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公司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及應用培訓課件(28頁).ppt
下載文檔
1、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及應用,一、預警系統建立背景,1、解決安全問題總是被動滯后:安全事故指標是一種被動的、經驗式的、事后型的管控模式,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的處理問題方式,缺乏系統性;2、作業過程風險衡量指標缺乏:在生產活動中,“安全”和“危險”的界限往往較模糊,還沒有能實時、動態地表征安全狀態風險的指標,難以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3、采取事故導向型的考核方式:安全全績效考評也是事故導向型的,忽視了過程風險控制成效,無法體現“預防為主、風險預控”的思想。4、安全管理定量化的指標偏少:目前的安全管理以定性指標居多,難以科學、準確地表述安全生產狀態和管理成效,指標的權威性不強。,12、.1 傳統安全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在傳統安全管理中,企業往往對涉及安全事故的指標較重視(如傷亡事故起數、人數等),并以此衡量安全績效。實際上,這些指標并未全面反映出安全生產管理的本質,隨著現代工業對系統安全性要求不斷提高,安全預警指數理論也隨之提出,以此建立安全生產預警預測系統,定衡量當前安全生產狀況和安全生產趨勢。預警指數值越大,表示危險程度越高。,1.2 安全生產預警系統的提出,可對安全生產狀況和趨勢在事前做出科學、綜合、定量的判斷,一、預警系統建立背景,1.3 安全生產預警系統的意義,一、預警系統建立背景,預警圖生成系統,安全生產預警系統架構,二、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2.1 預警指標選取3、,旨在通過推進工廠管理及相關指標的持續改善,有效強化源頭預防和過程控制安全風險,二、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2.2 預警指標轉換,創建轉換函數是風險量化的關鍵步驟,應結合風險特征對其變化規律進行驗證和把握,遵循相關、有效、簡約及可比性原則,將6大指標細化成16個基元指標(具體見P18);結合各基元指標所體現的風險特征,創建風險指數轉換函數,將基元指標變換為定量化、無量綱的預警指標,二、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2.3 指標權重確定基本思路及方法,二、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2.3 指標權重確定風險預控目標預設,二、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SPI=I1W1+I2W2+I3W3-I4W4-I5W5-I6W64、-I7W7+I15W15+I16W16,2.4 預警模型建立,二、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2.5 預警圖系統建立,二、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2.6 數據分析系統建立,二、安全生產預警系統建立,安全預警系統應用程序,三、安全生產預警系統運行,3.1 日常數據采集,三、安全生產預警系統運行,3.2 預警指數計算數據輸入/運算/輸出系統,三、安全生產預警系統運行,3.2 預警指數計算預警圖生成,三、安全生產預警系統運行,3.3 發布預警信息數據分析要點,三、安全生產預警系統運行,江蘇寶鋼精密5月份安全預警分析,3.3 發布預警信息實績數據分析,三、安全生產預警系統運行,在收到預警指數圖和預警報告信息后5、,應及時制定、落實整改措施,保證預警系統閉環管理。,3.4 問題分析整改,上月整改驗證和本月問題整改清單(六定表),三、安全生產預警系統運行,應定期評估預警系統運行狀況,及時優化調整,確保其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具體關注點如下:預警模型及相關指數的優化對權重系數的優化通過對比法,預測模型的自動驗證、調整系統,確保與預警趨勢一致性對指標函數的各類系數的取舍驗證、優化對基礎數據的梳理篩選,確保真實、有效,3.5 預警系統評價及優化,預警系統優化,預警系統評價,三、安全生產預警系統運行,四、對預警系統的幾點體會,4.1 預警系統帶來的優勢,基礎數據不夠充裕,數據積累仍顯不足,不利于系統驗證和預警預測模6、型等優化,應加強數據庫建設由于行為隱患,特別是一些違章作業未被發現,無法針對其具體風險在系統中進行量化、提醒,因此需持續開展反違章活動有些員工的安全預警意識還不夠強,需要進一步加做好宣傳教育、集中培訓,確保全員參與,4.2 預警系統存在的不足,四、對預警系統的幾點體會,結合安全生產特點,不斷總結經驗,優化調整目標值、權重值完善預警指標,創建相關函數,增加生產物流和物品物料等指標,進一步體現生產過程風險控制總結經驗、策劃方案,在各板塊全面推廣應用安全預警系統,推進安全管理向工廠管理轉變,強化源頭風險控制建立信息化的安全生產預警系統,五、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安排,5.1 下一步重點課題,5.2 主要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