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和法制講座培訓課件(17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6229
2023-11-30
17頁
497.21KB
1、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和法制講座,內 容 一、我國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和法制的發展過程 二、我國安全生產體制機制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三、安全生產面臨的機遇、挑戰和發展趨勢 四、推進安全生產體制機制法制建設的思考,一、我國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和法制的發展過程,(一)體制和機制建國以來我國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1、19491965年的“初創”時期;2、19661977的“文革”時期;3、1978年至1998年的“恢復和發展”時期;4、1998至今的“改革和創新發展”時期。,第一階段:“初創”時期是我國安全生產方針和管理體制初創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安全生產工作具有以下突破:一是,2、制定了大批關于安全生產方面的法規、標準和技術規程,特別是在機械防護、防塵防毒、鍋爐安全、防暑降溫、女工保護等方面得到顯著發展,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大”規程(即: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工人職員傷亡報告規程)就是其中的代表;二是,對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工作從一般性的檢查發展為有針對性的專業性檢查和季節性檢查,使安全生產工作更加走向了規范化和制度化。,4)初步建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一是,制定了大批關于安全生產方面的法規、標準和技術規程,特別是在機械防護、防塵防毒、鍋爐安全、防暑降溫、女工保護等方面得到顯著發展,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大”規程(即: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筑安裝工程安全3、技術規程、工人職員傷亡報告規程)就是其中的代表;4)初步建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和法制講座(4)交通部門負責水上交通安全、危險化學品和客運車輛、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監管。從1998起,我國各級政府機構進行了大規模改革。2、以法律手段、經濟手段為主和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一是,制定了大批關于安全生產方面的法規、標準和技術規程,特別是在機械防護、防塵防毒、鍋爐安全、防暑降溫、女工保護等方面得到顯著發展,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大”規程(即: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工人職員傷亡報告規程)就是其中的代表;(2)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防爆電4、器的安全監管。(三)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將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第 二 階 段:“文革”時期(19661977),“文革”期間,工業生產秩序混亂,勞動紀律渙散,規章制度被破壞。安全生產工作被認為是“活命哲學”、規章制度被視為“管卡壓”,企業管理受到嚴重沖擊。因此,導致事故頻發,出現建國以來的“第二個事故高峰期”;到1970年勞動部并入國家計委,其安全生產綜合管理職能也相應轉移;1975年9月,國家勞動總局成立,內設勞動保護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局等安全工作機構;1982年,學習美國的監察體制,又在國家勞動總局設礦山安全監察局。,第 三 階 段:恢復和發展時期,在這段時間5、,我國安全生產取得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2)明確了各級領導干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3)初步建立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4)初步建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5)初步建立了安全衛生檢測檢驗體系。,1975年9月,國家勞動總局成立,內設勞動保護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局等安全工作機構;到1970年勞動部并入國家計委,其安全生產綜合管理職能也相應轉移;從1998起,我國各級政府機構進行了大規模改革。(4)交通部門負責水上交通安全、危險化學品和客運車輛、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監管。6、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將是政府和各界關注的重點。2、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在法律法6、規中不明確。內 容職業健康和勞動者的心理健康成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規律:事故總量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階段呈拋物線關系。第一、受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壓力。1)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第一、受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壓力。5、安全中介機構的法律責任不完備。,第四階段:改革和創新發展時期,從1998起,我國各級政府機構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在綜合監管上:各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通過安全生產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承擔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綜合協調、監督、指導本地區的安全生產工作。在行業監管上:(1)中央直屬的煤礦安全檢查機構負責煤礦安全國家監察職能。(2)質量技7、術監督部門負責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防爆電器的安全監管。(3)公安門負責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民用爆炸物品和煙化爆竹、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中的安全監管。(4)交通部門負責水上交通安全、危險化學品和客運車輛、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監管。(5)衛生部門負責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監督管理。