畝噴藥8壺以上為宜霧化越細越好 噴出的霧滴越細,在空中漂浮的時間越長,穿透力越強,液滴能均勻粘在植物表面,較少落到地上,建議用噴孔直徑0.9mm 的噴片噴頭與植株保持一定距離 噴頭與植株有一定距離,霧滴有飛行空間,利于分散,使植株內外、葉片上下都粘到藥劑,如噴頭挨著植株,則只有一面葉有藥,其他地方很少,建議噴頭與植株保持60公分的距離,(四)合理用藥,為什么有時噴藥防治病害效果不理想?選用的藥劑不對癥或不合理;噴藥的時期不合理或錯過最佳噴藥時間;噴藥質量不高;噴藥用水水質不好。,(四)合理用藥,選藥原則首要的要素是藥效,只有高效藥劑才能控制病蟲害;買藥不能看藥品16、名稱,要看主效成分;買藥不能圖便宜,“便宜沒好貨”,再便宜的藥如果沒效也是白花錢,而且誤事,不得不花更多的錢買藥治病治蟲,所以次藥是“買著賤、用著貴”;買藥不能怕貴,“一分錢一分貨”,重要的是藥效,高價高質量,好藥能快速地治住病蟲害,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所以好藥是“買著貴、用著賤”。,(四)合理用藥,用藥仔細按說明配藥,不要隨意增大用量,減少無謂的浪費;選好主治特效藥,不亂配亂用;按操作規程施藥,保證施藥質量,減少用藥次數,拉長用藥間隔,從而降低投入。,(四)合理用藥,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安全間隔期 即最后一次使用農藥距離收獲時的時間,不同農藥由于其穩定性和使用量等的不同,都有不同間隔要求,間17、隔時期短,農藥降解時間不夠造成殘留超標。如防治麥蚜蟲用50%的抗蚜威,每季最多使用2次,間隔期為15天左右。,(四)合理用藥,我國禁用農藥我國明令禁止使用的23種農藥: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氏劑、汞制劑、砷、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四)合理用藥,農藥禁用的原因農藥使人畜中毒,為害其健康;農藥是產生農藥殘留的源頭;農藥污染環境,增強害蟲的抗藥性、殺害有益生物等。,(四)合理用藥,限用農藥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農藥名單(19種)分別是:甲拌磷、甲基18、異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環磷、治螟磷、內吸磷、克百威(呋喃丹)、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蠅毒磷、地蟲硫磷、氯唑磷、苯線磷(共計14種農藥)注:鑒于出口蔬菜對毒死蜱農藥殘留限制較嚴,蔬菜作物應限制或限用毒死蜱農藥。,(四)合理用藥,限用農藥禁止氧樂果在甘藍上使用。禁止三氯殺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樹上使用。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除衛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種子包衣劑外,禁止氟蟲腈在其他方面使用。任何農藥產品都應按照農藥登記批準的使用范圍使用,禁止超范圍使用。,(四)合理用藥,國家第1586號公告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19、疫總局5個部門聯合發布公告:一、自2011年6月15日起,撤銷氧樂果、水胺硫磷在柑橘樹,滅多威在柑橘樹、蘋果樹、茶樹、十字花科蔬菜,硫線磷在柑橘樹、黃瓜,硫丹在蘋果樹、茶樹,溴甲烷在草莓、黃瓜上的登記。本公告發布前已生產產品的標簽可以不再更改,但不得繼續在已撤銷登記的作物上使用。二、自2011年10月31日起,撤銷(撤回)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等10種農藥的登記證、生產許可證(生產批準文件),停止生產;自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銷售和使用。,(四)合理用藥,禁用藥的替代藥甲胺磷的替代藥有蛾蛉速殺、世紀絕殺、桃小靈、農地樂等;20、氧化樂果的替代農藥有撲虱靈、撲虱蚜、樂果等;三氯殺螨醇的替代農藥有蟲螨克、蟲螨凈、愛福丁等;呋喃丹的替代農藥有米樂爾、敵克松等;甲基對硫磷的代替農藥與甲胺磷替代藥類似。,(五)肥料施用,施肥的目的是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培肥土壤,提高地力水平。但是,如果施肥不合理或用量過多,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一是造成鹽分積累、養分失調、團粒結構被破壞、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嚴重破壞土壤微生態系統;二是造成土壤與農產品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合理施肥原則,1、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使用糞肥、餅肥、廄肥、堆肥、漚肥等,以及經工廠化加工的優質有機肥,如膨化雞糞肥、微生物肥、有機葉面肥等21、。化肥主要作為作物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補充。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的營養需求選擇適合的化肥配比進行配方施肥。2、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在有機肥為主的施肥方式中,將有機肥為主的總肥分的70以上的肥料作為基肥,種植前施人土壤中肥分不易流失,并可以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為優質豐產打下基礎。追肥要根據作物生長情況與需求,速效肥料為主。追肥可根據實際,采用根區撒施、溝施、穴施、淋水肥及葉面噴施等多種方式。,合理施肥原則,3、科學配比,平衡施肥施肥應根據土壤條件、作物營養需求和季節氣候變化等因素,調整各種養分的配比和用量,保證作物所需營養的比例平衡供給。除了有機肥和化肥外,微生物肥、微量元素肥、氨基酸等營養液22、等,都可以通過根施或葉面噴施作為作物的營養補充。4、注意各養分間的化學反應和拮抗作用磷肥中的磷酸根離子很容易與鈣離子反應,生成難溶的磷酸鈣,造成植物無法吸收,出現缺磷。南方紅壤中的鐵、鋁、鈣離子會與磷酸根生成難溶的磷酸鹽,過磷酸鈣等磷肥不能單獨直接施人土壤,必須先與有機肥混合堆漚,然后施用。磷肥不宜與石灰混用,也不宜與硝酸鈣等肥料混用。鉀離子和鈣離子相互拈抗,鉀離子過多會影響作物對鈣的吸收,相反鈣離予過多也會影響作物對鉀離子的吸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肥料,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城鄉工業廢渣以及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料,不符合相應標準的無機肥料等。