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和教訓培訓課件(71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6007
2023-11-30
71頁
4.41MB
1、實驗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和教訓,2,安全伴隨著大家每一天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只有你時時具備安全意識,事事具有安全意識,才能愉快的度過每一天!我們做實驗,特別是化學實驗,更應強化安全意識!也許你會覺得安全事故離我們遙遠,看看下面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安全事件吧,3,所內案例:違章操作 誤傷手指,2007年9月30日16點35分左右,高分子事業部員工進行PET加工實驗,在進行切粒時切粒機堵塞,在未停機的情況下,打開護罩去捋順料條,不慎被帶入切去中指指端約1厘米,且被切成兩節。教訓:違章操作,4,所內案例:危險實驗廢棄物處理不當,2008年1月3日16點30分左右,D樓磁材線切割機旁的木制垃圾箱內起火,箱內2、釹鐵硼碎屑自燃。內有擦拭樣品的紙巾等未及時清理被引燃。教訓:危險實驗廢棄物處理不當。,5,所內案例:夜間實驗 無人值守,2009年8月21日凌晨2點左右,磁材事業部D1樓工程中心,某研究生在使用磁場熱處理爐時由于晚上水壓增大,冷卻水管松脫導致水漏出,由于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加班登記,以致未及時發現,結果造成大面積積水。教訓:夜間實驗,無人值守,水閥漏水。,7,所內案例:實驗操作不當,2008年1月9日晚上8點左右,高分子博士后在D樓清洗10升反應釜,將導熱油管道閥門方向開反,導致導熱油從緩沖口噴出,煙氣彌漫至整個大樓。教訓:沒有合理的操作規程,操作不當。,8,所內案例:管道老化、破損,2008年43、月11日約凌晨1點,值班牛學康老師發現A427實驗室漏水,系1#通風廚的2#水管漏水,經多方尋找,實驗室負責人到場后關閉室內總閥方止住。教訓:未能經常檢查老化、破損管道。,9,所內案例:實驗設計不合理,2006年10月,高分子事業部在烘箱內干燥含有甲醛的樣品,未加任何處理,致使甲醛彌漫四散。教訓:實驗設計不合理。,10,所內案例:做完實驗不關水閥,2009年6月18日晚磁材事業部研究生在D314試驗室做完熱處理實驗后,未關閉設備冷卻水閥,同時夜間所內冷卻水壓大而導致冷卻水水管接頭處沖開,導致冷卻水溢出。巡邏保安及時發現,及時進行了處理未造成重大損失。教訓:冷卻水管路接頭不老,做完實驗不關水閥。4、,11,所內案例:超負荷用電,2008年1月27日晚20點左右,研究生公寓一樓洗衣房對面的配電箱突然起火。2010年,高壓配電房空調自燃(長時間運行)。教訓:超負荷用電,電器長時間運行。,12,所內案例:將廢液倒入水池,2011年7月5日11:00,A423實驗室員工將含有DMSO的廢液倒入水池,導致A樓多個實驗室和辦公室充滿DMSO氣味,無法工作。被質量辦通報批評。教訓:隨手將廢液倒入水池。,13,所內案例:操作失誤,引起著火,2010年9月28日高分子員工在表面A329馬弗爐做灰分實驗,直接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放入750度馬弗爐中,放置過程,將聚乙烯撒入馬弗爐,立即著火,濃煙引起報警,隨后立5、即用干粉滅火器將火撲滅。教訓:沒有制定合理的實驗操作步驟,加上操作失誤,引起著火。,14,所內案例:實驗素質差,監管不到位,2012年2月16日,高分子合作企業人員在A417做測試,配溶液時隨手將廢溶劑倒入水池,引起下水道管路溶解、漏水。全所通報批評,罰款500元。教訓:實驗人員實驗素質差,對外來實驗人員監管沒有到位。,15,所內案例:錯誤違規操作,2012年材料所某實驗室,將含有乙醇的物料放入鼓風烘箱烘烘干,引起烘箱爆炸著火。教訓:含有有機溶劑的樣品堅決不能放入鼓風烘箱烘干,極易引起爆炸著火。,16,所內案例:廢液處理不當,2012年磁材事業部通風櫥存放有反應活性的廢液,長期放置,吸水引起爆6、炸。教訓:廢液處理不當。,17,所內案例:廢液處理不當,某實驗室,將正在反應廢液倒入廢液桶,反應導致廢液桶爆噴,廢液四濺。另將酸堿廢液混放,引起爆炸。教訓:廢液處理不當。