(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承擔女工、未成年工的勞動保護監督職能。(7)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負責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無主管部門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監管,(二)安全生產法制,經過各個時期的努力,我國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健全,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憲法:2、法律:3、行政法8、規:4、地方法規:5、規章:6、安全規程及技術標準。我國安全生產法規體系基本形成了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政府和部門規章安全技術標準的“金字”塌型的法規體系。,二、我國安全生產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一)安全生產的事故規律和特點規律:事故總量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階段呈拋物線關系。特點一:在工業化初級和中級階段,反映事故死亡人數與經濟活動關系的一些相對性指標雖然持續下降,但事故總量大;重特大事故可控程度低;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引發的事故所占比例高(80%以上);特點二:在工業化高級階段,事故死亡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均大幅下降,重特大事故基本得到控制;特點三:在后工業化階9、段,各類事故基本保持在較低水平,并處于穩定;職業健康和勞動者的心理健康成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主要原因,1、與經濟增長模式有關;2、與社會法制建設進程有關;3、與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有關;4、與全社會的安全意識有關和勞動者的 能有關;5、與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狀況有關;6、與科技發展水平有關。,(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中存在的問題,1、安全生產領導體制不順,綜合協調能力不強,權威性 不夠。2、多頭監管、龍多不治水的問題依然存在。3、監督和管理職能沒有完全分離,運動員和裁判員不分 的狀況沒有改變。4、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未隨機構改革作及時調整,沒 有完全理順。5、行業組織不發育,自我約束機制不健全10、。6、安全生產 監管手段和措施不十分科學。,(三)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1、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和行業監管職權不清。2、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在法律法規中不明確。3、安全生產政策措施約束有余、激勵不足。4、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無保障。5、安全中介機構的法律責任不完備。,三、安全生產面臨的機遇、挑戰和發展趨勢,(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第一、受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壓力。第二、經濟、貿易全球化的壓力。第三、經濟、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第四、信息時代的挑戰。第五、國際競爭的壓力。第六、國際政治壓力。第七、和諧社會構建的基本要求。,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和法制講座因此,導致事故頻發,出現建國以來的“11、第二個事故高峰期”;到1970年勞動部并入國家計委,其安全生產綜合管理職能也相應轉移;重特大事故可控程度低;(一)明確安全生產的奮斗目標4、更多關于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國際公約將簽署,與國(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承擔女工、未成年工的勞動保護監督職能。的狀況沒有改變。1)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第三、經濟、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特點二:在工業化高級階段,事故死亡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均大幅下降,重特大事故基本得到控制;體制:企業全面負責、部門依法監管、黨政統一領導、行業加強自律、中介提供服務3、1978年至1998年的“恢復和發展”時期;2、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在法律法規中不明確。6、與12、科技發展水平有關。,(二)發展趨勢,1、安全生產法規體系更加完善,安全生產工作更加走上 法制化道路。2、以法律手段、經濟手段為主和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將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3、安全生產方面的中介機構會更加活躍。4、更多關于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國際公約將簽署,與國 際接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5、行業組織更加發育、功能更加健全。6、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將是政府和各界關注的重點。,四、推進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的思考,(一)明確安全生產的奮斗目標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明確了我省安全生產的中長期奮斗目標:第一階段:到2007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省、地、縣、鄉安13、全生產監管體系;第二階段:到2010年,基本健全地方安全生產配套法規,形成較為良好的安全生產法治環境,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事故總量明顯下降,全省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第三階段:到2020年,力爭全省安全生產狀況實現根本好轉,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率、十萬人死亡率等指標達到全國中等以上水平。,(二)構建科學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各級黨委政府,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行業協會,廣大企業,中介機構,體制:企業全面負責、部門依法監管、黨政統一領導、行業加強自律、中介提供服務 社會廣泛監督,(三)強化八個方面的建設,第一,安全發展規劃第二,安全生產法制第三,安全生產責任第四,安全生產投入第五,安全科技第六、安全監管網絡第七、應急救援第八,安全文化,謝 謝!,