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安全社區標準解讀PPT課件(54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5986
2023-11-30
54頁
840.07KB
1、全國安全社區標準解讀,建設安全社區遵循的標準“安全社區建設基本要求”,標準號:AQ/T9001-2006發布時間:2006年2月27日實施時間:2006年5月1日發布單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起草單位: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實施單位: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安全社區建設基本要求”框架,前言1 范圍2 規范性引用文件3 術語4 安全社區建設基本要素,4 安全社區基本要素,4.1安全社區創建機構與職責 4.2信息交流和全員參與 4.3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及其評價 4.4事故與傷害預防目標及計劃 4.5安全促進項目 4.6宣傳教育與培訓 4.7應急預案和響應 4.8監測與監督 4.9事故與傷害記錄 2、4.10安全社區創建檔案 4.11預防與糾正措施4.12評審與持續改進,策劃,實施,糾正,檢查,持續改進,安全社區建設運行模式,4 安全社區基本要素,4.1 安全社區創建機構與職責建立跨部門合作的組織機構,整合社區內各方面資源,共同開展社區安全促進工作,確保安全社區建設的有效實施和運行。安全社區創建機構的主要職責包括:a)組織開展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及其評價工作;b)組織制定體現社區特點的、切實可行的安全目標和計劃;c)組織落實各類安全促進項目的實施;d)整合社區內各類資源,實現全員參與、全員受益,并確保能夠順利開展事故與傷害預防和安全促進工作;e)組織評審社區安全績效;f)為持續推動安全社區建3、設提供組織保障和必要的人、財、物、技術等資源保障。,成立安全社區建設組織機構:領導小組或安全促進委員會,其構成:牽頭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其他政府職能部門。相關部門和人員:民政、消防、社區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救助、學校、社區服務中心、公安、交警、社區單位、志愿者組織、物業管理、交通等及企業家、專家等。,4.1 安全社區創建機構與職責標準要求:,安全社區促進委員會的職責,1)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安全社區建設的目標;2)組織協調社區內外一切可以為我所用的力量,調動方方面面參與安全社區建設的積極性;3)評估社區內各項安全計劃執行過程及改善成效4)協助各工作小組取得政府及民間資源,包括人4、財、物資源;5)不斷保持和完善安全社區工作內容,持續推動安全社區計劃;6)參加國內及國際安全社區組織的活動;,根據社區實際情況,成立若干安全促進項目組,例如:,生產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學校安全社會治安老年人安全兒童安全信息收集評估,運動安全公共場所安全環境安全涉水安全食品安全家居安全公共衛生,制定建設進度計劃及相關制度領導機構工作制度領導機構職責領導機構會議制度工作小組工作制度工作小組會議制度安全社區建設進度安排,4.2 信息交流和全員參與社區應建立事故和傷害預防的信息交流機制和全員參與機制。建立社區內各職能部門、各單位和組織間的有效協商機制和合作伙伴關系;b)建立社區內信息交流與信息反饋渠5、道,及時處理、反饋公眾的意見、建議和需求信息,確保事故和傷害預防信息的有效溝通;c)建立群眾組織和志愿者組織并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全員參與率;d)積極組織參與國內外安全社區網絡活動和安全社區建設經驗交流活動。