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要求培訓課件(7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5955
2023-11-30
72頁
7.83MB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要求,中央1號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飲用水安全問題,特別是解決供水條件較差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近年來已日益成為政府、社會、公眾日益關注的焦點,成為各級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沒有安全的飲用水,就沒有健康的生命,更沒有和諧的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內容提綱,第一節關于加強村鎮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見,第一章 概 述,第一節 基本原則,第二節 供水(量)規模確定,第二章 相關法律法規,第二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三節福建省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若干意見,什么是農村飲水安全?,安全的水是指經過處理的地表水和未2、經處理但未被污染的水,如泉水、安全的井水。我國制定的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水農2004547號)對農村飲用水安全做了具體規定,分為安全和基本安全兩個檔次,由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四項指標組成。四項指標中只要有一項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為飲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什么是農村飲水安全?,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的為安全;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要求的為基本安全。水量:每人每天可獲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為安全;不低于2040升為基本安全。根據氣候特點、地形、水資源條件和生活習慣,將全國分為5個類型區,不同地區的具體水量標準可參照附表確定。方便程度:人3、力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安全;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為基本安全。保證率: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5%為安全;不低于90%為基本安全。,什么是農村飲水安全?,福建省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若干意見(閩水農水200914號)規定: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的為安全;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要求的為基本安全。水量:水量設計標準應符合水利部頒布的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2004)的規定,采用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額不低于60升(人日)。方便程度:具有供配水管網(或管道)供水到戶。水源保證率:一般地區不低于95,嚴重缺水地區不低于90%。,水量的不安全,“健康水”與4、“安全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基本原則,1、統籌兼顧,分步實施。應符合村鎮發展規劃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供水設施及管網資源,合理確定工程布局和建設規模。優先解決嚴重影響農村居民身體健康的水質問題、局部地區嚴重缺水問題;優先安排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飲水安全問題;優先解決農村學校飲水安全問題。2、規模發展,注重實效。有條件的地區,優先采取城鎮水廠管網延伸,或建設跨村、跨鄉鎮聯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發展規模化集中供水,實現供水到戶;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質供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基本原則,3、防治結合,確保水質。采取綜合措施,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防止5、污染和人為破壞,“污染者付費、破壞者恢復”。強化供水水質凈化和消毒工作,加強水質檢測能力建設,完善水質檢測與監測制度,確保水質達標。4、建管并重,良性運行。創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方式,合理確定工程水價,落實工程維修養護經費。5、政府主導,農民參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由地方政府負總責,工程建設資金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原則籌措,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1、建設目標。