,2009年2月27日晚6點左右,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一實驗室起火,室內部分器材被燒毀。事發后,三名保安因吸入煙氣被熏倒。事發后,雙榆樹消防中隊和亞運村消防中隊先后趕往現場,在化學研究所外拉起了近百米的警戒線。,化學所起火原因是一個以液體乙醇作為循環液體的小型冷卻裝置的塑料管老化,泄漏出的乙醇引起了起火。該實驗室在實驗樓的五樓頂樓,燒毀一個通風櫥,失火面積約3平方米。,所外案例:中科院化學所實驗室起火,浙江大學博士生實驗室死亡事件7、,2009年7月3日中午12時30分許,浙大理學院化學系博士研究生袁某發現博士研究生于某昏厥倒在催化研究所211室,便呼喊老師尋求幫助,并撥打120急救電話。袁本人隨后也暈倒在地。12時58分,120急救車抵達現場,將于某和袁某某送往省立同德醫院。13時50分,省立同德醫院急救中心宣布于某搶救無效死亡。袁某某留院觀察治療,于次日出院。經初步調查發現,浙大化學系教師莫某某、浙江某高校教師徐某某,于事發當日在化學系催化研究所做實驗過程中,存在誤將本應接入307實驗室的一氧化碳氣體接至通向211室輸氣管的行為。莫某某、徐某某的行為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罪,公安機關已立案調查。,2009年2月27日晚6點左8、右,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一實驗室起火,室內部分器材被燒毀。事發后,三名保安因吸入煙氣被熏倒。事發后,雙榆樹消防中隊和亞運村消防中隊先后趕往現場,在化學研究所外拉起了近百米的警戒線。,化學所起火原因是一個以液體乙醇作為循環液體的小型冷卻裝置的塑料管老化,泄漏出的乙醇引起了起火。該實驗室在實驗樓的五樓頂樓,燒毀一個通風櫥,失火面積約3平方米。,所外案例:中科院化學所實驗室起火,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4.11.23 地點:新樓3樓事故經過:玻璃封管內加入氨水20mL,硫酸亞鐵1g,原料4g,加熱溫度160。當事人在觀察油浴溫度時,封管突然發生爆炸,整個反應體系被完全炸碎。當事人額頭受傷,幸虧當時戴防9、護眼睛,才使雙眼沒有受到傷害。,一.封管事故,所外案例:中科院有機所,臉上的防護鏡被擊落,斑斑血跡,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壓,且在反應過程中無法檢測管內壓力。氨水在高溫下變為氨氣和水蒸汽,產生較大的壓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經驗教訓:化學實驗必須在通風柜內進行,密閉系統和有壓力的實驗必須在特種實驗室里進行。,二.金屬鈉燃燒事故,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4.3.1 地點:3#415事故經過:將1升工業乙醇倒入放在水槽中的塑料盆,然后將金屬鈉皮用剪刀剪成小塊,放入盆中。開始時反應較慢,不久盆內溫度升高,反應激烈。當事人即拉下通風柜,把剪刀隨手放在水槽邊。這時水槽邊的廢溶劑桶外殼突然著火,并迅速10、引燃了水槽中的乙醇。當事人立刻將燃燒的廢溶劑桶拿到走廊上,同時用滅火器撲救水槽中燃燒的乙醇。此時走廊上火勢也逐漸擴大,直至引燃了四扇門框。,事故第二現場,嚴禁在有水的環境中處理金屬鈉等遇水易燃試劑,被過火的試劑,事故原因:反應時放出氫氣和大量的熱量,氫氣被點燃并引燃了旁邊的廢溶劑造成事故。,經驗教訓:處理金屬鈉時必須清理周圍易燃物品;一次處理量不宜過多;注意通風效果,及時排除氫氣;或與安全部門聯系,在空曠的地方處理。,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4.3.27 地點:3#-4樓事故經過:當日深夜,當事人指導的大學生進行過夜實驗。其所用的油浴突然起火,幸被值日巡邏及時發現,未釀成嚴重后果。,三.油浴11、燃燒事故,肇事油浴,裸露的加熱電熱絲點燃了油浴中的有機物,打落的反應瓶,事故原因:實驗時,試劑滴落到油浴中,因油浴未及時更換,導致事故的發生。,經驗教訓:經常更換油浴。(另:水泵的循環水必須經常更換。),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4.11.9 地點:新樓5樓事故經過:用1,4-丁炔二醇和氯化亞砜在吡啶存在下制備4-氯-丁炔-1-醇,反應完成后用乙醚萃取。經水洗干燥后在常壓下蒸去乙醚和苯,剩下500mL 有機物,用水泵減壓蒸餾,蒸出產物。