,4.2 信息交流和全員參與,標準要求:建立機制組織、制度、方法;暢通渠道內部、外部、上-下、下-上;全員參與群眾組織和志愿者組織等;交流活動內部、外部、國內外;,4.2 信息交流和全員參與,信息交流實施案例參加國際、國內、地區安全社區活動;地區間、社區間安全社區學習交流、項目推介;人大代表接待日;社區工作者民情日記;安全信息(事故、傷害)公告臺;居民協商議事會;社區安全信息員制度;社區報6、紙、網站等媒介;等等,全員參與舉例群眾組織(志愿者、協會)的活動宣傳、咨詢活動社區調查(需求、滿意度)參與安全促進項目和活動文體活動有獎建議活動知識競賽社區論壇,4.3 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及其評價建立并保持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及其評價制度,開展危險源辨識、事故與傷害隱患排查等工作,為制定安全目標和計劃提供依據。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及其評價內容應包括:a)適用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規、標準和其他要求及執行情況;b)事故與傷害數據分析;c)各類場所、環境、設施和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源及其風險程度;d)各類人員的安全需求;e)社區安全狀況及發展趨勢分析;f)危險源控制措施及事故與傷害預防措施的有效性。事故與傷害7、風險辨識及其評價的結果是安全社區創建工作的基礎,應定期或根據情況變化及時進行評審和更新。,4.3 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及其評價標準要求:制定并實施“自我安全診斷”制度清楚本社區各類事故和傷害情況以及原因清楚各類危險源(包括隱患)了解各類人員的安全需求 形成機制簡而言之為“社區診斷”,目的是為安全促進工作尋找依據,社區安全診斷常用的幾種方法,(一)基本情況調查(二)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三)事故與傷害信息收集及分析(四)其他,關于高危人群 容易被傷害的人群,其受傷害率高于人群平均水平。注意:不同的安全類別,高危人群不同;同一個人,可能是高危人群,也可能不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可能是高危人群,也8、可能不是;高危人群舉例:生活工作在高風險環境中(自然災害、高風險場所)的人群抑郁癥患者;健康狀況欠佳的老人;特種作業人員;家庭暴力受害者經常參加體育和娛樂活動的人群,等等,通過本項工作應能夠確定各類安全問題,尤其是高危人群、高風險環境和脆弱群體。,關于高風險環境容易發生事故或事故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環境高風險環境舉例:煙花爆竹銷售點鍋爐房密集平房區事故多發路段 等等關于脆弱群體由于自身的原因,容易引發傷害的人群脆弱群體舉例:失業、下崗人員殘疾人流浪者抑郁癥患者;健康狀況欠佳的老人;,4 安全社區基本要素,4.4 事故與傷害預防目標及計劃 根據社區實際情況和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及其評價的結果制定安全目9、標,包括不同層次、不同項目的工作目標以及事故與傷害控制目標,并根據目標要求制定事故與傷害預防計劃。計劃應:a)覆蓋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和環境狀況;b)針對社區內高危人群、高風險環境或公眾關注的安全問題;c)能夠長期、持續、有效地實施。,4.4 事故與傷害預防目標及計劃標準解讀:依據:社區實際情況和事故與傷害風險辨識及其評價的結果;制定目標控制事故和傷害要達到的目的;制定計劃:長期、持續、有效;全覆蓋重點:兩高一脆弱,4.4 事故與傷害預防目標及計劃,實施案例:傷害預防目標:1)5年內將意外傷害降低 30%2)80%肢殘人員家庭完成無障礙改造 3)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指標以內,例:兒童傷10、害預防目標及計劃 目標:保障兒童安全,減少兒童傷害的發病率、死亡率。計劃-提高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兒童傷害的關注程度,制定行動計劃并完善相關法律政策;-提高兒童、家長、教師及公眾傷害預防的知識、改變態度、改進行為;-改善兒童家庭及社區生活環境、減少傷害危險因素。