忌氯作物禁止施用含氯化肥。,(六)灌溉,凡23、用于農作物生產的灌溉水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灌溉水標準,食用農作物的生產要求更加嚴格。要保證灌溉水源不受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水的污染,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有害化合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不能超過國家規定的指標。我國是屬于缺水國家,水資源十分寶貴,為滿足作物生長需要,必須制定具體的灌溉計劃,灌溉計劃須不僅要考慮到作物的需水量,還要考慮降水情況、土壤蒸發量及土壤保水能力。應根據節水原則,經濟合理地利用水資源,科學用水。另外,應選擇合理的灌溉方式。排灌分開有利于作物產品質量安全。提倡滴灌、噴灌、溝灌、澆灌和滲灌,減少漫灌。,(七)采收與加工,農作物的采收與處理過程中的衛生控制、采收器械、清洗用水及采后化學品的使用24、等都對產品的安全質量影響很大。許多病原菌可以通過采摘、包裝和加工的工人傳播到新鮮農產品上,尤其是生食產品應對從事采后農產品處理的員工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和健康衛生檢查。,在采收過程中應當做到,1、配備專用的極收機械、器具 保持采收機械、器具的潔凈、無污染,重復使用的采收容器、采收工具和采收設備應定期進行清洗、維護。2、保持極后處理區的清潔衛生 清除采后處理區內一切可能聚集、滋生蚊蠅的場所,生產廢料和垃圾要用密閉的容器運走,實施有效的滅鼠計劃。,在采收過程中應當做到,3、清洗用水應滿足相關要求 用于清潔農產品的用水,尤其是清洗可直接食用的新鮮果蔬產品的水質,是影響農產品衛生質量的關鍵要素,水質應達25、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的要求。對循環使用的清洗用水應進行過濾和消毒,并監控和記錄其水質狀況。4、使用化學品進行極后處理 農產品采后處理使用的化學物品包括洗滌劑、消毒劑、殺蟲劑和潤滑劑等,要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做到正確標記、安全貯存。采后處理過程中使用的采后化學品應是相關部門許可使用的產品,不允許使用產品銷售目的國禁用的采后化學品。,在采收過程中應當做到,5、質量要求種植者應當自行或者委托檢測機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檢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產品,不得銷售:(1)農藥等化學物質殘留和硝酸鹽、重金屬、聯苯多氯等污染物殘留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2)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26、病原菌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3)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材料不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技術規范的。(4)其他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八)包裝與運輸,應采用適宜的包裝方式,避免農產品在貯存過程中受到破壞及污產染。包裝材料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禁止使用化肥或農藥袋來裝運糧食。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應當包裝或者附加標識的,須經包裝或者附加標識后方可銷售。包裝物或者標識上應當按照規定標明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等級、主要成分等內容。這也是產品可追溯體系的重要內容。,(八)包裝與運輸,農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的,生產者可以申請使用相應的農產品質量27、標志。禁止冒用農產品質量標志!在運輸過程中,應保持運輸車輛的清潔、衛生保持包裝的完整性不應與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混裝。運輸車輛應具有較好的抗震、通風等性能。,(九)可追溯體系,食品可追溯體系的必要性在于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產地、生產方式、生產者名稱、地址等,還包括產品從產到銷的全部過程。對種植業產品來說,可追溯體系主要包括在生產過程記錄和包裝標識兩個方面。1、生產過程記錄 包括種子、農藥、肥料、灌溉水的用法、用量、使用、停用的日期,以及產品收獲的日期等。2、包裝標記錄 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應當包裝或者附加標識的,包裝物或者標識上應當按照規定標明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等級主28、要成分等。,四、農藥殘留,定義:由于農藥的應用而殘存于生物體、農產品和環境中的農藥親體及其具有毒理學意義的雜質、代謝轉化產物和反應物等所有衍生物的總稱。農藥殘留的分類農藥殘留根據使用有機溶劑和常規提取方法能否從基質中提取出來,分為:可提取殘留農藥殘留分析對象 不可取殘留,四、農藥殘留,農藥殘留的來源 農藥對作物的直接使用 農藥在食物鏈間的傳遞 農作物污染環境中對農藥的吸收相關概念最大殘留限量(MRLs)農畜產品中農藥殘留的法定最大允許量,單位:mg/kg。每日容許攝入量(ADI)人或動物每日攝入某種化學物質(農藥、食品添加劑等),對健康無任何已知不良效益的劑量,單位:mg/kg。,四、農藥殘留,農藥殘留的危害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劇毒農藥殘留引起的食物會導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雖然不會導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動物的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癌癥、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等)的發生,甚至影響到下一代。如何解決農殘留問題?掌握農藥使用劑量 掌握用藥關鍵時期 掌握安全間隔期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交替輪換用藥,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