“十二五”期間使全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目標任務,2、管理目標。通過強化水源保護、落實工程管理主體、落實工程運行維護經費、完善農村供水水質衛生檢測和監測體系、健全農6、村供水基層服務體系和應急保障機制等措施,逐步建立農村供水長效運行機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具體目標如下:(1)受益人口100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依法劃定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規模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建立水質化驗室;(2)受益人口100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運行人員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3)100%的縣明確縣級農村供水管理機構,建立農村供水技術服務體系;100%的縣建立起農村供水水質衛生檢測和監測體系;100%的縣編制完成應急保障供水預案。,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目標任務,1、技術路線參見(福建省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若干意見(閩水農水200914號)1)強化水源可靠性論證和工程衛生學評價,加7、強水源保護和衛生防護,優質水源優先供生活飲用;2)氟超標、苦咸水和污染水等地區新建供水工程,應優先尋找替代的優質水源,無優質水源的情況下再考慮采用成熟、穩定的適宜技術對當地水源進行處理;3)規模在100噸日以下的供水工程,建議采用高效凈水器;規模在1003000噸日的供水工程,建議采用高效凈水器或一體化凈水設施;規模在3000噸日以上的供水工程,建議采用常規凈水工藝或一體化凈水設施。,技術路線與規劃分區,一體化凈水器,一體化凈水器結構示意圖,將全國分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個片區。華東區。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5 省。1)該區大部分屬于亞熱帶氣候,降水豐沛。平原地區和山間8、盆地地下水埋藏較淺,山丘區常有山泉出露。該區山丘區河流的水質和淺層地下水的水質一般較好,平原區河湖水質污染嚴重。沿海地區還分布著一些淡水資源匱乏的島嶼。2)該區大部分屬于亞熱帶氣候,降水豐沛。平原地區和山間盆地地下水埋藏較淺,山丘區常有山泉出露。該區山丘區河流的水質和淺層地下水的水質一般較好,平原區河湖水質污染嚴重。沿海地區還分布著一些淡水資源匱乏的島嶼。,規劃分區與工程類型布局,3)平原區人口密度大,地表水資源相對豐富,適合發展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山丘區可蓄引水質良好的山澗溪(泉)水,采用慢濾池凈化,充分利用自然落差實現自流供水,降低運行成本。,規劃分區與工程類型布局,第二節 供水(量)9、規模確定,設計用水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供水范圍的大小、規劃年限的長短、用水人口及城鄉企業的多少和用水標準的高低。用水量標準 用水量標準是確定給水工程及相應的構筑物規模的依據。所謂用水量標準就是每一種不同性質的用水,所給定的單位耗水量標準。如每人每日需耗多少水量L/(人d);每生產一件產品需多少水量L/(件產品)等。,第二節 供水(量)規模確定,生活用水量標準:根據GBJ1386室外給水設計規范和“福建省鄉鎮供水2010年規劃編制意見”,福建省生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標準:沿海地區,城市150190 L/(人,d),鄉鎮100150 L/(人,d),農村60100 L/(人,d);山區,城市110、40180 L/(人,d),鄉鎮80120 L/(人,d),農村5080 L/(人,d)。工業用水量標準:福建省建議:沿海地區萬元用水定額為100150m3/萬元;山區一般不超過300m3/萬元 牲畜用水量:參照“中國農村給水工程設計手冊”計算。,第二節 供水(量)規模確定,市政用水量:澆灑道路用水量一般為11.5 L/(m2.次),每日澆灑23次。澆灑綠地用水量采用1.52.0 L/(m2.次)。消防用水量:按GBJ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確定。消防用水量一般貯存于清水池中,不計入最高日設計用水量內。,第二節 供水(量)規模確定,用水量變化1)用水量都不是一個恒定不變的數值,它逐日、逐時都在11、變化著。2)一年中用水量最多一天的水量,稱為最高日用水量(用來確定供水規模);在最高日用水量中某一個小時的用水量達到最大值,稱為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用來確定供水管網尺寸)。3)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與最高日平均時用水量之比稱為時變化系數Kh。時變化系數Kh的選用,對于城鎮取1.32.5,全日供水的農村水廠可選為24;定時供水的農村水廠可選為35。,第二節 供水(量)規模確定,用水量計算:以最高日用水量標準作為計算依據。生活用水量:計算公式為 Q1=Pq/1000(1)式中 Q1最高日生活用水量,m3/d;p設計年限內規劃人口數,人;q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標準,L/(人,d)。牲畜用水量:計算公式為Q212、=(q1n1q2n2qnnn)/1000(2)式中 Q2最高日牲畜用水量,m3/d;q1,q 2,q n各種不同牲畜的用水量標準,L/(頭或只d);n1,n2,nn各種不同牲畜的數量,頭或只。