,4.5 安全促進項目 為了實現事故與傷害預防目標及計劃,社區應組織實施多種形式的安全促進項目。4.5.1安全促進項目的重點應針對高危人群、高風險環境和弱勢群體,并考慮下列內容:,a)交通安全;b)消防安全;c)工作場所安全d)家居安全;e)老年人安全;f)兒童安全;,g)學校安全;h)公共場所安全 i)體育運動安全j)涉水安全;k)社會治11、安;l)防災減災與 環境安全。,針對 重點,4.5.2安全促進項目的實施方案內容應 包括:實施該項目的目的、對象、形式及 方法;b)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職責;c)項目所需資源的配置和實施的時間 進度表;d)項目實施的預期效果與驗證方法及 標準。,什么是安全促進項目,安全促進 為了達到和保持理想的安全水平,通過策劃、組織和活動向人群提供必須的保障條件的過程。安全促進項目 實施安全促進的具體體現,它是有指向性的,有具體目的的。,安全促進項目的特點,針對某一特定問題長期、持續開展寬覆蓋面多種措施的集合體 效果好,4.5 安全促進項目,標準要求和實施要求:組織實施安全促進項目重點應針對高危人群、高風險環境12、和弱勢群體安全促進項目應有實施方案,安全促進項目例,工作場所安全類餐飲業廚房和餐廳工作人員傷害干預商場從業人員應急技能培訓項目民工安全培訓項目居家安全類家用燃氣安全項目家庭用藥安全項目家庭用電安全項目家政服務員安全培訓項目,4.6 宣傳教育與培訓 社區應有安全教育培訓設施,經常開展宣傳教育與培訓活動,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宣傳教育與培訓活動應針對不同層次人群的安全意識與能力要求制定相應的方案,以提高社區人員安全意識和防范事故與傷害的能力。宣傳教育與培訓方案應:a)與事故和傷害預防的目標及計劃內容一致;b)充分利用社會和社區資源;c)立足全員宣傳和培訓,突出對事故與傷害預防知 識的培訓和對重點人群的13、專門培訓;d)考慮不同層次人群的職責、能力、文化程度以及 安全需求;e)采取適宜的方式,并規定預期效果及檢驗方法。,4.6 宣傳教育與培訓,標準要求與實施要求配備宣傳教育與培訓設施制定宣傳教育與培訓計劃編制宣傳教育與培訓方案制定宣傳教育與培訓效果檢驗方法,4.6 宣傳教育與培訓,實施案例建設市民教育基地組建居民學校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制定培訓管理制度建立師資網絡,4.7 應急預案和響應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和緊急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和程序,落實預防措施和具體應急響應措施,確保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減少或消除事故、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做到: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保障涉險人14、員安全;快速、有序、高效地實施應急響應措施;組織現場及周圍相關人員疏散;組織現場急救和醫療救援。,4.7 應急預案和響應,標準要求與實施要求:識別可能的重大事故和緊急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落實預防措施和應急響應措施應急培訓應急演練,4.8 監測與監督 制定不同層次和不同形式的安全監測與監督方法,監測事故與傷害預防目標及計劃的實現情況。建立社區內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行政監督,企事業單位、群眾組織和居民的公眾監督以及媒體監督機制,形成共建社區和共管社區的氛圍。,4.8 監測與監督,安全監測與監督內容應包括:a)事故與傷害預防目標的實現情況;b)安全促進計劃與項目的實施效果;c)重點場所、設備與設施安全15、管理狀況;d)高危人群與高風險環境的管理情況;e)相關安全健康法律、法規、標準的符合情況;f)社區人員安全意識與安全文化素質的提高情況;g)工作、居住和活動環境中危險有害因素的監測;h)全員參與度及其效果;i)事故、傷害、事件及不符合的調查。