加熱溫度110-120,減壓20mmHg,反應瓶1000mL。當蒸出150 mL產品時,內溫急劇上升失去控制,隨即發生爆炸。由于通風柜的拉門處于關閉狀態,沒有造12、成人員受傷。該反應曾多次重復做過,因反應量很小,未曾發生事故。,四.爆 炸事 故,事故原因:據當事人和其課題組長事后分析,含炔基官能團化合物在加熱條件下容易與濃度較高的雜質發生聚合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量,導致溫度失控引發爆炸。4-氯-丁炔-1-醇是含炔基官能團的化合物,可能與反應中產生的雜質在高溫下發生聚合反應引發爆炸。,經驗教訓:當事人佩帶了防護鏡和手套,并拉下了防爆櫥門,因而該事故未造成人員傷害。在實驗中使用危險藥品或產物比較活潑的,在實驗前應對該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性有個預案,并落實防范措施。,事故經過:蒸餾燒瓶為3升的三口瓶,內有4-溴吲哚粗品2.2升(約重3Kg)。由硅油電加熱,從13、上午9點開始,油浴溫度為170度左右。大約在10點前餾分蒸完,換接收瓶收集餾分(餾分溫度140度,接收瓶為2升單口燒瓶)。起初餾分蒸出的速度很穩定,大約在接收了1升時,餾分不再流出。當事人感覺有點不正常,按以往的收率估計應該有1.8-2升左右的產品,因此以為是減壓蒸餾的冷阱堵塞導致真空度下降。在查看了水銀減壓計未發現真空度下降,此時突然發現就收瓶及冷凝管里有大量白色煙霧涌出,當事人感覺異常,就急忙蹲下,此時反應瓶發生了爆炸。,五.過氧化物爆炸事故,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5.5.16 地點:1#306,被爆炸沖擊波壓平的鋁鍋(油浴),被震落的照明燈罩,被炸飛的通風櫥玻璃,事故原因:存放過程中14、,四氫呋喃可能產生了過氧化物,導致了事故的發生。,經驗教訓:在使用乙醚、四氫呋喃等有可能產生過氧化物的溶劑時,應檢驗是否有過氧化物存在。在使用中加一點還原劑以防止有過氧化物的發生。,六.乙醚爆炸事故,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5.7.6 地點:1#210事故經過:當事人對所合成的產品進行后處理,即用石油醚提純產品。反應瓶2升,石油醚1000毫升(30-60),電熱套加熱回流,冷凝水冷卻,至中午11時左右突然發現通風柜內有火花閃爍,接著發生爆炸。爆炸引燃了電熱套和周圍的紙張,當事人立即拔下電熱套插座,并使用滅火器將火撲滅。,被瞬間產生的強大熱量燒焦的毛刷,事故原因:所使用的石油醚是沸點在30-615、0的低沸點溶劑,又因夏天的連續高溫。經事后測量自來水溫度就達33,石油醚未能冷卻而大量揮發。當石油醚蒸汽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遇火星即發生爆炸。,經驗教訓:因回流溶劑時冷卻效果不佳致使大量溶劑揮發造成的爆炸事故已發生多起,這起事故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常規的回流實驗雖然簡單,但必須保證良好的冷凝效果。天氣炎熱時應避免大量使用溶劑,尤其是低沸點溶劑。,七.鹽酸氣傷人事故,時間:2005年8月2日 地點:軍工基地責任人:某某 受傷人:某某事故經過:當日上午當事人、受傷人等在安裝高壓釜的緊固件和閥門。在前幾日拆卸時已將管道內氯硅烷液體放出,為擋灰塵用簡易塞將氯硅烷液相管塞住。當時并沒有感覺到有壓力16、和液體積存。在安裝氯硅烷液相管時,當事人將簡易塞拔下的一剎那,突然有一股氯硅烷揮發氣體沖出,此時正值受傷人俯身緊固螺絲,來不及躲閃,正好噴到臉上和兩手臂上,將其灼傷。,事故原因:這套高壓釜反應裝置被安置在棚內,當時又正值高溫時節,棚內溫度超過40,管內殘留的氯硅烷變為氣體,產生了一定的壓力,拔去塞子時氯硅烷氣體就沖了出來。,經驗教訓:高溫對化學試劑可能帶來的危險性認識不足,科研人員又忽視了防護用品的使用,擴大了受傷部位。,事故經過:當晚8時許,當事人在準備處理一瓶四氫呋喃時,沒有仔細核對,誤將一瓶硝基甲烷當作四氫呋喃投到氫氧化鈉中。約過了一分鐘,試劑瓶中冒出了白煙。當事人立即將通風櫥玻璃門拉下17、,此時瓶口的煙變成黑色泡沫狀液體。當事人叫來同實驗室的一名博后請教解決方法,即發生了爆炸,玻璃碎片將二人的手臂割傷。,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5.8.3.地點:新樓 415,八.