,第二節 供水(量)規模確定,生產用水量:計算公式為 Q3=qaqbqn(3)式中 Q3城鎮企業最高日用水量,m3/d;qa,qb,qn各個城鎮企業最高日用水量,m3/d 公共建筑用水量Q4:可取項用水量之和的5%15%市政用水量Q5:可取項之和的3%5%。未預見水量和管網漏失水量Q6:可取項用水量之和的1525。水廠自用水量Q7:可取項用水量之和的510計算。水廠總供水量(水廠規模):水廠規模即水廠建成13、投產后,每天所能提供的最大供水量。為上述前6項之和;Q日=Q1+Q2+Q3+Q4+Q5+Q6(4),第三節 供水要求,一、主要建設標準和內容 1、建設標準(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2、建設內容 水源工程選擇與保護 1)水源選擇。通過勘查與論證,對水源水質、水量、工程投資、運行成本、施工、管理和衛生防護條件等方面進行技術經濟方案比較,優先選擇能自流引水的優質水源;缺水地區的水源論證,要把水源保證率放到重要位置。,2)水源保護。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法規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水源保護主要措施包括:劃定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利14、用永久性的明顯標志標示保護區界線,設置保護標志。加強水源防護。以地表水為水源時,要有防洪、防冰凌等措施。以地下水為水源時,封閉不良含水層;水井設有井臺、井欄和井蓋,并進行封閉,防止污染物進入;大口井井口還需要保證地面排水暢通。以泉水為水源時,設立隔離防護設施和簡易導流溝,避免污染物直接進入泉水;引泉池應設頂蓋封閉,池壁應密封不透水。加強宣傳教育。,第三節 供水要求,第三節 供水要求,3)水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在水源保護區上游發展化工、礦山開采、金屬冶煉、造紙、印染等高污染風險產業;加強地下水飲用水源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加強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督執法,強化企業排污監管,清理排污口、集約化養殖15、垃圾、廁所等點源污染;通過發展有機農業,合理施用農藥、化肥,種植水源保護林,建設生態緩沖帶等措施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和控制面源污染;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將農村飲用水源保護作為其工作重點。,第三節 供水要求,供水工程建設 1)工程選型。集中式供水 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證率高,水質易保證,用戶使用方便,便于管理與維護,特別適用于人口居住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區,在條件具備的農村,應優先選用。當有地形條件可利用時優先選擇重力自流供水,節省運行成本。城鎮管網延伸。距縣城、鄉鎮等現有供水管網較近的農村,利用已有城鎮自來水廠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擴容改造已有水廠,延伸供水管網,解決農村供水問題。該方式具有供水16、保證率和水質合格率高的優點。新建集中供水工程。興建適度規模的跨村鎮聯片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量較少,居民點分散時,可建單村集中供水工程。,第三節 供水要求,分質供水。在難以找到優質水源的地區采用。分散式供水 在水源匱乏、用戶少、居住分散、地形復雜、電力不能保障等情況下,才考慮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引蓄供水工程、分散式供水井或引泉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管理,應加強衛生防護和生活飲用水消毒。有條件的用戶,消毒可采用電滅菌器、臭氧發生器等消毒設備,或采用氯消毒片、漂白粉、漂粉精等消毒劑。2)供水規模。綜合考慮水源狀況、氣候條件、用水習慣、居住分布、經濟水平、發展潛力、人口流動等情況等進17、一步綜合分析確定(前面已述)。,第三節 供水要求,3)工程建設內容。“取、輸、凈、消、配、測”取水構筑物,從選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地表水取水構筑物一般有固定式、移動式、山區淺水河流式和湖泊水庫取水構筑物等;地下水取水構筑物包括管井、大口井、滲渠、輻射井及引泉設施等。凈水構筑物,對引提取來的水進行凈化處理,使其達到國家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泵站,包括提取原水的取水泵站和輸送清水(凈化后水)的配水泵房,在部分地區,也包括設于管網中的加壓泵站等。,第三節 供水要求,一、調查供水范圍和供水人口二、水資源現狀,供水工程工藝流程圖,提水水泵站,一、一級泵站,38,提水泵站示意,一村鎮水廠剖面18、圖,配水工程,配水工程,水價,消毒設施設備,如液氯、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紫外線裝置等。飲用水消毒目的是殺滅水中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絕大多數致病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原生動物的孢囊等,以防止通過飲用水傳播疾病。輸水和配水管網,前者將原水輸送至水廠,后者將清水(處理后水)配送到各用戶的管道系統。調節構筑物,包括供水系統中各種類型的貯水構筑物,如高位水池、水塔或清水池等,用以貯存和調節水量。水廠水質檢測等配套設施。,第三節 供水要求,水價,第三節 供水要求,4)水凈化措施選擇。