監測與監督結果應形成文件。,4.8 監測與監督實施方法:匯報、公告 征求意見、民意調查 接受媒體采訪 信息公開 等等;,監測方法:安全檢查;傷害調查;傷害監測;事故報告;檢測分析;安全行為和管理水平測試;檔案檢查;檢驗。等等,主動監測被動監測,4.9 事故與傷害記錄建立事故與傷害記錄制度,明確事故與傷害信息收集渠道,為實現持續改進提供依據。事故與傷害記錄應16、能提供以下信息:a)事故與傷害發生的基本情況;b)傷害方式及部位;c)傷害發生的原因;d)傷害類別、嚴重程度等;e)受傷害患者的醫療結果;f)受傷害患者的醫療費用等。記錄應實事求是,具有可追溯性。,4.9 事故與傷害記錄,標準要求建立事故與傷害記錄制度明確事故與傷害信息收集渠道真實可信,具有可追溯性,4.10 安全社區創建檔案 建立規范、齊全的安全社區創建檔案,將創建過程的信息予以保存,包括:a)組織機構、目標、計劃等相關文件;b)相關管理部門和關鍵崗位的職責;c)社區重點控制的危險源,高危人群、高風險環境和弱勢群體的信息;d)安全促進項目方案;e)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作業指導書和其他文件。f)17、安全社區創建活動的過程記錄。包括:創建活動的過程、效果記錄;安全檢查和監測與監督的記錄等。安全社區創建檔案的形式包括文字(書面或電子文檔)、圖片和音像資料等。,4.10 安全社區創建檔案,標準要求:建立檔案保存相關信息實施要求:規定信息保存范圍規定管理辦法,4.10 安全社區創建檔案,常見問題:單純追求與標準條款的一致性注重整齊劃一,追求美觀分類混亂,里外不一致片面追求完整性,4.11 預防與糾正措施針對安全監測與監督、事故、傷害、事件及不符合的調查,制定預防與糾正措施并予以實施。對預防與糾正措施的落實情況應予以跟蹤,確保:a)不符合項已經得到糾正;b)已消除了產生不符合項的原因;c)糾正措施18、的效果已達到計劃要求;d)所采取的預防措施能防止同類不符合的產生。社區內部條件的變化(如場所、設施及設備、人群結構變化等)和外部條件的變化(如法律法規要求的變化、技術更新等)對社區安全的影響應及時進行評價,并采取適當的糾正與預防措施。,4.11 預防與糾正措施,標準實施要求對于發現的問題(例如隱患)如何采取糾正措施,例如整改要求,效果追蹤驗證等;對于發現的問題(例如事故隱患)如何舉一反三,采取預防措施,例如組織同類問題的排查,整改等.例:兒童輪滑事故 班前會講事故,4.12 評審與持續改進社區應制定安全促進項目、工作過程和安全績效評審方法,并定期進行評審,為持續不斷地開展安全社區建設提供依據。19、評審內容應包括:a)安全目標和計劃;b)安全促進項目及其實施過程;c)安全社區建設效果。d)確定應持續進行或應調整的計劃和項目;e)為新一輪安全促進計劃和項目提供信息。社區應持續改進安全績效,不斷消除、降低和控制各類事故與傷害風險,促進社區內所有人員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4.12 評審與持續改進,本要素實施:選擇評審方法組織評審 評審結果分析持續改進計劃,4.12 評審與持續改進,常用評估方法:傷害基線調查與中期評估;安全檢查;事故統計分析;環境和場所監測;工作總結或項目總結;滿意度調查;,4.12 評審與持續改進,實施案例:傷害調查報告;年度傷害監測結果分析/不同年度結果分析;不同年度事故起20、數、傷害人數、傷害類別、年齡分布、傷害原因變化及分析;死亡率、治愈率比較;居民滿意度、認知率、行為能力對比;環境變化對比 等等,兩個標準比較,國內:特點:1.吸取了國際先進的管理辦法;2.引入PDCA模式,3.強調資源整合;4.強調持續改進;5.強調全員參與;6.充分考慮中國國情;方法基于事故預防1.危險源及其風險識別2.事故預防與控制3.事故與傷害統計分析,國際特點:1.強調資源整合;2.強調持續改進;3.強調全員參與;方法基于傷害流行病學1.傷害監測機制;2.傷害干預措施;3.干預效果評估,幾點應注意的問題,一把手工程針對高危人群、高風險環境、弱勢群體貼近百姓身邊事,貼近社區實際情況;圍繞降低事故與傷害,突出安全主題;長期,持續,建立長效機制;,理念引領項目引領,幾點建議,共同參與,互相配合;做細做實,做深做優共性項目整體推進;盡量將項目轉化為機制和常態。,理念引領項目引領,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