誤操作事故,走廊上的鮮血,通風櫥的玻璃門起到了良好的防爆作用,事故原因:該事故是由于當事人在投料時粗心大意,沒有仔細核對所要使用的化學試劑而造成的。實驗臺藥品雜亂無序、藥品過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經驗教訓:這是一起典型的誤操作事故。它告誡我們,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必須仔細、認真,不能有半點馬虎;實驗臺、工作臺要保持整潔,不用的試劑瓶要擺放到試劑架上,避免試劑打翻或誤用造成的事故。,九.多氮化合物爆18、炸事故,受傷人員責任人:某某 地點:新樓610 時間:2005年11月22日事故經過:當日上午11:00左右,當事人完成反應后的處理工作。她用油泵抽干氨基四氮唑的溶劑后,用牛角匙刮取附在瓶壁上的產物,即發生了爆炸,碎玻璃將她的臉和左手手指炸傷。,爆炸后,通風柜防爆玻璃門被碎玻璃擊穿的小孔,分液漏斗被擊碎,通風玻璃門被爆炸后的碎玻璃擊出小坑,事故原因:多氮化合物爆炸所需的引爆能量極小,輕微摩擦產生的熱量足以引爆,而且爆炸的能量極大。,經驗教訓:在使用易爆高危的藥品時,防范措施必須到位,防護用品必須使用!,十.溴化物傷人事故,受傷人員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5.11.25地點:新樓716 事故經19、過:當日上午10:00左右,當事人在制備炔丙基溴時,將10克四溴化碳逐步投人乙醚中。當投入一半時,未有明顯的反應。當事人將另外5克一下投入乙醚中,當即發現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量,使乙醚沸騰。當事人立即拔去反應瓶的塞欲放氣時,炔丙基溴沖了出來,灼傷了當事人的臉部。該反應屬首次放大反應量。,事故原因:投料過快。,經驗教訓:實驗條件發生變化時,應多考慮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尤其是低沸點試劑做溶劑的放熱反應。,十一.多氮化合物爆炸事故,受傷人員責任人:某某 時間:2006.1.21地點:1#樓333,事故經過:當事人將多次合成所得的產物(多氮化合物)裝瓶保存,在裝瓶過程中有一小塊產物粘在瓶口,當事人用不銹鋼20、匙撥下粘在瓶口的產物時多氮化合物發生爆炸,玻璃碎片四處飛濺,將當事人一眼睛的角膜、臉、腹部和手割傷,耳膜受到巨大的爆炸聲震傷。,事故原因:不銹鋼匙與多氮化合物撞擊產生的能量引爆了該化合物。該化合物為易爆高危藥品。,經驗教訓:多氮化合物是非常危險的高爆物品,在處理該類危險物品時必須做好充分的安全保護工作,必要時還要使用防護面罩和防護板等防爆保護物,即使是后處理工作也要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小心謹慎,不能掉以輕心。,2010年6月3日下午,蘭州一化學實驗室突然傳來一聲猛烈的爆炸聲,隨后濃煙滾滾,火苗隨即從煙霧中冒出。隨后火勢迅速蔓延,并引燃了與其相鄰的倉庫。爆炸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原因:在實驗過程中21、,實驗員不小心將裝有石油醚的玻璃瓶打翻在地,里面的石油醚自燃了起來,引燃了旁邊的木頭柜。在場的實驗人員立即開始救火,無奈火勢太大,工作人員沒有辦法將其撲滅。幸運的是由于撤離及時,事故并未造成工作人員傷亡。,所外案例:蘭州,2010年5月26日,下午昆明理工大學蓮華校區礦業大樓6樓一實驗室突發火情。事故原因是學生做完實驗出門時忘記關電路引發火災,所幸無人受傷。,所外案例:昆明理工大,兩個粗心的學生正在該實驗室做實驗:用電磁爐熔化石蠟。后來暫時離開了一會,沒想到就發生了火災。,所外案例:寧波大學,2009年10月23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5號教學樓9層發生爆炸事故,造成一名老師、兩名學生和兩名設備公司人員受傷。事故原因為在調試新購進的厭氧培養箱時可能因壓力不穩引發了發生爆炸事故。5人均為玻璃、碎片等碎屑割傷,無生命危險。經校方證實,化工與環境學院一名老師、一名博士生與一名研二學生,觀看兩名技術人員在5號教學樓901室調試新購設備時遭遇爆炸。,所外案例:北理工,71,再次提醒高分子事業部的每一位同事、同學,做實驗務必注意安全!確?!?安全事件”-高分子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