規模以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宜采用凈水構筑物,供水規模小于1000m3/d或受益人口小于1 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可采用一體化凈水19、裝置。規模較大的水廠,采用液氯、次氯酸納或二氧化氯等對凈化后的水進行消毒;規模較小的水廠,采用次氯酸納、二氧化氯、臭氧或紫外線等對凈化后的水進行消毒;分質供水站可采用臭氧或紫外線等對凈化后的水進行消毒;分散供水工程可采用漂白粉、含氯消毒片或煮沸等家庭消毒措施等對飲用水進行消毒。5)水廠水質檢測。集中供水工程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和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SL308)的要求,對水源水、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進行檢驗。,水價,第三節 供水要求,水質檢測能力建設 合理布局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室(中心),縣級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室(中心)除對集20、中式供水工程的出廠水、末梢水水質進行自檢外,還要對本縣范圍內的單村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進行巡回檢測,并配合衛生部門開展水質衛生監測。縣級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室(中心)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1)有相應的工作場所和符合標準的水質化驗室,配備檢測 42項以上的水質指標的專用檢測設備、儀器等;2)有相應衛生檢驗或分析化學類等相關專業背景,且經過培訓具有認定資質的專業水質檢測人員;3)具備對本區域內所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常規水質檢測(42項水質指標)能力(包括流動水質檢測裝備如水質檢測車等)。,制水成本及水價,第三節 供水要求,儀器設備一般配置如下:1)基本配置:滿足渾濁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21、CODMn、氨氮、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余氯、pH等11項常規指標所需的檢測儀器設備。2)常規配置:具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42項常規檢驗指標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水源地水質常規檢驗指標檢測能力所需儀器設備。,制水成本及水價,第三節 供水要求,第三節 供水要求,二、不同類型問題采取的技術措施1、常規處理2)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 水源水質良好的地下水或泉水,當水質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要求時,可只進行消毒處理。凡以地表水(山溪水、水庫水、江河湖泊水)為水源,原水濁度長期低于20NTU,瞬間不超過60NTU,其他水質指22、標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要求時,可采用直接過濾或慢濾加消毒的凈水工藝,見圖3-1。,第三節 供水要求,第三節 供水要求,原水濁度長期低于500NTU、瞬間不超過1000NTU時,可采用混凝、沉淀(澄清)、過濾加消毒的凈水工藝(圖3-2)。,第三節 供水要求,2、其它水質問題 其它水質問題包括鐵錳超標等原生污染和次生污染。(1)微污染水處理技術措施。微污染水處理技術措施包括強化常規處理和深度處理。1)強化常規處理又包括化學預處理和生物預處理:(a)化學預處理:,第三節 供水要求,(b)生物預處理:該法一般可去除水中90%以上的氨氮。2)深度處理:主要是應用活性炭或臭氧活23、性炭組合工藝,使水中污染物,尤其是有機污染物得以去除,以彌補常規處理的不足。(a)顆粒活性炭(GAC)池:,第三節 供水要求,(b)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BAC)過濾:當常規處理不能去除原水中的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時采用。,第三節 供水要求,(2)除鐵、除錳 錳和鐵的化學性質相近,所以常共存于地下水中,鐵的氧化還原電位比錳低,因此錳比鐵難以去除。地下水除鐵、除錳常采用下列工藝(圖3-7)。,第三節 供水要求,3、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不達標 首先尋找優質水源,建設集中式供水工程,技術措施詳見前述優質水源供水工程的凈水工藝。在沒有優質水源居住分散的情況下,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凡不具備集中供水條件的24、,可因地制宜地建造分散式供水系統。分散式供水系統可分為分散供水井和雨水收集系統,其工藝流程如圖3-9:,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一、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二、驗收標準,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二、驗收標準,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三、驗收注意事項,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農村供水安全工程質量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